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

書名:大明漕事

作者:骈四俪六

【文案】

世間好物不牢靠,彩雲易散琉璃脆,愛情亦是如此,即使我很頑固的愛你。

官家女子落草為寇,漕河上出現一個女殺神,她說:“我是懸崖,近之危險。”

那人答:“過去你我隔着門戶,如今我來陪你,你生我生,你死我渡,反正你也不曾想過愛別人。”

ps:這是一本言情小說。若有不明真相的群衆,請看晉江卷首語,“最纏綿悱恻的愛情故事盡在晉江文學城”。

內容标簽: 穿越時空 虐戀情深 江湖恩怨

搜索關鍵字:主角:霍青棠,顧惟玉 ┃ 配角:帝國系列大小官僚 ┃ 其它:永樂帝,洪熙帝,宣德皇帝

==================

☆、黃粱一夢

陳瑄又要升官了,永樂二十二年,陳瑄從漕軍都指揮使升成了漕運總兵,陳家錦上添花再進一步。

陳瑄出身草莽,二十三年前,永樂帝攻入南京,‘廣三十丈、深五十丈’的奉天殿失了大火,陳瑄随着大軍闖入皇城。

金殿失火,無敢近之者,小兵陳瑄冒死闖火入金殿捧出了玉玺,永樂帝稱其神勇,立賜他漕軍總旗。

金殿失了火,惠帝卻失蹤了。

Advertisement

皇帝衛軍将整個皇城圍成鐵桶一般,就是不見惠帝影蹤。

漕軍的一個小小總旗陳瑄卻另辟蹊徑,他聽聞此事,并沒有像其他兵士一般四處搜羅皇城,轉而去候在了長江入內河的碼頭。

如果惠帝要逃,騎馬北上自不必說,他沿着大運河下江南才最為方便,而且江南還有楚王可以接應他,陳瑄堅定自己的想法是沒錯的。

三個月後,惠帝依舊沒有找到,內侍堅稱惠帝***于奉天殿裏了,陳瑄依舊在南京城臨江的各個碼頭安插人手布防。

果然,某天清晨,一個沒有路引的青年男子悄悄登上了一艘快船,有內侍指認那人就是逃帝朱允炆。

陳瑄大喜,他正欲着人開船去追,上峰卻傳來消息,惠帝已經薨逝,不必再尋。

年輕的陳瑄不解,同時又心有不甘,抓住逃帝的豐功偉績分明近在眼前,為何朝廷的一紙訃告就這樣輕易截斷了他的青雲路。

惠帝的事情悄然過去,朝中無人再提,陳瑄的好運氣似乎到此就戛然而止了。

永樂十九年,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朝臣們議論紛紛,朝中有禦史指永樂帝數典忘祖,更有甚者竟翻出當年永樂帝逼死惠帝的往事來。

一時之間,朝上帝王朝臣兩廂僵持不下。此時,惠帝當年孤身下江南的傳聞在軍中迅速蔓延開來,目擊者是漕軍中的一名總旗。

即時人們紛紛改了風向,有稱永樂帝仁厚者,而陳瑄又一次被人提到風口浪尖上來。

時已年邁的永樂帝大方地指了這名小小總旗為正四品漕軍都指揮使,陳瑄正式成了漕軍十二總的把總,人稱陳把總。

陳把總積極響應永樂帝遷都北京的號召,他攜家帶口二話不說地将家室從南京遷到了北京,有朝臣抨擊他莽夫一個沒有風骨,但永樂帝對他的舉動顯然是極為滿意的。

陳瑄剛到北京,永樂帝就指了宮中一名有品級的女官給她,因陳瑄早有妻室,那女官只好謂之曰平妻。

永樂二十二年春天,陳把總成了陳總兵。

漕運總兵位居正三品,陳瑄由此正式擠入了明廷高級官員的行列,也代表他逐漸步入了帝國的權力核心。

自此,陳家一時鼎盛。

既得盛寵,陳瑄的後院亦豐富起來,既有下屬敬獻的花魁瘦馬,也有上峰贈與的良家貴妾,陳七小姐的母親齊氏原本一直站在後院制高點,因為她出身極好,娘家榮耀比起夫家來亦是只多不少。

