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

和府。

和珅手裏拿一架足赤的金杆煙袋,在漆木幾上敲着,不徐不疾。

“我只叫你上書一道彈劾李天培,你便這般推三阻四,是何道理?”他發聲溫和中帶些厚重,從不迫人做事,卻叫人無法拒絕。

堂下坐的正是和琳,他口齒遠不比不上和珅機巧,直道,“李天培是福将軍門下,福将軍這一向聖寵優渥,何必跟他作對?”

“希齋「1」,你真是呆子!”和家兄弟自小相依,感情很好,和珅仍如少年時一般訓斥二弟,并不管他已長成了有官職的青年,他道,“你還信不過為兄?福康安多年聖寵優渥不假,他不把我和府放在眼裏也不假,這時還不找機會敲他一下麽?”

畢竟承歡的事,他也是費了幾道工序滲給陛下的,料不到那姑娘如此性傲,手上将聖劍一持,待皇帝見了血,這事也就不了了之。若他也這麽放過去,實在不甘。

“如今邊陲雖是安定,但皇上身邊并不會養閑散人,我瞧皇上依然信他用他。”和琳自然不知這其中關竅,不肯相助。

和珅哼了一聲,心道,皇帝私生女兒的事終究不足為外人道,當初那小女孩還是他幫着從江南接了來,這麽多年,也不過寥寥數人知道,他端起長兄的架子,“有些事你不必知道,就照我說的去辦,不會害你,休再推脫,”和珅索性将他未出口的話堵上,“福康安這樣人怎麽可能一次打倒?千裏之堤毀于蟻穴,慢慢磨吧,到了最後時候,再由我撕破他臉面!”

和珅平日也會與朝臣嬉笑怒罵,似乎頗有容人肚量,和琳卻不知這位兄長胸中野心。他自小習武,行軍打仗時拿主意也算尚可,朝堂之争,可遠沒這位兄長主意大,這會兒拗不過和珅,默默無語。

養心殿內。早朝。

乾隆心情并不大好,京裏洋人又活躍起來,妖言惑衆領着一幫無知百姓做些法紀不容的茍且事情,派兵鎮壓吧,京畿重地,實在傷皇室臉面,偏自家後院也這時起火,小女兒承歡戀上最不該戀的人。往常劉墉紀曉岚這幫大學士無論談到四書五經還是天下大事都頭頭是道,當真到了平息紛亂的節骨眼上這幫書生都啞了,至于承歡,朝臣知道這女孩的就沒幾個,更不提分憂了。這內憂外患的難怪他上火。

久跟乾隆的張公公拉長聲道,“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人人都看出乾隆臉色不善,無人遞折,一向愛拂逆鱗的劉墉今天也是出奇安靜。

和珅向和琳使個眼色。

和琳跨步而出,朗聲道,“啓禀萬歲,臣有奏。”

乾隆揮揮手,示意他說。

Advertisement

“臣要彈劾那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假公濟私,借進京之機順路用官船運送私人木料。”

當朝幾十年,這些事乾隆已看得慣了,并不太驚訝,淡淡道,“有此事嗎?兵部尚書核實後瞧着辦吧!”

又有一大臣站出來道,“萬歲容秉,李天培私運船木卻不單為着自己,那李天培一個小小按察使私運船木又有何用?臣已查明他這批船木是為福康安大人所運,還請萬歲明鑒。”

“是嗎?”乾隆忽變了臉色,“康安何在?”

福康安右垮一步,站定,道,“李天培是臣的部下不假,臣鬥膽請皇上下旨徹查此事,若當真是臣禦下不嚴,有失職責,臣甘願領罰。”

福康安雖是武将,卻是從小在紫禁城裏伴皇子一道讀書長起來的,口齒及不上和珅那樣機巧,卻是不卑不亢,不失身份。更何況這一向他聖寵優渥,少有人敢逆鱗彈劾,而這事往往查不明,往常也有官員因着類似原因被彈劾,之後都是草草找個替罪羊便了。好些朝臣都疑心,和琳是否想邀功想得過了,這次彈劾,實在不甚明智。

“哼哼,你仗着朕寵愛你,放縱下面胡作非為,是咬定了朕不舍得罰你麽?”

龍顏忽大怒,朝臣們戚戚不能解。

“皇上,皇上!”那李天培站了出來,伏地道,“此事為臣一時鬼迷心竅,與福大人無幹,請皇上明鑒!”

“李天培,你好大膽,要你跟着康安是輔助勸誡,這般教壞我朝大将,将朕對你的希望都辜負了!”

奇!真奇!皇帝不問此事來龍去脈,亦不下旨意徹查,仿似卯足了勁要罰人,朝臣們不語。

乾隆冷哼一聲,“福康安,你總是督管不力,朕就罰你總督俸銀三年,公俸兩年以充軍饷,你服是不服?”

“臣不敢不服!”

“撤了李天培湖北按察使職,餘則兵部處理!退朝!”

出了養心殿,群臣仍議論紛紛,福康安也不理,只管自己走。這宮裏是他住慣的,這時卻氣悶得很,只想趕快回府。緊走一陣,正撞上和琳,他倒比他退得更快。

福康安無所謂容人肚量,反正和琳那道彈劾也是不痛不癢,聖上不會怎麽着他,心中倒沒怎麽生氣,只是見和琳有些不自在似的,嗤之以鼻。事情做了當要敢認,一面想要讨皇帝歡心,一面又怕得罪他這将軍,破落戶行徑,這才當真叫他看不起。

他目不斜視,不停步地出了宮門。

和琳沉下臉,腳步無聲無息地放慢了。

儀春閣。

乾隆召來和珅,自己卻像睡了,和珅也就在一旁垂手立着,不置一詞。

良久,乾隆叫道,“致齋。”「2」

每每乾隆這樣叫他,便是要與他談心了,和珅上前一步,畢恭畢敬地道,“聖上,奴才在此。”

“喲,站多久了?怎麽也不叫醒朕。”

“也是剛到,皇上國務繁忙,好容易能睡一會兒,奴才等一會兒又礙着什麽了?”

“致齋啊致齋,你可真會說話。朕看啊,朕還真離不開你。”

“為聖上效勞是奴才的福分!”

乾隆又閉目不語,和珅一點兒也不着急,多年君臣相處,他早摸出了門道,這會兒等着便了。果然,乾隆又道,“左膀右臂,一文一武,都是朕得意的臣子。致齋,你當真是容不下康安麽?”

原來早先殿上的事,皇帝早有察覺。和珅忙跪下,道,“奴才萬死!奴才與福大人一殿為臣,不敢容不下福大人,給了聖上這樣印象是奴才的過錯,伏乞聖上原佑。”

“起來吧,”乾隆看着他緩緩起身,道,“康安從小在我身邊長大,性子剛烈些也是有的,你這個中堂可要有容人之量啊!”

和珅畢恭畢敬地答,“請聖上放心,奴才絕不敢對福大人稍有微辭,奴才時時想着如何替皇上排憂解愁,不敢有其他心思。”

“這才像朕的致齋。”乾隆說着,又乏了起來,眯了眼。

和珅恭敬地行了退禮,緩步而出。

作者有話要說: 「1」和琳,字希齋。

「2」和珅,字致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