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戰失利

周翠娘:哈?她九歲的女兒,這是開始長大了?

好像是前一兩年吧,自村裏夏家的兒子開始,後來又陸續有幾個十來歲的半大娃子,讓人感覺他們似乎長大了,眼看着開始懂事,也知道主動幫忙家裏幹活兒了。

然而,或許正是因為覺着他們已經是大人,以為自個兒就能拿主意,因而便不喜人指手畫腳,也聽不得大人唠叨,還時常好心辦了壞事,有時候啊也真是氣人得很。

不過,村裏最有學問的葛貢士說,這些言行放到半大孩子身上,是很正常的,這說明孩子們開始長大了。

女兒并沒把黃豆種偷拿出去,生堆火燒了吃掉,反而種到了田裏,這說明她終于開始懂事了!知曉爹娘辛苦,于是主動幫他們分擔農活。

周翠娘覺得,她女兒近來并今日的種種表現,都在說明她開始長大了呀!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秋分前後種麥子是對的,但秋分是在九月嗎?”

周翠娘心裏欣慰啊,女兒終于開始長大了!可是這錯了的節氣農時,還是要給她糾正過來才好。

姜秾:“……”

當下古代并非以公歷紀年,她所說9月是公歷,而周翠娘所說九月是農歷。

封建農耕社會的當下,在農作物種植方面,北方以種植小麥為主,南方以水稻為主。在傳統主食方面,北方為面食,南方則是稻米,此種現象也可為佐證。

而在這個時候,東北平原還是茫茫林原,農耕痕跡幾可忽略不計,生活其中的部族還在以漁獵為生。那麽,除去種植春小麥的東北平原,餘下的北方地區确實大多都種植秋分前後播種的冬小麥。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句農諺,确是指出了當下農人播種小麥的正确時節。

所以周翠娘并非不知何時播種小麥最好,那也就不至于會種遲黃豆,不會從而耽誤一茬小麥。

姜秾雖明白是自己誤會了,他們并非不知小麥和黃豆的播種時節,可心裏又疑惑起來:那為何久久不見播種黃豆呢?

周翠娘為姜秾解惑了,“黃豆又不是當頓吃的正經糧食,在田坎邊随便種些就行,哪用專門花上許多心思?而且還用好田去種?”

Advertisement

她也不奢望每頓都有白面做的饅頭、面條或餃子吃,只要每頓都能吃上黑面饅頭就好,若是過得再差些,只要每頓都能有一碗麥飯吃,她就肯定不去吃黃豆飯!

黃豆煮的豆飯,一頓吃得多了,肚子就會脹氣,還總愛打響屁,忒不舒服!若是将黃豆生豆芽、點豆腐,又或者做豆豉來吃,這就是做菜了,不是成頓的正經飯食,總歸像是吃不飽一樣。

原來是沒把黃豆當正經糧食,不重視黃豆種植。

姜秾很是不解,都已經快吃不飽飯了,竟還去管它是不是正經糧食?

于是姜秾反駁道:“稻黍稷麥菽,此乃五谷。你可知‘菽’就指豆類,黃豆屬于菽,它自然也在五谷之列?這樣怎還能說它不是正經糧食?‘別不拿豆包當幹糧’,可聽過這句話?”

就算不把黃豆當主食,也還有其他好多種吃法呀。

周翠娘握了握手裏的柴火條.子,心裏嘀咕:這孩子說話,聽着是不是特別招人生氣啊?如果以後還教訓人的話,當場去找柴火條.子,就有些費工夫了,是不是要常備一根藤條?

姜秾不知周翠娘已經在考慮常備‘家法’了,動作隐蔽地拍了拍剛才被抽了幾條.子的屁股,繼續說到:

“黃豆和小麥的播種與收獲時間,幾乎剛好能連上,冬小麥收→春黃豆種→春黃豆收→冬小麥種,這樣就能夠年年歲歲的循環,一直種植下去了。

如此一來,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有田地閑置着,能多收上來許多糧食。

當然,僅憑我們家的勞力,是無法往複循環下來的。但這也不是沒辦法,只要把春夏時‘收-種’的這段時間進行重疊,即把黃豆與小麥進行套種,就能順利循環下來。”

冬小麥5、6月收,麥收後播種春黃豆,春黃豆9、10月收。春黃豆收後,剛好在秋分前後播種冬小麥,小麥越冬後将在來年5、6月收。

這樣首尾往複的循環,接茬複種,就剛好銜接上了。

如此一來,就能将既定面積的土地,給充分利用起來,收上來更多糧食。不像現在這樣,還閑置了一部分土地,而且冬小麥收割後的田地就放在那裏閑置兩三個月,每年都要少收不少糧食。

但在姜家,以及整個溫寧村,耕地種田全都依賴人力,連耕牛都無一頭,是完不成接茬複種銜接的。

因此便只好在春夏時節,‘小麥收-黃豆種’這裏做點文章,把黃豆套種到已進入成熟後期的小麥地裏,這樣在兩者互不影響生長的情況下,錯開農忙時間,之後秋季的‘收-種’相應也就錯開了。如此一來,僅憑人力也能完成銜接了。

剛開始,周翠娘是怒氣沖頭,再就是欣慰喜悅,緊接着女兒這一番話砸來,砸得她都有些暈乎了!

