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微微修))

第二天上午,梅若英在養心殿召內閣、兵部尚書、戶部尚書以及新上任的山西總兵裴越議事。主題只有一個:鞑子部落的新汗王派遣來使議和,是該接受他們所謂的自願年年向大楚稱臣,歲歲朝貢,還是該乘勝追擊,一勞永逸。

諸臣多半傾向議和,并提議在邊境重新開放互市,維持穩定與和平。梅若英不同意,私以為開放互市各取所需本沒有什麽問題,只可惜鞑子部落雖多,物産單一,能拿出來的不過就是馬匹和皮毛,一旦物品的交換不能得到滿足,動辄燒殺搶掠,用武力施壓,依照以往的經驗,不論是通貢,還是封貢,最終都會使大楚在互市的交易中處于被動的一方。梅若英反複考慮,認為可先假意答應和談,趁鞑子放松警惕一鼓作氣,戰機不可失,必須早做打算。要想拿下整個北方一線貿易的主動權,就要拿下鞑子部落目前盤踞的河套,如此方可以以陰山為屏障,三面組合敵難入,面戰可防守,不戰可耕粟屯糧①,防患于未然。

山西總兵裴越自然是無條件地擁護梅若英的決議,年紀較輕的閣臣和兵部尚書還在搖擺不定,其他人全都站在了梅若英的對立面。

“閣老怎麽看?”梅若英沒達到目的,面色不愉,将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的內閣首輔張瑞成。這個年逾六十在朝中很有聲望的老頭便是淳妃張勉之的祖父。

“皇上豈不知,國庫眼下的狀況,打仗要的錢糧,馬匹,火器,兵丁,很難征齊。鞑子不滿意卷土重來自然也是可能的,可是我朝年初戰事激烈,軍隊元氣大傷,況且自去歲東南沿海倭人三番四次出兵滋擾,勢力漸強亦不得不防,依皇上所言,倘若集結大軍壓境山西邊界,沿海防線空虛,導致首尾不相顧,我軍出兵又未必能勝,如此勞民傷財損耗國力實為下策。”

“張閣老所言有理,臣附議,不如議和。鞑子不可小觑,皇上何不派使聯合東北葉赫部落尋機分而弱之,兵不血刃,豈不更好?”張瑞成一說話,兵部尚書立馬倒戈。

張閣老憂心忡忡,一語中的。于是衆人除了裴越,極力主張休養生息。大家都是為國家,為朝廷,不論是非,沒有對錯,梅若英心裏都明白,可到底沒忍住忿恨,手中一盞清茶當場摔在地下,衆臣驚慌,全部起身跪地,眼睜睜看着女帝一甩明黃大袖,轉身離去。

衆臣忙起身跪地,面面相觑。太監總管桂公公掃了掃拂塵,“諸位大人先回吧。”

衆人出了養心殿,慢慢散去。臣子雖能體恤女帝有着鞏固邊防甚至一統天下的志向,卻也只能搖搖頭嘆一聲惋惜,張閣老亦不忍,托桂子好好勸勸皇帝,言道來日方長,不急一時,便也離開了。唯有山西總兵裴越放心不下皇帝,想進內宮看看,被桂子攔下,

“裴将軍,無诏不入,切不可為皇上增添煩擾。”

“公公,适才人多不便,裴某還有些想法不曾和盤托出,可否請公公傳達,事關機密,裴某奏請皇上單獨召見。”

“這個......,大概不太妥當吧,”桂子略一沉思,道,“裴将軍忠心一片,咱家另想辦法,還望将軍稍安勿躁。”

送走了衆臣,桂子進了東暖閣,天色已經晚了,又到了皇上用晚膳的時候。禦膳房的太監們排着隊,端着托盤拎着食盒魚貫而入,今兒這頓很是豐盛,擺了好幾桌,光肉菜就有什麽龍鳳呈祥,炒蝦仁兒、燴腰花兒、燒海參、炒田雞,清蒸桂花翅子、炸什件兒、炒排骨、清蒸江瑤柱、什錦丁兒,包括幾位內閣老臣的喜好,梅若英也都考慮到了,諸如四喜丸子、黃焖肉、水晶肘子、醬羊肉、氽三樣兒、燴銀絲兒等等多達四五十種。皇帝的本意是和衆臣議政,之後會賜給他們飯食,可惜她剛才發火 ,間接地把所有人都轟了出去,如今倒剩下這麽一堆,看着着實有些浪費。

“都賞下去吧,”梅若英擺擺手,她也沒什麽胃口,只喝了一碗珍珠八寶粥,就放了勺子。

“皇上,各宮都送,.....還是......”桂子請示。

“嗯,都送。”梅若英淡淡應一聲,想起能吃能喝的秦小七,道,“多拿點給景陽宮。”

Advertisement

“是。”

晚春的氣候已經很暖和了,梅若英只套了件薄薄的杏黃色對襟衫,閑庭信步。夜風輕拂,空氣中充斥着花木飄散的清香,天上是一輪明月,四周鑲嵌着繁星萬點 ,光芒閃爍。梅若英的心情較之前緩和了許多,雖然總有些不甘。鞑子部落近百年來和大楚定了不少條約,卻依舊戰事不斷,永遠都沒有息事寧人的時候。梅若英在觀望,也在打算,那位萬裏之外的新汗王想必也是野心勃勃的人,開戰,不過是早晚的事。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是無可奈何,她再有雄心壯志,也架不住國庫空虛生靈塗炭帶來的後果,強逼則反,得不償失,只可惜了這麽好的機會。