齊氏大家出身,齊氏之父齊淮曾在洪武建文兩朝官拜工部尚書。

洪武年間,齊淮組織大量人力物力重挖運河,洪武帝曾笑嘆:“自是,天下利于轉輸。”

永樂帝登基之後,有意重整內河漕運,以解決漕糧運輸的問題。

原本工部尚書齊淮就是最佳人選,奈何齊淮認為燕王登基不是大統,任憑永樂帝再三挽留,齊淮執意辭官歸鄉。

齊氏原本在陳瑄內院中是個說一不二的人物,一來是因為齊尚書餘威尚存,二來就是因為陳瑄還沒發達的緣故。

直到永樂十九年,這是齊尚書辭官的第十三個年頭,也是陳瑄真正發跡的第一年,這一年,齊氏已經三十四歲,這一年,永樂帝賜了個二十出頭的女官給陳瑄做平妻。

女官站着給齊氏奉茶,齊氏将茶盞往桌上重重一擱,厲聲道:“妻是妻,妾是妾,何來平妻一說?敬茶可以,你自稱一聲妾,跪下罷。”

那女官自持身份,既不肯承認自己是妾,也不肯跪下奉茶,齊氏冷冷一笑,将一甜白盞輕輕掃到地上,盞杯裏的大紅袍濺了那女官粉色的裙擺一潑赭色。

不等陳瑄來興師問罪,齊氏已經攜十三歲的姑娘陳七回了洛陽。

齊氏早年嫁與陳瑄并未過什麽好日子,那時陳瑄官職低微,薪俸寥寥,家中人情來往多半需要齊氏用自己的嫁妝打點經營。齊氏過得疲憊,小産了一個男胎,又過數年,齊氏産下陳七,陳家七小姐自生下來便患有麻痹之症。

陳七姑娘天生不足,一只腳有麻痹之症,數年湯藥不斷、大夫不歇,她卻将将養的只能緩慢拖延行走。

齊氏攜了女兒回娘家,陳瑄既惱齊氏不識大體,又心疼女兒要受那長途跋涉之苦,這麽一番周折,齊氏與陳七在洛陽齊府一住就是四年。

齊尚書表示歡迎女兒與外孫女的到來,齊氏的母親亦表示女兒愛住多久就住多久,兩位老人的生活很寂寞。

齊氏很高興,陳七卻過得很吃力,因為她的腿疾又嚴重了。

陳七有時也會想,自己與母親在陳家後院受磋磨,或許亦可算作是聖上對外祖不識趣的告誡與敲打。

齊氏無子,陳七無兄無弟,齊尚書老年所有的心力都放到了外孫女身上,陳七不會繡花撚針、畫畫分茶,她只學會了漕運賦稅、河脈水利。外祖母曾勸阻外祖,女孩子始終要嫁人,應該貞靜溫順,學做一兩樣點心或是一兩種樂器都總是好的。

陳七搖頭道:“那便與家中瘦馬小妾并無不同了。”

這句話惹得外祖母喟嘆流淚,亦惹得齊氏咬牙切齒,外祖卻說還要領她去黃河和長江都看看。

陳七看着自己殘敗的腿,只覺得今生所有的好運道都聚集在了住在外祖家的這四年裏。

陳七小姐十七歲了,她那位已經官居正三品的父親給她來了一封信,信上說她那位賢良的庶母給她看好了一門親事,對方是老牌勳貴魏北候家的庶子。此子少有才名、姿容上佳、風評甚好,信上還斥責了齊氏為人母的粗心,女兒已臻婚齡,齊氏卻毫不關心,此為失職。

齊尚書幾眼掃完了這封不知所謂的家書,面色沉沉。

齊氏冷哼道:“人說豎子無知,陳瑄這把年紀,怎的還如此無知?”

