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去縣城嗎

姜秾問夏五斤來找她,或者說是來姜家,是為什麽事。

“我明天打算進縣城去,要兩三天才能回來,想請你和叔嬸兒幫忙帶個眼睛,照看一下我阿娘。”

夏五斤這人,不知是心裏長了毛,還是腳底踩着針,總之就好似一刻都不得安分。不僅平日愛好各處晃悠,就連半刻歇腳的功夫,也都站不住一樣。

現在,夏五斤就已經從最開始的蹲在地上抖身體,變成了站在姜秾面前,前後左右地踮腳搖晃!

……

之前開春回暖小麥抽長時,業就是姜秾剛來沒幾天的時候。

在村裏人都下地除小麥田裏的雜草之後,隔壁夏嬸也不甘落于人後,拖着除草用的薅鋤,下地除草去了。

雖因夏家人單力薄,當初只開墾出來兩畝地,但這兩畝地裏的農活做完,本來就體弱的夏嬸,意料之中地累倒了。

最近眼看就要幹旱了,還沒養好的夏嬸,前兩日就又掙命一般,去挑水澆灌了一天的麥田,這一下就更加不好了,非得吃一段時間的藥不可,如今正躺在家裏。

夏五斤此次去縣城,該是想抓藥去的。

在溫寧村裏,夏五斤雖常被拿來舉反例教育家裏小孩兒,但他身上有一點卻是得衆人誇贊的,那就是孝順,而且‘能幹’!

十一歲大小的一娃子,竟然供得起他娘吃完,那是真孝順,也是真‘能幹’。

讀書人多少會些岐黃之術,葛貢士就是這樣,他前兩三年便斷言,夏家嬸子的身體已經累壞了。

夏嬸這人吧,就像是一捆朽了的麥稈,好不容易才支撐起來一個人形,若是能有人為她遮風擋雨,将她仔細養着,倒也還有些壽數。

若不然,說不定何時就會倒在田間地頭,再也爬不起來。

這兩年來,夏嬸三五不時便卧倒在床了,回回都兇險得令旁人看了心顫,但也到底是熬了下來,這之中夏五斤居功甚偉。

Advertisement

姜秾鄭重答應了夏五斤的請托,“我平日會勤去你們家看看夏嬸的,也會把這事轉告給我阿爹阿娘,以後如果發生什麽事,我會喊他們、或着喊村裏其他大人來。”

縱使夏五斤頑皮跳脫,可他一個十一歲大小的孩子,卻已經能為母親奔波了。這點就很難能可貴,心裏因他出聲吓唬而生出的那點不滿,足以抵消了。

如果夏五斤能知曉姜秾此刻所想,怕是會挂着滿腦門兒黑線,啞然無語。

兩人站一起,确實是差不多高,但他可是比她大了整整兩歲!且他在縣城混得如魚得水時,她還正在家裏帶弟弟呢!

她一九歲小女娃,說什麽‘孩子’呢?!

夏五斤雖未能知曉姜秾心中所想,卻照樣沒吃虧。畢竟向來都是他占人便宜,何曾讓別人讨了便宜去?即使旁人一時得了甜頭,最後也總會在他這兒吃上更多苦頭,雖然那人或許并不能察覺。

此時,夏五斤表情蔫壞,語氣誘哄道:“秾妹子,要和我一起去縣城嗎?”

夏五斤一個小少年,邀約姜秾一個小女孩同去縣城,這之中的旖旎和貓膩……

若是旁人知曉後說起嘴來,吃虧的總歸不會是夏五斤的。

但姜秾聽了夏五斤的詢問,還真就認真思考起來……

除農業農學相關外,在其他諸如衣食住旅游等方面,她的好奇心實在匮乏,可以說很宅了。

後世交通極為便利,世界上或神奇魔幻或特色鮮明的景點、城市和人文等,不知凡幾,她都沒生出好奇心去走走看看,何況如今古代社會的一個小縣城呢?

