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鐮刀的妙用

姜秾個人覺得,現下這個情況,有機肥漚制的難點,就在于配料腐爛發酵的效率和質量,這也是她一直頭疼的。

沒有加快發酵的反應爐和催化劑也就罷了,若是整捆整根的原料(肥源)都不能切碎,發酵時間将會大大拉長。秋耕之前倒是應該不至于施不上底肥,可發酵出的有機肥質量,必然會大打折扣。

就如姜秾先前所了解的那樣,如今別說沒有粉碎機器,村裏便是連牛驢畜力都沒有,做任何事都全靠人的一把子勞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後世所用那樣的粉碎機器,那就利用現有條件制造出機器來!

也不去奢想能将原材料粉碎成粉末,只求能輕松将麥稭稈、豆藤、青草等切得細碎,不必拿一把菜刀或柴刀去‘嘿咻嘿咻’地一點一點刀剁。

至于如何帶動機器,借用自然界的風力或水力,再不濟就肩拉、腳踏或手搖。

制造一架機器,只要知曉其內外結構,并能精确造出各部件,最後成功組裝起來,這些都能做到,這事也就不難了。

知曉結構和尺寸精确,這兩者都難不到姜秾。

于是,白天家裏的兩個大人下地勞作去後,在家看家的姜秾,就拿一把鐮刀來劈劈砍砍起來。

如此兩天後,一架手搖式切割機,也就做出來并組裝好了。與後世新世紀初農村常用的老式手搖豬草機,神似無比。

差別只在于主體全是木制,底座、手柄、齒輪和喂料槽全都是木制的,只除了起最主要的切割作用的刀片……

刀片這最重要的部件,倒是把姜秾難住了一瞬。

別說精鋼刀片根本就沒有,就連尋常的生鐵刀片,都要花上不少錢去縣裏鐵匠鋪預定。姜秾身無分文,也不想為還沒見着影的有機肥,去找周翠娘要錢打刀片。主要還是因為肯定要不着,家裏沒有餘錢,周翠娘舍不得給的。

于是,姜秾就一物多用,把一直在用的鐮刀給裝在了機器上,代替刀片起着切割作用,搖動手柄就能輕松切碎原料。

姜秾之前在調配蘑菇培養料期間,刀剁麥稈兒和豆藤時,就與夏五斤說過,她要造一個切割培養料原料省力的機器出來,否則日後量大起來了,忙不過來,也還很累人。

因此,姜秾組裝這架手搖切割機時,夏五斤特地現場觀摩了,組裝好了進行試驗,短短一刻鐘時間,就輕松将兩大捆麥稈切得細碎!

Advertisement

觀摩完畢,夏五斤嘴中誇贊姜秾手巧的同時,心裏卻生出一絲莫名地擔憂……

手搖式切割機大功告成,姜秾面上不太顯形,心裏可滿滿都是自豪與喜悅。

從22世紀到這裏後,屢戰屢敗,如今終于在順利開展蘑菇栽培計劃後,又成功了一次,她的自信重新建立并充盈起來了。

簡言之,姜秾膨脹了!哪裏會想起來擔憂?根本不明白需要擔憂什麽!

傍晚時候,周翠娘與姜雙五從地裏回來後發生的事情,證明夏五斤那一絲莫名擔憂,并非是杞人憂天。

姜家夫妻兩傍晚回到家,姜雙五繞着牆邊屋檐下的那一個木架子走了兩圈,仔細看過,又上手搖了兩下,一向少言寡語的姜家男主人,自然什麽都沒說。

周翠娘就不一樣了,同樣仔細看過後,目光鋒利得像正裝在切割機上那把鐮刀刀鋒!一轉頭,鋒利目光就極準地剜在了姜秾身上!

