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綠肥與蘑菇

事實上,周翠娘之所以放下翻耕麥田的活兒,轉去漚制綠肥,并非全因被姜秾說服。

田地莊稼是一家人的立命之本,這多重要啊,哪會僅僅因為一個小孩子的話,就輕易改弦易轍的?

主要還是因為姜秾的話,讓周翠娘想起了年少時她阿爹往豬圈坑裏倒豆莢麥殼等漚肥的場景,由此得到啓示,方才同意一試漚制綠肥。

也因為此,在之後開始漚綠肥時,根本就不是姜秾指揮周翠娘,姜秾的指揮權被剝奪,她完全被架空了!

周翠娘嫌棄女兒人小力薄,直接将她擠到了一邊去,直說讓她呆一邊兒看看就行,別過去多手多腳的,不然人也累到了吧,還沒幫上什麽忙。

周翠娘的刀子嘴豆腐心,姜秾早已深知,不至于去為她口中的‘嫌棄’傷心,她就聽話地站在一邊看着,再時不時指點一兩句。

如今芒種已過、處暑将至,已經是入了赤日炎炎似火燒的盛夏。這三伏天裏,正是漚制綠肥的黃金時候。

夏日高溫下,漚制綠肥時都不需多費勁,主要也是沒有姜秾所在後世的那個條件去費勁,什麽反應爐和催化劑等都沒有,就只能被迫粗放式漚制了。

挖一個綠肥坑,把漚制綠肥的肥源切碎,‘一層土來一層草’的一層層鋪到坑裏,再把水潑透,剩下的就交給夏日高溫去漚制發酵了,過個半月二十天的,也就漚熟了。

周翠娘按照事先商量出來的,扛着一把挖鋤來到田間,在地頭找了一處原本就凹陷的地方,挖了一個一人深、兩丈等長的坑。

然後把切割機扛到坑邊來,多餘的麥稈和豆藤也都扛坑邊來切碎,和麥殼豆殼一起撒一層到坑裏,拌一拌後鋪平了,就在上面鋪上一層薄土,然後挑一擔水澆上去。如此循環下去。

等到把多餘的麥稈豆藤和麥殼豆殼一類,全都‘一層土來一層草’的鋪進坑裏了,綠肥坑才填滿了一半。

莊稼人對農肥的态度,只覺得多多益善!

這夏天裏別的不多,就是旺盛茂密的野草格外多,田地裏、路兩旁、溝渠內、林子中,随處可見!從姜秾那兒知道了這也都是很好的肥源,周翠娘如何會放過?

把切割機上的鐮刀卸下來,背上一個大背簍,直接就從坑邊的地頭彎腰開始割草!

田間地頭一路風卷殘雲般割過去,割滿一大背簍了還在上面橫放一大捆,最後背負着百多斤的野草回到坑邊,再用切割機‘欻欻’地切碎,鋪進坑裏……

Advertisement

自家田間地頭的野花野草割完了,就去村裏別人家的地頭割,這幫人除草的舉動,還收獲不少句多謝。別人問她割這些野草做甚麽時,周翠娘都如實回答說是漚制綠肥,并解釋一通。

有那隐約聽過漚綠肥的人家,或與周翠娘交好、相信她的嬸子們,也都抽出一人來,跟着周翠娘學着挖坑漚肥!不過這樣的忍家到底不多,村裏二十三戶人家,只有五家跟着做。

漚制綠肥這項技術,古已有之,不是姜秾以前申請了專利的那些技術,不必付她專利費。

她是希望全村人都來學着做的,畢竟都是一個村裏相處的人家,如果成功學了去,來年夏天就都能多收些麥子了。

可別人不信任他們,又或是行事謹慎不見兔子不撒鷹,這就沒辦法了。

周翠娘用了四天的功夫,直把綠肥坑都堆得冒尖尖兒了,這才罷手!

接着就等半個多月後漚熟了,挖出來挑到麥田裏撒上一層,再随着翻耕埋到土裏。然後在施了底肥的田裏播種麥子,長出茁壯麥苗,明年夏天時就能收獲更多麥子了……

想一想那場景,周翠娘就只覺心裏熱火!

相比于周翠娘熱切期盼中還帶點忐忑的心情,姜秾對于在自己指點之下漚制出的生物有機肥,有絕對把握。

好吧,夠不上後世生物有機肥的标準,只能降級算作綠肥。

綠肥好處多多,一是肥源廣,這不必說,麥稭稈麥殼、豆藤豆殼、野草野花等都是很好的肥源。二是易漚制,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只要将肥源拌一拌,用水潑透,‘一層土來一層草’地堆好,接下來就會腐爛變質、分解發酵,成為種麥所需的優質底肥。

三是肥效好、無污染,綠肥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這些物質都是土壤所需的營養元素。經過高溫發酵的綠肥既可疏松土壤,培肥地力,又能防止土質污染,确保糧食不受污染、安全無公害。

三天過後,綠肥坑裏溫度明顯增高,綠肥進入如火如荼的腐爛發酵之中。

周翠娘特意去看了一眼,回來後興奮不已:

“鋪在最上層的泥巴,果真裂開了!從縫隙裏冒出來一股股熱氣,就跟那剛熱氣騰騰的大饅頭出鍋時的情景一般,我站在上面直感覺熱氣撲面!而且還夾雜着綠肥漚制的氣味,雖然和牲畜糞肥的氣味不同,但我感覺那氣味就是肥料的氣味!”