……

貧家裏的女子當男人用,至于女子的那些‘德容言功’的規矩,在生存溫飽面前,全都顧不上。

周翠娘就是這樣一個貧家農婦,上山砍柴,下田耕地,裏裏外外的活兒她樣樣都拿得起,不然光靠姜雙五這一個壯勞力,就是把他累出個好歹來,也養不活他們一家四口人的。

所以周翠娘是懂農活的,就算與姜雙五相比,也不差什麽。姜秾說的那一番話,她雖聽得有些暈乎,可細細地理一理,還是能聽懂的。

周翠娘雖聽懂了,但她遺憾地搖搖頭:

“前些年逃荒時,草根樹皮都是好東西,但凡能活人性命的,那都是正經糧食。我并不嫌棄黃豆,如果能額外收上來許多黃豆,我只有高興的,便是不吃也能背去賣錢,哪會去嫌棄?但像你說的那樣去種黃豆和麥子,是不行的。”

姜秾眉頭蹙起,深感疑惑:“為什麽不行?”

冬小麥和春黃豆的收割及播種時間,并不沖突,且考慮到人力有限,還可以通過套種來解決,怎就不能接茬複種?

“像你所說那樣,年年歲歲的一直種下去,田地就無法得到休息,恐怕不用兩年就會耗盡地力,田地也就廢了。不養上個三五年,怕是不能在上面繼續種麥子的,這樣一來更多的都去了,不劃算得很。”

姜秾:“!!!”

姜秾前世幾十年的‘種田’生涯裏,在農業種植領域裏,傳統化肥早已淘汰,生物有機肥也已經過時,培養液則是大行其道。

在後世,農業生産都已經工業化,農用耕地也已全部被解放出來了,‘地力’不夠?怎麽還會存在這種問題!

姜秾在後世雖已拿到農學博士學位,但她并不自滿,現在思維慣性遭遇所處環境大變,致使計劃遇阻,這也沒什麽可羞恥和難為情的。

“漚肥。”姜秾立即提出解決辦法,“多漚肥,在耕種時施加肥料,這樣對田地的傷害就會降低不少。”

周翠娘沒想到女兒懂的還不少呢,不過終究是一知半懂。

“有哪個莊稼把式,會不知道糞肥的重要?逃荒之前,我和你阿爹在耕種時,也會施些自家漚的禽畜糞肥,保持地力是一點,施肥後莊稼也能長得好些。但如今這溫寧村,哪裏來的糞肥?”

姜秾終于沉默下來。

如今這溫寧村裏,也就是沒餓死人罷了,大多人家日子都過得拮據。

牛羊豬狗諸如此類,需要食料喂養的牲畜,是一頭都沒有蓄養的。也就只有不用費心,放出去吃野菜、啄蟲子,自己就能長大的雞鴨,村裏相對過得最好的人家,才會養上那麽三兩只。

少了牲畜糞肥,僅有一家人的大小糞便,最多也就夠給兩三分菜地施肥,哪裏夠給十畝地的?。

那麽,漚制生物有機肥?麥稭稈、麥殼、麥麸和山裏的青草腐葉等,倒是容易取得。

不,沒有麥麸,麥麸要留給人吃。事實上一般在磨麥子時,根本就沒篩出麸皮,就把麥麸混在面粉裏一起吃,這樣吃到肚裏的分量就能多些。

不過,這裏沒有粉碎機器,不能輕松地就把麥稭稈等原料打碎成粉末,漚制有機肥時怕是會很麻煩。

若是沒有機器粉碎或者人力剁碎原料,直接就漚制有機肥,不僅會耗費很長時間和精力,肥力也會受到影響。

那調配培養液?

這裏條件簡陋,沒有必需的儀器,原料配比、溫度、含氧度及溫度等數據,不能做到精确控制,調配營養液也不太行得通。

周翠娘見女兒皺着眉,想來心裏該是不歡喜了。

女兒高高興興地想幫他們分擔農活,還想教導他們種地,卻都行不通,不歡喜也在情理之中。

“好了,既然你是把黃豆種到了地裏去,今天這事也就算了。”周翠娘将柴火條.子插到圍起小院的籬笆牆上,想着留下說不定以後還用得上呢。

“但你要記住今天的教訓!以後還敢不讓我知道,就偷拿家裏糧食的話,我就真打死你算了!”

“給我說清楚的話,我又不是不準。哼!記住了沒?還有你作為一個姐姐,平時要記挂着你弟些,他才三歲!雖然家裏沒甚危險東西,我也托過隔壁夏嬸子,她答應了幫忙搭把眼看顧一二,你弟倒也跑不丢,但他畢竟還小,不能留你阿弟一個在家,記住了沒?”

教訓兒女,周翠娘早已習慣連吼帶吓,才好讓他們記住教訓,今後不敢再犯。

來此已有個把月時間了,姜秾也已習慣周翠娘的說話方式,點頭承諾:“嗯,記住了。”

會有今天這一頓教訓,只因姜秾下意識地還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成年人,她已習慣能為自身言行負全責,不需再去征求他人同意。這才沒有和周翠娘他們說上一聲,就直接拿了黃豆種去播種。

然而事實上,她現在只是一個生理年齡為九歲的小孩子而已。

前世她是家中獨生女,沒有與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經驗,如今既有了一個弟弟,今天又得到了教訓,她也就牢牢地記住了:以後如果出門,要顧及到弟弟一些。

……

在不影響小麥種植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土地加大黃豆種植,以接茬複種方式增收,從而解決家中窘境,這件事暫不可行。

姜秾初戰失利!

但姜秾并不會因這一次失利,就一蹶不振。她以前做科研,雖成果格外喜人,也還是經歷過不少次的失敗,她能夠承受得住失敗。

一時失利罷了,不必心急。

姜秾将原計劃調整過,之後首要是解決土地施肥難題,再同時進行糧種的定向選擇,盡快改良馴化出良種。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