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從承明元年十一月開始,大楚與鞑子将戰火從京師延綿至千裏之外,若憶起當時的景象,便是屍骸遍地,滿目瘡痍,沿途所居百姓因為戰争流離失所,死傷無數。這也是女帝梅若英出征前早就料到的情形,只不過那時,她沒有任何退路。
寒冬臘月,楚軍傷亡慘重,血流凝固成冰河。鞑子軍有備而來,意圖憑着祖先的骁勇善戰滅了日益消怠的楚國,占據大好河山。梅若英領兵奮起抵抗,楚軍寸寸防守,毫不退讓,在鞑子軍的猛烈攻擊下苦苦支撐着。
承明二年正月初,戰況出現轉機。兩軍對陣于懷柔時,忽有大批聞名江湖的豪俠義士前來助戰,投奔楚軍帳下,保衛河山效命女帝。這其中就包括了梅若英許久未見的俠客,人稱胖九又或者九爺的楊鐵環和她的兄弟狗老十。彼時梅若英肩部中了敵兵流矢,發着低燒,正躺在軍中大帳養傷,聽聞楊鐵環前來,完全不顧及皇帝應有的威嚴和儀态,披了大氅親自出帳相迎。
楊鐵環混跡江湖,不拘小節,見到女帝,納頭跪拜,“皇上!民女楊鐵環有言在先,民女效命軍中不是來當夥頭兵的,雖然民女廚藝很好,但民女懇求上陣殺敵,願報當年吾皇慧眼識伯樂,知遇之恩!”
她誇了皇帝,也順帶誇了自己。梅若英被逗樂了,一笑牽動傷口發疼,她倒不在意,只轉頭望了望四周,除了楊鐵環和她勇猛無比賽雪白的大狼狗,再看不見其他的熟臉兒。
梅若英面上一如往常,心中隐隐失落,終究忍不住問道,“許久未見,你們...其他的兄弟都....還好嗎?”
“都好着呢!民女和他們沒在一起,一聽着打仗,便坐不住啦。自個兒跑來投奔皇上,皇上可別笑話民女,”楊鐵環清清嗓子,一把将旁邊服侍皇帝的桂子掀開,親自扶着受傷的梅若英坐于帳中,笑道,“皇上去年對民女說的話,民女一直在心裏挂着呢。這想了又想,就覺得皇上特英明,所以民女這大半年都在努力識文斷字,學習兵法,可是....民女才疏學淺,恐怕也考不上什麽武狀元,偏偏賊寇踐踏我河山,毀我家園,士可殺不可辱,此番正是民女一展身手報效國家的機會,反正...反正.民女要做皇上的左膀右臂!”
梅若英聞言,倍感欣喜,“好!咱們齊心協力,将鞑子趕出大楚!”
皇帝親征,楚軍士氣從未低落,因為不少義士高人前來效忠麾下,梅若英如虎添翼,兼之兵法娴熟,用人得當,漸有掌控局勢的苗頭。與鞑子軍激烈對峙的第三個晚上,鞑子軍號稱戰無不勝的新汗王貼睦兒及他身邊兩個最得力的将領被幾日前混入軍中的數名武藝高深莫測卻不知來路的刺客殺害,其他自不必提,單說這身首異處的汗王貼睦兒,除了腦袋完整地被挂在鞑子軍大帳外的旗杆上,他的整個身軀都碎成了肉渣,灑落在地上,凍成了血疙瘩。
鞑子方寸大亂,梅若英把握機會,全力出擊,鞑子兵潰不成軍,倉皇逃竄,直至退出山西。貼睦兒一死,梅若英再沒吃過敗仗,卻因自身損傷慘重,無力乘勝追擊,不得不鳴金收兵。戰争結束的那一天,梅若英對着浴血奮戰的三軍将士,對着大楚萬裏山河,鄭重起誓:有生之年,必使國泰民安;有生之年,必定拿下天險,叫賊寇附耳貼地,不得翻身!