所以去縣城這事,她現在沒太大興趣,去也可、不去也可。

不過姜雙五夫妻兩最近正忙,家務雜事和豆丁弟弟,就都是她的事了,她這兒走不開。

如若以後有事必須去縣城,倒是可以去走一趟,現在既然走不開,那她就不去了。

姜秾正欲開口回絕,夏五斤就又開口打趣了,他那語氣裏,有認真如姜秾都能聽出來的,不正經與逗弄:

“我又不會将你賣給人牙子去,讓你給富家做丫鬟婢女,況且你這樣兒的,賣不起價來,你跟我一起去縣城的話,不需要害怕的。”

事實上,像她這樣長得白淨又安靜的女孩兒,最得那些富豪人家喜愛,專門挑這樣的買去做丫鬟婢女。價錢相比一般農家女娃子,要可觀得多了。

不過他夏五斤,不做拐騙村裏的女孩兒去賣錢的事兒,他還沒壞到那種地步。

“不去。”姜秾冷漠拒絕。

這人先前是吓唬她,在她剛剛答應幫忙照看夏嬸後,他不想着念恩就算了,還像唬小孩兒似的逗她。

夏五斤可真是一個熊孩子,旁人對他好不容易生出的一絲好感,也存不長久!

“好吧。”夏五斤最會看人臉色,眼看将鄰居妹子逗得氣圓了杏眼,立即識相地不再多說,“那之後幾天就多謝秾妹子了,我也要趕緊回家去,為明早出發去縣城做準備~”

……

姜家北邊的隔壁鄰居夏家,家境相比姜家還要更差些,姜家還有一溜三間黃泥蓬草房呢,夏家卻總共就只一間。

夏家只有孤兒寡母兩人,沒個壯勞力,只有能力建起來那麽一間房。

在這間吃飯、睡覺兼待客的屋子裏,南牆和北牆兩面牆的牆邊,相向錯開各支着一架竹床。

此刻靠着北牆的床上,夏嬸身上搭一床破爛被單側卧着,眼睛随夏五斤收拾包袱的身影移動。

“我這幅破爛身體,活着也只能拖累你,若是沒有我,憑你的本事也能活下去,或許還過得更舒坦自在,我若真死了也就好了……”

夏五斤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喪氣話,事實上他已聽過千百回了。即便這樣,他每回再聽到了,也都還是會給出差不多的回應。

“你如果真不在了,那我可就成了孤兒,無父也無母,多可憐呢?雖然你是真沒甚用,需要我來養,但總歸是有你這麽個人在的,我阿娘既然還活着,那我就還有一口心氣挂在你這兒。否則我若是真無牽無挂了,到時候光腳不怕穿鞋的,就無需再去在乎那許多約束……”

雖然夏五斤一次都未曾說出口過,但他的未盡之言,夏嬸早已明悟,那也正是她擔心的。

這兩三年來,她身體始終破敗不堪,起初在知道年紀小小的兒子,竟然已經能養活自個兒時,她立即就起了一了百了的念頭。

但她兒子是何等擅長看人臉色、體察人心的孩子?立即就從她像做個交待的言行裏,覺出了異樣,然後果斷打斷她的交待,說了差不多意思的威脅言語,打消了她一了百了的念頭。

她怕啊,怕兒子無人管束了,會走上歧路。

他的言行,在外人看來本就不妥當,俨然就是一個二流子、一個無賴,一旦沒人管束一二,怕是真就不成個人樣了!

若兒子果真走上歧路,成了‘人中禽獸’,那她還有何臉面在陰間與祖宗與公婆,與她那口子相見?

假使她為了不拖累他,真去尋了短見,他為了與她賭氣,怕回故意去走那歪門邪道……

“唉……”夏嬸哽咽着嘆出一口長氣。

人活在世,怎就這樣難呢?