姜秾以前就是農業領域的科研人員,泥巴和糞肥這些別人眼裏看來髒得很的東西,她并不覺得髒反而感覺親切。當然,為防細菌致病,必要的清潔衛生和預防病菌的措施,還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對于周翠娘直接站到綠肥坑上,嗅聞肥料氣味的行為,姜秾并不覺得該被鄙夷粗魯,反而能理解那種興奮和喜悅。

姜雙五聞言也非常高興,“不是估計再有半個多月,綠肥就能漚熟了?翻耕麥田的活兒是不是先緩緩,約莫留上個五畝麥田,等到時施底肥?”

因為周翠娘沒一起下地翻耕麥田,這些日子姜雙五是更加起早貪黑地卯着勁在幹,竟然已經翻耕了一畝來地,剩下未翻耕的麥田,他一個人在秋種前就可以翻完。不過如今綠肥漚熟就在眼前,可以考慮先緩一緩,等着施下底肥。

周翠娘回來的路上就有此打算,“是該緩一緩,綠肥漚熟後,施了底肥再翻耕!”

不過,在綠肥漚熟之前,姜秾與夏五斤合夥栽培的蘑菇首先有了消息。

……

姜秾所在後世有四大食用菌,雙孢菇、香菇、平菇和草菇。最初确定蘑菇栽培的品類時,她首選的是香菇和平菇。

雙孢菇原生于歐洲和北美地區,如今的中原地區還沒有它們的蹤影。草菇,則是由于生于南方潮濕腐爛的稻草中才得此名,這裏地處北地關中,去南方接種草菇北來,就算是栽培成功可,耗費也甚巨。

與前兩者不同,野生香菇中原大地南北都有,香菇的栽培亦始源于中原這片大地上,很早就有栽培歷史記載了。

雖然許多歷史細節,與姜秾所在歷史記載中對不上,但或許此時在南邊‘慶元’地界,也已經存在‘砍花栽培法’來栽培香菇了。不過在這時候,香菇應該是稱香菰或者香蕈之類罷。

至于平菇,有歷史記載的時間也非常早,正是生于北地的蘑菇。是古時(也就是現今)的名貴宮廷山珍,比後世無法實現人工栽培的松茸更加珍稀,畢竟交通運輸不便。

不過後世的平菇,卻成為了四菌之中最為便宜的,也是頗具戲劇性了。

當時麥收之後的那一場透雨下過,姜秾叫上夏五斤,鑽進雨後的樹林子裏去。

在裏面轉悠了一上午,摘了一簍雜七雜八的雞枞、松樹菌和白玉菇等菌菇,可以拿回去煮湯喝。除此之外,也将蘑菇栽培品類确定下來了,即是香菇和平菇。

“秾妹你看,料面上差不多已經長滿菌絲,是不是快出菇了?”夏五斤指着用韌草呈菱格裝捆成柱圓的平菇菌包,興奮問道。

起初,夏五斤還抱着可有可無的态度,但當兩人一起去選種,并最終确定了栽培‘槐莪’——秾妹口稱是平菇時,他可有可無的心境動搖了。

之後發育生長中的種種跡象,又與她先前所說一模一樣,他這才覺得這事似乎能成,然後利欲熏心終于上心起來!

那可是槐莪啊,宮廷貢品山珍!收山貨的雜貨鋪專門給他們這種人說過,他認得的!若果真能栽培出來,可就賺大錢了!

在漚制綠肥之餘,姜秾每天都會來林子裏的兩間菇房轉一轉,看看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數據,是否保持在适宜範圍。因此香菇和平菇接種後的生長發育情況,她了如指掌。

“嗯,接種已經有十多天時間了,出菇該是就在六七日後。”姜秾湊近觀察過後,确定道。

平菇與香菇不同,香菇接種後直到出菇要三至四個月,平菇生長更快,接種到出菇只需二十多天。

夏五斤确實奸猾厚臉皮,但他到底是才長了十一個年頭,情緒的收斂遠沒有以後那樣無縫妥帖。

肉眼可見的激動,布滿整張乍看陽光正派的臉,“出菇以後,真的十來天就能采摘一茬?”

姜秾再次确定道:“嚴格來說,出菇後生長十來天就能采摘一茬,間隔半個月左右讓菌蕾長出來後,再生長十來天就又能采摘一茬,一個菌包大約采摘五六茬才會耗盡其中養分。”

夏五斤并未被姜秾的‘嚴格來說’打消內心激動,這些他是早就從她那知道了的。

環視這間挖在樹林裏小凹地的平菇菇房,夏五斤心裏鬥志滿滿,他一定要照看好它們,賺錢就靠它們了!

平菇是生長于黑暗中的好氣性菌類,于是當初在建菇房時,就把樹林中一塊常年潮濕的凹地簡單整理了一番,再在上面遮蓋上樹枝茅草,一側開口處搭有草簾做門,就建成了這一間平菇菇房,既遮光又透氣。

而香菇是好氣性和需光性菌類,因為需要的光為漫射光,菇房就建在樹林子裏就很好,而且香菇本就生長在林間。費了些力氣,在離平菇菇房不遠處,在幾根樹木上借力搭起一間簡陋的草棚子,也就是香菇菇房了。

看過平菇生産情況後,姜秾又去了香菇菇房查看。

香菇從接種到出菇需要三至四個月,值得欣慰的是香菇的采收期比平菇長得多了,更換菌包的頻率較慢。

如今才接種十多天,尚且看不出太多信息,她只是查看了一下濕度和溫度這些數據,确是在适宜發育生長範圍內,确保菌包沒有生蟲病變。

兩間菇房查看過來,沒有發現什麽不妥,這意味着離蘑菇采收更近一步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