姜秾:“……”

這場景,好似有些熟悉。

果然,周翠娘高聲道:“姜濃!你自己說,你才乖巧幾天?!你給我說說,說不出來今天一頓打你是躲不過了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希望孩子能自覺明白他錯在哪裏,但大多時候孩子是不明白的,甚至覺得大人發火很是莫名其妙。

此刻的姜秾,就是這樣一個受家長教育靈魂年齡快三十歲的孩子:“……”

滿臉懵逼的姜秾,只得沉默以對。

接着,周翠娘揭曉了姜秾錯在何處,“那可是家裏僅有的一把鐮刀,一把要兩百文錢的鐮刀!你就給我糟蹋在了那玩意兒上?以後用什麽砍柴割麥?”

在姜秾回答之前,姜雙五首先弱氣開口:“雖然鐮刀被裝在、、那玩意上了,但看着并沒有沒壞,拆下來裝上刀柄照舊能用,翠娘你也不必這麽生氣……”

“哈?!不必生氣?照我說,你們父女兩是一個德性,平時一棍子打不出個屁來,暗地裏就蔫壞蔫的!鐮刀确實沒壞,裝上刀柄照樣用,但那刀是随便能玩的嗎?萬一割到哪了,又或是砍到哪了,怎麽得了?小孩子不知道輕重,你一個大人也不曉得?”

周翠娘轉移炮口,對準姜雙五就是一頓炮轟!

姜雙五周身氣勢,瞬間低得看不見,嗫嗫嚅嚅的轉而小聲教育姜秾:

“濃娃兒,聽到你阿娘說的了嗎?以後可不能随便玩刀了。”

“……”姜秾心中莫名升起一縷兩人身處同一戰壕的戰友情。

姜秾朝姜雙五點點頭,再看向周翠娘,眼神非常真誠:“我知錯了,以後再不敢随便玩刀了。”認錯非常幹脆,又趕緊去切割機上卸下鐮刀。

本來設計的就是活動裝卸,姜秾只撥動了一個活栓,就輕松卸下鐮刀,再把放在一邊的刀柄裝回去,接着在地上‘哆哆’地用力磕了兩下,就把鐮刀複原了。

周翠娘接過姜秾刀柄向外遞過來的鐮刀,一時間也教訓不下去了,只能草草地收個尾,“以後不能玩危險的刀啊棍啊的,記住了沒嘚?”

“記住了。”危險與否以及危險大小,‘玩’之前她會在心裏先衡量過的。

怪不得說‘環境造化人’呢,曾經的姜秾,多單純耿直一科研學者啊,如今就學會了‘言語變通’。

圍繞一把鐮刀發生的情境教育,由于被教育的對象姜秾,她難得‘識趣’一回,就此草草結束了。

剛才從田間歸來的夫妻兩,撣一撣身上的泥灰,去洗了洗手和臉,然後周翠娘就進小竈屋去準備晚飯了。

夏五斤則拿了鐮刀和一根篌竹,搬了個小板凳坐到院子的中間空地,手上動作順暢地劈竹、劃篾,打算編兩只撮箕。

姜秾也拉了小豆丁姜金去洗手,然後等着晚飯開飯。

今天的晚飯,與以往的大同小異,一簍早上特意多蒸出來的灰撲撲饅頭,加上一盆切了個泡蘿蔔煮的酸蘿蔔湯。

姜秾拿了一個饅頭,用粗瓷碗盛上一海碗開胃酸蘿蔔湯,湯湯水水一肚子,也就飽了。

吃完飯,姜秾幫着收拾幹淨桌椅碗筷,沒多久天色就已經黑下來了,不過并沒點上燈。一壺桐油值得上兩升麥子了,村裏人家自也包括姜家,晚上都是輕易不點燈的。

姜家一家四口,各自搬了小板凳,坐到屋檐下消食。

先前吃飯時,周翠娘就想到女兒做的那一架不知什麽的玩意兒,看着景不像是胡亂做出來的,還像模像樣的。

一家人坐下來,周翠娘才尋空問了一句,“濃娃兒,你作甚要做那麽一架玩意兒出來?是怎麽個玩法?”

