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薛進京
黛玉在元宵過後便回了賈府, 日子倒是沒多少變化。只是在她與半錢談論過後,半錢将林黛玉的想法偷偷跟林霁交流過, 随後林霁也就這個問題跟熊嬷嬷讨論, 讓熊嬷嬷給她加課。
林霁對于林黛玉的這種想法還是有些憂慮的, 畢竟她也沒有親近的長輩教導,很容易就會鑽牛角尖。說到底這就是恐婚呗,上輩子多少女生有這種情緒并且因此變成剩女。雖然古代不流行剩女, 可這樣子的想法還是有礙她未來的婚姻生活的。
于是, 林黛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提前進入備嫁狀态。
熊嬷嬷到了賈府後也不喜歡出院門,整日待在院子裏, 盡量妥當的安排好時間讓林黛玉開始接觸各色事物。不知不覺中, 林黛玉的生活便充實了起來。
清晨與湘雲去賈母處請安, 與她共進早膳, 然後在賈母處閑話,與三春閑聊幾句,幾個姐妹一起談論談論八卦, 有時候會加入寶玉, 有時候就她們幾個。寶玉去上學後,她們便在李纨的帶領下做女紅,午飯在賈母處用。午後,回悠然閣午休片刻, 起床後先練字,接着跟熊嬷嬷練習各種禮儀,規範站姿坐姿以及各種姿勢。一個時辰後, 還要聽熊嬷嬷講講時事,以及從中分析到的一些道理,緊随其後還有各種各樣問答題作為考校。
這些都讓林黛玉漸漸變得通透,有時候甚至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當然,林黛玉也在熊嬷嬷的有意培養下,獨自辦了幾場花宴,雖只是請到了賈家的三個姑娘和史湘雲,但一應的流程都是完整走下來的。而且她也開始學習如何掌管自己的財務,整個小院的開銷如今都在她的監控下,為此還開了本賬冊作為日常記錄,而她名下的莊子鋪子也都漸漸交接到她手中。
這樣的日子過得尤為快,眨眼便來到五月份。夏季的豔陽已經出現,平日裏林黛玉也不愛出門了,整日悶在自己的院子裏。她的小院清涼通風,不用使冰也能過,倒是不錯。
而正當她悠哉悠哉地咋自己的小院過着逍遙日子的時候,薛家上京了。
王夫人的胞妹當年正是下嫁了薛家的大爺去了金陵,聽說此番是因為薛老爺去世,薛大爺在家鄉惹了官司,這才上京來的。當然,這些也只是小院的人從半錢口中得知的八卦,王夫人對外卻只是說她妹妹上京來游玩。
不過對于這個新到的姨母,林黛玉也挺期待的,聽說這薛家還有位與她年紀相仿的姐妹,她與湘雲還在八卦,不知是位什麽樣的姐姐。
那一邊薛家也是無奈,若非不得已,誰願意背井離鄉,投奔別人看人家眼色過日子。
只是薛家自薛老爺仙逝後日子越見難過,雖然有着皇商的名頭,卻架不住旁人惦記。薛蟠是個拎不清的性子,不知在何處結交了一群渾人,在他們的教唆下,花錢大手大腳,而且被坑蒙拐騙了不少,大半年的時間裏就将家産花去了大半。雖說薛寶釵在父親的教導下已經能初掌家業,可她畢竟是個未出嫁的女孩子,再加上薛母又是個心軟沒主見的,兒子一求她便給錢,幾次三番下來,家裏都要吵翻天了,日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而王夫人在林黛玉住進賈府,并且還有了獨立的院子後,便接二連三給妹妹去信,催促她進京。兩姐妹日常信件來往頻繁,自然都清楚各自的情況,王夫人有意讓薛寶釵與賈寶玉成親的事情自然是兩人都心照不宣。
薛蟠在金陵打死了人惹上官司,薛母憑着王子騰的名聲,用錢壓下了這件事。實在對兒子沒辦法了,薛母終究是下了決心,将薛家的家産攏了攏,收拾了東西匆匆忙忙往京城趕去。
上京的路上有镖隊相護,倒也平安,薛蟠還在路上買下了個眉心帶紅痣的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卻在薛寶釵的幹涉下,成了她的丫鬟。兩兄妹為此有了龃龉,薛寶釵被薛蟠放的狠話氣的直捂胸口喊心疼。
薛母左右為難,心裏對這個丫頭更是不喜。
緊趕慢趕,總算是在四月末來到了京城。進了城牆門,帝都的繁華撲面而來,連番趕路的一行人總算是精神一振。薛蟠打馬在前,帶着整整一排的馬車穿過重重街道,終于來到了榮國公府邸。
