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初釀豆腐

昨晚吃的嗨,結果導致了今早的全人賴床,哎,可惜了早餐吃食的買賣。

牛車伊始,朝着柳葉村前行。

王海富通知的全面,一大早,柳葉村的村民就将糧食打包裝好,紛紛來到陳文昭這,一個個議論不停。

“黑子娘,你說這人好大手筆啊,竟要收咱們全村的糧食啊,也不知道是哪裏的財主。”一面色枯瘦的老妪,腳邊放着一麻袋的小麥子。

“嘿嘿,俺也不清楚,昨個是村長親自和俺男人說的,真好,今年收成不行,鎮子裏也賣不到好價錢,十足十的虧本的生意,還沒有留給自家吃合算呢。”那個叫黑子的村婦說道。

“咦,不對吧,按理說收成不好,這糧食的的價格應該得比往年貴吧,怎麽還便宜了,什麽鬼。”老妪不解,她一個人過活,無兒無女,一年的耕種做夠養活自己,她已經有十餘年沒出過村子了。

“哎,誰說不是呢,俺聽男俺人說,燕城的各家米糧鋪子,收購可都是外城的農戶的糧食,咱們這小旱,人家那可是豐收的很呢。”說罷,狠狠的嘆了口氣,希望今天來收購的金主給的價能高一點,除去賦稅,希望剩下的能夠支撐到初秋。

農家人靠的就是這莊稼過活,本來就掙得不多,哎。

燕城這裏四季分明,春暖夏熱秋涼冬寒,農家人一年可收獲三季糧食,陽春小麥,五黃水旱稻子,以及十月初的深秋大麥。

收成好的年頭可以收獲二十餘石糧食以及千斤蔬菜瓜果,賺個十餘兩現銀,收成不好,入不敷出,可能連肚子都吃不飽,完全是看天過日子。

浩浩蕩蕩,白辰駕着牛車來到柳葉村,不多會兒,就到了陳文昭的家門口,喧鬧嘈雜,幾十口子人拿着大包小袋的糧食聚集在旁邊的陰涼處地。

所有人都注意到蕭晨曦一行人,紛紛朝他們望去,猜測這這幾個人是不是來買他們糧食的金主。

“晨曦來的真早啊。”陳文昭望了望天,離午時還有一個時辰呢。

“不差啊,柳葉村的村民來的可不我早呢,文昭,東西可都準備好了。”昨天回去的時候,蕭晨曦讓他準備了稱糧食的石稱以及盛糧食的大木鬥。

“東西都備好了,在倉庫裏放着呢。”

“辛苦了。”收完糧食以後她就要正式開始實施她的計劃,首先釀制豆腐,緊接着建造屋室與作坊。

Advertisement

這次一共收了接近一萬斤的糧食,其中包括兩千斤黃豆,四千斤小麥,一千斤的高粱米以及三千斤的紅薯。

黃豆按照市價三銅板一斤,小麥五銅板一斤,剩下的高粱米和紅薯分別三銅子和一銅子一斤,前前後後花費了她三十二兩多,超出小部分的預算,不過這也不礙事,一個月後總會回本的。

“陳三老哥,在麽。”門口傳來悶沉的老頭子的聲音。

“來啦,老李頭”陳三踱步出門,是柳葉村的石匠,蕭晨曦拜托他打造的大石磨碾子應該完成了。

“東西俺已經打好了,你看要擱哪。”驢車上擺的就是蕭晨曦改良的大石磨。

陳三掏出錢結賬,“一共三個,按照咱之前的價格,二兩半,給。”

李石匠皺褶着臉,笑呵呵的收下了,“行,沒事了,俺先回去了。”美滋滋的揣着碎銀,他要去鎮子裏,打半斤個花雕,美美的品上一品。

“嘿,這老酒鬼。”

