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方先覺的選擇?

馬樹華老人說道這裏眼含滄桑的看着我們

“我本該死,只是這一路上由于年紀的關系受到了太多人照顧。他們一個接着一個的在我面前死去,而我連将他們搬回後方陣地的機會都沒有,那時的兵力實在是太緊張太艱辛了。末期預十師實在無兵可用,師長随告軍長撤回二線陣地,得到準許的我們于14日清晨到達蕭家山,打線坪等二線陣地。

在那裏我一直處于渾渾噩噩的狀态,一想到我的3營,不,是我的30團甚至預十師已經沒了。剩下的唯有和第三師,190師的友軍一起,那裏打就去那裏,直到第三次總共之前的一個夜晚,我在撤退途中被流彈擊中,是一個戰友把我拖回了後方。而我因傷重等到戰鬥結束前一直留在後方醫院。至于送我的那個人,應該是死在了蕭家山陣地上,因為我聽說哪裏的守軍一直堅持到最後全軍覆沒。”

馬樹華伸手拉開左側上衣,左側肩部下有個凹下去的彈痕“有人說,第十軍是叛軍,降将,我不知道如何向他們解釋,作為那時的一員,我們是真的盡力了,拼盡全力了。你們可以忘記我們,但不要為此責怪我們…..

第十軍真的盡力了。

對于那樣的結果,士兵的我們我們真的,沒有選擇。”

“當年是方先覺投….與日軍協議停戰的,和你們沒有關系的,你們只是士兵。”我略帶歉意的說着。

“方先覺啊,真不知道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他帶領着我們第十軍度過了第三次長沙會戰與常德會戰的光輝,但衡陽保衛戰成為了我這一生無法磨滅的傷痛。我是一名軍人,我無法驕傲的告訴我身邊的人,我是如何的保衛這個國家,如何保衛這座城市,哪怕我說的多麽慘烈多麽振奮,終究無法回避最終的結局,大家不都是這樣,慘苦的生活為的是一個美好的未來。而我們則是用痛苦鑄就明日的夢魇。說真的戰後的一段時間我深深記恨着,因他讓自己如此痛苦。如同網絡上有人說的,我們就應該在會戰結束時了結自己哪怕是自殺也行,甚至如果我們全軍覆沒是不是就能得到應有的殊榮了呢?

時過境遷現如今我只是在想或者說我們這幾個老家夥的故事化作這個城市的一縷清風也願意。我們之間其實也有分歧的,只是大家都不想打破現在來之不易的氛圍,今年你祖父的态度顯然有些不同,或許你祖父有什麽想法要告訴我們吧。”

“你是指那個聚會嗎?”席恒小心的問

“是啊,你們會去嗎?”

“當然”他回答

“那就好”馬樹華笑着,臉上總是有些說不出失落。這與之前幾人一樣,與此同時是還帶着一分傷感,是為自己還是何人?

回到城區,已經是一點左右,此刻我的心情實在是有些沉重。席恒這個沒良心的家夥已經去high了,顯然那些“太子”們在感召他。

房間裏我思考着這兩天老人所敘述的故事有很多都連起來,無論是李四光老人所說遇到的蔣連長還是馬樹華老人後期的蔣副營長,無論是李四光老人買牛敲莊排長的煙還是馬樹華那個精明的莊連長,一切的一切都連上了,只是馬樹華老人最後孤獨的話語讓人聽着格外難受,确如一匹形影單只的駿馬在軍旗之下殘帳中,獨自孤守。我随後查閱了一些資料,內容顯示确實存在說方先覺是因“貪生怕死”“叛國投敵”等字樣的形容。這确實無可厚非,命令全軍繳械與帶領全軍繳械有着本質上的不同。只是我實在不明白,如果真心存在想做親日的“漢奸”,那麽何必那麽辛苦?或者,他真的貪生怕死,為何不在最後突圍?這時我想到了馬樹華口中謝連長的話“常德王牌五十七師的結局你應該知道的。”

如果說自己可以突圍卻又不突圍,随即讓全軍繳械。方先覺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他為何要這樣做呢?難道是害怕與五十七師師長一樣?被抓起來?進而選擇“投敵”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選擇?

Advertisement

我不覺得是為了投敵,通過資料發現在1944年8月那會,上至軍官下至士官哪怕是雜牌部隊的老古董軍官都知道,世界反法西斯節節勝利日軍來日不多,無論是歐洲戰區反法西斯陣線還是太平洋陣線。何況就是因為太平洋戰線的急劇惡化,進而迫使日軍急切的想要打通大陸交通線。綜上理解方先覺不知道投降日軍的無用?這樣一位年輕 有思想 有作為的軍人,會親日?回看他的晉升經歷,每一次作戰,每一次戰鬥不難看出這是一位真正意義上抗日軍人。

那究竟是因為什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