夏嬸如此情狀,夏五斤也沒有再勸,沒再說些寬慰話,好讓她放寬心,只是繼續埋頭整理貨物。

他明早準備扛出門去,到縣城賣了換錢再買藥回來的貨物并不多,一大袋約兩三斤的幹蘑,各兩只剝皮拔毛後煙熏風幹的野兔和野雞,一袋從山裏挖來後曬幹捆束的草藥。

第二天一早,天還是黑黢黢的,夏五斤就起床到院中的小竈屋裏,給夏嬸煮好麥粉糊糊放在鍋裏保着溫,他自己也順便喝過一碗後,就扛起那一袋貨,往太白縣縣城趕去。

出門時天色方才麻麻亮,勉強能看清腳下雜草叢生的狹徑。

太白縣只是鳳翔府轄下的一個下縣,窮得很。

縣治所在的縣城很是簡陋,黃泥砌石的一圈城牆,風吹雨淋之下看上去缺缺窪窪的,絲毫不見城牆該有的高大堅固樣子。

每年冬季征役也沒少征,不過也怪不得,役夫都拉去修西京皇宮了,輪不到給縣城修葺城牆。

太白縣內多山,那些山都能歸在橫貫東西的秦嶺山脈裏,哪怕一個無名山包,拉一拉關系也能蹭到點秦嶺的名氣。

山裏邊嘛都産些山珍野物,蹭一蹭秦嶺的名氣,說成是秦嶺所産山珍野物,聽上去立馬很高端!都似是自帶了靈氣,蘊含着日月精華!

所以,太白縣窮歸窮,還是有點名氣的:出産秦嶺上佳的山珍野貨。

酒樓、銀樓和青樓等,這類京城大城裏才有的奢侈去處,太白縣縣城裏是沒有的,只有不少雜貨鋪。

縣城南邊那條街上,開了好幾家雜貨鋪,也賣針頭線腦和油鹽醬醋這些個家常雜貨,不過主要還是收買山珍野物。

夏五斤熟門熟路的,扛着一袋貨去了相熟的雜貨鋪,到手三百五十文錢,轉個彎進去老大夫家,照舊抓了一帖藥,出了門身上就只剩下五十文了。

地裏的麥子眼看是要受旱了,收成是不用多做指望了,收上來的麥子能抵得上夏稅就已經萬幸。之後還有秋稅呢,家中存糧也已見底,不想辦法弄錢弄糧,他們娘倆就要餓死了。

夏五斤把抓來的一帖藥寄放在雜貨鋪,然後一閃身,就拐進了坊廂間的小巷道裏,去尋那些與他耍成一夥的旁人嘴裏的混子無賴去了。

……

夏五斤去縣城的事情,這就是後話了,且只說現在。

姜秾應下夏五斤幫忙照看夏嬸的請求,又拒絕了他同去縣城的邀約之後,她繼續又琢磨了一會兒漚肥相關的事。

期間,把趴在地上打滾的小豆丁嚴肅地教育了一頓,然後才拍去他滾滿一身的泥灰。

至此,日頭也已經将要當空,周翠娘昨兒午後就說過,今天中午她不會再回來給姐弟兩煮麥糊,讓姜秾自個兒燒火煮。

前邊兒的姜濃沒煮過飯,姜秾也沒有在柴火竈上面燒火煮飯的經歷。

事實上,姜秾活了這麽些年,動手煮飯的次數,一雙手就能數盡。基于此種現實考慮,姜秾特地提前了一刻鐘生火,提早開始煮麥粉糊糊!

用火折子和麥稭稈生火,再加入經得起燒的略粗柴禾,這即是生火和燒火兩樁事了。姜秾參考了姜濃的記憶知識,又有這一個月來的幾次實踐,生火、燒火都非常順利。

火燒起來後,姜秾先用筷子大概估量出周翠娘加好水時,水漫在鍋邊上的大約位置。接着,舀水倒進鍋裏,讓水漫到同樣的位置。

再接下來,就是等水燒開……

姜秾的一生,怕是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實驗中渡過。熟能生巧加之天賦加成,在原料的重量與體積的估算方面,她所估的精确程度,與電子秤和量杯相比也不差多少了。

煮麥粉糊糊的水量不多不少,之後水開100℃也沒感知失誤,嗯,很好。

然後,一手撒麥粉,一手拿鍋鏟攪動,以防結出面疙瘩。下好麥粉,等鍋裏重新煮沸,麥粉糊糊也就煮好了!

最後,就是趕緊盛入兩個碗裏。

姜秾用做實驗的嚴謹态度,成功地煮出了麥粉糊糊,只不過……

所有步驟及其對應耗費時間,與周翠娘煮的時候,明明都是一模一樣,但糊糊的濃稠度就是不同,看起來清湯寡水一般。

小豆丁‘唏哩呼嚕’喝得正起勁時,姜秾靜坐許久,直至想清楚了原因,才端起碗喝着比平時要稀的麥粉糊糊。

周翠娘的兩把麥粉,與姜秾的兩把麥粉,數雖是一樣,量卻不同。

前者手大,後者的手差不多要小上一半,同樣是兩把麥粉煮出來的麥粉糊糊,濃稠度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