陳三、白辰、陳文昭和陳長風四人合力,将石磨碾子搬進後院空地搭建的一個簡易的木棚裏。

這個木棚其實算是個臨時搭建的簡單的廚房,陳文昭家中除了土窯以外,就兩間簡易的土胚屋,平日裏的燒火做飯,就靠院子裏的土竈臺。

“蕭丫頭,石磨來了。”陳三吆喝一聲。

蕭晨曦和夏冬她們正在洗菜,聽到聲音,立刻停下手裏的活計,“辛苦了,來,放這。”

三個石磨堆放在一旁,蕭晨曦将泡好的黃豆倒進石槽,撸起袖子,準備研磨黃豆漿。

“喂喂,忙完了,趕緊走開,這廚房重地可是女人的。”蕭晨曦白了他們一下,這大眼瞪小眼的要幹什麽啊。

“哦,哦,走走走。”四人咽了口口水,那一旁擺着的精致涼菜,可要把他們給饞壞了。

陳文昭他們走後,給每人分配任務,王氏和小寶洗米然後蒸白米飯,小花揉面做雜面馍馍,夏冬負責熱菜的炒制。

今早出門之前,蕭晨曦特備準備了食材醬料,果真如此,陳文昭這裏啥都沒有,有最多就是不值錢的的雜糧面糊兒。

“好的。”三人異口同聲,王氏帶着小寶去河邊洗米。

推着石磨,飽滿的黃豆粒在磨盤的擠壓勻磨下,細碎成小顆粒,一刻鐘不到的時間,便磨成了細面豆漿,繼續加入黃豆,重複以上的動作。

石磨重,推着即費神又耗力,磨完一桶豆漿後,兩個胳臂就好像被車輪子碾過一樣,酸痛無比。

“哎,這黃豆磨漿可真不是人該做的。”有時間她得買幾頭驢子,讓它們工作,要不然可得累死。

蕭晨曦想起,前世那方便自動的打漿榨汁機,哎,累死了。

豆漿過濾豆渣,按照二比一的比例,加入清水稀釋,燒鍋熬漿,奶白色的豆漿,咕嚕冒泡,豆香味四面飄香。

夏冬忍不住好奇,放下手裏正處理的河魚,“晨曦姐,這是黃豆做的,顏色可真白啊,和羊奶有的一比的。”

“夏冬你們都沒喝過豆漿麽。”

“豆漿,啥,我只喝過豆沫糊糊。”

“這樣啊,那你們怎麽吃這黃豆的。”豆腐沒有出現,蕭晨曦還可以理解,畢竟這裏還沒有出現石膏粉,沒有點漿所需要的鹵水,可是研磨豆漿這,蕭晨曦表示不理解。

這裏的吃食文化相比于華夏可落後多了。

“嗯,有蒸黃豆,水煮黃豆,然後就是碾成豆沫做糊糊吃。”夏冬扒着手指說道。

“好吧,待會做成豆腐,你肯定會大吃一驚的。”中藥材櫃裏有醫用的石膏粉,它是制豆腐點鹵水的重要原料。

中藥用石膏,為含水硫酸鈣的礦石,生用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斂瘡生肌,收濕,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等。之前蕭晨曦制作的止血散就有這石膏粉的運用。

除去表面漂浮的泡沫,開始點漿,将石膏粉混入一碗水,調成石膏漿,沖進沸騰的豆漿中,用勺子輕輕攪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豆漿中的蛋白質凝固成細碎的豆花,文火繼續加熱,最後豆花粘結成一個個的小塊狀。

趁熱,将豆花撈進鋪有紗布的木頭模子中,用平板擠幹多餘的水分,等其涼透即可。

十斤的黃豆最後制作了不到五十斤左右的豆腐,蕭晨曦打算,一斤豆腐至少得賣五銅板,這麽一算,最低也将近有十倍的利潤啊。

她手裏現在還有兩千斤的黃豆,不出意外的話,處理完這些黃豆以後,她所盈的利完全抵上購買糧食的銀錢,并且還能有十幾餘兩的純利。

蕭晨曦不敢想像食品加工作坊帶來的最終利潤,她要靜靜。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