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借糧
自冀州府回到京城,沒多久,張玘一語成谶,被其父杖責二十軍棍。然而未等他傷勢恢複完全,緊接着又要跟随朝廷人馬遠赴神都府。
齊天明道:“伏野,你養好傷再去罷。”
張玘卻搖頭:“馮裝窮是三皇子的人,此番太子動了馮,三皇子必定不會善罷甘休,因此他說服聖上降旨,委派太子親往神都府赈災,其中必有蹊跷。我實在放心不下,須随侍太子左右,時刻護他周全,盡一切可能為其排憂解難,才是上策。”
齊天明亦不放心張玘,遂道:“那我同你一道去。”
張玘笑道:“此行兇險萬分,我顧得了太子,反顧不上你,你還是留在府內,老實做你的賬房先生罷。再者,路途遙遠,押運糧食的隊伍為盡早抵達神都府,日夜兼程也是有可能的,你能否吃得消?據聞蜀地嗜辣,人人無辣不歡,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蜀地卻是大廚難為無辣之炊,如此重的口味,你又是否受得住?”
齊天明的臉抽了抽,嘆道:“乖乖,我絕對吃不下也受不住,你還是自己去罷。”
朝廷原計劃籌備糧食十萬石,大小帳篷五千頂,一齊發往災區神都府。奈何國庫空虛,太倉無餘,戶部費九牛二虎之力,也只籌得糧食三萬石,帳篷一千頂。太子軟硬兼施道:“無妨,短時間內全部完成,實屬不易,既籌糧食、帳篷先行,餘下的須盡快達成,否則唯整個戶部是問!”
在太子的統領下,押運糧食、帳篷的軍隊浩浩蕩蕩上路,綿延數裏。京郊十裏開外之地,張玘暗中加入太子的侍衛之列,一路護送太子平安移駕神都府。
施粥放糧,擺開帳篷收容無家可歸的災民,一切進行得井井有序,十分順利。然而時間一天天過去,糧食一天天減少,帳篷也即将告罄,神都府城外的災民卻越聚越多。糟糕的是,後續糧食與帳篷遲遲不聞任何消息。
唯一随太子出行并常侍左右的幕僚陳嚴進言:“太子殿下,神都府民風彪悍,赈災事宜一旦被迫中止,恐引起暴.亂,後果不堪設想。更甚者,若三皇子另備有後招,到時一齊發動,我們的處境将異常艱難。為今之計,不若如此……”
一方面,太子遣親信回京,秘密聯絡朝中中立且耿直的重臣,既非太子一黨,亦非三皇子一派,對此,陳嚴已列出詳細的官員名單,只要這些人聯合上書,啓奏皇上向戶部讨糧,即便讨不到糧食,日後皇上亦不能以赈災不力為由而降罪太子。如果戶部中埋有三皇子的暗線,那正好将三皇子一軍,看他是放糧,還是放棄戶部大權。
另一方面,神都府城外重新分配帳篷的使用,僅供老弱婦孺所居,青壯年男子,無病無疾者,可自行入城謀工,求取容身之所。各商家店鋪,應盡其所能,提供機會,給予方便。
再一方面,眼下當務之急乃是籌糧,籌糧,籌糧!
陳嚴道:“殿下可向城中的富賈豪紳施壓,逼他們獻糧,以解燃眉之急。”
太子為難道:“只怕他們蓄意不肯。”
陳嚴笑道:“如此甚好,正中下懷,到那時只管将災民的怨恨引至這些富人的身上,他們為求自保,想必不大出血是不行的。而我們亦能保一時太平,争取時日以待後續運糧大軍。”
Advertisement
太子嘆息不語。
陳嚴忙勸道:“殿下,此計雖卑鄙,但大局為重!”
太子轉向張玘:“伏野,你怎麽看?”