王夫人親自站在正院門口相迎,身邊帶着三春并寶玉。林黛玉與史湘雲被賈母留在身邊,兩人看着賈母似乎不太高興的樣子,湘雲不明所以,黛玉倒是心中有數。
她早就聽熊嬷嬷分析過了這賈府的情形,如今越看越像這麽回事兒。想來老太太與舅母們就像東西風,一邊壓倒另一邊,總會有人不舒服,這婆媳關系也實在是難測。
正當史湘雲賣乖逗笑賈老太太時,門外一陣喧嘩。王瑞家的撩門簾,王夫人與薛母相攜走了進來,身後跟着的是三春并薛寶釵,而寶玉卻是不見了蹤影。想來也知道,定是又被賈政帶着去宴客了。
此番薛家進京,王夫人在賈政耳邊念叨了許多次,要他特意空出今日,在家中候着,見一見薛蟠。
賈寶玉就在半途中被賈政抓着去見薛蟠了,而王夫人且帶着薛母來賈老太太處拜見。一大群女人擠在一起就是熱熱鬧鬧的一大群,莺莺燕燕好不熱鬧。黛玉站在下首,靠着半錢,并不說話。
“給老太太請安了,”薛母等賈老太太笑請她起來才站直,拉過寶釵給賈母以及各位介紹到:“老太太,這個便是我女兒,名喚寶釵,今年也十三了,來,快給老太太請安。”
薛寶釵穿的到不是很張揚,看着大方得體,只見她落落大方地行了禮,面帶微笑,讓人很是有好感。
賈老太太早就帶上了林黛玉給她準備的老花眼鏡,仔仔細細地把人看了個清楚。她滿意地點了點頭,讓鴛鴦将自己準備好的禮物拿出來。“這孩子規矩真真是好,我們家這個三個強上百倍都有多。”
薛寶釵雙手接過鴛鴦送過來的匣子,只見方寸大小的匣子裏放着兩顆拇指大的粉色珍珠,甚為珍貴。薛母見了趕忙推辭,“哎呀,老太太,可不敢擔你這麽大的禮兒啊,太貴重了。”說着就要将匣子退回給鴛鴦。
“姨媽無需如此,這是我那外孫子送來的,先前府裏的丫頭們都分得一份,這是我特意留下要給這孩子的,可不得推辭。”賈老太太樂呵呵地說道:“姨媽既然來了,不如就跟姐姐一同做個伴兒,住下來,這哥兒姐兒的多個人照應着也方便些。而且這姐兒多伶俐的姑娘,留下來我也能親香親香。”
“哈哈哈,難得聽老太太這樣誇人,看來老太太是很喜歡這姑娘。”王熙鳳的笑聲非常有魔性,一時間大家都樂呵呵地用打趣的眼神看着薛寶釵。當然,笑完王熙鳳也記着要給寶釵介紹:“這三位便是家裏的迎春,探春,西府的惜春。另外這位是老太太的外孫女黛玉,這位是老太太的娘家的姑娘湘雲。此番家裏可就熱鬧了,你們這些小姑娘湊在一起,可不得鬧翻天。”
薛寶釵自然不膽怯,她自然大方地給幾個小妹妹們行禮,将自己事先準備好的荷包送上。林黛玉與史湘雲事先有準備,都給了回禮。探春也有準備,可迎春與惜春卻是尴尬。
寶釵當然不會讓衆人難堪,要了兩人身上一件随身物當成回禮,就且将此事圓了過去。
這樣倒是讓賈老太太對她刮目相看,這姑娘可不簡單。
王夫人在旁邊坐着,扯回話題,“老太太,二老爺也是這個意思。我妹夫仙去,這孤兒寡母的在京城獨住着怕是要生事兒。我想着我們府上東南角還有個梨香院,正好合适。”她說着還看了看王熙鳳,眼色裏使勁兒,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王熙鳳自然得開口,“是啊,不如就讓二姑媽住在梨香院吧,我前些日子正好着人去打掃過。如今只要在稍作收拾便能入住了,而且那院子有門能通外院,倒也方便。”
賈老太太自然也沒什麽意見,“這樣就好,這位可是你親姑母,鳳丫頭,你可要好好安排好。”有人安排了便好,她也不想管這麽多,“姨媽啊,有什麽需求的您只管找鳳丫頭要去,如今正是她管着家呢。”
旁邊站着的半錢撇了撇嘴,當初自家姑娘住進來的時候,那小院空的跟個什麽似的,而且還破敗得很。還是他們去了才收拾的,如今這人還未到,院子倒是先收拾好了,可見這親疏關系劃分的是有些讓人尴尬。
薛母看着老太太好說話,她自然也懂事,“老太太,這一應的供給應當我們自己出,才能長久安心地住着。”倒不是她假意,這畢竟是姐姐的夫家,為免她為難,還是要識相一點。
“倒也可行。”賈母想到自己的外孫女黛玉也是自己立了賬冊,可能是王夫人跟她妹妹提及過吧。既然人家要大方,她也不能給機會人家表現吧。
由于新到東西多,薛母坐了一會兒,便由王夫人帶着去梨香院收拾去了。而林黛玉見紛紛擾擾的,也趕忙告退回了自己的小院。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