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後記
這個故事完結了,如諸位所見,它的收尾十分倉促,就像是一團亂線被人揉在一起強行捋直,然後“咔嚓”一刀剪了個幹脆。
對此,我很抱歉,也很遺憾。只是我終歸還想讓諸位聽一聽這部作品背後的故事,希望有人能夠理解我這麽做的理由,如果聽完了,你們仍是責怪,那麽就權當這些話是我強詞奪理的借口。
這部作品是我四年前寫的,那一年,我念高三。
故事的靈感來自一節地理課,當時老師在講什麽地貌我已然忘了,只記得看着投影儀的我腦子裏忽然閃過一幅畫面:一片蒼茫戈壁大漠,一襲火紅的嫁衣。
于是故事就這樣開始了。在國危之際挺身而出自請和親的韶國公主不幸慘死大漠,重生成敵國将門之女,邂逅了驚才絕豔的梁國世子。
那是試卷與講義漫天飛的高三,我還是市重點的學生,卻在老師眼皮子底下構思小說,幾乎沒好好聽過幾節課,甚至将自習的時間都拿來寫作。當時的文科班裏,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都是我的讀者,他們在晚自習偷偷傳閱我的手稿,每每看完更新內容都在紙上寫下大段的感想留言。
在那個荒煙蔓草的年代,在那場沒有硝煙的戰争裏,有那麽多人陪着我那樣瘋狂過,直到現在,我仍覺得溫暖而感激。
當然,在這裏,我必須插一句。盡管我不後悔自己當年做的這些荒唐事,也沒有因為寫作影響到高考成績,最終考了個還算滿意的大學,但我絕對不認同任何人因為看了這些話就去效仿我的做法,希望小朋友們引以為戒。
繼續回正題。老師終歸不是“吃白飯”的,就這樣寫了兩個多月,事情“敗露”,我的五本手稿被班主任沒收,還沒寫完的故事就此擱淺。
我知道是我不該,因此也沒有如何怨怼老師。當時,我向讀者們承諾,有朝一日,我一定會給所有人一個交代,給這個故事一個結尾。
只是也不知該說是天意弄人還是命途多舛,班主任在高考前夕将手稿歸還到了我的手裏,我卻因為高考結束那天兵荒馬亂,将它弄丢了。
是的,當我好不容易有資格繼續寫這個故事,手稿卻丢了,十幾萬字,沒有備份。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寫完的東西意外遺失的經歷,那種感覺真的太難受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花了多大的勇氣才決心憑着記憶從頭來過,我很清楚,在原稿遺失的情況下重寫一部作品比創作一部全新的作品艱難太多太多。
而這個過程甚至痛苦到超過我的預期。盡管我盡力去還原了,故事卻終歸有了不同的樣子。
比如,一位高三時追過連載的同學向我提出,她曾經是“男二黨”,非常喜歡君項寒這個角色,可看了我的重寫版,卻覺得這個人物沒有了當初的味道,似乎怎麽也愛不起來了。對此,我很遺憾。當年的我初出茅廬,随性寫作,甚至連人設與大綱都沒有,時隔那麽久,也許是我變了,也許是我的記憶模糊了,而我無能為力,只好任由他去。
又比如,還有個同學問我,當初那個被大家奉為經典的“水晶蝦餃”橋段去哪了?我聽完才恍然,的确是漏了,可故事已經那樣發展了,不管我如何審視,也無法再将那個橋段插回去了。
Advertisement
其實,我的遺憾又何止這些?就像當年用一個周日從早寫到晚的有關離笙這個角色的萬字番外再也無法被我還原,這個故事早就失去了最初的模樣。在這樣的缺憾裏,我對這部作品的熱情也終于一點點消磨殆盡。寫到近二十萬字的時候,我嘆息着将它擱在了一邊,一擱就是數年。
數年後,這個暑假,我來了晉江。我有了一部全新的作品,卻也從未忘記過這個曾經溫暖過我也折磨過我的故事。盡管以目前的眼光來看,這個故事不論是人設、架構,還是劇情都顯得太平淡也太不成熟,稚嫩的文筆更是堪稱我寫作生涯的“黑歷史”,可這是我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我對它的感情極其特殊。
所以,出于一份說到做到的執念,我将這個故事公開了。我是一個新人,尚且沒有摸清晉江的市場,就像拼命三郎一樣卯着勁一股腦沖了上來。我選擇了雙開,并且承諾所有人保持日更,新舊兩個作品無論哪邊都不間斷。
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鞭策自己,不管有多艱難,必須給這個故事一個結局。
事實證明,我确實逼到了自己。在這部作品的存稿快要見底的時候,我開始動筆了。
故事的結尾是幾年前就想好了的,可以說,我認為,整個故事的亮點就在于這個不算落入俗套的結尾。
其實,我在開篇楔子的第一句就暗示了這個結局。我說,我要講的這個故事,若是放進矞洲大陸綿延數千年的歷史裏,或可被稱為一段傳奇。
“若是”兩字,說明這個故事沒有被寫進歷史,因為女主角被除了男主角以外的所有人遺忘了。
對這個圓滿裏包含缺憾的結尾,我很希望能夠用心去寫,卻在下筆時感覺到困難重重。很多年過去了,我的風格不同了,我的文筆也變了,我寫出來的東西似乎再無法與當初銜接了,不論怎麽下筆,始終覺得不對。
我很懊惱,對着電腦發了好幾天的呆,最終只好嘆息着砍掉後面的劇情,直接跳到了結尾,并省去了大量刻畫與描寫,以十分蒼白無力的語言交代了重點,匆匆收場。
我知道,這個虎頭蛇尾的故事沒能以最好的方式呈現出來。事實上,連載這個作品時,眼看着自己當初稚嫩不堪的文筆,我每一天都有将它推翻重寫的沖動。可我已經重來過一遍,那一遍耗盡了我所有的熱情和心力,真的無法再有第二遍了,更何況我還頂着另一部作品日更近五千的壓力。
對這部歷經波折的作品,我不能說問心無愧,卻也實在仁至義盡了。
寫完“仁至義盡”這四個字,我一面松了口氣,一面也覺得無限空落。或許将來,我會再開一個番外集,以那樣的方式盡可能去彌補這個故事,也或許,不會有那麽一日。
這篇後記包括這個故事的結局,都是我提前寫好放進存稿箱定時發送的,因為出國交換的關系,當你們看到它的時候,我大概還處在無網絡的狀态,不能及時回複或處理突發情況。所以,如果這幾天的連載出了什麽纰漏和意外,還請諸位諒解。
關于寫作,我的初心一直很簡單:講好聽的故事,給愛聽故事的人。
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這個初心,我從來沒有忘記。未來很長,希望很多年過去以後,我還能像今天這樣堅定地說出這句話。
最後,感謝所有讀到這裏的小天使們,也希望願意繼續聽我講故事的人能夠關注我的專欄和我的新作品。在我最艱難的歲月裏給予我溫暖的每一位讀者,我無以為報,卻必會記得你們的名字,并以更好的作品回饋給所有人。
深鞠躬!
顧了之
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