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唐嘉木建議蘇永勝把能賣的羊都賣了,兩個大人驚訝的表情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接着說道:“永勝叔,您看您家裏有八只已經長大能賣的羊,母羊可以繼續養着産仔,公羊再養着就沒什麽意義了,現在一只羊可以賣兩百多塊呢,賣了羊您就有錢了,不用再為強強和小芹的學費發愁了。”
蘇永勝覺得他說得好像挺有道理,但總覺得哪裏不對,他沉默了一會,說道:“我們家十五只羊,一下子就賣掉八只,就只剩下七只羊了,七只裏邊只有三只母羊,要想再養到十五只可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這些錢花完了就沒了,以後要有個急用錢的時候,想辦點事情要用羊的時候,都沒辦法了。”
唐嘉木給他算賬:“您那是死算法,您看您賣了羊就有一千六百多,您花一半的錢都能買十來只小母羊回來養了,加起來您不就有17只羊了?這些小母羊明年長大了又能産仔,生的小羊長大後公羊趕去賣,母羊繼續留着生小羊。過不了幾年您的羊就越來越多,每年還可以賣很多羊,您看您光養羊就能掙很多錢了,您還怕什麽?”
這個道理蘇永勝是聽懂了,但他還是覺得這個太虛幻,沒有好好把羊養着來得踏實,錢要是這麽好掙那還能輪到自己?還能等到今天都沒人去掙?他笑了笑說道:“這個…我再想想吧。”
他的反應也在唐嘉木意料之中,要想打破山裏人的固有思維,沒那麽容易。
蘇永勝無動于衷,一旁聽着的唐慶國卻活了心思,他接話說:“這個以前确實也沒人這麽想過,我覺得可以試試,順利的話一年能掙不少錢呢。”
唐嘉木心想,還是自己的父親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下個趕集日賣羊的事情看來有着落了。
……
回程的路大部分都是上坡,比早上下山要多花一個多小時,唐嘉木他們到家時已經是下午六點多。
流了太多汗水,臉頰摸上去都是薄薄的一層鹽,唐嘉木換了短褲,燒了熱水在院子裏從頭到腳沖洗了一個遍,才感覺渾身解了乏。
山裏人家連個洗澡的地方都沒有,實在不方便,男人可以直接沖,女人們要洗澡得到隐蔽的小河水塘裏。
李秀英還沒從地裏回來,家裏打雜做飯的事情有爺爺奶奶幫忙,唐慶國覺得時間還早還要下地幹一會活,唐嘉木全身都發軟,只等着唐穎把羊趕回家,好去看看那幾只準備趕去賣錢的羊。
晚飯過後,唐慶國先開口,一家人讨論起賣羊的事情來。唐嘉木很欣賞父親這一點,說幹就幹,從不拖拖拉拉。
方案也很簡單,正如唐嘉木白天所說:多養母羊多産仔,公羊絕育後養到成年就賣。
俗話說“貓二狗三豬四羊五”,說的是這些動物的懷胎時長,母羊懷一胎需要五個月,一只母羊一年也就能産兩胎,有時候一胎産一只有時候一胎産兩只,産雙胞胎的幾率取決于基因遺傳。
Advertisement
唐嘉木建議優選雙胞胎的種公羊和母羊,提高産雙胞胎的幾率,還給父母解釋了一番遺傳學知識,唐慶國和李秀英聽後更加覺得堅持讓孩子讀書是無比正确的決定。
唐慶國邊說還邊算起賬來:“假設一年産二十只小羊羔,一歲成年,每年就能賣二十只羊,一只羊兩百多塊錢,一年就有四千多的收入。”
這個數目在當年的山裏人看來絕不是小數目了,再加上其他收入,生活就能過得很滋潤。
唐嘉木知道一年幾千塊收入算不了什麽,按他的設想,肯定不會滿足于這些,不過父母能做出改變,他已經很高興了,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一步一步來吧,何況這一步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下定了決心,就得行動起來,唐嘉木道:“下個趕集天就把那八只羊趕去賣了吧,白天我去賣羊的地方看了,碰到個老板,要的數量很大,加價買都買不夠,他說可以直接把羊趕去給他,價格也好說。”
唐慶國點點頭:“到時候還是你和我去吧”。
唐穎聽了一晚上讨論,心裏有點懵:“你們說要養羊,那豬還養不養了?我剛把團子喂得好好的。”
大家都被逗笑了,唐慶國說:“羊要養,豬當然也要養啊。”
唐嘉木逗她:“小穎笨蛋了吧?不養豬你還吃不吃豬肉了?天天吃羊肉好不好嘛?”
