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鷺兒一時沒有言語,只是靜靜的琢磨她的。
那邊,蔣氏已跟蕭潼擰了起來。
蔣氏紅了眼眶,自在一張雞翅木拐子方凳上坐了,抽了手帕,一面抹着眼睛,一面便哭訴起來“我自進了你們家的門,有過一天的好日子麽你說你是什麽國公府二老爺,又是尊貴又是體面。這麽些年了,那體面到過我頭上一絲兒你不得你家老娘的待見,就帶累着我一道受這窩囊氣”
蕭潼聽她翻起這些老賬,也老大不自在起來,不耐煩道“這我能有什麽法子老太太老太爺都是偏着長房三房的,哪裏把我這二兒子放在眼裏你若有本事,也該讓老太太高看你一眼,也好攜帶着我。你不中用,倒來跟我撒什麽脾氣”
蔣氏聽了這話,更覺得窩火,上前搡了他一把,大聲道“你虧也是個頂天立地的大男人,竟然說什麽要我攜帶着你你、你真是個好人”
蕭潼本在和他愛婢打得火熱,蔣氏忽然撞進來,沖了他的好事,他就有些不高興。如今蔣氏再跟他扯起家務瑣碎,更加煩躁,就同自己的正妻吵了起來。
這二房所謂的不受待見,有個緣由。
當初老國公爺在世時,邊關告急,朝廷撥派其往邊境鎮守。國公夫人甄氏思慮丈夫獨自在邊關,生活必然艱苦,便想一道跟去照料他衣食。其時,長子蕭覃已有七八歲了,而次子蕭潼卻還是個剛會下地跑的幼童。
夫婦兩個不忍将幼子帶至邊關受苦,遂将其托付給了族中一親眷,把長子帶在了身側,算作是個歷練。
這對夫婦在邊關一住六載,并又生下了第三個兒子蕭勁。因而,長子與三子是由父母親自撫養,而二子則是在京城裏長大的。
蕭潼住在那親眷家中,長輩們自然悉心照料,但孩子們之間相處便沒那些顧忌了。且因敬着安國公府的門第,日常對自家的孩子必然頗多拘束,那些孩子們受了委屈,口角起來便說他是爹娘不疼的孩子,不然怎麽帶了他哥哥卻不帶他蕭潼那時候孩子心性,爹娘常年不在身側本就有些心氣,聽了這些話更将氣性存在了心中,日常裏但有不順心事便總想若是親爹娘在,必然不會受這些委屈。親戚照料雖好,到底沒那麽細致,天長日久,竟成了心結。
後來,老國公爺夫婦終于返京,将他接回,然而那時蕭潼業已長大,心性已成定數。老國公爺偏又是個火烈的脾氣,見二兒子染上了諸如嫖賭的纨绔惡習,動辄喝罵責打。
蕭潼見兄弟三人,唯獨自己格外受爹娘的“青睐”,那口子氣是越積越深,竟至無可轉圜的地步。直到了如今,他尚且在心底裏認為,國公府上下所有人,都欠了他的。
而蔣氏,卻是那撫養他的親眷,替他定下的。
待他到了說親的年紀,老兩口子為邊境事務所累,無暇顧及這些兒女小事,便将這事托付給了那親戚。
因他二人尚在邊關,安危未定,也尋不到太好的門第,好在老兩口子也不大在意這些,只要清白人家出身便可。那親戚尋來找去,便找到了這舞陽門外的蔣家。
Advertisement
蔣家祖上也曾出過幾個當官的,只是後來敗落了,守着些祖業過日子,同那收養蕭潼的親戚也頗有些交情,聽說了這事,情願将姑娘嫁來。
蕭潼和蔣氏見了兩面,彼此中意,這門親事也就妥了。
然而蔣氏本就不是什麽閨秀出身,進了國公府之後,言行舉止處處矮着林氏與三房的李氏一頭,又受她丈夫的耳濡目染,也就憎上了長房同三房。
鷺兒坐在一旁,低頭想了一會兒,冷眼瞧着這對夫婦越吵越烈,便插口道“老爺太太,且聽我一言。”
蕭潼悻悻收口,蔣氏倒是聽她的,便問“你又有什麽好點子了快說來我聽聽,怕待會兒老太太責問起來,可要丢臉了。”
鷺兒笑了笑,說道“這也不是什麽難事,雖說太太在大太太跟前吃了癟,但這事兒其實同二太太有什麽相幹都是她纨素一個人所為,二太太不過是為了長房調停,所以急着去了,反倒還叫大太太給呵斥了一頓。”
蔣氏聽着,一時沒有明白,又問“話是這麽說,但那又如何,事兒已經出來了。”
