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今曌國

中洲大陸西邊近海處是一條縱貫南北的高大山脈,這是中州最長的山脈,也有中州最高的巍峨山峰,它高聳入雲,因此人們稱它為天極山,仿佛從這裏可以登上天穹,擁抱九天。從天極山往東,越過廣闊的沙漠、戈壁和荒野,就來到一片水草豐茂的廣闊平原,這就是美麗的利堅平原。“利堅”在太古神之語言中意為“安樂”,因此如今人們也叫利堅平原為安原。安原北邊為綿延五千裏的密湖大澤,東邊和南邊被碧波萬頃的瀾海懷抱。

和其他的萬千世界一樣,神魔隐世後,中洲大陸上經過了萬獸之戰,最後人族成為這塊大陸的主宰。人族占領了安原這塊最為肥美富饒之地,把其他強大的獸族驅逐到西邊的荒漠中。與其他世界又不同的是,此後不知從何時起,人族的新生女嬰在滿歲前十分柔弱,極易夭折,導致人族的男女比例逐漸失衡,最終穩定在四比一左右。于是女子成為人族各部落極其珍貴的資産,女子被供養在家裏,只需負責生育後嗣。就算是部落間聯姻,也不舍的送出女子,而是派出男子。慢慢的人族社會逐漸形成了“一女多夫”穩定的家庭結構,女子被供養在家,負責組織分工和生育後代,男子在外從事生産勞作和保衛領土。女子地位不斷提高,加上男子在部落間沖突中容易死亡,最終形成了由女子繼承家族血統、姓氏、榮譽和資産的社會慣例。于是女子成為一家之主,而彼時夫君也被稱為“襄君”,意為輔佐之人,故而家中之夫類似家臣。

當部落壯大發展成王國後,女子繼承制被立法确立為社會制度。在王國中,女子壟斷了文官集團,而武官和軍隊中卻大多為男子。後有先聖為了避免家庭沖突,提出了“一妻一夫多側夫”的家庭制度,因往往無法分辨後嗣的生父,又提出了“長女繼承制”的繼承制度。這兩種制度對社會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長女繼承制”具體說來就是由長女或長女的女性後代繼承姓氏和資産;否則姐終妹繼;如果沒有女性後代,則榮譽和資産都會被國家沒收。由于符合要求女性繼承人數量較少,後來又立法規定了過繼制度,如果沒有直系女性後代,可以過繼血緣最近的女性後代來繼承家産,但一個女子只能成為一個家族的繼承人。後來王國間攻伐合并,形成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這兩項制度也成為了覆蓋整個安原的國家制度。

時光飛逝,安原上的國家合久而分,分久又合,經歷數個朝代更疊,終于形成了如今統一安原的曌國。曌國到如今已歷七代女帝,而我就是第八代女帝凰琝華。

我是母皇的長女,滿歲後便被封為“太女”。景隆三十六年,我十八歲大婚之夜,病中的母皇猝然駕崩。那夜父王把自己關在寝殿中,從此常于靜室誦經,不問世事。我的同胞妹妹凰玖華卻放聲大笑,說母皇是被我的婚事沖撞而逝,她被我打了一巴掌,逐去封地,不得擅自回京。翌日我舉行登基大典,年號裕安,開始了三年的守孝期。那三年過的真是枯燥無味。宮中不能着華服,不能飾珠玉,無宴飲游戲之慶,無絲竹管弦之樂,整個宮中死氣沉沉。但那三年也是政權交替之際,又逢天災多發,整個朝廷忙的手忙腳亂、人仰馬翻,我也沒心思玩耍,忙忙碌碌就過去了。裕安三年,守孝結束,但是西邊爆發了與北迦國的戰争,國內又接連發現兩大巨貪碩蠹,牽連甚廣,朝廷動蕩。這兩年也是內外交困,政務繁忙。

這幾年裏,在外依靠元帥宇泰,也就是我的叔父,才能卻敵千裏,守護曌國疆土;在內依靠太傅尚書令孫蓮漪,我才能逐漸通曉政事,平安交接政權;依靠我的皇夫孫仰之,我才能忙裏偷閑,偶爾喘口氣,不至于積勞成疾。而太傅正是孫仰之的祖母,位高權重,威鎮朝野,因此世人皆說如今是孫氏天下。當然,孫氏十分忠誠,這等市野小民的風言風語我才不會記挂在心上。

裕安五年,我已經登基第六年了,比起前幾年這時終于可以稱得上天下太平了,我也才能偷享安樂。前三年因要守孝,我過了段清水般的無味生活。後兩年生活才稍添了些趣味。只因最初我身邊只有皇夫孫仰之,他輔佐政務,是個極其認真的人,與我談來談去便是政事;他又是個謙謙君子,不通男女情趣,恥談低俗笑語,故而我瞅着他總不能順心開懷。守孝過後父王主持着漸漸挑了好些側夫進宮陪伴我,這麽多人能得我心的也沒有幾個,加上正值邊疆戰事,我也忙得緊,到如今我身邊常伺候着的便只是梅蘭竹菊四君。後宮男子因随侍君王,從上至下按公侯伯子君之序授爵,書面上爵位之前需加個“內”字,以示內外臣之別,然而口頭上往往略稱。所以梅蘭竹菊是他們的封號,君是他們的爵位,他們的原名叫什麽我從來記不住,而封號叫着順口,叫着叫着他們自己也習慣了。梅君擅琴,原是舅舅唐王府中的琴師,被我一聽相中,留在宮裏。蘭君擅歌,又會講笑話,房中術猶佳,最得我心。竹君擅舞,常領着宮中舞樂隊成為宴會的焦點。菊君擅按摩推拿之術,為我解了許多案牍之勞。我和他們四人最常做的事,便是讓梅君操琴奏樂,蘭君和而高歌,竹君翩然起舞,菊君為我揉肩并和我一起欣賞他們的絕妙演出。

