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柏文清這些天是真的有應酬,帶着一票技術人員和甲方談項目,幾輪酒灌下來,終于敲定了。夜幕低垂,車窗的燈光像是飽滿的秋後果實,柏文清的心裏有些飽滿的酸澀,他突然很想把此刻的情緒與人分享,那個人就是阮林潔。但他的內心無比清醒,他絕對不可以主動,只有隐忍才能保證一切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心有靈犀吧,他的手機傳來簡訊——
在忙嗎?突然發現,今晚夜色很美。
柏文清一字一句敲下—
剛陪完客戶,馬上就回家了。
柏文清太了解她了,他知道這樣她才會知難而退,但一周緩沖後她才又會忍不住聯系自己。可他不會想到,一個“家”字刺傷了她,阮林潔匆匆發送了一句“不打擾了,晚安”便關了機,一夜無眠。
所以第二天上班開機時,她才看到柏文清的兩條回信。
第一條是圖片。
與其說那是一張照片,毋寧說那是城市孤獨夜色的剪影,看得出來是在汽車行進中用手機拍攝。
第二條是兩個字—
想你。
昨晚的夜色到底迷了誰的心?
那個孩子一直在看自己,上課的時候目不轉睛。下課以後經常到辦公室找自己聊天,眼睛裏有不可忽視的情緒。
前兩天放學後,就是他一直尾随着自己。
董樂樂假裝不知道,拐進巷子裏。
她又一次視而不見地從他跟前走過,卻被他攔住了去路。
“楊振宇,今天終于看見我了,舍得跟老師問好了?”
Advertisement
董樂樂故作鎮定。
“老師,我想送你回家。”
沒想到他這麽直接,但董樂樂也是有演技的。
“你早幹嘛去了?前兩天我有晚自習的時候你不送,今天周五光天白日的。想考前巴結老師也得講究方法是吧?”
說完快步前進,頭也不回。
楊振宇愣了幾秒,立馬追了上來,他下定了決心似的,直視着董樂樂的眼睛。
“我不是要巴結你,我是想确保你是安全的。”
“謝謝你的好意,老師好歹練過基本的防身術,不要太小看我喲。”
高二的小孩,還沒有學會情緒管理,沖口而出的話,毫無邏輯。
“老師,我知道你沒有男朋友,我只是想陪着你回家。”
“咚!”董樂樂聽到自己心跳重重的一拍,然後她迅速地領會了這句話的邏輯,沒辦法演了。
“謝謝你這份心意,聽到你這樣說,我很開心,因為像你這樣優秀的孩子願意陪伴我保護我。”
董樂樂坦誠地說。
“你現在還不到17歲,你是以一個小孩的不成熟的視角來看待我,而且,站在講臺上的人是有光環的。等你高中畢業了,或者等你工作後更懂社會和人情了,你還能夠願意像現在這樣評價我,欣賞我,那我會更感激的。可是,我保證,你的審美絕對會發生改變,你會發現董老師也不過如此嘛,當初為什麽這麽傻呢。就像你現在回憶一下你從小到大每個階段喜歡過的女孩子,是不是都不一樣?你還會願意陪伴幼兒園流着鼻涕哭的女孩回家嗎?”
男孩子在董樂樂的長篇大論中漸漸冷靜下來。
“老師,我知道,你說的話有道理。但你剛才并沒有否定我的心意,是因為你也覺得我的心意讓人開心吧?現在我只想陪伴在你身邊,每天送你回家,不會對你做出其它的冒犯的行為,也不要求你的任何回報。你能夠接受這份心意嗎?或者你能夠讓我把這份心意傳達給你,讓我感到快樂嗎?”
中文系的最佳辯手董樂樂,一時無言以對。
于是他們約法三章,陪同回家的時間只能是每周二、周三董樂樂有晚自習的晚上,每次放學後在學校附近的文具店跟前碰面,碰到熟人就說楊振宇是董樂樂媽媽同事的兒子,董樂樂奉命給他補習語文。這個孩子九項全能,恰好語文成績是弱勢學科,班主任郝老師聽說後還樂呵呵地謝謝董樂樂。董樂樂開了書單給楊同學,他們放學一路上就聊聊近來看的書,也算是不辜負了補習語文的名頭。不過她大概低估楊同學了。比如,周五放學的時候,他有時也會死皮賴臉跟過來。還比如—
“你還看反烏托邦小說?”
“因為先看了一本暢銷書《娛樂至死》,裏面有提到這些書,于是找來看了,反正初三放假也是閑着。老師也看過?”
“沒有。”
“老師你可以找來看看的,《1984》是上世紀“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那三本書都不錯。”
“其實我沒有讀過什麽外文譯本,對于翻譯後的文字有心理障礙。”
“你是覺得翻譯後,會失去原著本來的味道?”
“完整看完的,會想第二遍的外文書,就只有卞之琳譯的《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了。”
“有時候譯者很重要,老一輩人要翻譯得好一些。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它最好的譯本是姚乃強的,還有《百年孤獨》,最好看範晔的譯本。”
其實他根本不需要補習語文的,成績不好看是因為基礎得分糟糕,懶得去記背,或者說不屑去做,但他的閱讀量和認知深度都是同齡孩子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