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刀工
張茉莉搬了一個板凳:“這麽多菜, 都是今天中午要吃的?”
蔡師傅回道:“這點哪夠啊?後面還有呢, 這麽大的食堂, 每天用的菜量很大, 咱們有專門的渠道供應, 每天早上啊, 會來送一次菜, 要是冬天,就是三天一送,夏天天熱容易壞, 菜就是每天都送了。”
原來是這樣,張茉莉只在自家的竈臺上做過菜,沒進過這麽大的後廚, 張茉莉仔仔細細摘了菜, 有熟練的擇菜大姐告訴她:“茉莉,不是自己家吃, 按照你這種擇菜法, 天黑也吃不上菜, 大致收拾收拾就行。”
張茉莉反駁說:“可這樣不幹淨呀。”
“不幹不淨, 吃了沒病, 大鍋飯哪裏比得上小炒菜?咱們食堂算是很幹淨的了, 以前公社吃大鍋飯的年代,菜都不擇不洗還帶着泥點子直接往鍋裏扔。”
張茉莉:“……”
張茉莉覺得,這幾句話有誇大的成分, 她也是農村的, 雖說沒趕上吃大鍋飯那會兒,但猜也能猜到,做飯做菜的都是自己公社的人,飯菜不幹淨,自己還得吃呢,怎麽下口?
這麽大的菜量,肯定不能像自己家一樣,洗上一遍又一遍,張茉莉自己安慰了一會兒,以後食堂還得繼續吃,想再多也是徒勞的。
炒菜是在西面,蔡師傅喊張茉莉:“茉莉,你過來。”
張茉莉答應一聲,大鍋菜的鍋體大而笨重,加上食材又多,味道肯定不如少的好吃,蔡師傅說道:“要在火力最旺的時候,進行爆炒烹炸,鏟子要不停的翻動,放調料時很容易撒的不勻,多翻呢,受熱均勻,其實這些你都懂。”
張茉莉點點頭,蔡師傅又說道:“大鍋菜沒啥竅門,咱們再食堂幹活的,常說一句話,無論什麽菜,吃起來都是一個味道。”
蔡師傅做的第一道菜是白菜豬肉炖粉條,這道菜,是今天最好的葷菜了。
肥瘦相間的豬肉香膩誘人,粉條和白菜很入味,就是價格也高,如果來上一份,需要三毛錢,便宜的葷菜,一份也就一毛五,這個是人家的兩倍了,可貴有貴的道理,豬肉是實實在在往菜裏放的,不慘一點假,不像小葷菜,上面飄着幾個小小的肉片,一勺子下去,也撈不上來幾片,對于想改善夥食的員工來說,吃這道菜最合适了。
也是因為如此,別看價格貴,但豬肉粉條每次都是最搶手的一個菜,來晚了都打不上。張茉莉近水樓臺先得月,提前和後廚打飯的女同志說好了,她來一份豬肉粉條,飯盒都帶來了。
張茉莉美滋滋的盯着還沒出鍋的豬肉粉條,蔡師傅一臉嫌棄,張茉莉感慨一句真香時,蔡師傅皺眉:“這還算香?大鍋菜沒得什麽滋味,要是小鍋單做,比這個好吃的多!”
蔡師傅雖然不提,但張茉莉隐約覺得,他是見過大世面的,和她這樣的農村小姑娘不一樣,張茉莉吸了一口氣:“蔡師傅,下個菜做啥?”
Advertisement
“清炒綠豆芽。”
食堂的人對時間的把握穩穩當當,十點五十,所有的菜都出了鍋,那頭做好的主食也都掀開了蓋子,食堂陸陸續續有人來打飯,因為還沒到下班時間,所以人不算太多。
打飯的人足夠,張茉莉幫不上忙,她打了飯和菜,就先回了家,蔡師傅教給她一個任務,那就是切黃瓜,可別小看切黃瓜,蔡師傅要的是蓑衣黃瓜。選一根直的黃瓜,下直刀,底部不斷,每片要切的均勻,翻面斜着四十五度角再切一遍,提起黃瓜要保證無論怎麽抻都不會斷,這個極其考驗刀工。
蔡師傅說了,學廚藝,刀工是基礎,一個刀工不過關的廚子,不是好廚子。
張茉莉苦着臉,買了三根黃瓜回了家。
蔡師傅說,可以墊兩根筷子在黃瓜下面,刀切到筷子處時停下,這樣開始的時候能掌握技巧。
好在只是切黃瓜,失敗了自己家也能吃,可能是張茉莉太笨了,幾根黃瓜切完,沒有一個是能連着的。
哪裏有那麽多黃瓜讓她浪費呦。
張茉莉望着一堆黃瓜片發呆,江文恒進門後,就看到了這樣一幕。
江文恒問:“茉莉,今天怎麽又和黃瓜過不去?明天是不是就輪到豆角了?”