陳七一時未理解外祖臉色為何如此難看,她已遠離深宅大院太久。

外祖母細說給她聽:“你上有母親,你的婚事輪不到她一個貴妾指三劃四,這是一樁。魏北候家早在惠帝年間門庭就已淪落,如今只不過是仗着世襲的名頭在皇上身邊打打秋風罷了,以你的出身配他家的世子都不冤,那女人竟給你說了個庶子,門不當戶不對,此乃二樁。第三樁就是那女人是皇帝賜的貴妾,一般人家避之都恐來不及,你父親糊塗,竟讓她把持內院,陳家的門楣與七寸都捏在了......”

外祖母沒有再說,陳七突然明白了聖上對陳家的真正想法,陳瑄微寒草莽,聖上想讓他永世富貴,他的子女才能幼時聰慧大時佼佼,若是聖上只是拿陳家随手一用殺雞磨刀,那陳家的孩子們也只能幼時佼佼大時了了。

陳七想通這一章節,頓時覺得另一條腿也已經麻痹得不能走動。

齊尚書果決,他直接給陳七定了一門親事,洛陽巨富顧家的長子,顧家是商家,陳七雖身有殘缺,顧家已經是求之不得。

顧惟玉是個溫和清隽的好男子,陳七早在陪母親回洛陽的那一年就見過他,他随他父親在齊府做客。

陳七行路困難,少年顧惟玉已有扶弱之心,他上前詢問陳七:“你想去哪裏,我尋人來扶你可好?”

再後來,陳七長住在外祖家,顧惟玉給她定制了一根女子用的黃花梨手杖,實在漂亮。

陳七還未過門,黃河決堤了。

黃河水攜帶着大量流沙改道而出,大面積泛濫,齊尚書上書永樂帝自願前往治理水患,永樂帝卻駁斥了齊尚書的進言,說不勞煩他老人家了。

齊尚書在家裏念念:“大運河的危險地段就在黃河流域,它的河床很容易被泥沙填滿,堤壩會倒塌,航路會消失,整個大運河會因此而被徹底抛棄。”

政府果然采取了錯誤的控制水利的措施,齊尚書決意親自去黃河看看,然後上書皇帝實際應該如何治理。

他臨走前詢問陳七,願不願随他同去,陳七讀書受教多年,自是願意随外祖走這一趟。這一去,她沒能回來。

陳七覺得自己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夢裏洛陽的牡丹開得正好,夢裏齊氏的臉是那樣清晰,夢裏外祖對母親道歉,他說他慚愧,沒有照顧好小七。

陳七淚如雨下。

作者有話要說: 關于本文中的稱呼:

朱允炆,《明史》稱其惠帝,或稱允炆(朱允文)。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繼位,次年,改年號建文。後朱棣除去建文年號,建文四年延順至洪武三十五年。

朱棣,年號永樂,在位二十二年。根據“一太.祖,一太宗”的慣例,明朝稱他太宗文皇帝。直到嘉靖年間,改其為成祖文皇帝。故本文中稱他永樂帝或太宗,不稱成祖。

另,作者嚴正聲明,此文謹以大明為背景,但人物事件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也屬巧合。

☆、霍家青棠

有一張打濕的帕子在擦拭自己的淚,陳七驀然睜眼,紗帳下她的眼珠大而明亮。

多少次了,自己睜眼再也不是在洛陽齊府,陳七暗嘆一聲,小婢卻跪下連聲道:“姑娘饒命,姑娘饒命!”

丫頭很是畏懼這位霍家大小姐,她動辄就要抽你一鞭子,現如今璎珞姐姐又不在,便再也沒有人能勸得了這位兇蠻小姐了。

霍青棠是個崇尚武力的人,她凡事能讓人家閉嘴一般都用鞭子解決,絕不會與人有口舌之争,霍大小姐向來都覺得自己是一位真正的淑女。

那丫頭抽泣不止,霍青棠低斥了一聲:“閉嘴!滾出去!”

