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菇湯與賣菇
那朵被姜雙五一指戳出個洞來的平菇,摻上一鍋水煮出來,怕是都不能稱之為菇湯。能不能給鍋白開水沾上一股菇味兒,都不一定。
夏嬸拒道:“金娃兒最小,給你們家金娃兒煮菇湯喝就好,我們家就不分了。”
姜秾看了眼仰頭看着大人,恰好與她對視上,然後給了她一個大笑容的小豆丁,開口建議道:
“五斤已經決定,明天就去縣城賣鮮菇,那些采收時破損了的,被壓得狠了的,都不好拿去賣只能留着自家吃。先把好壞分揀開來,到時再看看壞的多不多,再考慮怎麽分吧。”
是她不僅想喝菇湯,還想吃素炒菇、涼拌菇。這樣的話,就希望壞損平菇的數量,能不多不少剛剛好咯。
“對,先分揀出好壞,再去考慮分掉壞的。”周翠娘支使起剛才手指闖了禍的姜雙五,“孩他爹,你去拿幾個好看且新編的菜籃子來!然後就把好的選出來放到菜籃子裏,壞了不能賣的另放一處。”
玉皇山山腳一處有片竹林,姜雙五會用竹子編織物件,且手藝還不錯。他平日得空或歇晌時,都是竹蔑不離手,手邊如果沒正經活兒做,就總能看到他在編些筐筐簍簍的。
姜家別的不多,只筐簍籃子之類,以竹做的小板凳和椅子等家具,從來不曾缺過!
姜雙五很快找來五個菜籃子,姜秾和夏五斤各拿了一個來,準備一起分揀竹篩裏的平菇。
周翠娘見了,就想勸阻:“濃娃兒,五斤,你們小孩子毛手毛腳的,別把這鮮嫩的菇給碰壞了!放着讓我和夏嬸子來分揀就行。”
姜秾還想着素炒菇和涼拌菇,并不打算放棄參與分揀,”……阿、阿娘,你嘴裏這鮮嫩的平菇,正是毛手毛腳的我們、栽培出來的。”
“……”周翠娘一時不知說什麽了。她家這女兒,果真是開始長大了,也真開始懂事、真變能幹了,但也真如葛貢士所說那樣,不喜大人指手畫腳、聽不得唠叨,說話還有點噎人。
“好吧好吧,你們也一起挑選分揀。”周翠娘想到女兒都種出了這樣的蘑菇,這會兒就不駁她的面子了,畢竟她只是勤快地想要幫忙而已。
然後,姜秾接下來的行為,就又‘印證’了葛貢士的話:叛逆的半大孩子,時常會好心辦了壞事。
周翠娘眼看又被姜秾分揀壞了一朵菇,唇齒幾翕幾合,終于沒忍住:“姜濃!你還說你不毛手毛腳?!你快給我撒手!讓我自己來分揀,讓你再揀下去,怕是今兒晚飯光吃平菇都夠飽了!”
姜濃:“……”嚴肅着一張臉,爽快地撒手。
Advertisement
然後,就又摔破了一朵菇……
周翠娘:“!!!”咬牙別過臉,她眼不見心不疼!
分揀完畢,又把品相壞了不好賣的平菇等分成兩堆,姜家和夏家一家一堆。拿回去煮湯喝,或者素炒,或者涼拌,都是難得的新鮮美味!
臨了各回各家之前,夏五斤笑嘻嘻地湊過來,道:“秾妹啊,你這雙手怎地突然這麽笨了?可得好好練練啊!”
姜秾斜了他一眼,沒和他多說,直接轉身就跟着周翠娘進小竈屋裏去了。
晚飯時,姜秾喝到了菇湯。
湯裏調味只放了鹽、撒了蔥花,再象征性地滴了兩滴豆油,如此就已經很鮮美很好喝了!把撕成小塊的煮在湯裏的菇,撈起來放到嘴裏品嘗咀嚼,味道鮮美,口感嫩滑!
然而,菇湯再好喝,也不能掩蓋晚飯的餐桌上,菜色僅僅只有一道平菇湯的事實。
什麽素炒菇,什麽涼拌菇,統統沒有!