張茉莉極其嚴肅的搖頭:“豆角可以重塑的程度太差,我不會特別關注它的。”
蓑衣黃瓜的失敗,令張茉莉有點洩氣,雖然蔡師傅說,這樣基本的刀工很難,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達到,當初他也是練習了好久,可張茉莉覺得,還是自己太笨了。
夏秋季節菜多,江家的自留地和後院都種了菜,江文義往城裏跑了好幾趟,都是給他們送菜的,城裏雖然有供應,但每個月蔬菜供應也不多,需要掰着手指頭節省着吃。
江文義送來的都是家常蔬菜:茄子豆角黃瓜西紅柿,今年還種了倭瓜和辣椒。
政策近來寬松了,不像以前,農家的菜園子盯得緊,這不讓種那不讓栽的,現在幹部們也不管了,幹部家裏也得吃菜,誰都想多種一點,只要有種子,就不怕沒菜吃!
目前這麽看,農村的日子也算不得差,除了一些副食品、布票、工業劵的供應不如城裏外,糧食蔬菜也夠吃了。
這次江文義過來,還帶來了兩只野雞,剝好的野雞被裝在袋子裏,低着軟踏踏的雞頭,張茉莉問:“二哥,野物哪裏來的,是上山打的嗎?”
江文義擦了一把汗,點點頭說:“昨天我和大哥上山打回來的,這季節野物多,也容易打,不過有這麽一回,其他的恐怕受到驚吓,就不會輕易出來了,緩緩再上山。”
江文恒還沒下班,江文義撂下東西就要走,說再不走就天黑了,張茉莉留道:“二哥,再等會兒吧,等文恒回來,從食堂打點飯一起吃。”
“不吃啦,不吃啦,你二嫂還在家裏等我,你倆的供應也不算多,省着點。”
蔣叔人不錯,張茉莉來了城裏,開山的這個名額,還是留在了江家,江文財說自己是大哥,得讓着下面的弟弟,就把這個名額給了江文義,去開了山,老二一家每個月能有兩塊豆腐吃,另外還有其他的補助。
黑娃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喜人,江文義着急回家,孩子媳婦熱炕頭,惦記的緊呢。
送來的菜正好解了張茉莉的燃眉之急,能練習刀工的練刀工,不能練的就練做菜,蔡師傅做示範,張茉莉在旁邊看着,拿着紙和筆記下重要的步驟。
張茉莉平時做的菜,說不上難吃也談不上太好吃,就是家常的水平,農村過日子的女人,拎起鏟子來都能做出一桌子菜,現在東西匮乏,平時吃的也就那麽幾樣,好多時候連菜都不炒,喝點粥吃點馍馍就是一頓飯。
人和人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城裏有華僑商店和華僑飯店,人家的日子和張茉莉比,簡直就是天和地的區別。
所以她想,也不用羨慕別人,日子能吃飽飯就知足了。
張茉莉每天上去去食堂,還學到了包包子的手藝,人家食堂這裏包包子,講究非常多,一個包子的摺數都是一樣的,不像自己家裏,每次都是随便包,也不管好壞。
食堂沒有餃子供應,除非是過年過節,才有餃子吃,不為別的,包餃子太麻煩了,無論是蒸餃還是煮餃,都需要食堂很多人參與其中。,不然根本包不完。
食堂的包子以素餡的為主,肉餡的只有豬肉餡的,豬肉白菜和豬肉大蔥兩種,有員工反映過,說想吃牛肉或者羊肉餡的餃子,這也太難為人了,豬肉還比較平常,牛羊肉的供應平時都很少,更別說食堂包牛羊肉餡的餃子了,想都不要想!
食堂這邊給員工了建議:想吃牛羊肉餡的,自己回家包着吃!
以前張茉莉只是在食堂打個飯,用不了多久就離開了,最多就是在食堂大廳吃飯,可不清楚後廚這些事。
後廚裏的都是單位的正式員工,和普通員工一樣的待遇,每個月的供應都不少,除此之外,還有隐形的福利,比如每天的菜賣不完,第二天就壞了,大家夥就拿回家裏吃,這些都是所有人接受的“潛規則”,也沒人質疑。
在食堂待着,吃食上比別的員工多點小福利。
食堂每天各類的菜和量都是有變化的,比如今天這個菜買的不好,後面就回減少量或者幹脆把菜單撤了,食堂也得賺錢,總不能做賠本的買賣。
像蔡師傅這樣食堂資深的大師傅,在食堂幹了很多年,比江文恒的工資要高,除了正式員工,食堂裏也有一些臨時工,說白了就是沒有編制的,每個月的錢不多,以中年的女同志為主,人數不多,四五個左右,聽說好多人擠破頭皮想進來,畢竟也不累,忙活忙活每個月就有錢拿。
中午的白菜豆腐剩了好多,這個菜按照規定,明天就不能再買了,蔡師傅說道:“茉莉,你走的時候盛一碗回去。”
張茉莉驚訝的指指自己:“我嗎?”
“除了你還有誰?不用覺得不好意思,大夥都裝點回去。”
張茉莉忍不住感慨,怪不得在食堂上班的人,一個一個都是紅光滿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