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生一把種田好手

六七天之後,平菇開始出菇了。

出菇情況和生長勢頭……可說是非常不錯!竟然與後世已經逐步從野生馴化成功之後,由人工大量栽培的平菇一般無二。

姜秾雖然對蘑菇栽培很有信心,但卻絕沒想到會是如此順利。

她想着,從野生菌接種來栽培,開始的産量相較後世的正常産量,應該會遜色些,畢竟這之前會有一個馴化過程。

但是!從平菇的出菇量和生長情況來看,預測的最終産量,與後世正常産量相比,竟然沒有絲毫不及,反而感覺還猶有過之!

平菇菌包裏的培養料,囿于現今科學水平和物質條件,肯定不及姜秾以前調配的那一款菌菇培養料。

而且,現在栽培的平菇,是從野生平菇接種而來的,未經馴化(當然,現在人工栽培的過程,也就是馴化的過程),初次栽培的産量,定然比不上後世馴化了的。

可是結果,卻出乎她的意料,也超出了常理之外。

姜秾對此心生疑惑。

這種似乎超出了科學範疇,進入玄幻領域的感覺,真是有些熟悉呢?

這讓姜秾想起了,與她那十八輩祖宗農皇神農會面時……的心情。

起初,姜秾拒絕相信,嘗試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解釋平菇出菇情況過于優秀的現象。

但是,做過不計其數的科學實驗如她,獲得過許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亦如她,就是不能對這幾乎玄幻的現象,做出周全的科學的解釋!

尤其是,姜秾有一次循例逛完兩間菇房,回家途中時,臨時起意繞路去看了一眼她親手種下的黃豆之後……

夏日夕陽落下,天邊晚霞大片大片仿佛鋪天蓋地,映照得那道年僅九歲的身影,愈加矮小無助……

“哎呀,我們濃娃兒莫不是天生就是種田的一把好手?那黃豆種吧,就是自留的尋常種子,種下之後又遇幹旱,發苗長藤時正值旱得厲害,就孩他爹你挑了兩桶水澆了一回,之後就再沒管過了。

Advertisement

這天生地長的,竟也長得那樣好,眼瞅着怕是比精心侍弄的,都要長得好、收得多啊!我女兒真是天生就會種田的!”

就如同村民們誇獎葛家的孫兒圭章,誇他天生就會讀書,葛家大人會為此感到高興。周翠娘也是,為女兒擅長種田,而感到非常驕傲自豪,她女兒真像是天生就會種田一樣!

姜雙五跟着點頭,“嗯嗯,我們濃娃兒真能幹,天生就是會種田的!”

姜秾簡直無力反駁,既然已經從種子和水肥等各方面,排除了黃豆長得好的所有原因,接下來不就該是陷入疑惑,黃豆為什麽能長這麽好?

結果呢?就歸結為一句,我女兒真是天生就會種田的?

不要如此輕易地,就接受了這樣不科學的事情,好嗎?不要說得像吃飯喝水一般平常好吧,這樣雲淡風輕真的沒問題嗎?

好叭,就如同當初姜秾與她十八輩祖宗會面時,神農祖宗控制不住情緒抓狂,姜秾在經歷連番不科學的現象後,心緒終于也激蕩不寧了。簡言之,她抓狂了!

以前姜秾好嚴肅認真一科研大佬,可在經歷了神農祖宗出現,陡然穿越,以及平菇和黃豆生長情況過于優秀,這一系列不科學事件後,竟也無師自通了吐槽這一不嚴肅認真的行為。

吐槽歸吐槽,世界上各領域的天才加一起多不勝數,既有有天生就像會跳舞,天生就像會讀書……那麽種田天賦高到就像天生就會種田,這也不稀奇了吧?

玄幻歸玄幻,到底不是壞事。

現在沒有以前的硬件條件,許多技術都被迫降級,回歸原始粗放,效果相應大打折扣。

如今有了這莫名其妙的……‘天生就是種田好手’能力,效果的折扣居然不用打――或只打了七折或八折,這可是大好事!剛好能彌補硬件條件不足,而帶來的影響。

想到當初她十八輩祖宗說的話,‘難得神農血脈之力也還算濃厚’,或許能給這‘天生就是種田好手’找一個原因:

身為農皇神農的直系血脈後人,體內蘊含神農之力,種田時有神農增益效果加成。

嗯,你看,這就很好理解了嘛!

姜秾:“……”

不,她并不太能理解。

否管能不能理解,都沒人來為姜秾列數據舉實例,詳實地講解了。只能靠她自個兒,去一步步摸索了。

……

姜家的兩個大人,不知家中‘小孩兒’的內心糾結,高高興興地放開手腳,開始給麥田施底肥、翻耕去了!

綠肥在坑裏腐爛發酵了二十天,終于漚得熟透。

周翠娘扛着一把薅鋤來到綠肥坑上,沒揮上幾鋤,就利索地刨開了最上面一層遮蓋的泥土,彎腰抓起一把還冒着熱氣兒的綠肥,放在手裏看一看、撚一撚,再放到鼻下聞一聞……

“成了,絕對是成了!就是這顏色這手感,就是這氣味了!”

學了姜家也挖坑漚綠肥的五家人,在姜家開坑起肥的今天,也都特意挪了片刻空檔,親眼到場來見證。

眼見姜家漚肥成功,他們也高興得很,這就意味着,再過上幾天,他們也能有滿坑的肥料!

“嗨呀,看看、看看!這肥料一看就肥力十足,是一坑好肥啊!”

“是呢是呢,這滿滿一坑好肥,定然能讓明年的麥子多收不少哇!”