鷺兒只覺得這二太太蠢笨十足,只得耐着性子将道理掰扯明白“趁着如今大太太還不及到老太太跟前去,二太太先過去自己說明白這件事。老太太體恤二太太這段子苦心,想必就不會責備了。再說了,四姑娘想出來的那法子,也真是稀罕的緊呢。”
這句話倒是點醒了蔣氏,她喜滋滋道“好孩子,你說的有理,我這就去”說着,還不及換衣裳,便要往外去。
鷺兒忙說“老太太這會兒還在午休,二太太還是等等。不然,這火急火燎過去把老太太吵起來,話沒說出來倒先被栽派一通不是呢。”
蔣氏将手一拍,說道“你說得有理,好孩子,還是你穩重些。”說罷,竟高興起來,在梳妝臺前坐了,開了脂粉盒子,重新勻臉。
蕭潼在後頭瞧着,冷不丁說了一句“你先不要忙,你适才說咱們兒子在南安寺裏勾搭的那個尼姑,預備怎麽處置待會兒老太太問起來,你要怎麽說”
蔣氏一面搽着粉,一面不以為然道“什麽叫咱們兒子勾搭的尼姑,多麽難聽分明是那尼姑勾搭的咱們兒子”
蕭潼耐着性子說道“就算這樣,事兒也出來了,老太太問起來,怎麽交代”
蔣氏說道“什麽怎麽交代一個女子罷了,什麽大不了的事。”
蕭潼怒道“一個女子罷了,你說的輕巧,那是南安寺裏的出家人咱們這樣的人家,弄個尼姑進來當兒媳,那成什麽樣子”
蔣氏回頭罵道“那又怎麽樣,你成日家的不管兒子,只顧着自己浪,等出了事,就曉得怪我我一個婦道人家,我能怎麽辦”
兩口子眼見又要吵起來,鷺兒在旁看着,心中頗有幾分不耐煩。
這還是所謂的主子奶奶呢,也就是這樣了。
這個鷺兒,原本是陝西大同一窯姐兒的女兒,自幼就在那魚龍混雜的污濁之地長起來的,無人不見無事不知,又是個人人唾棄的卑賤身份,便養成了一副奸猾的性格。為了能朝上面走,那是什麽都做得出來的。
後來大同遭災,她便流落到京城,難民堆裏結識了那個纨素,兩個姑娘年紀相仿,便認作姐妹,結伴而行。但有人問起來歷,她便謊稱自己是農戶的女兒,這事也無處查證,人便也信。
當初,進安國公府便是她自己個兒的主意。纨素還不敢,是她硬拽了纨素去求蕭覃,這方進來。
進來後,她便束起耳朵,四處打探這國公府裏的情形。靠着嘴甜奉承,倒也弄明白了個大概。
長房雖然得勢,但國公爺夫婦恩愛,蕭覃為人正直,林氏又治內有方,實在無有插手餘地。三房孤兒寡母,投靠了也沒有意思。
倒是這個二房,老爺好色,太太昏聩,少爺也是個纨绔,機會頗多。她便求了內宅管家,将她分到二房來,終也如願。
她有幾分姿色,又有些小聰明,哪肯一輩子端茶倒水,替人捧着妝奁盒子。
起初,這鷺兒還不敢肆意胡為,先在蔣氏面前殷勤奉承,替她出謀劃策。
蔣氏聽了她的言語,倒是解決了幾件難事,又看她言辭懇切,賭咒發誓的願為太太水裏水去火裏火來,便對她信賴有加,将她視作個心腹。
鷺兒見二太太已在掌握之中,便大膽去勾搭蕭潼。蕭潼人近中年,卻越發好色,對她是垂涎已久,兩個人是幹柴碰烈火,一下就看對了眼。
而在于蔣氏,只要能保住她這太太的尊位,蕭潼別說找上一個鷺兒,便是十個二十個,她也不當回事。在蔣氏看來,這竟算作是一種把持男人的好手段。
因此,鷺兒雖說只是個丫鬟,但在這二房之中,竟是如魚得水,除了兩個主子,無人敢說她一句半句。
這些事,在國公府裏也略有風傳,但這算二房門內的事情,尋常也沒人來說。
鷺兒雖覺得這日子順遂滋潤,但二房這兩口子實在都是扶不上牆的爛泥,有時她也覺得憋氣。分明都是主子,怎麽就不肯往前再邁一步。她可不願一輩子就窩在這小院裏,當個沒奔頭的小老婆。
她滿心盤算着,如何能讓二老爺當上國公爺,好讓她當個姨太太。若是二太太死的早些,她再生個一男半女的,說不準還能當上國公夫人呢她出身卑微,自幼常被人輕賤,有一股打從骨子裏的要往上爬的狠勁兒。
鷺兒沒料到那個廢物二少爺竟然會弄出這種事來,她倒不慌,心裏琢磨了幾個主意,便走去跟蔣氏低聲細語了幾句。
