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2)
給你。"說罷翻身靠過來,"等我們出了蕭關就成婚好不好?空空的城裏只有我們兩個人,想怎麽操辦都可以。"
他想了想,說好。
忽然她一聲驚叫,把他吓了一大跳。他猛然站起來,"怎麽了?"
扶微歡天喜地,"孩子動了……"拉着他的手來感受,渾圓的肚子中央鼓起一個包,不知是小手還是小腳。
初為父母的兩個人緊緊相擁,因感動抖作一團。有一個生命在長成,一頭牽着她,另一頭牽着他。将來不知是個什麽樣的孩子,也不知像誰更多一點。總之滿懷希望,家裏添丁,是比升官發財更叫人高興的事。
扶微的産期在來年正月,時間逐漸臨近,大将軍嘴上不說,在官署時整天心神不寧。
天子不臨朝,事實上大将軍是總攬全局的人,反正過去十年都是如此,大家并未覺得有什麽不妥。各地奏疏送來了,臺閣篩選一遍,丞相篩選一遍,最後才進大将軍官署。今天大将軍心頭總是咚咚急跳,手裏抓着簡牍,腦子裏卻在思量,等要緊的政務處置完了,他就去甘泉宮陪扶微待産。
太傅還在和他商議今年霜凍的事,他聽得心不在焉。太傅是個辦事極其認真的人,見不得他這個态度,遂擡高了嗓門道:"民生乃國之大事,大司馬大将軍難道只重軍政,不問民生嗎?"
太傅這一喝,在場衆臣也如淋了雨的□□一樣,大眼瞪小眼。大将軍的不可一世,大多數官員都領教過,太傅這麽不留情面,恐怕不太好收場啊。
大家正彷徨,聽見官署司馬到門上,恭恭敬敬喚了聲大将軍,"甘泉宮傳話來,李夫人臨産了,陛下急令……"
司馬的話還沒說完,大将軍便匆匆跑了出去。衆人目送他,大将軍之失态,甚至跑丢了鞋也沒顧得上撿。太傅對插着袖子耷拉上了眼皮,看大将軍跟前的醜家令縮頭縮腦跑進來,把那只履拾回去。暗中嘀咕起來,後宮妃嫔生孩子,又不是他的夫人生孩子,他這麽慌,犯得上嗎?不過話又說回來,一個而立之年還沒娶妻的人,心理難免有點扭曲。借別人的喜事自己高興一下,非但不為過,還有種說不出的淡淡的悲涼呢--怪可憐的!
太傅只顧揣摩大将軍,竟忘了頂要緊的事。還是丞相提醒他,"張老,陛下喜得貴子,臣等應當一同前往才是啊。"
他如夢初醒,"啊,對!"忙向湯丞相拱手,"請丞相大人召集百官,速速趕往甘泉宮吧。"
于是千乘萬騎出禦城,直奔甘泉山。不過畢竟帝王游幸之所,沒有天子诏命,百官不得上山,只好在山下雲陽宮等候消息。太傅和宗正站在檐下,眯觑着眼看山間雲霧裏的宮殿群,上年夏天極熱,對等的,接下來的冬季就異常冷。
宗正搓了搓手,"應當不要緊吧?"
太傅茫然點頭,"這是陛下的第一個孩子,但願是位皇子,兒子多了不用愁。"
沒過多久就有消息傳來,說生了,果然是位皇子。建業的臉上不無哀愁,"只可惜李夫人血崩而薨,陛下悲痛欲絕,便不見諸君了。諸君先回禦城吧,待處置完了李夫人後事,上便攜殿下回禁中。"
一個生命要用另一個生命作為交換,世事真的太無常了。
湯丞相朝建業拱了拱手,"唐令為我等帶話給陛下,請陛下節哀,看着皇子吧。"
建業自然道好,"諸位大人辛苦了,天寒地凍,一路小心。"
百官漏夜又趕回了京城,山上的林光宮裏,先前的慌亂已經過去了。宮人重新燃上香,淡淡的果布覆蓋住隐約的血腥味,這寬大的殿宇又是一室如春。
大将軍蹲在天子的寝臺前,緊握住她的手不肯松開,"孩子交給乳母了,喂飽後會抱過來的……"
扶微點點頭,經過漫長的煎熬,有一刻真想放棄,生孩子太痛了,痛得她幾乎後悔為人。現在苦難結束,看見孩子的那刻,她又高興起來。雖然紅紅的一團醜得厲害,但傅母說過兩天就會好看,她在等着,等紅褪盡了,看看他究竟是什麽模樣。
大将軍依舊喋喋不休,"剛才伺候的都是甘泉宮的宮人,她們常年在這裏,一輩子都出不去的,你也不必擔心。"
她嗯了聲,昏昏欲睡。
"接生的三人,日後都是太子傅母,絕對靠得住。退一萬步,我覺得現在就算把事情捅破也不要緊了,諸侯王已經不成氣候,天下盡在咱們手中……"
"還有烏桓之戰,有捷報傳來。衛将軍驅逐烏桓殘部五百裏,那些烏桓人成了一盤散沙,只剩下老弱婦孺,暫且押回金城郡安置了……"
扶微簡直想翻白眼,她剛經過一場殊死惡鬥,這個人怎麽還在同她講政事?真是不知體貼為何物!