……

村裏沒有跟着挖坑漚肥的人家得知後,也羨慕非常,紛紛說今年是來不及了,不過若那綠肥施了果真得用,明年定然也跟着一起挖坑漚綠肥。

周翠娘往兩只撮箕裏,裝滿黑黝黝的綠肥,‘嘿咻嘿咻’挑去還沒翻耕的麥田,然後就一大捧一大捧地捧起綠肥,往田裏撒上厚厚的一層……

當初為防綠肥漚制不成功,只留了五畝地等着施底肥,如今綠肥漚制得很好,本來姜雙五是打算周翠娘在前面撒肥,他跟着就在後面翻耕的。不過,姜秾估算過時間還寬裕,就給了個建議:

“就像夏天飯菜久放腐爛後,會長出蛆蟲,這綠肥漚爛了,裏面怕是也長了小蟲,看得見看不見的蟲卵或許都有。不如把綠肥撒到田裏後,先讓大太陽曬上個一兩天,把那些蟲卵曬死了,再才去翻耕,并把綠肥埋進土裏面。”

周翠娘腦筋一轉,立即同意:

“孩他爹,你今兒就放下挖鋤,先和我一起去挑運綠肥,撒到田裏去,等到都撒完了,咱兩再一起去翻耕。這樣一來,既不耽誤活兒,前面撒的綠肥也已經曬過一兩天,裏面的小蟲子也都曬死了!”

姜雙五就格外佩服他家翠娘,腦筋轉得快!“這樣好,就這樣來做。”

撒完預留五畝麥田的綠肥,用了兩天半 時間。

然後夫妻兩歇息了半天,第二日一大清早吃過早飯,就揣上幾個饅頭,裝了一罐子水,扛着鋤頭出門,下地翻耕麥田去了!

雖然處暑已經過去,出了三伏天,一年之中氣溫最高、最潮濕悶熱的日子已經過去,可是太陽當空曬的時候,還是很炎熱的,不比三伏天涼快多少。

所以這個天氣幹活的話,就要抓緊早上天沒亮,太陽還沒升起來,以及下午太陽落下後,天還沒黑盡的這段較涼爽的時間。

如此起早貪黑,多幹一些活兒,大中午時也能挪點空閑,在田間地頭的樹蔭下坐着歇一歇。

這邊夫妻兩忙了五六天,五畝地還沒翻耕完,那邊姜秾與夏五斤合夥栽培的平菇,已經可以采摘了。

沒有順手的鋒利的小刀,不能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緊貼培養料處割下來。

用刀采摘不行,姜秾就只好直接上手了。左手按菌包,右手握菌柄,輕輕一旋扭,就摘下來一朵平菇。

夏五斤端着一個竹篩跟在姜秾後面,她順手把采摘下來的平菇扔進去,指點道:

“像這樣,采摘時注意動作輕柔,不能用蠻勁扯拽,那樣會破壞菌包料面的菌絲層,影響下一茬平菇的發育生長。”

夏五斤點頭表示受教,并且深以為然:“這肥厚鮮嫩的樣子,稍微一碰就能碰爛,壞了品相就賣不起價了,是該輕拿輕放。”

對夏五斤這樣乖巧聽話的态度,姜秾內心表示滿意。小孩子嘛,大多還是天真無邪的,只要教得好,還是很乖巧聽話的!

姜秾繼續指點‘乖小孩’,叮囑他采摘平菇時的注意事項:

“除此之外,要遵循‘采大朵留小朵’原則,小朵的留到長大了再采。等這一茬都采收完之後,切記要将菌包上的死菇清理幹淨,并觀察培養料料面是否一切正常。

然後才開始撒水,準備生産下一茬。如先前所說,這菌包接種一次能采收五六茬,才會丢棄另配培養料。”

這兩點注意事項很好理解,夏五斤連連點頭,“記住了、記住了,這不是一錘子買賣,是五六錘子的長遠財源,在此期間都得好生呵護着它們。”

看着竹篩裏槐莪(平菇)逐漸多起來,夏五斤的眼睛,就似那狼眼一樣,在這潮濕陰暗的菇房裏像是在放光!

将菇房內大朵的平菇都采收完,夏五斤端在面前的竹篩也裝滿了,一層上面還疊了一層,也不怕把下面一層的壓壞了。

姜秾:“誰讓你只拿了一個竹篩子的?”

“我又沒經驗,只靠一雙眼粗略估算了下,哪裏知道采摘下來會有這麽多?”夏五斤有點心疼,暗暗嘀咕:就該堅持跑回去一趟,去姜家再拿一個竹篩子來的。

姜秾斜一眼身側的夏五斤,“我就知道了?”

哪怕早有預感,初次栽培的平菇的産量,不會低于後世馴化過的平菇的正常産量,但還是出乎了她意料,竟然會比正常産量還要多一些。

當然,是與尋常平菇的正常産量相比。如果是她優化過的平菇品類,再加上她調配的那款培養料的增産加成,現在這一點産量,還是沒有可比性的。

但就這産量,已經足夠夏五斤興奮不已了!

夏五斤手指戳一戳鮮嫩的槐莪傘面,眼神炙熱地盯住姜秾,“秾妹子!等把這些槐莪、哦不平菇,趁新鮮拿去縣城賣了,我們立即就多多的調配培養料吧,再搞上它成百上千個菌包,多多地栽培平菇!”

初次栽培平菇,一是想着試試水,二也是受限于人手,所以姜秾只調配制作了香菇和平菇的各五十個菌包,如今平菇豐收,加大栽培量是肯定的。

“确實要加緊調配培養料,至于是否要調配上千個菌包的份量,這要看情況再說。”

“好吧好吧,看情況,趕緊看看情況去,再就立即去說以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