蔣氏愣住了,連蕭潼都禁不住道“這、這怕是不好,若是老太太仔細追問起來,怕不弄穿了幫”
鷺兒卻笑道“弄穿了幫怎麽個穿幫法老太太的脾氣,怕是嫌髒根本不願見那慧心罷把人放在外面,消停一兩個月,就說小産了,不就結了那時候,人既保了下來,這事兒也過去了,誰也說不出什麽來了。”
蕭潼與蔣氏各自不語,都有些猶豫。
鷺兒又說道“二爺喜歡慧心,既然求了太太帶她回來,總是不願就這樣撒開手的。再說,事情已經這樣了,老太太總是要責怪的,有了這件喜訊,許還好些。”
蔣氏聽了這話,将牙一咬“罷,那就我去說。”
他們在屋裏說了半日的話,估摸着老太太該起來了,蔣氏讓鷺兒伺候着重新梳了頭,便往老太太房裏去。
蕭潼看着,雖覺得不妥,但又想不出個萬全之法來,索性也不管了,躺在椅上将頭一蒙,一忽兒竟齁齁睡去。
蔣氏走到榮安堂時,便見碧玺與紅玉在廊上坐着,曉得林氏已然先過來了,那心便咯噔了一下,待進不進的。
門上守着的丫鬟抱玉,眼尖望見了她,便揚聲道“二太太來了。”說着,便打起了石青棉門簾子。
蔣氏便窘住了,只得邁步上階。
踏入門內,便聽一陣笑語,堂上卻沒人。
蔣氏便曉得,人大約都在次間裏坐着。
轉到次間,果然見老太太甄母盤膝坐于炕上,她額上戴着一方松鶴延年貂鼠卧兔,身上穿着家常蜜合色綢緞夾襖,下面是一條寶藍色福祿壽絲馬面裙,滿面紅光,精神奕奕,看起來倒是歡喜的很。
林氏在一旁的黃花梨镂雕玫瑰椅上坐,蕭月白同蕭柔竟也在。
不知适才這些人說了些什麽,堂裏竟是熱鬧的緊。
蔣氏壓着心口猛跳,上前問安。
甄母人過五旬,倒是個精神絕佳的老夫人,她看了一眼蔣氏,淡淡說道“老二媳婦也來了,你且坐。”說着,便吩咐丫頭給她放座。
蔣氏坐了,還未開口,但聽甄母便說道“南安寺裏的事,我已聽老大家的說了。你固然是一番好心,可也未免太急躁了些。這熱心過了頭,可就成了添亂。再則,若依着你渾鬧,那豈不是趁了奸人的意”
蔣氏沒想到自己尚未開口,甄母竟已然看出了她的來意,登時方寸全亂,忙忙的就要洗脫“老太太,我也不是那個意思,我全都是為了家裏和睦才去南安寺的。我”
甄母沒等她說完,便打斷道“這次,還真是多虧了月兒這丫頭機靈,竟想出那麽一個法子來,不然還真不知道如何了結。”說着,便向蕭月白慈愛一笑。
蕭月白正同蕭柔低低說些什麽,忽然聽見祖母同自己說話,便也還之一笑“老太太過譽了,我也就是随口說那麽一句,還是王姑姑幾位管事的姑姑們主事。這件事,她們出力甚多,老太太還該賞她們才是。”
她一笑,臉上就浮出兩個酒窩來,看着甜美嬌憨。
甄母從來疼愛這個小孫女,聽了她這話,忙說道“那可當然要賞。”說着,就傳了那幾個主事的婦人進來。
王姑姑等人進來,聽了甄母的話,連忙磕頭謝賞,說道“為老太太、老爺太太辦事,自然盡心竭力,哪敢蒙老太太賞賜”
甄母笑道“你們別慌着跪我了,還該謝謝月兒才是。不是她提了這一嘴,我竟還給忘了”
這些主事的婦人,又忙去謝蕭月白。
蕭月白倒是大方,含笑接了,又激勵了她們幾句話。
鷺兒也跟着蔣氏過來了,正立在她身後,靜靜打量了一會兒,心中暗道這個四姑娘,往日可還真錯看了她。借花獻佛,就把人拉了過去,收攏人心算是很有一手了。
想着,她推了一下蔣氏。
那蔣氏早已呆了,這會兒方回過神來,連忙說道“老太太,我給您報個喜您啊,就快抱上小重孫了”
作者有話要說 馬上就要過年了,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啦過年期間,作者菌準備了許多小紅包,不定時掉落喲祝大家新的一年快樂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