從梅若英出征,到戰争結束,歷時兩月,勝利來之不易,似乎又輕而易舉。梅若英班師回朝,沿路百姓夾道呼聲,對英明神武的女皇歌功頌德,彼時鑼鼓鞭炮齊鳴,響聲震天,城外康郡王率文武百官着公服跪地虔誠相迎,梅若英身着玄鐵戰甲,手持亮銀紅纓梅花長.槍,騎着高頭大馬,走在最前方,極力克制着內心的感慨波動,接受臣工百姓真誠的擁護和朝拜。
回到紫禁城,梅若英不上朝,不召內閣,亦不擺宴慶功,第一件事情,卻是卸下沉重的铠甲,帶着随軍出征的桂子,急匆匆去承乾宮看望慕非白。
她總算沒有食言,平平安安回來了。
還未出正月,天氣不曾回暖,冰雪沒有消融,一腳踩在厚厚的積雪上,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空曠的紫禁城靜悄悄的,因此這腳步聲就變得格外刺耳。入了承乾門,不見一個人,梅若英有些微詫異,又心神不安。進了殿,殿中冷如冰窖,讓人從頭冰到腳上,僵硬無比。
王長祿得了女帝回朝的消息,一路小跑,追到了承乾宮,撲通一下跪在梅若英腳下,抹一把眼淚,“皇上,您可算回來啦。”
“他在哪兒?”梅若英的聲音冰涼徹骨。
Advertisement
“在偏殿。”王長祿痛哭流涕,嗚嗚咽咽的,“主子爺不讓我們任何人說,說不讓我們任何人打擾,要一個人靜靜地等着您歸家來呢。”
梅若英身形一晃,覺得眩暈,旁邊桂子慌忙扶着,“皇上,要不.....先歇歇,再去看貴主子。”
“他說好會等我回來,終究還是騙了我。”梅若英的眼角微微泛紅,使出全身的力氣,一步一步向偏殿走去。
推開雕花門,偏殿錦繡堆砌的床榻上,靜靜躺着慕非白。他的周圍和身上,覆蓋了冰塊,靠近胸口的上方,還放了幾支紅梅,大約是每日摘了新鮮的換,所以看着不曾凋零。紅與白構成的色彩,深深地灼傷了梅若英的眼睛。
慕非白就像睡着了一樣,寧靜祥和。梅若英想起出征之後,每隔幾天都會接到他的信,信中不過寥寥幾句,言語樸實真摯,無非盼着她早日回來,說他很想她,孩子們也想她,他過得很好,身體也在緩慢地康複;甚至有一次,他還在院子裏曬了太陽;到了大年三十的時候,和康郡王梅如涵兩個人陪着孩子們放了煙花.....
梅若英強忍住翻湧而來的傷感,将手放在他俊雅冰涼的臉頰上,失神道,“他.....什麽時候走的?”
“就是臘月底....”
“你們先下去吧,朕要和他說說話,好好算算這筆賬。”
殿內冰冷寂寥,梅若英不勝唏噓,坐于慕非白身旁,喃喃道,“....騙子,你們都一個一個離我而去,剩我孤家寡人,....于心何忍?”
她低聲埋怨,細細打量他時,在冰塊的下方處又發現了不少的信件,信封的右下角,和她從前收到的一樣,都标注了寫信的日期,信件一直寫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她按照日期的次序,一封一封打開看,上面都是對她的思念,還有一些家常瑣事,告訴她宮裏一切安好,前朝穩定,大家都盼着她回來。
梅若英無法想象她走後,慕非白是如何撐着最後一口氣,又如何寫下這些東西的。他耗盡所有精力,且花了很長的時間将深情厚誼掩藏在字裏行間,而她在短短的一炷香之內,全部看完了。
最後一封,上面寫着承明二年三月初三。那是他寫的最後一封了,她拿起來,萬分不舍。
“非白,我不食言,有件事情一直瞞着你,本來想走之前告訴你的,”梅若英努力平靜情緒,慢慢道,“衡兒,是咱們的孩子。”
“你那麽聰明,不知道有沒有猜得到我要說的是這件事情?”她說給慕非白聽,又像是說給自己聽的,“那麽你呢,你又瞞了我什麽呢?你是不是把真相,都寫在信裏了?”