張玘行禮道:“回殿下,伏野不若陳兄足智多謀,一切但憑殿下定奪。”
太子道:“伏野過謙了。”
陳嚴附和:“是啊,伏野兄文才武略,智勇雙全,陳某人自嘆弗如。現有一事,非得伏野兄親自出馬不可。”
太子問何事。
陳嚴道:“回太子殿下,神都府城外有一座缙山,山上糾集一夥兒烏合之衆,為首的名叫劉充,是個潛逃多年的殺人犯。這群人素日裏打家劫舍,胡作非為,地震發生後更是趁亂哄搶糧食、物資,藏于山上獨享。今次太子殿下為赈災而來,本不應節外生枝,然而眼下糧食短缺,我們不妨另辟蹊徑,向山賊借一回糧。”
太子反問:“何不将他們一舉拿下?”
陳嚴道:“山上情勢不明,若我們貿然出擊,實難一舉成功,反影響赈災大計。太子殿下,凡事論個輕重緩急,是以籌糧為上。”
“好罷。”太子下令道,“你二人分頭行事,陳嚴留于城內募糧,張玘上缙山一探虛實。”
“屬下遵命!”
上山前,張玘向神都府百姓打聽缙山的情況,得出的結論是:不識山路者上山,是嫌自己活太久,自尋死路。莫說尋那山賊的老巢,到時很可能連自己身在何方也一籌莫展,百無一能。張玘忽然心生慨嘆:若山上住的是清風寨,領頭的是尹大當家,只怕早已開倉放糧,救濟百姓,或者只需他三言兩語一番道理……然而,天下間只此冀州府清風寨一家。
時間緊,任務重,很快,張玘計上心頭。
這夜,缙山腳下,一人趕一騾子路過。黑騾子駝了一袋大米,歡快地跑,跑啊跑,卻被埋伏的山賊以武力強行扣下,連騾子帶大米拉上山去。那黑騾子的主人在路邊哭天搶地,叫道這是救命的糧食,不能搶,不能搶啊……反而被山賊一刀劈下去,兇狠罵道:“你給老子爬遠點兒,小心老子砍你的腦殼兒!”吓得被搶的路人蹬蹬蹬順路跑向神都府。
天擦亮,張玘率二十人,并幾輛拉貨的馬車,悄悄靠近缙山。在他的指揮下,放哨的小喽啰們被三下五除二解決後,衆手下兵分兩路,一部分留守山下接應,另一部分則随張玘上山取糧。上山的人仔細搜尋遺落地面的米粒,壓低身段,輕手輕腳,沿此痕跡摸進山賊的糧倉,出手利落放倒看守,而後訓練有素地将其間全部存糧搬運下山,裝上随行趕來的馬車,迅速撤離。來去匆匆,神不知鬼不覺。
神都府內,張玘與陳嚴二人分別籌集到手的糧食,經合并盤點後,很快投入為災民飽腹所用。另獲悉,太子派出去的親信不日即将抵達京城,相信後續糧帳的好消息已在醞釀中。而早在陳嚴的提議下,太子已将第一批運糧大軍提前遣回京城,唯願與後續糧軍相遇,加速運糧行程,減少意外事故。看上去,事事井然有序,萬無一失。但餘一樣,确難叫人心存僥幸。
陳嚴道:“山賊是一群亡命之徒,不好惹,為防他們發現糧食丢失,狗急跳牆,危及神都府與周邊百姓,城內城外皆須加強戒備。或可出動指揮使司全部兵力,必要時實行圍剿。離了山的山賊不堪一擊,根本不是指揮使司的對手。然而,最重要的是保全百姓,不論是城外災民,抑或城內居民,避免引起騷動,落人以口實。”
長久以來,太子對陳嚴是言聽計從,張玘盡數看在眼裏。此次亦不出張玘所料,太子照陳嚴所講,即刻吩咐下去,幾乎一字不差。但陳嚴千算萬算也未曾算到,急了眼的山賊不僅會跳牆,咬人,更膽大包天,無所顧忌,喪心病狂的他們居然将矛頭直指當朝太子殿下。
沒辦法,山賊原也是平頭百姓。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我被搶了吃的,便是被斷了活路,我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天王老子也決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