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微修)
承明元年冬天,大楚與鞑子的戰争一觸即發,戰況激烈,雖然邊境守軍拼死抵抗,無奈寡不敵衆,讓有備而來的鞑子突破防線,後來朝廷派出去的援軍奮起應戰,死傷大半,楚軍倉促間節節敗退,鞑子二十五萬大軍入山西,過宣府經繞保定,掠京畿懷柔、順義,長驅至通州,直抵京師城下①。
京中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不少人痛哭流涕,對天将亡大楚深感恐懼。朝堂上已經亂成一鍋粥,內閣群輔暨文華殿大學士韓孝甯伏地哀求,“皇上,請聽老臣一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不如南下避避風頭,穩中謀定方後動。”
韓孝甯有些威望,原本人心不穩,這麽一帶頭,立刻有不少臣子跪地附議。
梅若英氣憤至極,重拍禦案,起身嚴厲斥責,“笑話!你也想讓朕學宋時徽宗當縮頭烏龜?朕若聽了你們這些懦夫的,丢了江山,拿什麽立于世上,還有什麽資格面對天下臣民百姓!”
“皇上,忠言逆耳,皇上三思啊!”
“忠言逆耳?你們.....!你們是想讓朕做那亡國之君,千古罪人麽!”梅若英對此類說法怒不可遏,當即喝道,“——來人!将這危言聳聽擾我民心的逆臣韓孝甯當廷杖斃!看哪個再敢退縮!”
女帝雷厲風行,韓大學士在百官面前挨了重重的二十杖,當場喪命。龍威不可冒犯,當下有很多人噤聲,也有不怕死的,出來建議,“皇上,如今鞑子之威不可小觑,即使用盡當前國力應戰,主動出擊,難保不會.....重現....當年天順帝‘土木堡之難②’.......”
“你們....你們是過得太.安逸了麽?!國家危機,你們就喪失了鬥志?朕直到今日才知,朝廷養了一幫廢物,白吃白喝一無是處!!!”
到了憤怒的極端,又慢慢冷靜下來,梅若英驚覺眼前烏泱泱的穿着各類繡飛禽走獸官服的男人都變得懦弱無能,真的很難相信,這就是所謂的國家棟梁,這就是所謂的大丈夫。“怕死是麽?怕死的今兒朕通通斬了!免得你們落在鞑子手裏生死不如!”
底下鴉雀無聲,梅若英的堂兄弟,剛升任工部侍郎的康郡王梅如涵突然出列,铿锵有詞,“皇上,微臣願帶兵遣将,奔赴沙場,誓死保衛皇上,保衛大楚江山!”
梅如涵帶了頭,倒是有幾個年輕的官員紛紛站出來表示擁戴皇帝的一切決定,願意追随皇帝抵抗賊寇。
表忠心的都是平時梅若英培養的青年心腹,可論起将才,裴越死了,她的兵部尚書前日也死在了順義的戰場上,兵部侍郎以及臨時調遣的三名擅長打仗的總督也死了。
泱泱大楚,可還有誰,擔此大任,光複河山?
錢糧短缺,兵丁殘弱,以及腐朽怕事畏首畏尾的臣子,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為什麽鞑子瘋狂進攻她拼命防守卻屢守屢敗。一旦揭開大楚華麗繁榮的表皮,梅若英面對的,就是先帝交給她的爛攤子,即使這樣,她的父皇還因為她是個女人而傳位傳的心不甘情不願,多麽的愚昧,多麽的無知!!
梅若英背着雙手,一步步下了階,走到衆臣面前,神情肅穆。陽光照進大殿,她身上明黃的八團織金龍袍流光溢彩,神聖而莊嚴。
“朕決定,禦駕親征!”
Advertisement
**
此番是梅若英第二次領兵打仗,上一回大概是四年前,她自告奮勇帶兵平定江西叛‖亂,一路所向披靡,自那時便于軍中樹立威信,穩固人心。眼下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她別無選擇,帶頭沖鋒陷陣,拼的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和果敢,也許在這一刻,铮铮鐵骨浩然正氣,比什麽都重要。她要坦坦蕩蕩當這個皇帝,無愧于天地,無愧于列祖列宗,更不能負黎民百姓,哪怕敗了,也絕不投降,誓與大楚共存亡!
