第4章 ☆、故夢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高樓飲美酒,幾家流落在街頭。月兒彎彎照九州, 幾家歡樂幾家愁; 愁釘人來關月事, 得休休去且休休。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
那年懷信才十七歲,別過師尊,獨自游走江湖。經過江南時,遇見了一個叫安瀾的采蓮女,她當時唱的就是這首歌謠。懷信和她兩情相悅,順理成章地成親了。懷信不再流浪,他有安瀾照顧,以為自己這一輩子就這樣和安瀾厮守下去,做着小本生意,過着不貧不富的生活。安瀾依然喜歡這首歌謠,她總是在做繡活的時候哼着這首曲子。蠟燭的光映在她的臉上,把她的輪廓映得溫柔了許多,她手中大紅色的鬥篷也看起來更加溫暖。
兩年後,懷信在店中打理着生意,幾個人把一身血污的安瀾擡了回來,等大夫趕到時,安瀾已經因為失血過多而死,死時安瀾的手裏還握着一只紫色的香囊,應該是剛剛給他繡好的吧。鄰居告訴懷信,安瀾不知道因為什麽和一位公子起了争執,那公子氣急,推了安瀾一下,沒想到安瀾懷着身孕,見了血便跑了。也就是說,安瀾被人殺了。一時間,流言四起,有人說安瀾遭到了輕薄,有人說是安瀾自己滋事挑釁,更有甚者說是安瀾打算跟富家公子私奔卻被騙了。
懷信報了官,可是官府根本找不到這個人。他自己去問當天的目擊者,可是人們的說法莫衷一是。有人說是個小公子,有人說是個小書童,甚至有人說可能是陪着皇上微服私訪的公公,唯一一致的說法就是那個人穿着紫衣,是個渾身貴氣的主兒。聽到這兒,懷信突然明白了,不一定是官府找不到,可能是官府根本不想找,因為這個人很可能是某個公門侯府的公子哥,他們根本惹不起。于是,懷信想了一個辦法,他把人們描述的樣子畫了下來,拿着最後确定的畫像再次開始了流浪,他要為妻兒報仇,他要找出真相。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比較短,大家可能會覺得懷信與安瀾的情節太突兀。很正常啊,因為我根本沒打算讓安瀾出場。還有,開頭的歌謠是南宋時期的一首民歌,作者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