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生氣

楊佩瑤羞窘無比,只覺得臉頰像是被掌掴一般, 火辣辣的。

他這是什麽意思?

先入為主, 覺得自己也會像國中那樣因為戀愛什麽也不顧?

她穿越過來剛好一個月,因為原身的這件事, 不止一次被人明嘲暗諷。

她已經受夠了。

都說“打人不打臉, 罵人不揭短”, 他卻當着陌生人的面這樣說。

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

不過是借用他的名義上了學, 何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

本來一早被楊佩珍氣着, 心裏就窩着火,此時更是壓抑不住。

楊佩瑤板起臉氣呼呼地道:“顧會長, 你又不是我的誰, 憑什麽這麽說我?即便丢人也是丢的我的臉面, 牽連不到顧會長頭上……大不了這學我不上了,我去念別的高中, 行了吧?”

開門, 下車,“嘭”一聲将車門摔上。

走過兩步才想起傘還沒撐開,索性也不打了,一路冒着細雨往教室跑。

秦越剛把第二課課文題目寫到黑板上, 還沒開始講內容,見楊佩瑤進來,有意停了下,等她拿出課本。

完全沒有批評她的意思。

楊佩瑤心裏慚愧,忙集中精力聽課。

陸續又有兩個男生遲到, 秦越也沒有表現出不滿。

Advertisement

這多少讓她平衡了些。

等下課鈴響,雨已經停了。

有校工擡着大桶進來給大家發姜湯。姜湯剛煮好,熱乎乎地往外冒着水汽。

楊佩瑤正覺得身上發冷,怕感冒,毫不遲疑地喝了下去。

高敏君卻捧着碗,可憐兮兮地說:“最讨厭姜湯了,又苦又辣,比中藥還難喝。”

楊佩瑤勸道:“裏面放了紅糖,甜絲絲的不難喝,捏着鼻子一仰脖就咽下去了。要是生病可就不止喝苦藥那麽簡單,光頭疼就能難受死。”

“那你幫我喝一半,”高敏君給楊佩瑤倒了半碗,壯士斷腕般把剩下一半喝了,臉上擠出抹笑,“還行,肚子裏暖融融的挺舒服……咱們學校想得真周到,到底是名校,福利好。”

她們不知道的是,武陵高中其實并沒有什麽福利,這還是頭一次給學生發姜湯。

中午吃飯時,食堂門口貼出來海報,各大社團面向高一新生招納新成員。

其中雅聲話劇社今年打算編排《羅密歐和朱麗葉》以及《窦娥冤》,想招收幾位助演和龍套。

報名截止到周五下午放學前。

下周一開始安排面試。

縱然只是龍套,高敏君也激動得一下午沒好好聽課,剛下第二節 課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楊佩瑤去報名。

各社團活動的地方都在學校禮堂二樓,除了雅聲話劇社之外還有非墨文學社、清韻民樂團以及幾個體育類社團。

雅聲話劇社門口已經排起十幾人的長隊。

高敏君站在最後一個,小聲游說楊佩瑤,“既然來了,不如你也報個名?咱們話劇社挺出名的,還在劇院演出過。”

楊佩瑤不感興趣。

高敏君又道:“你不是學過古筝?要不你報名民樂團,要是選上了,以後咱倆一起來排練。”

楊佩瑤汗顏。

她對古筝根本一竅不通。

學樂器太費錢了,樂器本身就貴,動辄幾千上萬,再加上課時費,三五年學下來,得十萬八萬往裏砸。

她家中不愁吃穿,但也只是普通的小市民家庭,父母供她學美術已經不容易了,哪裏還供得起樂器?

想起房間裏有架古筝,原身肯定會彈,沒準兒還彈得不錯,曾經在學校裏展示過,否則高敏君跟原身關系不算親密,怎麽會知道她學過。

楊佩瑤很快給自己找了個借口,“之前的古筝老師回老家了,我好久不練,手早生了……現在還是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你也知道我的底子。不用功怎麽能考上大學?”

高敏君贊同,“是得用功,不過也不能悶頭讀書,參加點兒社團活動有好處,能開闊眼界,學到書上沒有的東西,還可以結識別的年級別的班的同學。”

楊佩瑤笑着應好。

正說着話,有人從裏面出來,卻是顧靜怡。

顧靜怡一愣,“你來報名?”

楊佩瑤指指高敏君,“我陪她來的。”

顧靜怡笑着沖高敏君點點頭,把楊佩瑤拉到旁邊,“還以為你改主意了呢,這部劇詠薇演朱麗葉,她肯定不願跟你配戲。”

楊佩瑤道:“我心裏有數,不會往她跟前湊。”

“那個……”顧靜怡有點不好意思,“我會盡量打消詠薇對你的誤解,不過我們倆是好朋友,我不能背叛她,你要是有事,就給我打電話吧……對了,錢我已經還給大哥了,你放心。”

顧靜怡果斷隐瞞了關于“利息”的電話。

主要是太匪夷所思了,完全不是她大哥做人的風格。

楊佩瑤笑笑。

女孩子的友誼就是這樣,有時候比男女談戀愛都嚴格,中間不允許第三者插足。

而且,白詠薇對她印象如何态度如何,她也不是特別在意。

楊佩瑤突然想起了早晨的事情。

算起來,顧息瀾已經先後幫過她好幾次忙,而且又是高高在上的商會會長,教訓她幾句算不得什麽。

可她真心看不慣那種盛氣淩人頤指氣使的态度。

反正,她不可能退學的。

那都是一時氣話。

真要退了學,灰溜溜地去念松山高中,豈不被三姨太和楊佩珍笑話死?