女帝的決定驚動朝野,面對嚴峻的局勢,臨危不懼,令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由衷欽佩,備受鼓舞:她不止可以和國朝歷代帝王比肩,她甚至超越了他們。
“臣等願随吾皇,誓死衛國,絕不退縮!驅逐鞑子,複我河山!”慷慨激昂的宣誓此起彼伏,響徹金銮大殿。
梅若英在出征前一天,召內閣于養心殿商議機要,除閣臣外,又傳召康郡王梅如涵。衆人到齊之後,梅若英當着幾位閣臣的面,說道:
“國事就交給諸位,遇事不決,交由康郡王裁定。”
諸位大臣愁眉苦臉,心事重重,梅若英見狀,雙手一攤,輕松說道,“國庫緊張,朕将內努庫所有的銀錢都取出來充作軍費,所以朕現在是一無所有的窮光蛋了,窮得揭不開鍋,還請諸位臣工看在主仆一場的份兒上,在朕不在的時日接濟一下朕的家人。”
衆人只覺得傷感,哪裏還笑的出來。
梅若英無奈搖頭,認真道:“倘若.......朕有不測,拿好朕的诏書,好好扶持康郡王梅如涵登基,保我大楚國祚綿長。”
衆臣一聽,皆愣在原地,梅若英拿出前一日想了很久才寫好的聖旨,轉頭欲交給目瞪口呆的梅如涵,“如涵,你別張那麽大嘴,看着怪怪的。”
“......”梅如涵仍舊沒反應過來,這.....太突然了!
“梅如涵,即日起,你是朕的親兄弟,先帝的親兒子,我承明一朝的皇太弟,接旨吧!”梅若英難得一笑。
“皇上.....,這....從何說起啊!”梅如涵死也沒想到梅若英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她....她怎麽舍得将皇位傳給他?那可是她不知花了多少代價才争取來的!
面對諸多錯愕與質疑,梅若英卸下帝王的架子,對着梅如涵慢慢道,“如涵,咱們就從這兒說起。諸位老臣也替我做個見證。我若命喪黃泉,國家就交給皇太弟。本來先帝爺也就是這個意思,沒準他老人家的遺诏還在皇太弟手裏捏着,只是沒拿出來而已。傳位也算合理。社稷危難,你接手的,未必是什麽好的,還不如我當初呢,如今甩給你,任重而道遠。只是,我夫君慕非白,還有我的三個兒子,就托付給你了。等他們大一點,打發他們離開京城,找個地方快快樂樂享福就好。”
“皇上!”幾位內閣大臣俯首跪地,泣不成聲。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對女人這樣五體投地過。女帝的胸襟和遠見,都讓人敬仰。
“皇姐怎可對先帝傳位之事妄加揣測?哪有什麽遺诏!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梅如涵激動了,對遺诏之事堅決否認,“皇姐!不讓臣弟上戰場,難道還要和臣弟訣別嗎?臣弟不依!臣弟等着你,你還有三個兒子,臣弟名不正言不順,不配做這個皇太弟!”
“.......如涵!”臨于危難,梅若英有着從未有過的輕松,“眼下什麽情況,你很清楚,這個時候立個孩子做皇帝對大楚沒有任何好處,皇室宗親中已經再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人選了,也只好如你所願,更不枉你費這麽一番心思。如涵,我估計是.....回不來的,為我大楚,為這天下,再爛的攤子你也得挑!”
梅如涵聞言,心如刀割,她憑什麽斷言自己有去無回?她就是一心赴死!他想起從前進宮,起初于面上答應大長公主,依着她的計劃行事,保梅家江山萬年。實際上他對女子稱帝多少有些微詞,因此并沒有真的遵循梅婉怡的真實意願,倒時常和意見相同手握兵權的靖安候私下接觸,時刻謀劃,準備快刀斬亂麻,暗中謀害梅若英,之後名正言順地上位。可惜待在宮中,常常被召在養心殿與之暢談,論政,博弈,為她研磨秉筆,為她的才華與見地折服,于是發現自己竟然找到了窮盡一生都難以尋求的知己,不知不覺中彌足深陷,情根深種,哪裏還舍得奪走她的皇位,恨不能護着她一輩子,不想讓任何人動她分毫。
“皇上是抱了必死的決心麽!當真打得一手好算盤!”梅如涵斬釘截鐵,擲地有聲,“諸位閣老也替我梅如涵做個見證,皇位我不要,我.....就守着京城,等皇上回來!”
