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唐嘉木本來是打算起來跟父母商量一下再動工的,但起來時父母已經下田幹活,現在再去田間又太費時間。唐家村的水田離村子很遠,差不多四公裏多路程,來回得兩個小時。
這也是因為大山裏灌溉不方便,加上山間氣候偏涼,不适合種水稻,所以他們走出山外去種水稻——盡管在山外,他們的水田也只能算勉強可以種水稻,能種出來但産量很低,不然也不會在每年青黃不接時要買米吃了。
所以唐嘉木只能先斬後奏了,他對爺爺說:“爺爺,沒事的,我這個能掙錢,我爹媽回來了也會支持我的。”
由于之前經歷的那些破事,加上心裏又覺得對不起唐慶國,爺爺神經還有點敏感,感覺好像自從他們老兩口來同住後自己二兒子一家人都變了,怎麽最近大的小的都在想着怎麽掙錢。
他嘆了口氣,思索着道:“阿木,你還是要把心思放在讀書上,不要太擔心家裏的事情,等你爹他們回來我再跟他們商量商量,實在困難我和你奶奶還是自己想想辦法,過來了這麽多天我們身體也好多了。”
唐嘉木看着爺爺,笑道:“爺爺您放心,我肯定會把心思放在讀書上的,假期想辦法掙錢不會影響學習的,并且也是社會實踐的一部分,現在都是講求綜合發展,開學了還要給老師交社會實踐報告呢,我現在做這些跟做作業是一樣的。”
爺爺聽得雲裏霧裏,心裏還在琢磨自己把唐慶國一家“連累”了。
唐嘉木忙停下手上的活,拽着爺爺坐下,認真給他解釋:“爺爺您別多想,我們好不容易才把奶奶和您接過來,您可不要亂想。不是因為你們來了我們才商量怎麽掙錢,是因為我們發現現在有機會掙錢,等這些事情順利起步了還要您也幫着出力呢,您可要把身體養好了。”
爺爺聽後心裏輕松了一些,表情也放松下來。
唐嘉木接着給他吃定心丸:“爺爺您看,我們把長大了的羊賣了,再買幾只母羊來,母羊多了每年産仔就多,這樣每年就能賣更多的羊掙錢,以後羊多了,我和小穎又開學了,還得您給放羊呢。”
爺爺想了想确實是這個理,便點點頭,随即又問:“那你還搞這個什麽烤房幹啥?”
唐嘉木說:“現在雨季已經來了,山上很多蘑菇,把蘑菇采來烤幹了存着,等蘑菇過季了大家都吃不到了,我再拿去賣,就能賣個好價錢。”
爺爺疑問:“你知道怎麽烤啊?你知道烤幹了還好不好吃?”
“試試嘛,等烤幹了我們自己試試就知道好不好吃了。”
爺爺站起來:“你打算怎麽搞?爺爺來幫你。”
唐嘉木露出笑容:“好的爺爺。”
Advertisement
……
說幹就幹,祖孫倆在一平米大的地面,沿邊線砌起一個拱形火爐用來燒柴,火爐後面壘起一個繞了兩圈同心圓的拱形洞,洞壁用稀泥密封,連通火爐,火爐燒了火之後兩個同心圓洞裏都會充滿熱氣,相當于電烤爐的加熱管。再在“加熱管”周圍用土磚砌牆,牆體留一道煙囪,用泥将牆體的縫隙密封好,牆體一面留一個小門,方便往裏面取放蘑菇,用木板給烤房封上頂,鋪上防雨的油布,上頭壓上石塊。
忙活了一上午,終于把簡易烤菌房建好了。
爺爺奶奶都來了興致,說下午要去采蘑菇,唐嘉木心想那敢情好,他和唐穎把牛羊放上山後也要去采蘑菇,運氣好的話晚上就可以烤蘑菇了。
……
唐慶國和李秀英回到家時天已經擦黑了,一進大門就發現院子裏怎麽有個什麽東西在冒煙。
唐慶國都顧不上放下身上背着的手動農藥噴霧器,就朝裏喊:“阿木!院子裏咋回事?咋在冒煙呢?”
唐嘉木正在給烤房添柴,他轉過頭,笑道:“爹,我在烤蘑菇。”
“烤…烤蘑菇?”