她猶豫了一會兒,最終打開了信件,灑金桃花箋上是慕非白俊秀飄逸的字體,他沒有在開頭稱她為皇上,而是“吾妻朝雲。”
他說,“朝雲,我知道你要說什麽,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
他說,“我看着衡兒,會覺得我是這世上最幸福的男人。可是徹兒叫我父親的時候,我同樣覺得欣慰,他們都是我們的孩子。”
他說:“我曾奢望過做你唯一的男人,但我知道不可能。因為我的妻子,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女人,我不配獨自擁有她,只要她開心,我就快樂。”
他說:“朝雲,我有件事情,一直瞞着你呢。現在說出來,你可千萬別和我計較。還記得四年前的七月初七嗎?我在城外河邊觀花燈,你的馬車從路邊經過,你掀了簾子,我看見你,我的心都不會跳了。”
慕非白你就是傻子!梅若英眼眶發紅,信箋在手中輕顫不止。
他說:“朝雲,你肯定會笑話我傻,我可是京城四公子,怎麽會傻?你以為那是我們的初次相遇,可對我來說,那不是。因為更早的時候,我曾經看見你身穿戰甲,率百餘騎兵出城,英姿飒爽。我這一生,從未見過如此威武自信的姑娘,從那以後,我的心裏眼裏,都是你的影子。
“我之所以會在河岸上觀燈,就是知道你一定會從那條路上過來,也一定會看見我。倘若你看見我,以你當時‘風流公主絕對不會放過美男子’的名頭,一定會帶我回府。這樣,我才會有機會和自己心儀已久的姑娘朝夕相處。”
他說:“所以這一切,都是我提前規劃好的,包括穿什麽衣服,提什麽燈籠,什麽時候露出笑容,倘若你問我,我要怎麽回答等等。其實我雖然號稱四公子之一,可是在你面前,我還是沒有什麽信心能讓你一眼看上我。”
朝雲,我知道我們相遇太遲,所以我一直沒走進你的心裏去。可是能在紫禁城陪着你,我也很開心了。
朝雲,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會在河岸上觀燈賞景,我還要等着我心愛的姑娘路過将我掠了去,不過,你可不可以早早的坐着馬車過來,在遇見裴越之前,可否先遇上我?
梅若英雙眼漸漸模糊,內心愧疚悔恨。慕非白洞悉了一切,她始終沒有真正愛上他。到了最後,唯一所能做的,不過是将慕非白的信箋緊緊攥在手心裏,貼在心口上,不住地念叨,“對不起,.....,非白,對不起。”
慕非白,對不起。
四年前七月初七城郊河畔,夜空星光滿天,河面燈火點點,慕非白一襲靛青色的寬袖長袍,手執梅花燈籠,迎着微風站在岸上,衣袂飄飄,風華絕代。那時,她剛好坐着馬車路過,聽見她的侍女啧啧贊嘆,“天哪,好俊俏的公子。”
于是她忍不住看了一眼,也不知道這一眼,究竟是劫,還是緣。
離合總關情,聚散終有時,梅若英坐得太久,掙紮着站起來,看了慕非白最後一眼,“非白,我該走了。多謝你陪了我這麽久,在我最無助和最失意的時候。這輩子我要還的債太多,下輩子,下輩子我一定補償你。”
她沒有再回頭,手裏拿着那一摞信件,跌跌撞撞出了承乾宮,桂子上來扶她,被她推開。黃瓦紅牆內,冰天雪地裏,她走的漫無目的。所有的人都離開了,她早該意識到,自己會有今天,可惜今天,來的那麽突然。
她失魂落魄,腳下一滑,不小心坐在雪地裏,桂子起身扶她,她幹脆手腳散開,平展展的躺着,仰望天空不斷飄下來的雪花。
“皇上,奴才知道您傷心,可龍體要緊啊!”桂子數度哽咽,皇帝肩部的傷口一直未能很好的愈合,他似乎都看見血跡透過衣衫滲出來。
梅若英視若無睹,任由數不清的細碎晶瑩灑落在自己身上。不久以前,紫禁城裏有個男人,也喜歡這樣靜靜地躺在雪地裏,企圖用冰涼麻木自己,而現在,孤獨如她,感同身受。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這是原句,是一首歌的歌詞。然鵝我不告訴你,我要一個人唱,(*^__^*)
下章開始,春天回暖,我女王大人的盛世要來啦。
眼花,不通求捉,捉住了明天改,挨個兒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