陳七做了幾日的霍家大小姐便養了幾日的病,她已經認得了屋裏的幾個丫頭幾個婆子,這霍大小姐牛一樣強健的身體如今卧病在床是因為她擅自攆走了自己的乳母。

家裏什麽樣的傳言都有,适才那個動辄哭哭啼啼的丫頭春香就功不可沒。

霍大人偶爾出去喝花酒,霍大小姐的繼母便慫恿霍大小姐大鬧鳴柳閣,霍大小姐還抽了紅牌黃莺姑娘一鞭子。

黃莺哭哭啼啼要個說法,兼之繼母早前舉報霍大小姐私自攆走乳母,霍大人心有郁氣,霍青棠又在花樓不合時宜大嚷:“霍水仙,你不是個男人,被個髒女人耍的團團轉!”

霍大人名水仙,同僚們一般都避開這個名字喚他的字桂芳,雖然字也沒比名好上多少。霍大人氣急,他在黃莺的香閨裏當場就賞了霍青棠兩個大耳刮子。

霍青棠生母早逝,霍水仙平日裏極為縱容她,生怕女兒對生活有些許不滿,直到霍青棠大鬧鳴柳閣,他才下定決心要狠狠治治她無法無天的性子。

霍水仙回府後親自執法,用力打了霍青棠二十大棍,他混跡衙內多年,打人極有章法,棍子打下去只是疼,絕不會傷到肺腑。

誰知霍青棠竟真的撒手西去了,如今占着霍青棠強健身體活下來的卻是曾經身有殘疾的陳七。

陳七年少時見慣了陳府內宅各樣手段,她直覺霍青棠死的蹊跷,想來還是要找那個貼身大丫鬟璎珞來問問才好。

霍青棠在屋子裏又養了幾天病,這幾天并沒有看見她的父親,不止打了她的父親沒來看她,許是知道自己不受歡迎,那個慫恿她壞事的繼母也沒來看過她。

門外有響動,那個時常雙眼含淚的丫鬟進來期期艾艾道:“大姑娘,夫人來看你了。”

霍青棠眼風掃了一下這個喚作春香的丫頭,細瘦的眉眼,羸弱的身板,偏偏就是個無事也要生出點漣漪的人。

瞧,自己一沒打她,二沒罵她,連話都沒說過一句,她就算是懼怕自己,這瑟瑟發抖的模樣也太過了。

霍青棠點頭:“那就請夫人進來說話。”

春香愣了一愣,今日的大小姐怎麽這麽好說話,平日裏夫人一來她非得摔破幾個杯子,如今倒是奇了。

霍青棠見春香眼珠子在閃,便催促道:“去呀,別叫夫人等久了。”霍青棠溫和笑意裏分明又透着三分寒意,春香輕飄飄道了聲‘是’,方又出去了。

張氏今年二十有五,她生的算是漂亮,小巧的瓜子臉還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只是皮膚不白,減了三分美貌。張氏穿着一件深碧色的交領衫襯鴨蛋黃的長裙,腰間系着玉色的絲縧,霍青棠暗暗搖了搖頭,她這樣的膚色,怎麽選了碧色的衣裳來穿,豈不是壓得膚色更加無光。

“姑娘可好些了?我這些日子總是擔心着姑娘呢!”張氏聲音還頗為好聽,說起話來清脆悅耳。

霍青棠抿嘴一笑:“好多了,總算是大難不死,至于有沒有後福就不知了。”

張氏連忙打斷:“童言無忌,童言無忌!姑娘慢慢大了,這些混話可不要随意胡說了。”

霍青棠懷疑張氏,她出言試探,張氏并不顯慌亂,這樣說來張氏不是心思深沉就是真的無辜。一個六品小官的妻子能有這樣的城府?霍青棠卻是不信的。

“夫人,請喝茶。”春香單薄的身影又晃了過來。

霍青棠冷哼一聲,春香卻受驚一般端着茶水的手都不穩了,她纖細的手腕處恰好露出一段淤青來。

張氏接過茶水,“喲,這手怎麽了?”

