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世民操控玄武門全局,(4)

迅捷的駭人箭術,早吓得呆了。二十餘騎一湧而入,刀劍劈刺長矛挑紮,不過片刻功夫就将守衛永安門的五十名齊府兵宰殺了個幹淨,秦軍竟無一人傷亡。

尉遲恭哈哈大笑,叫了一聲:“好兒郎!”便率先向宮內沖去。

就在此時,永安殿正殿三扇大門忽地齊齊打開,由一名身着魚鱗铠的統軍率領,一群齊府軍呼喊着蜂擁而出,看樣子總在二百人上下。

尉遲恭冷笑了一聲,猛地大喝一聲,催馬前行,竟不回避,就那麽直挺挺沖着十倍于己的敵人殺了過去。雙方甫一接戰,他鐵槊橫掃,立時掃翻了七八個,随後他一提馬缰,烏錐馬飛身越起,一下子越過了約四五丈的距離,落腳處卻在那統軍身邊。尉遲恭獰笑一聲,鐵槊在手中輕輕閃了一閃,槊鋒已将那統軍攮了一個透心涼。

尉遲恭狂笑一聲,雙臂一緊,竟是硬生生将那統軍的屍身高高地挑了起來。

戰場上一片寂靜,秦齊兩府的軍兵都不自覺地停下了手中的兵刃,呆呆地望着戰陣中央那挑着一具屍身狂笑不已的戰神将軍,似乎連厮殺都忘記了。無論是齊府護軍還是玄甲親軍,都不自覺地産生了一種恍惚地感覺,那根本不是一個人,那是一個殺戮的怪物,這樣的怪物,是人所能戰勝的嗎?

“镗啷”不知誰将兵刃率先扔在了地上,随即“咣當”“镗啷”之聲四起,一幹齊府護軍紛紛扔下兵刃四散奔逃,轉眼之間,永安殿前除了尉遲恭和二十餘名秦府玄甲親兵,便只剩下扔了一地的刀槍兵刃了。

這局面連尉遲恭也有點意外,他啐了一口,罵道:“奶奶的,這他娘的算哪門子軍隊?”

過了永安殿,前面再無阻礙,尉遲恭率部直趨承乾門。

一開始,謝叔方對于這樣一支騎兵小隊的出現并未予以重視,只是有些奇怪這些人是怎樣從永安門那邊突破重圍殺過來的。他随随便便撥了一百人馬去包抄這個騎兵隊的後路,他自己一心指揮攻打城樓。然而卻不料這一隊秦軍剽悍異常,對抄襲自家後路的齊軍根本不予理睬,一鼓作氣便沖入了謝叔方攻城部隊的後隊。

氣急敗壞的謝叔方定睛觀瞧,這才看清楚帶隊的竟是號稱天下第一勇士的右武候大将軍尉遲敬德,他不禁渾身打了個冷戰,立刻意識到在殲滅這支騎兵之前他再也不能全力攻城,于是高喊口令,正在攀爬城牆的戰士們紛紛從半截跳了下來,齊府軍除城牆根的三百人仍虎視眈眈監視着宮城之內,其餘部隊紛紛轉身,後隊變作前隊,近千人的目光齊刷刷射向了縱馬橫槊的尉遲恭。

尉遲恭等的就是這一刻,他獰笑着伸手解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高聲道:“太子、齊王妄圖刺殺陛下和秦王,現已伏誅,這是他們的人頭,你們都瞧清楚了,陛下已然下敕,凡是跟從二人的将軍士卒,只要棄械歸順朝廷,既往不咎,原職錄用。若是執迷不悟,立殺不赦!”