可惜這樣開心的好機會并不多,一旦我多縱情享樂幾日,父王和太傅都會勸谏我切勿沉迷于嬉戲而荒廢國事。我平生最怕的就是父王誇張的哭聲和太傅嚴肅如鐵板一樣的臉。父王堂堂一個英武偉岸的男子,對我的殺手锏偏偏是老淚縱橫、嚎啕大哭,讓我十分難堪和無奈,一旦我答應他的要求,眼淚說收就收,仿佛和他的“流星劍”般迅速無痕。而我對太傅鐵面的害怕源自我少時對太傅的戒尺的害怕,那時如果我的課業沒有達到太傅的要求,他就會板起面孔、拿出戒尺來,那戒尺雖然從來沒落到過我身上,卻打在孫仰之的身上,當着我的面,啪的一下又一下,也如同抽在我心上。如今太傅再不會打孫仰之,但孫仰之非常尊敬他祖母的話,一旦太傅有所勸谏,孫仰之也會一本正經的在我耳邊喋喋不休,讓我不能縱情玩樂,直到我返回明君的正軌。

此年開春時,持續兩年的邊疆戰争勝利結束,北迦俯首稱臣,前線将領紛紛回京述職、受賞。宇劍何就是此時回京的,自他去太武院進修然後參軍,他已經離開宮中九年了。

簡要介紹一下曌國的武将制度。我國設有太武院和太文院,分別培養十五歲以上的優秀武将與文臣,都是為期三年的基礎學習時間。我國武将的品級與朝中文臣一樣分為一至九品,軍中的中高級将領大多出身于太武學院,太武院的少數優秀畢業生可直接賦予中級将領職務;部分自學院畢業後參加武舉,奪得名次後也能賦予中級将領職務;大多數畢業生即使未在武舉中奪得名次也能被直接授與低級将領職務,只因進入太武院已是經過了一番選拔。貧賤子想要入軍隊出人頭地,只能通過武舉選拔,或從士卒做起在戰場上用鮮血拼搏出來。

因此軍隊高官的人選基本為太武院壟斷,進入太武院也需一番殘酷競争。有爵貴族及五品以上官員的直系後裔能夠直接被舉薦入學,只要通過基本的體格測試即可。其餘的候選學子名額按入學考試各科綜合成績的排名順序賦予。雖然女子學員較少,但是太武院有女學子固定的名額,入學考試時與男子分開選拔。女子着重培養為戰略指揮、軍務管理、思想建設等後方高級指導人員;男子着重培養為前線作戰的英武之才。

而太武院的學員又基本為貴族和武家所壟斷,如同太文院基本為貴族、世家和三省六部官員家族壟斷一般。武家世代從軍,無論男女,着重培養家族後代的軍事謀略與格鬥武藝,因此既能獲得舉薦資格,又能在入學考試中脫穎而出。

我母皇生前喜歡英武的偉男子,因此後宮男子大多選自武家。父王出身武家宇氏,他的親弟弟即我的叔夫宇泰與父王感情十分要好,年少時經常進宮陪伴父王,因英武聰穎而被母皇所喜,封為英內公。與內心柔軟的父王不同,宇泰叔父果敢勇猛,母皇惜其卓越的軍事天賦,忍痛送其入太武學院而後參軍,他也不負期望,屢立戰功,逐漸被母皇拔擢為元帥,成為國之重器。不僅是叔父,母皇的多位側夫都曾被賦予武官職務,如今亦辛勤在職,在外保衛國家,在內拱衛皇室。母皇的側夫我都喚為“叔父”,這些叔父勞苦功高,為曌國百姓帶來了安居樂業的穩定環境,為我解了許多煩憂,而他們也常告誡我說:“武家男子忠而勇,陛下也需常親近。”然後往往會獻寶似的接上一句:“我這有個好兒郎,請陛下笑納。”

武家男子确實忠而勇,可惜往往好勇鬥狠,不善于情緒控制。文臣子弟平日裏吃幾口酸醋,寫幾首酸詩,最不濟當着我的面叉腰罵上幾句,而武家子弟卻是一言不合就會拔刀相向的。每次聽到宮中哪兩位或者哪幾位側夫吃醋動武,我便心驚膽戰,跑去勸架,一旦出了人命,我又會悔恨許久,立志從此遠離武家男子。這也是梅蘭竹君四君能比旁人在我身邊更久的原因。我曾問父王,後宮武家子弟太多不睦,是不是因為我沒有母皇的魄力所致。父王淡淡道:只有強者才配伴駕君王,先皇在世時十分尊重他們武者的選擇。于是我想起宇泰叔父曾告訴過我,父王以前號稱“流星劍”,意為父王出劍剎那又瞬間收劍如流星一般,只見寒光一閃對手便已斃命。慈眉善目的父王身懷絕世武功,難怪當年能威懾後宮。

作者有話要說:

中洲的地勢參考大鷹帝國

Advertisement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