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商機
長福出門采摘水果,長福嫂在廚房準備午飯。街道裏來了新的住戶,左鄰右裏不是不好奇,昨天看見有馬車過來,估摸着別人要安頓下來,今日就有人上門來。
先是有大嫂帶了孩子送了食物過來,是自家做的餅子和糕點。
長福嫂接了東西,別人問起,就只說家裏的太太帶了少爺過來看病。
鄰裏聽了,有熱心的多問兩句,知道是別人介紹過來,找滄瀾縣回春堂分號的孫大夫。
有婦人就說,“可是家裏的少爺從前發過高熱?回春堂的孫大夫是兒科聖手,府城裏的富貴人家都是邀請孫大夫去看診。聽說孫大夫不耐煩在府城坐診,喜歡這裏的山色,這些年都沒挪到別的地方。”
長福嫂聽了只是笑笑。
又有婦人說,“你們家的少爺要找孫大夫看診,可得提早上門去請,孫大夫一天只看十個病人,很多人都早早上門去請了,還得排隊等着呢。”
長福嫂聽了,連忙向這名婦人道謝。
鄰裏問了兩句就各自歸家,雖然沒見着自家的太太和少爺,不過能夠買下這條街道的小院子,家裏也有點資材,而且帶着孩子來求醫的,不是下三流的人家,也不是做人外室的。鄰裏有認識的,多聊了兩句就各自歸家。
長福嫂向範文娘禀告了這些事。範文娘就讓長福嫂做了一些手抓餅。用面粉做成一個大餅,兩邊對折,夾上一塊煎雞蛋。這種手抓餅是文娘經常做到陳敏吃的,現在範文娘教會長福嫂做,讓長福嫂給左鄰右裏各送了一些,當是回禮。
範文娘給了陳敏一個手抓餅。陳敏開始吧唧咬一口,一邊吃一邊就着溫水來喝。“娘,我想吃糖。”
陳敏很喜歡吃街邊用麥芽糖做的小糖人,從前,陳俊每次出門都會給陳敏帶一個小糖人回來。
“這兩天你咳嗽,可不能吃糖。”
陳敏扁扁嘴巴,“娘,也是餅子也是甜的,多好啊。”
“哦。”範文娘揚揚眉頭。
“娘,餅子甜甜的,就好像在吃糖一樣。”
嘩啦,昨天還在迷迷糊糊的念頭瞬間清晰起來。範文娘拍拍陳敏的腦袋,“別急,等娘好好想想怎麽做給敏哥吃。”
陳敏歡天喜地抱着手抓餅繼續和芸香在一邊練字。範文娘拿出紙筆,寫寫畫畫,想了好一會兒。
傍晚時分,長福抱着一大籃子水果回來,蘋果,雪梨,香桃,還有一串串,紅色的,說不出名字的水果。長福嬸把水果洗幹淨,用盤子裝好,送到範文娘面前。
“這些都是問過當地的村民,可以吃用的水果。”
範文娘讓長福放下水果,又吩咐他明天上回春堂請孫大夫過來看診。末了,還讓長福買一些麥子回來。
長福猶豫了一下。
範文娘沒等他問,“我是想做一些麥芽糖,外面賣的,我怕不幹淨,想在家裏做一些。”
長福垂下腦袋,長長行了一禮,退出去。
範文娘拿起水果,每樣吃了一個。山地裏的水果,雖然賣相不怎麽樣,但實在是甜,蘋果爽口,雪梨清甜。範文娘每一樣都吃了一個,看看剩下的水果,心裏還想再想。不過想想接下來的計劃。範文娘還是忍住了。
讓芸香去吩咐長福嫂,把正院的一個廂房收拾出來,安置上四張床。正院的三間大屋,除了正中一間留着待客,靠着月亮門的一間把裏面的東西都清理出來,就留一個空空落落的房間。
哄了陳敏睡覺,範文娘回到燈下,磨了墨,鋪開紙張。在燈光下,安靜了許久,才提筆落字。
次日,範文娘把書信交給長福,讓長福送到府城的錦繡坊分店,給一名姓範的刺繡師傅。
等長福走後,芸香又去了幫長福嫂清理東西。範文娘坐在後院的石凳子上,看着左一圈又一圈在後院溜達的陳敏,思緒不自覺飄遠。
未嫁時,範家也請了人教範文娘針線,是一名隔了好幾房的親戚。這位範娘子和離在家,自己帶着女兒生活。當時範文娘的爹覺得他們母子可憐,又見範娘子的針線做得不錯,就請了她回來教範文娘針線。
範娘子本事不錯,尤其善于圖案顏色搭配,經過範娘子手中配出的繡線,刺繡出來的圖案顏色鮮明。即便是最簡單的南極仙翁圖,範娘子就能配出不一樣的繡線,繡出來的圖就是比別人多出十色。簡單的白色也能分化出蔥白,粉白,灰白等等。
範文娘在範娘子手下學了三年。不單把範娘子的本領學了十成,而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到最後,範娘子感嘆,自己的女兒沒學會十成自己的本事,反而是範文娘學會了。
等範文娘完全把範娘子的本領學會,範娘子就自請離開範家,範家老太爺還想留一留,但範娘子自言範文娘已經出師,自己也沒什麽可以再教。範娘子堅持要走,範家老太爺留不住,最後就為範娘子謀了府城錦繡坊師傅的位置,算是給他們母女一個營生。
現在範文娘有了想法,自然是要給師傅送一封信,探一探口風。
範文娘沒準備一直依靠範家,陳敏長大了也不會接管範家的家業。範文娘必須自己打下基礎,日後的發展壯大,就看陳敏自己了。不能入仕,從商卻不會有太多人計較過往。等陳敏有了孩子,孩子的孩子,那會兒,戶籍變了,熟悉的人也不在了,入仕未嘗不是一個選擇。
範家是以生絲生意起家,對于布料,成衣,刺繡沒有涉足。但做生意的人,人脈寬大,總不會只做一門生意就認識一門生意的人。範老太爺在的時候,就積累下人脈,否則也不會輕易給範娘子謀一個刺繡作坊的師傅謀生。
範文娘想過,自己要開繡坊,範家不能給自己幫大忙,但是遞遞梯子之類的,還是能夠做到的。而且這樣的幫忙,大嫂不會反感,反而會很支持。
更何況,繡坊最重要的,還是靠繡娘的技術。一門過硬的技術,才是繡坊存活下去的關鍵。範文娘沒準備事事都由自己出手,收徒弟是必須的,或者可以請範娘子來收徒弟。總之,憑着那手配色的絕活,範文娘深信自己的繡坊可以輕松站穩腳跟。
除了繡坊,範文娘還有別的想法,民以吃為天,有點小資材的人家,都對飲食有要求。從中尋找商機,未嘗不是辦法。不過,這個方法從前從來沒嘗試過,還要慢慢來,慢慢進行。
範文娘把事情從心裏一一流過,确定事情的輕重緩急。決定讓長福找當地的官牙,準備買幾個小學徒,學上一段時間,而飲食的方法,還得借着這段時間水果豐富的日子,多多摸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