先帝執政時期,已現內憂外患。可惜她那位只願樂享帝王尊榮卻不願擔負帝王責任的父皇一心煉丹吃藥,二十年不上朝,又多用奸佞,使得國家漸漸積弱,到了她手裏,無論看着國家如何繁華昌盛,都成了虛假的皮相。每每思及,總有些失望,但她知道自己絕不會放棄,暗暗憋着一口氣:有生之年,總要使得江山固若金湯,國盛民強,将來九泉之下,也好理直氣壯地面見列祖列宗了。

養心門上傳來細微的争吵聲,桂子親自攔着秦小七不讓進門,“靜主子,皇上有旨,任何人不得叨擾。”

“我不是來打擾皇上的,公公,你瞧我都吃撐了,呃,”秦小七邊說邊打個飽嗝兒,嬉皮笑臉求道:“咱這是出于禮貌。吃了皇上的飯,不去磕頭謝恩,太不厚道啦。”

桂子給他逗笑了,“靜主子,皇上今兒情緒不佳,您回去吧,您的心意奴才得空給皇上說說,您看這樣成麽?”

秦小七糾結了一會兒,嘆口氣道,“要不這麽的,你別吭聲,我站外面偷偷看她一眼,就一眼成麽......,我這心裏不踏實嘛。吃飯的時候我就覺得不對勁兒,那些個菜有好些都是她愛吃的,可一筷子沒動全賞下來了,她今兒肯定傷心透頂。唉.....,你說我都知道了,還能在景陽宮坐得住?誰讓我是操心的命呢.....”

“靜主子,就當體諒奴才,違逆皇上的旨意,明兒您就見不到奴才啦。”桂子無奈,這位主子的說辭一套一套的,跟其他主子,确實不太一樣。

“.....讓他進來吧。”後面傳來梅若英清冷的聲音。

兩人循聲轉頭朝後望,沒發現皇上的身影,心裏還納悶呢,偏秦小七擡頭一看,梅若英也不知道什麽時候,站在了屋頂上,背着手來回地在屋脊上走呢。

桂子行了禮,退回茶房裏候着去了。秦小七的一雙眼睛粘在梅若英身上,笑道:“皇上,臣也想上來陪着皇上看月亮,成麽?”

“成,今晚不講究。”

彼時梅若英已經走到了後寝殿頂,朝他招招手,秦小七縱身一躍,穩穩當當站在梅若英身邊,咧嘴嘿嘿傻笑,一不小心,又打一個飽嗝兒。

“你.....可真是....”梅若英哭笑不得。

“皇上,臣吃太多了,哎。臣得好好消消食兒。如果皇上肯多笑笑,臣保證絕對不會在皇上面前如此失态。”

秦小七看梅若英忍俊不禁,還愣是要板着臉,做個鬼臉逗她笑。進宮數月,他也算是把梅若英琢磨了個大概:梅若英當皇帝,平時擺着威嚴才能唬住人,所以才會一直板着臉,上朝堂板,議政板,批折子板,說話板.........,結果導致板着臉成了一種習慣,連吃飯洗漱上床睡覺也板,根據老曹告訴他的情況,梅若英十五歲之前,可還是明媚陽光開朗活潑的小姑娘呢。

“我笑不出來。”梅若英黯然,揪着秦小七的衣角淺淺一嘆。她的那一點點憂傷依然無處可散。

秦小七也笑不出來了,她小小的悲傷顯然感染到他,而且還被放大了數倍不止。他媽的,梅若英不開心,他為什麽要跟着難過,能不能跟他沒關系啊!

他靠近一些,将板着臉的梅若英輕輕攬在懷裏,兩個人坐在屋脊上,靜靜地看着月亮,腳下的琉璃瓦上鋪滿了銀霜,閃閃發亮,還有角脊上的那些吻獸,也變得可愛有趣,空氣中似乎還有槐花的清香,秦小七趁着梅若英走神,伸手在空中一抓,掌心裏突然多了一串粉紫色的槐花串兒,他将手掌緩緩移過來,放在梅若英眼前。“給你。”

“怎麽做到的?”梅若英恍惚,沒有捕捉到秦小七最厲害的一招,卻難掩好奇。

“嘿嘿,臣不能說,這是臣最後的絕活啦。不過如果皇上換個好心情,臣可以考慮考慮,”秦小七笑笑,心裏有點疼,他抱着此刻異常安靜的梅若英,在她額頭上落下輕輕一吻,“皇上,臣該做些什麽,皇上才能真的高興呢。”

作者有話要說: 有話說:

注釋:

①原話出自顧炎武《天下郡田利病書,河套序》。感謝百度。

②另參照《明史.曾銑上〈重論複河套疏〉》瞎編。感謝百度。

本章開頭瞎扯是為了後續劇情發展的需要,見諒撒。

***

寫糊塗了,男配現在都放出來了哎。陸錦不算,他最多打個醬油。眼花求捉,麽麽紮。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