但是很快她就聽見他輕聲的飲泣,把她的手牽起來壓在額上,低聲說:"阿嬰,我好害怕,從來沒有這麽怕過……我怕你挺不過去,到時候我該怎麽辦……"
不論多麽鐵骨铮铮的男人,看見女人生孩子,大概都會吓破膽吧!扶微失笑,"早知道不該讓你進來,我沒疼死,倒讓你吵死了。"
大将軍給她捋了捋散亂的發,在她唇角親了一下,"那我不說話了,你好好休息吧。"
他起身欲離開,她卻抓住他的手,甜甜地枕在臉頰下,"等我小睡片刻,再同你說話。"
阿翁是個有學問的人,連阿母都是他的學生。太子有了名字,叫源汲,小字不枯。當然阿母還給他取了另外一個大號,叫燕十三,以此紀念大将軍從北地初返朝堂後,兩天內創下的豐功偉業。
光陰荏苒,十年眨眼便過。天子後來沒有再生,膝下只有太子汲一個,但單單這一個,就已經賽過千千萬萬個了。
太子很聰明,十歲的心智已超出同齡孩子一大截。帝王家的男兒,對政治有天然的敏銳,加上大将軍潛心的輔佐,這滿朝文武和他機辯,無一勝者。
然而太傅越看越覺得奇怪,太子長得為什麽這麽像大将軍?天子的兒子,和大将軍半個銅子兒的關系都沒有,不像乃父像燕相如,實在匪夷所思。
終于天子有了退位的意思,太子十二歲那年就匆匆行了冠禮,甚至将六玺、虎符和使節,也一并交給他保管。該準備的都準備妥當了,扶微問太子,"若令你登基,你可能保這大殷江山萬年不朽?"
太子拱手,"可否萬年不朽,臣不敢保證。但臣可向阿母允諾,臣在,大殷便在,臣會創出一個盛世,給阿翁阿母看。"
他們在孩子面前,從來沒有隐瞞過,不想讓他因為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而感覺失恃,這樣對他不好。
扶微心滿意足,倚着大将軍道:"孩子長大了,你我的約定也該實現了。為不枯娶一位太子妃吧,你看誰家的女公子好?"
大将軍想到了關都尉的女兒,她的祖父是車騎将軍,外祖父是太傅。阖家文武兼具,出身簪纓,可不是上佳的人選嗎。
轉天扶微滿心歡喜向太傅提出,誰知太傅并無喜色,"太子年幼,何必這麽早為他娶親呢。"
"早些娶親早些有後,不好嗎?當初我不幸後宮,老師急得夜不能寐,如今到了太子這裏,為什麽又不贊同了?"說着變了臉色,"難道我堂堂的大殷太子,還配不上公孫家的女兒?"
太傅一驚,慌忙擺手,"老臣絕無此意,請陛下不要誤會。臣只是覺得……"話不好說,到了嘴邊,不得不重新咽了回去。
扶微料定他有顧忌,便請他暢言,太傅支吾了半晌,"臣是覺得,太子年少,行事尚有不周之處。況且……陛下恕臣直言,殿下肖似大将軍,臣是怕……"
這老臣膽子果真不小啊,怕太子是大将軍和李夫人所生吧!扶微聽完他的話,怔了片刻,忽然笑起來,"被老師看出來了?"壓低了聲,湊到太傅耳邊道,"老師說得沒錯,不枯是大将軍的兒子……我與大将軍的兒子。"
太傅如遭電擊,瞪着一雙眼睛半天回不過神來。天子不多解釋,暖風如織裏負手走開,那一轉眸的瞬間,眼角妩媚盡顯。太傅才發現,原來多年來偶然蹦出的對天子性別的存疑,不是他想多了,是真實存在的問題。也許和他一樣想法的人還有很多,但大家寧願揣着明白裝糊塗,因為江山的穩固來之不易。一切都很好,不要改變,就是對社稷最大的維護。
太子汲君臨天下了,熙和帝退位,隐居甘泉宮,大将軍依舊在朝,還是為了輔佐少帝。不像當初熙和帝與他的劍拔弩張,大将軍對新君十分耐心,就算政見不合也不上火,看向上首的時候,如同所有當父親的一樣,眼裏滿是驕傲。
不欲束縛他,就盡量養成他遠大的抱負,及操控全局的能力。十四歲的天子,有強硬的鐵腕和溫和的心。既不會受制于人,也不會橫施□□,太上皇和大将軍夫婦觀察了幾年,很是滿意。
大将軍漸漸抽身,脫離朝政,天子事忙,有一個月未見到父母了。等騰出時間來趕往甘泉,到那裏才知道他們去了蕭關,阿翁帶着阿母,看他為她建的那座城去了。
時間恍惚又回到十五年前,錦衣快馬,縱情天下。誰也沒有老,都停留在最好的年華。此一去是個新的開始,過去為江山而活,以後的日子,便要為自己而活了。
作者有話要說: ①上林三官:(鐘官、技巧、辨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