太子、齊王死了?城門前一片死一般的寂靜,良久,爆發出一陣歡天喜地的歡呼聲,卻是從城樓上傳來。

謝叔方痛苦地閉上了眼睛,兩行老淚自眼角流淌而下,他知道,不管自己再做什麽,再怎麽做,都是徒勞無功的了。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巳時正,太極宮,臨湖殿

李世民背沖着殿門口站立,焦慮、擔憂、欣喜、羞愧、自責諸般情緒走馬燈般在腦海中旋轉,心中也不知是一番什麽樣的滋味。

自己最終還是成功了,李建成在長安苦心經營九年,偌大勢力,随着他從馬上中箭墜下的那一刻起均将煙消雲散。父親此刻雖說還不肯放下面子承認現實,然而他已經沒有別的即位人選了。朝廷裏頭緒紛繁的諸般争鬥,折騰了兩年多也沒能徹底解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竟是一支毫不起眼的狼牙箭。造化弄人,也不過如此而已!

然而自己真的成功了麽?朝廷中那些原本支持建成的大臣,此刻就會轉身支持自己了麽?就算他們在刀槍的威逼下轉身承認了自己的地位,他們內心又将如何看待自己呢?一個誅兄殺弟、忤逆老父罔顧人倫的畜生?日後當自己用忠、孝、節、義四個字去要求他們的時候,他們會不會暗中在背後恥笑自己唾棄自己呢?玄武門內這個令人難忘的夜晚,後世史書将會如何書寫呢?

他無奈地苦笑,也許自己确實獲得了太子的寶座,卻同時失去了對兄弟的親情和對天下的信義。

一陣馬蹄雜沓聲自殿外傳來,不多時,一個渾厚沉穩的男子聲音在殿門處響起:“臣尚書右丞雍州別駕左金吾衛大将軍領監察禦史劉弘基觐見太子殿下!”

“太子……是啊……如今我已然是大唐的儲君了……是未來的大唐皇帝、天下之主……”

他緩緩轉過身形,看了立在殿門外的劉弘基一眼,淡淡地道:“任國公進來吧!”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率軍在玄武門內發動宮變,軟禁了李淵,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當日,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巨鹿王李承義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梁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十名皇室成員均被誅戮。太子屬臣魏徵被囚禁,右骁騎大将軍東宮左右衛率将軍薛萬徹、左長林将軍馮诩,右長林将軍馮立以及齊王府車騎将軍謝叔方逃匿。大唐都城長安落入李世民掌控之中。

兩天以後,六月六日,李淵下敕罪己,稱“朕識人不明,致使上天示警,太白貫日,釀成宮門慘變,使朕幾有投杼之惑!”同日李淵頒敕,宣布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晉位東宮,并明敕文武王公:“自今日始,凡軍國事,蓋決于太子,朕不複聞!”

武德九年六月十日,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受百官朝賀,正式成為大唐帝國的儲君。

武德九年六月十一日,李世民發布太子令,任命原門下省侍中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左庶子,杜如晦為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中允,任命高士廉為太子右庶子,房玄齡為太子右庶子兼太子舍人,任命張公謹為太子家令,任命侯君集為太子左右衛率府将軍。

武德九年六月十二日,尚書省向朝廷三省六部九寺十六衛府及天下諸道郡州縣發出上敕,宣布免去裴寂尚書左仆射職務,以司空銜在京榮養,免去楊恭仁中書令及吏部尚書職務,出任陝東道大行臺右仆射,兼領洛州都督,原尚書右仆射蕭瑀升任尚書左仆射,原中書令封德彜升任尚書右仆射,太子詹事宇文士及任中書令,太子右庶子房玄齡任中書令,兼領吏部尚書,太子右庶子高士廉守侍中,太子左庶子杜如晦出任尚書省兵部尚書。撤銷五月廿六日上敕,廢河東道大行臺,免去趙王李孝恭河東道大行臺尚書令職務。

武德九年六月十八日,尚書省發布上敕,廢天策上将府建制,原天策府從署除弘文館外,盡行裁撤。次日,再發上敕,改封原趙郡王李孝恭為河間郡王,改封原任城郡王李道宗為江夏郡王。

在此期間,尚書省連發數道省文,行文山東道行臺左仆射并州都督李世勣,要求他将原東宮太子中允王珪“執歸長安待罪”。

長安金吾衛派出的兵丁馬隊整日在京兆周圍的村縣山野間來去,搜索漏網的東宮和齊府舊人。玄武門陰森森的影子,仍然在大唐朝廷文武百官的頭頂上徘徊不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