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燕夏大學禮堂,董樂樂所在的後臺忙得水深火熱。這次的話劇節由文學院承辦。

“總部呼叫燈光,請把舞臺兩側燈光關閉!”

“距6號節目結束,3分鐘時間,主持人準備!”

“2號麥克開啓。”

“……”

“呼叫總部,7號節目表演者已就位。”

董樂樂忙完一段,擰開礦泉水瓶,獨自坐在角落裏,這時7號節目的團隊裏走出來一個高高瘦瘦的男生。

“你會打領帶嗎?”

董樂樂把飲料往旁邊一放,“唰”地從地上站起來。男生被吓到似的往後退了一步,她用左手略顯尴尬的摸摸自己的馬尾,另一只手接過領帶。

“身子低一點,對。”

她搗鼓完,歪着頭欣賞。領帶質地一般,多虧模特上乘,有的人就是可以把普通的襯衫配領帶穿出時裝的味道。

“不系領帶也OK,我看了你的彩排,穿襯衫也沒有違和感。”

“我們導演臨時抽風,剛才找你們工作人員借的。”

“快上場了,你一點不緊張?”

“因為努力想要保持平常狀态,所以可以跟我聊聊嗎?他們都喊你樂樂,是你的小名?”

“不是,我真名,董樂樂。”

Advertisement

男生噗嗤笑了。

“名字很适合你,我叫林夕。”

“你們是商學院的?”

“是的,商學院話劇團,不過我也算是你們文學院的人。”

“第二學位?”

“剛報上,下學期就可以跟你們一起聽課了。”

“你竟然、還要去聽課?!”

“……”

“早,樂樂。哎!董樂樂,我沒眼花——你居然出現在了教室!”

“稀客呀稀客。”

“董樂樂,我記得這課不點名的呀?”

“……”

董樂樂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端出官方發言人的架子。

“我宣布,這學期,我,董樂樂,要洗心革面了!”

結果,上課10分鐘後,董樂樂一如既往地睡着了。但這次,教授的獅吼功不是那麽擾人清夢了,哪怕中途被吵醒了,她就往前看看第一排那個坐得筆直的背影,再次惬意地閉上眼睛。

董樂樂下定決心了,以後要做一個不逃課的好孩子。哪怕音韻學教授講講他那些功成名就的徒弟們的故事,她也要堅持出席。

“喂,小晨哥!”

“說。”

“我怎麽辦,我發現我喜歡上了一個人,心裏火燒一樣,成天啥也幹不了。”

“沒關系,你本來就沒幹啥正事。”

“你說我跟他表白了會不會好一點?”

“男的女的?”

“……男的……”

“他喜歡你不?”

“有點吧。”

“玩暧昧的話就算了。”

“不是,他沒有。我感覺他把我當朋友,我們平時相處得挺好,我知道他喜歡我,就是不确定是不是男人對女人的喜歡。”

“我的意見是—暗示,女孩子還是不要太主動的好。”

“怎麽暗示呀?我感覺如果下一秒見到他,我就會忍不住一口氣全說了。”

“……”

“喂,小晨哥?”

“你這周末不忙的話,還是回家來冷靜一下吧。”

“啊?”

“順便看看你爸媽,他們挺想你的。”

馮晨挂斷電話,習慣性地伸手揉揉眉心,為自己這個沖動的妹妹節哀。

在馮晨的世界裏,暗示、追逐、戀愛技巧都是男人的職責,女人只需要接受就可以了。就像這一次網聊了近半年的相親對象,她在和自己交往時分寸就拿捏得不錯。比如從來不主動聯系自己,但頭像總會有意無意顯示在線;不會随便轉移話題,總是跟着自己的思路或附和或發送微笑表情;還比如彼此一開始就交換了生活照,省得盲聊浪費大家時間。半年了,性格還算合得來,所以馮晨提出見面。

馮晨穿了一件阿瑪尼的黑底印花T恤,淺色短褲,于是乎他的腿毛肆無忌憚地懸浮在夏日潮濕的空氣中。不是她的菜,這是薛小月的第一反應。

不過馮晨對自己似乎挺滿意,坐在對面的他滔滔不絕,嘴角肌肉随着嘴唇開合運動,連接鼻翼和嘴翼的兩道紋路淺凹,這給了薛小月久違的親切感。或許這就是馮晨這個人的魅力所在,很家常很貼心,薛小月堅持和馮晨網聊了大半年,也是因為自己能在他身上抓住這種感覺。一個人在渡口打拼,薛小月很孤單,作為公司裏一個新人,行事處處留心,同事之間人心隔肚皮,多少讓薛小月力不從心,但自從認識了馮晨,她覺得每天過得輕快些了。

半島咖啡裏,剛才的鋼琴曲跳到了薩克斯演奏,馮晨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似乎受到了這種亮色介質的阻礙,擡頭看着馮晨高高的發際線,原始叢林一般茂密的黑發,她的身子向前坐正了些,讓兩人的聲音聽起來更清晰。

很自然的,約了第二次見,這次馮晨主動牽了薛小月的手。磁器街的小巷子裏,馮晨一個順手把薛小月的包拎了過去,再一個順手牽住了她。太單純了。薛小月在心裏說。所以愉快地任他牽着,他們就開始談戀愛了。

作者有話要說: 大城市的生活可能都沒差。都市裏的每個人都是這個高速運轉時代裏一顆小小螺釘。

我喜歡的一個日本女作家山本文緒,很貼切的形容過這種生活狀态——我們都是生活在海洋館裏的海獅,聽到哨聲指令完成相應的動作,然後得到魚吃,日複一日。

難能可貴的是,大多數的我們,注定平凡的我們,不因為平凡而選擇平庸,不因為被指令而選擇機械行動,不因為并不新鮮的重複而選擇麻木情感。都市裏的我們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都市生活的滋味,在我看來,就是藍山咖啡。不管是正宗牙買加咖啡豆研磨過濾的,還是某餐廳用忽悠顧客的相近口味咖啡粉沖兌的,甚至某超市貨架上食品添加劑調制出來的,生活的本味總歸逃不過甘、澀、酸、醇。

如果有空閑時間,每個人都可以手捧一個溫熱的瓷杯,慢慢品味。

這些人和事,就是我對于生活的回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