春香立時跪下,眼圈通紅,一副受了大委屈的模樣。

霍青棠眼皮子耷拉一下,哼看一句:“有話就快說!只怕一會兒你就是願意說,夫人也未必願意聽了。”

一個小丫鬟動辄含淚發顫下跪,霍青棠簡直有捏死她的沖動,自己連手都不曾碰過她一下,這又做戲給誰看呢。

春香緊緊咬着下唇不肯說話,眼淚卻快浸濕了衣襟,霍青棠怒極反笑:“是不是要我抽你一鞭子你才會好受些?可別真把嘴咬破了,府裏不會要一個身有殘缺的丫頭,你的去處可有着落了?”

春香‘哇’的一聲痛哭出來,話語斷斷續續:“奴婢...奴婢得罪了大姑娘,夫人救救奴婢吧,奴婢...奴婢願意給夫人做牛做馬,報...報答夫人!”

張氏笑道:“這又怎麽了,大姑娘怎麽你了?”

霍青棠起身猛踹了春香一腳,“滾!”

陳七是從來沒有踹過人的,她腿腳不便,想不到霍青棠氣力充沛,一腳便将春香這心思浮動的俏丫鬟踹昏了過去。

張氏假意要去扶,霍青棠只淡淡道:“夫人不必勞煩了,這丫頭擺在我這裏也礙不了我什麽事,只是黃莺姑娘怕是要礙着夫人的事了。”

霍水仙原是永樂九年的一甲前三,天子門生,因他生的極好,聖心悅之,金殿之上永樂帝便欽點了他為探花郎。

金榜題名的進士們在南京城最繁華的大街上游街打馬,正是春風得意少年時,探花郎的相貌又尤為出衆,戶部侍郎史家的獨女史家小姐便在太平門前邂逅了自己一生的姻緣。

霍水仙成婚後,先在翰林院苦修了三年,後來因岳家得力,他便調任至江南富庶地揚州做了揚州府同知。

這是多少人盼也盼不來的好地方,可惜好景不長,過來的第一年,幼女青棠尚不足兩歲,史氏就過世了。

霍青棠五歲時,霍水仙續娶了繼室張氏。

史侍郎心疼女兒早逝,對女婿也頗有怨言,故而揚州同知三年,霍水仙在從六品的官位上窩也沒能挪一下。

張氏出自富甲一方的張家,張家開着全揚州城最大的繡莊,張家出産的繡品件件精致,售價不菲。霍青棠其實很想問問張氏,她是不是同自己那過世的親娘一樣也是看中了霍水仙的好皮囊,才肯帶着萬貫嫁妝過來給人做繼室。

張氏嫁妝豐厚,霍水仙官評也好,奈何霍水仙時運實在不佳,待又三年過去,吏部給出上上的考評時,朝廷要遷都了。

永樂十九年,這是霍水仙入仕的第十年,朝廷決定遷都北京。

南京城作為留都,自有大量的高階官員需要安置,南京吏部與北京吏部各執一詞,哪裏還有人來管揚州府一個小小的同知是否該調位置了。

永樂二十二年,春天。

這一日是霍水仙入仕十三年的紀念日,也是霍水仙闊別奉天殿承天門文淵閣與探花郎十三年整的紀念日。

那一日,風和日麗,晴空萬裏。

昔日高頭大馬少年得意的探花郎心中郁郁,被同僚招呼進了鳴柳閣,黃莺姑娘笑靥如花,對探花郎念了一首竹枝詞。

自此,霍探花便成了黃莺姑娘的入幕之賓。

張氏無大家閨秀的內斂柔韌,卻有商家女子善于權衡利弊的本能,她捕捉住了霍青棠話裏的重點:“我有什麽能幫上大姑娘的,大姑娘不妨說來聽聽?”