以後還是離顧息瀾遠點,就當作不認識他好了。

免得平白無故又捱一頓訓。

她畢竟是個年輕女孩,就是按前世的歲數算,也才22歲。

哪裏有這麽劈頭蓋臉不顧及別人感受的?

沒多大工夫,高敏君報名出來,跟楊佩瑤商量面試要展現的才藝。

楊佩瑤給她出主意,“話劇看的是聲音和肢體的表現力,你來個詩朗誦,或者表演一段舞蹈?”

“舞蹈?”高敏君搖頭,“交際舞嗎?我只會一點點華爾茲,還得有舞伴才行。”

楊佩瑤恍然。

前世,女孩子為了考試加分,不得不學芭蕾、民族或者拉丁舞等才藝,而現在,只有從事一些特殊職業的女子才認真學舞蹈。

正經姑娘家很少學這個。

楊佩瑤再道:“那就朗誦詩歌?羅密歐那個劇是用英文演吧,你英文好,不如發揮特長,背首英文詩歌?”

“朗誦可以,但我沒背過英文詩,選哪首好?”

楊佩瑤立刻推薦愛爾蘭詩人葉芝的《當你老了》。

她知道這首詩還是得益于那首非常流行的同名歌曲。

曲作者曾經在一個訪談節目裏說他的靈感來自這首詩,她特意去找來看。

原詩只有十二行,詞彙又不難,讀幾遍也就背會了。

當下楊佩瑤就把這首詩默給高敏君看。

高敏君小聲讀了遍,嘆道:“寫得真好,就用它了,謝謝你,楊佩瑤。如果我被選上,你就是頭一號大功臣,我請你看電影。”

楊佩瑤“嘻嘻”笑,“一言為定,你肯定能行的。”

當晚,高敏君寫完作業就開始讀《當你老了》,體會其中情感,楊佩瑤則不厭其煩地畫服裝草圖。

幾天之後,高敏君聲情并茂情緒飽滿地完成朗誦,而楊佩瑤終于選定八套漂亮又不至于太過出格的搭配,畫成簡略的效果圖。

楊佩瑤拿着圖紙請四姨太過目。

四姨太“哎喲”一聲,誇贊道:“瑤瑤會畫畫了,是美術課學的?畫得真好看……就是,就是人太瘦了,哪有這麽細的胳膊這麽細的腿?”

楊佩瑤哭笑不得。

她是按照九頭身比例畫出來的效果圖,并非肖像圖。而且畫的重點是衣服,不是人,好不好?

楊佩瑤問:“四姨太,你看衣裳,衣裳怎麽樣,是不是很漂亮?”

四姨太指着修長的直筒褲皺眉,“這能穿出去?兩條腿跟筷子似的,太醜了吧?屁股不都露出來了?”

楊佩瑤扶額。

審美觀相差太大,完全沒有共同語言。

前世的人追求大長腿,帥氣利落,而現在……街頭上婦女大都穿裙子,即便有少數人穿褲子,臀部也是被長長的衣襟擋住了。

分明,民國時代的女子是很開化的,旗袍開叉都到膝蓋以上,露着半截大腿了,剪裁也非常貼身,完全凸顯身體的曲線。

為什麽遮蓋得嚴嚴實實的褲子就不被接受呢?

可是四姨太覺得醜,楊佩瑤也不能強摁着頭逼她說好,又指着加了襕邊的裙子,“這個好不好?”

四姨太不好意思再打擊楊佩瑤,敷衍着道:“這幾個看着還不錯,不知道穿起來怎麽樣?”

楊佩瑤咬咬唇。

這倒是說在點子上了。

效果圖畫得再漂亮,總歸是紙上談兵,得做出成衣上了身才能看出效果。

楊佩瑤會做衣裳。

畢業時裝秀上要展出的服裝就是她做的。

從設計到打版到剪裁,再到平車、滾邊鎖邊到最後的熨燙,一整套程序都是她親力親為。

她那會兒用的是學校的平車機,一件衣服一個多小時就能車好,針腳既細密又勻稱。

但是眼下不可能有平車機。

楊佩瑤不想手工縫,一來費時費事,她沒那個耐心,二來她沒有那個功力,針腳縫出來歪歪扭扭的,根本不能穿。

要是能有臺縫紉機就好了,就算是老式的家用腳踏縫紉機也成。

她家裏有臺八十年代的縫紉機,是外婆留下來的遺物,據說買的時候足足花了150塊,可以買兩百斤豬肉的錢。

上初中的時候,楊佩瑤對針線活兒産生了興趣,時不時給布娃娃做條新裙子,為了方便開始鼓搗那臺舊縫紉機。

楊佩瑤媽媽還不會用,她卻很快上了手,還幫家裏縫過床單。

可是到哪裏弄臺縫紉機呢?

楊佩瑤一下子想到顧靜怡,她家裏開着服裝廠,肯定知道路子……

作者有話要說:  親愛的小天使們,從本章開始設定防盜了。因為V的字數不多,設定比例略微高一點,以後會相應調整。

看到防盜章的朋友們請不要着急,稍等幾天就可以看到正文了。

跟過我文的讀者們都知道,我發紅包還是挺頻繁的,經常留言冒泡的話,會有很大幾率領到紅包,這樣就可以訂閱文章了。

最後,愛你們,麽麽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