言畢,一把撕碎了梅若英遞給他的聖旨。幾位閣臣亦同心同德,跪地懇求,“臣等附議康郡王,願守京師等皇上凱旋歸來!”
梅若英轉身,任憑梅如涵頭磕的砰砰響,就是不願答複,此刻并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從目前的大局看,梅如涵是大楚儲君的不二人選,此刻若是将國家交在孩子手裏,就如同下了一步爛棋,一步錯,步步錯,最後滿盤皆輸。
拼死一戰,她沒想過自己要活着。退一萬步,如果勝了,不知還有沒有精力和狀态去鞏固這萬裏山河;如果戰敗,亦不茍活,自刎以謝天下。這話,她在心裏過了無數遍,卻始終沒有說出來。
“......皇上!”
衆臣力谏,梅若英始終不肯點頭,她絕不能再拿千瘡百孔的國家當兒戲。
雙方僵持不下,王長祿匆匆闖入養心殿,躬身行禮,“皇上,貴....貴主子來了......”
“這麽冷的天,你們誰,誰給他擡過來的?!”
梅若英當場發火,衆人低頭不語。只暗道,慕貴妃在皇上心裏的分量無人可比,或許,也只有他能勸得動皇帝了。
衆臣一個個退出去了,空蕩蕩的正殿裏,慕非白戴金繡忠靜冠,穿麒麟紫羅袍,正端正身軀,緩緩走進來。
“臣....參見皇上”
他今日身着冊封貴妃時穿的公服,除卻豐姿俊秀,氣度超然,更顯莊重端方。在殿外退去了左右攙扶,此刻強作精神,要給皇帝行大禮,被梅若英攔腰摟住,将他高挑修長的身軀全部的承重擔在自己這裏,慢慢扶着他往裏間走,“非白,你不好好養着,凍壞了身子,又要害我擔心。”
“皇上,臣聽聞皇上明日出征.....”
慕非白一句話沒說完,卻引來好一通咳嗽,梅若英忙給他順氣,“你別說,我明白,你也是來勸我不要意氣用事。可我.....跟你掏心窩子,戰場無情,刀劍無眼,我最得意的将領都死光了,我.....真的回不來,你不知道,我們的處境.....很危險。”
“朝雲,你是我眼中獨一無二的帝王,無人能出其右。”慕非白反手摟住梅若英,“所以,切勿輕言生死,我在紫禁城等着你。你看,現在好多人不說,其實都在擔心我慕非白可能快死了,可我偏不,我要好好活着,等我的皇上歸來。”
“非白,”梅若英眼圈兒一紅,“我...對不住你,害你受重傷,還将你困在紫禁城陪我,.....”
慕非白目光如水,擡手,輕輕拂過梅若英的臉頰,“我甘之如饴。”
“好,我答應你,你在紫禁城等我,”梅若英緊緊擁住慕非白,企圖給他有些冰涼的身體一點溫暖,“非白,我.....我有件事情,瞞了你許久,我.....我想告訴你....”
“朝雲,......你別說,回來再告訴我,”慕非白搖頭,“我也有件事情......瞞着你呢。”
“.....什麽?”
梅若英看他含情脈脈,極盡溫柔,心道,他這樣聰慧豁達的人,到底瞞了什麽呢?
“我不說,我等着你回來再告訴你。”慕非白撫摸着梅若英頭頂上生出的白發,突然低下頭,親吻了梅若英的嘴唇,“朝雲,我會好好活着,等你回來,所以你一定要回來,不然你不知道真相,就會被我騙一輩子。”
“好,我答應你。”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
①此處事件參考《明史.庚戍之變》,感謝百度。
②借用土木堡之役這幾個詞就是為了烘托衆人恐慌的氣氛,對具體歷史事件感興趣的請百度。
需要說明的是,沒有打仗金戈鐵馬的壯觀場面,因為作者水平有限,所以不會描寫我大女主如何帶兵打仗,反正抓緊時間完結就是當下目标,麽麽噠。
好吧,有點倉促,其實我改了好幾遍,就是覺得有什麽地方很別扭,眼花了,求捉,盡量使通篇邏輯思維銜接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