“是啊,等下您就知道了。”
不是什麽意外事故,唐慶國和李秀英放下心來,他們放好農具,到水池邊去沖腳,心裏卻直犯嘀咕,烤蘑菇?烤蘑菇幹什麽?。
唐嘉木進屋去,端出一大盆熱水到水池邊:“爹,媽,洗腳的熱水放這裏了。”
“嗯。”
唐穎和奶奶在廚房忙着擺飯菜碗筷準備吃晚飯,爺爺來到唐嘉木身旁,站在那裏看着唐慶國,要是唐慶國怪起來,他可也是“同犯”,不能退縮。
唐慶國洗了腳走到烤房邊,繞了一圈,沒看出什麽名堂來,倒是聞到了陣陣菌香。爺爺心裏有點忐忑,唐嘉木倒是一臉鎮定,微笑看着唐慶國。
唐慶國回過頭來看看了爺孫倆:“吃飯去吧。”
他雖然還不知道唐嘉木烤了蘑菇要幹什麽,但他知道他兒子不會亂來,暑假回來這段時間他感覺兒子已經長大了,腦子比自己好使,主意也多,多半又是想出了什麽掙錢的法子。
飯桌上,唐慶國才開口問道:“這個烤房什麽時候搞的?”
唐嘉木回答:“早上。我昨晚睡覺的時候想到的辦法,本來打算早上起來跟我媽你們商量來着,起晚了沒趕上。”
“你打算烤了拿去賣?”
“嘿嘿,您猜到了啊。”
唐慶國不太看好:“集市上都是賣新鮮的,你這還烤一道,費事,烤幹了還不一定好吃,哪個會買?”
“嗯,烤幹了可能确實沒有新鮮的好吃,但是泡發以後應該還是可以的,我先存着,等山上撿不到蘑菇了再拿去賣,到時候就有人買了。”
“昨天剛說要養羊,今天又要烤蘑菇,阿木你這是不是太折騰了,要我說你還是好好讀你的書,不要一天天搞這些。”李秀英最擔心唐嘉木的學業,害怕他心思跑偏。
“媽您放心,這是我的暑假作業,社會實踐。”唐嘉木發現自己信口胡謅都這麽自然了。
唐慶國由于最近對唐嘉木另眼相看,對他正在烤着的蘑菇還挺有興趣的,他擡眼看了看唐嘉木:“你這鍋什麽時候烤好?”
他們習慣用“鍋”這個字,釀酒、烤煙等等都用一“鍋”。
“吃完飯就差不多了,明天我泡發了炒一盤,再煮一點蘑菇湯,你們嘗嘗。”唐嘉木答道。
唐慶國似乎來了興趣:“嗯…你這個烤房裏面咋弄的?跟烤煙房一樣?”
“是啊,就跟烤煙房一樣,但是烤起來沒有烤煙複雜,我覺得要大火快速烤幹,才能保持蘑菇的營養。”
這個觀點唐慶國倒沒有深究,可能兒子在哪兒學過吧,誰叫人家是讀書人呢,最近的表現也可以看出兒子的學識比自己強。
說起烤煙房,是近兩年政府扶持大家種煙興起的,提供每戶人家建烤煙房的建材費用——包括石料、土磚、瓦片和烤煙房裏的一些設施,還有一個溫度計,各村的村幹部負責培訓種植技術和烤煙技術。
唐家村面積種得多的人家一年光種煙就能有一千多塊錢的收入,吸引了不少羨慕的眼光。別的不說,唐慶國當初看別人賣了煙之後手裏攥着一沓“四老頭”就有點羨慕,只可惜自己家勞動力不夠,沒辦法種煙。
種煙很辛苦,從育苗到栽種,再到護理和烤煙、揀煙,工序很多,很費勞力,白天收割了煙葉,用竹竿綁成一串,晚上就得進烤房烤,可以說到了烤煙季節煙農都是晝夜不分地勞作,晚上烤煙得兩個人輪流值班。
烤煙是最最關鍵的技術活,從火候到每個階段的溫度控制都很嚴格,一個環節出差錯就出不了好煙,烤完後要分揀出等級來,按等級定價,一級煙十幾塊錢一公斤,到三級就只能幾毛錢一公斤了。
煙葉種得再好,烤不好也是枉然,每年都會有幾家煙農收入抵不過肥料錢。更悲催的是種過煙的地得至少隔一年才能種莊稼,因為種煙施的肥和打的農藥需要自然消耗掉,不然莊稼受不了,會被“燒死”。
種煙掙到錢的還好,賠了錢的就慘了,他們沒種糧食,來年的口糧都得買,第二年想要重新種糧食都不行,得先荒上一年地第三年再種。
雖然曾經羨慕過,但是看多了之後,唐慶國也感慨還好自己家沒勞動力去種煙,比種莊稼辛苦多少倍不說還面臨着那麽大的風險。
但烤菌則不同,野生菌沒有成本,也不會影響田地裏農作物的生長收獲,弄不好損失不大,弄得好還能給家庭增加收入,經過唐嘉木的科普和動員,唐慶國也變得有些期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