張氏不提自己的願望,先問霍青棠的條件,霍青棠也不客氣,直接道:“我想去白馬書院進學,希望太太能同父親說一聲。至于黃莺姑娘,她能不能進門,說到底還是太太說了算的,父親是個要臉面的人,太太其實多慮了。”

張氏颔首,是啊,風塵女子擡進門,哪裏又是這麽容易的事。她看向霍青棠,這丫頭大病一場,似乎頭腦都比以前靈活了些,霍青棠指着昏倒在地上的春香道:“勞煩太太把璎珞領回來吧,不然我鬧起來,父親還是會怪罪到太太頭上的。”

霍青棠話裏有話,怪罪自己?那就是自己治家無方,自己無能,不正好方便黃莺那狐貍精鑽空子麽?

張氏抿着嘴,這丫頭幾時這樣伶俐了,三言兩語就将自己打發了。

霍青棠指指銅殼滴漏,笑道:“父親該下衙了,太太快回去吧。”張氏起身,霍青棠又道:“太太不如換一身煙色羅,父親可能更喜歡些。”

張氏回到正房,問管理自己首飾衣物的丫頭疊翠:“給我找件煙色的衫子來。”

疊翠不解,太太平日裏偏愛翠色,未曾說過喜歡煙色衣衫啊。

張氏揮手催促:“快去,快去,老爺要下衙了。”

疊翠領命而去,張氏換上煙色羅衫,順帶将發髻上翡翠飾物換成了珠花簪,黃昏陽光透過窗紗照進來,張氏平凡的膚色也泛起一層蜜色玳瑁光。

霍水仙掀開簾子進來之時,正好瞧見張氏在窗下小幾旁沏茶,見他回來,張氏彎了眉眼:“老爺回來了。”

霍水仙今年三十又三,依舊唇紅齒白寬肩窄腰,他将張氏摟在懷裏,親了一下張氏耳垂:“夫人今日好生漂亮。”

張氏紅了臉,霍水仙又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疊翠正好打水進來,張氏正欲扭開,霍水仙看了疊翠一眼,疊翠趕緊低着頭放下水盆出去了。

張氏育有一子,她本是生育過的身材,如今隐約發胖,霍水仙卻不是多情之人,家裏早年只有一個通房丫鬟,後因史氏嫁過來,那丫鬟也放出去嫁人了。

張氏是有些感謝史氏的,沒有史氏,霍水仙後院裏也沒有這麽平靜,沒有史氏,她也遇不上天人之姿的霍水仙。張氏幽幽嘆息了一聲,霍水仙卻已經撥開了她的煙羅衫,她忽的握住霍水仙的手,霍水仙卻嗤嗤一笑,抱起她走到內室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此一章時間線索頗多,作者重新排版,內容未變,各位不必回頭看。

☆、水仙心事

霍水仙對今日的張氏很滿意,她既沒有穿紅戴綠,也沒有說些不合時宜的話。他将張氏摟在懷裏,修長漂亮的手指有一搭沒一搭勾着張氏飽滿胸前,張氏其實很想問霍水仙一句:鳴柳閣的那位總有一日也會走了形狀變了模樣,屆時你還會愛她嗎?

張氏這句話在心底已經磋磨很久,她不理解的是,男人眼裏的女人,都是自己想象中的樣子。盡管他日那個女人張牙舞爪醜陋不堪,只要他想,那她就還是最初那美不勝收的模樣。

話到嘴邊,張氏問道:“老爺不是喜歡綠色嗎?”霍水仙笑:“為什麽這麽問?”張氏悶聲道:“我見老爺給丫頭起名疊翠,我還以為...”

霍水仙笑出聲來,“所以你就日日着綠色的衫子,戴碧色的翡翠,還有...”霍水仙翦水雙眸瞟着床頭那件蔥綠的肚兜,張氏紅了臉,嗔道:“不依,不依,老爺欺負人...” 霍水仙低低地笑,張氏垂眸看着霍水仙沉醉放蕩的模樣,心中苦澀無比,自己與他成婚七年,他何曾這樣輕薄不堪過。

“老爺,大姑娘說她想去白馬書院進學,望老爺成全。”張氏慢悠悠開口,霍水仙慢慢停了下來,張氏心中掀起隐秘的報複的快感。你不是愛黃莺嗎,你不是愛那個念竹枝詞的紅顏知己嗎?那你愛不愛你的前程,你愛不愛你岳家史侍郎的勢力,你還愛不愛你最愛的姑娘霍青棠?你捧在手心裏的女兒都想要離開你了,你還要不要愛那個賤女人,嗯?