“哼!不許吃團子!團子我要一直養着。”她還喂出感情來了。
唐慶國不把她的話當回事:“你現在護着,到吃肉的時候我看你怕是比誰都積極。”
唐穎有點着急:“爹~!不能殺團子,團子很乖的,不許你們吃它。”
看來她是真喜歡團子,唐嘉木安慰她:“好,團子要是争口氣成功讓爹媽放棄每天費力費柴地煮豬草,解放了他們的勞動力,那它就是我們的革命戰友啦,哥哥我也會保它一命的,你就放心吧。”
“那還差不多!”
言歸正傳,唐嘉木想起白天跟蘇永勝說過的話,問唐慶國:“爹,要不要再問問永勝叔他們家賣不賣?”
唐慶國比較謹慎:“我們自己先去試試吧,順利了再喊他也不遲,萬一到時候不好賣,連累了人家就不好了。”
爺爺有點擔心,他叮囑道:“慶國啊,家裏的羊一直這麽養着,眼下還有個十好幾只,要是賣了可就一下子只有幾只了,你們可要想清楚啊。”
在老人眼裏,養在家裏的就是財産,賣了就啥都沒了。
唐慶國說:“爹您就放心吧,您把身體養好了,以後有的是羊給您放。”
唐嘉木也給他吃定心丸:“爺爺您放心,我們家的羊只會越養越多,越賣越多的。”
……
第二天一早天剛亮,唐慶國就興致勃勃地在自家羊圈周圍轉,盤算着要是羊群龐大了怎麽擴建一下羊圈,雖然要興土木也得等到秋冬季節——因為秋冬幹燥天氣又晴朗,砍好的木頭容易晾曬幹,幹燥的木頭建起來的建築到了夏天潮濕環境下也只會更加牢固,相反如果夏天建起來,到了冬天木頭一幹燥榫卯處就會變松,不牢靠,并且秋收結束後,過了農忙時節,也正好有時間做這些事情——他已經開始憧憬起來了。
此時的唐嘉木一心只想着怎麽掙錢,有錢才能實施他的計劃,暑假不到兩個月,等開了學時間就更加不靈活了,他得抓緊時間想各種辦法才行,睡懶覺這種事再也跟他無關。
他一骨碌起來,走出卧室,申了個懶腰,走到院子裏,擡頭看了看村子背後的山頭,一點太陽的影子都還沒有,要是在上輩子,他起床的時候太陽基本上已經照過半個山頭了。
挺早的,不過還是起晚了一點點,因為此時唐慶國和李秀英早已在田間忙活一陣子了,他有事要跟他們商量都沒趕上。
農忙季節,大家都得早出晚歸,好在現在家裏有老人和孩子幫忙,也讓李秀英能騰出手來一早就出門。
唐嘉木在院子角落找了一塊空地,撬走上面的石塊,鏟平地面,四處尋找起什麽來。
爺爺走了過來,見唐嘉木不聲不響地把院子裏鋪了多年的石塊都撬走了,很是奇怪,忙問道:“阿木你這是做什麽?好好的石板地,怎麽給撬了?”
唐嘉木扭過來頭擦了擦汗:“爺爺,我要在這裏蓋一間小烤房,烤蘑菇。”
爺爺一愣:“烤蘑菇幹啥?你這撬了這麽大一塊,等你爹媽他們回來要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