這裏的‘玩意兒’,約莫是指玩具。

姜秾沒打算隐瞞,漚肥這事還是得讓身強力壯的大人們去做。

“那不是玩意兒,我給它取名手搖式切割機,搖動手柄就能輕松切碎麥稈、豆藤和草葉等。如果家裏喂了豬和雞鴨,能節省下不少剁豬草和雞食鴨食的功夫。”

姜秾:“如今家裏沒喂豬和雞鴨,我就打算用來切碎麥稈、豆藤和草葉等,然後把它們用來漚肥。”

周翠娘疑惑轉頭看向女兒坐着的地方,天色已經黑看不清神情,她只能看見一截矮小卻坐得筆挺的黑影樁子,疑惑道:

“漚肥?把麥稈、豆藤和雜草樹葉切碎了,用來漚肥?”

姜秾汲取當初貿然提出小麥與黃豆接茬複種的失敗經驗,早早地就把漚制有機肥這事再三琢磨妥當了,其中就包括如何說服家裏兩個大人去漚肥。

“古語有雲:掩田表畝,刺草殖谷,多糞肥田,農夫衆庶之事也。由此可見,早在千百年前,把野草割來漚肥用以肥田,就已是農人常用的方法了。”

農耕肥料的演變歷史中,綠肥的利用實際上有着悠久歷史,只不過歷史上出現得早,并不意味着普及度廣,想一想古時的交通條件罷!那麽如今還有為數不少的農人,不知道漚制綠肥也很正常。

将周翠娘暫時唬住,姜秾進而又說:“既然野草都能用來漚肥——即漚綠肥來肥田,那麽麥稈、麥殼、豆藤和豆殼等,想來自然也是能用作肥源來漚肥的。而漚肥時,切碎了的肥源,比整捆整根支楞着的,肯定能漚得更快更爛,肥力也更好。所以我才想到做一架手搖式切割機,将麥稈等切得碎碎的了,再拿去漚肥。”

黑夜無月,只有天上星子一閃一閃亮光,究竟照不亮大地,院子裏黑暗寂靜,只有年幼覺多的小豆丁不知何時睡着了,正趴靠在姜雙五腿上,發出的細小‘呼呼’鼾聲……

“濃娃兒知道得不少,這古語又是聽葛貢士說的吧?”周翠娘沒有深想。

一家人之間,又不是那不知根底的陌生外人,相處時哪用時時防備着,否則該得有多累啊?與往日相比,便是有一點小變化小差異,也都被歸于小孩子開始長大後順其自然的變化。

小孩子在長大途中,自身天賦逐漸展露,不是自然而然再尋常不過的嗎?

在兩個大人眼中種田天賦開始展露的姜秾,聞言一頓,就順着回答到:“嗯,以前聽人說的,也記不清是聽葛貢士說的,還是聽村裏誰說的了。”

小孩子忘性大,記不清很正常,總之這也沒甚要緊的。

在大字都不識一個的許許多多農婦中,周翠娘能算在精明能幹的那一撮裏。她很快就從尚在閨中時候,她阿爹漚肥的場景中得到了啓示,認為女兒所說的漚肥應該能行。

當初她阿爹每年都會往漚肥的那個糞坑裏,倒上幾筐麥殼、豆莢和麥秕子,漚過一個秋冬,在開春時再施到麥地裏。因此他們家夏收時,每畝地總比別家要多收一兩升。

周翠娘想着,他們家如今沒喂豬牛雞鴨等,沒有禽畜糞肥,只有積攢着的幾桶人尿糞便,漚糞肥定然不夠用。但若漚綠肥,或許能行?便是肥力不比漚得禽畜糞肥,也總比沒有好吧?

這樣一想,周翠娘立即興奮起來,“孩兒他爹!現在時間還富裕,我明天就不同你一起下地去挖田耕地了,我得去挖個坑漚綠肥!”

姜雙五向來都是聽周翠娘的,“哦哦,本來就不用你去勞累,我一個人只要忙祿一些,也能在秋種前就翻完地。”

周翠娘:“這樣就更好了,漚綠肥成了自然更好,就是不成,也不耽擱秋分種麥子。”

之後就漚制綠肥這事,三人又商量許久,等邊邊角角的細節也盡都商量妥善了,才各自回房睡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