霍水仙似已從幻境中清醒過來,他潮紅的臉色褪回白淨寧谧,張氏已經下床梳妝,屋裏沉悶許久,久到張氏以為霍水仙睡着了想進屏風內看看的時候,方聽見霍水仙開口:“不許她去,白馬書院遠在洛陽,太遠了......”

接着便沒了下文,張氏又是一記霹靂:“大姑娘說她已經給史家外祖去了信,想必這幾日,史侍郎便會差人來接大姑娘了。”

月兒升起來了,霍青棠讓璎珞點了燈,張氏果然爽快,她前腳剛走,璎珞跟着就放出來了。霍青棠翻開一本書,書的扉頁上有霍水仙的題字,字跡清瘦遒勁,極有風骨,霍青棠暗贊,果真是探花郎,字寫得好極了。

霍水仙來的時候腳下帶着風,張氏的勸阻他一句也聽不進去,自己珍愛的女兒,那個軟語說要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幼女竟一聲不吭地謀劃着要離開自己?他打開簾子,少女微垂着臉在燈下讀書。

霍青棠與霍水仙生的極像,白皙的皮膚,一雙上挑勾人的桃花眼,淺紅的薄唇。少女擡眼輕輕看了來人一眼,霍水仙很多話便立時堵在了嗓子眼裏,再也吐不出來。

話說這還是霍青棠第一次瞧見這位時運不濟的探花郎,他才高八鬥,卻在一個從六品的淺灘裏緊緊困了十年,他很苦厄,霍青棠懂。“璎珞,給父親上茶。”

霍水仙的一腔苦水似要湧出來,自己的幼女何曾喚過自己父親?她一向都是扯着自己的衣角‘爹爹、爹爹’叫個不停,即便是自己不耐煩理她的時候,她也是時刻不停跟在自己身後的,如今怎麽會這樣有禮卻生疏的喚自己父親。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侬愁。”霍青棠字字清晰,“父親,你的前程還要不要了?”

女兒是不愛讀書的,許是史氏常說自己一心撲在書上,冷落了她吧。女兒對着自己念竹枝詞,這樣的詞曲誰教過她?史氏,張氏,還是自己?她問自己前程還要不要了,可自己哪裏還有什麽前程。霍水仙喉嚨發緊:“胡鬧!”

霍青棠輕輕翻開一頁書,不去看霍水仙複雜扭曲的臉色,她知道他心有郁結壯志不展,可屈原著《離騷》,周文王作出《周易》,生命還那樣長,霍水仙又如何能為自己還未完成的一生匆匆在一個煙花女子身上劃下句點。璎珞端着茶在門口一直沒敢進來,老爺臉色不好,小姐亦不似平時一般耍寶逗老爺開心。待得霍水仙神色稍緩,璎珞才端着茶盞進來奉茶。

“父親試試,這不是六安瓜片,是君山銀針,前日範姐姐托人送過來的。”範明瑰,霍青棠的閨中密友,她父親範錫夕原是揚州通判,最近卻要升任蘇州知府了。霍青棠将茶奉到霍水仙掌中,她言語清淡,似在與人賞花清談一般:“戶部尚書闵肇闵大人今夏就該致仕了,不出意外,就會是外祖接任闵大人的位置。”

霍水仙沉默不語,霍青棠又翻了一頁書,道:“父親對外祖有怨言是應當的,可一直有怨言就不應當了。母親早逝,朝廷遷都,樣樣樁樁,父親深受其害,外祖想來也是深受其苦的。于公于私,外祖的苦處較之父親都應只多不少。”輪官職,霍水仙區區六品小吏,史侍郎侍奉天子近前,更加難測聖意,舉步維艱。要論情感,一個喪妻,一個卻是老來喪女,白發人送黑發人,更是心酸。霍青棠垂下眼眸,焉不知齊尚書與陳七亦是如此。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父親,張氏雖不能助你,卻也不會阻你,黃莺姑娘的事先放一放吧。”霍青棠已經不想再說下去了,張氏雖不能拉拔他一把,卻家底殷實,黃莺這種女子進了家門只會是禍非福。

陳七母親齊氏飽受瘦馬歌姬之苦,這種終日只會争寵奪色的女子攪得陳家內宅烏煙瘴氣。這黃莺又有何奇特之處,當下會吟詩作對的瘦馬還少麽?不過一首竹枝詞,就奢望洗淨一身煙塵氣息嫁作良家婦了?霍水仙此刻正困在淺灘,被黃莺拖上一拖,那真的只能消磨了志氣活在悔恨與追憶裏了。

霍水仙猶自讪讪,霍青棠已經起身拿炭筆勾出一幅運河漕運圖,她指着揚州一地道:“父親,揚州是個好地方。你看,這裏是運河與長江的交彙點,聖上若想順化江南,那他絕不會舍棄揚州的。如今漕運方興,父親只需靜待時機便可。”

霍水仙心思漸斂,他指着濟寧一地道:“聽說聖上準備下江南,這次漕運總兵官親自帶船只預行一遍,他們自濟水而來,已經行至濟寧府了。”霍青棠點頭:“揚州他們是必然要來的,範大人啓程在即,那父親就要抓住這次機會了。”

“黃莺那裏得來的消息,有傳陳總兵愛美人,我打算...”霍水仙說着說着止住了話頭,他輕輕看了女兒一眼,女兒似毫無所覺般,他又好受了一點。霍青棠心中喟嘆,可見史侍郎放任霍水仙不管以後,任憑他霍探花再胸有錦繡也是毫無用處的,打聽朝廷新貴漕運總兵的喜好,竟還要從煙花女子口中方能探知一二。

“父親,陳總兵可是那位漕運總兵陳瑄陳大人?外祖曾經在信中提起過這位陳大人的轶事,父親可要聽聽?”霍青棠不忍見霍水仙無頭蒼蠅般亂撞,陳家內院人才濟濟堪比後宮七十二妃嫔,陳瑄如今怕女人都來不及,怎麽還會喜歡別人給他送女人,只怕再美的女人他也消受不起。

霍水仙來了興致,霍青棠笑道:“聽聞今上曾賜了一個異域來的舞姬給總兵陳大人,陳大人還沒來得及見那舞姬一面,那舞姬就被衆位妾室姨娘一人賞賜一件首飾或衣裳。次日,陳夫人喚舞姬來敬茶,吩咐她把姨娘們的禮物都穿戴在身上,亦視為對姐姐們的尊重。那舞姬只好插了滿頭的簪子,還有一些簪花實在沒地方穿戴了,只好鑲嵌在衣服上。陳大人那日見了那個滿頭珠翠的舞姬只說了一句話,‘簡直荒唐’,随後便拂袖而去了。”霍青棠說着自己也笑起來,齊氏事後同她說,哪裏需要自己出手,各路女人能把這些新來的扒拉得皮都不剩。

霍水仙見女兒說起別人家的是非事竟眉開眼笑,他正有意教導幾句,霍青棠又道:“也有人送了陳大人幾匹上好的瘦馬,其中有一個自恃通詩書懂禮樂,當時就彈了一首古曲,還教陳大人點評。誰知,陳大人當場就翻臉走了,那幾匹瘦馬他一個都沒要。”霍水仙奇道:“這是為何?”霍青棠垂下眼睑,捧着茶杯不再言語。

為何?自然是因為陳瑄不是個讀書人,他祖上再翻三代也沒出過一個讀書人,所以他不喜歡大家出身的齊氏,他也不喜歡那些擅曲擅畫的良家妾,他真正喜歡的是和那些大字不識語言粗俗作風潑辣的農婦滾在一起。齊氏當初很是不理解陳瑄的喜好,齊尚書曾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