這和想象中的不同。
周翠娘邊喝邊念叨,“以前也煮過菇湯吃,不過好像都沒今晚的鮮美嫩滑!雖然喝是好喝、吃也好吃,還是不能敞開喝、敞開吃喝,那是要拿去賣錢的,而且剩下那些賣相不好的,也先不忙一兩頓就把吃完了。
可以放着晾曬幹,到時候能賣幹貨就賣,不能賣就收撿起來,沒菜吃了或想改一改口味時,就拿點出來泡發了,煮湯喝或炒了都行,這就有了一道菜。
好東西不能一頓就給胡吃完了,得存一些起來,等以後想吃了,就能有的吃……”
姜秾耳邊萦繞着周翠娘柴米油鹽的生活經驗 ,幾度想告訴她,蘑菇以後在家裏餐桌上多半不會是稀罕物了,不必這麽‘摳門’囤積。
否則她手上也不會沒輕沒重,分揀出來那麽多‘壞了’的,但頓了頓後還是沒說,專心喝湯啃饅頭去了。
而姜雙五則時不時‘嗯、哦、對’一聲,以示捧場。
小豆丁卻是什麽都不管,和他阿姐姜秾一樣,專心致志地喝湯啃饅頭!全然不知他今天晚餐,有過吃素炒菇和涼拌菇的可能。吃得特別香!真是非常容易滿足了。
這一家四口共進晚餐,唠叨家常的情景,真是好一派濃厚的煙火氣息,漂溢出濃厚又平淡的幸福。
第二天一大清早,按照昨日兩家一邊揀好壞時一邊商議好的,周翠娘和夏五斤兩人一起,去縣城售賣新鮮平菇。
這樣安排,一是因為鮮菇搬運時要很小心,不然碰壞了賣相不好,夏五斤一個人拿不下分裝了五個菜籃子的鮮蘑,難免磕磕碰碰。
這第二嘛則是,周翠娘怕夏五斤一個小孩子,會被人把鮮蘑騙了去、或搶了去,又或者人家看他小孩可欺,會低價強買。
周翠娘覺得,以前夏五斤去縣城賣山珍野貨,既然人家阿娘放心,她也不好說。可如今這平菇可還有她們家的一半呢,讓一個半大孩子獨自拿進城去賣,她是放心不下的。
夏五斤有自己的思量,不過是有關這究竟槐莪,還是平菇的。
他曾在縣城見過一個好運乞兒的下場。好運的乞兒讨飯時,一個收買山貨的富商路過,随手施舍給他一小錠白銀。
富商剛一離開,乞兒得的銀錠子都還沒捂熱,就被一群混子拖到街邊巷道裏去了。後來銀錠子自然是沒保住的,那只死攥銀錠不松的手也被廢了。
夏五斤想了一路,最後決定就依着姜秾的叫法,把本是宮廷貢品山珍的槐莪,叫成平菇。
夏五斤把當初心中陡然升起的熊熊野望,給壓了下去。
然而,即便是平菇,也因其肥厚鮮嫩的絕佳品相,而賣了一個好價錢。
野外采的蘑菇,哪有菇房裏栽培出來的鮮嫩幹淨?像是蘑菇這種山珍之所以多是收購幹貨,雖主要是鮮蘑不便運輸,也未必沒有品相不好的緣故。
雖然他們賣出的新鮮平菇同樣不便運輸,但只來太白縣收山貨的商人,就能将這些鮮蘑消耗了。更何況,只是小宗鮮蘑運輸,是沒有問題的,權貴富豪想要什麽總是能想到辦法的。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不也不便運輸嗎,不還照樣從南運到北?
十二斤鮮蘑,‘袁屋雜貨’給了六百文錢收去,一斤五十文錢,麥子市價一斤十文錢,平菇的價格相當于麥子的五倍。這是平菇的價格,還不是槐莪的價格。
尋常幹蘑一斤一百至兩百文不等,大體上十斤鮮蘑能得一斤幹蘑,這次新鮮平菇一斤五十文,算得上可觀且厚道了。
雖然有周翠娘這個大人在,可袁老板客氣地與她招呼過後,還是與夏五斤說話,“夏小子,這次從哪裏采來這些好菇呢?”
夏五斤與袁老板相熟,這人精明逐利卻守信,講究個求財有度,比如這次五十文一斤的價格――袁屋雜貨肯定是有賺頭的,這是他能與袁屋雜貨打交道這麽久的原因。
盡管如此,夏五斤依舊不打算将栽培蘑菇的事細說出來,“小子我運氣好,在玉皇山裏找到了一處潮濕肥沃的好地方,只要不遇見大旱,即便不是在雨後的日子裏,也照樣有蘑菇可采!”
袁老板聞言眼神一亮,這樣肥厚水靈且潤白鮮嫩的絕佳品相的鮮蘑,竟是能常采常買!
袁老板目光在夏五斤身後跟着的周翠娘臉上轉了一圈,又轉到笑嘻嘻的夏五斤身上,不去深究他話中真假各有幾分,這小子以前每次都能賣出那麽多幹蘑,還會沒點秘密或貓膩?
不過他對探究別人的秘密,一般是沒有興趣的,他只做個收購山珍野貨的雜貨鋪老板,有貨就收,不管旁的。
袁老板:“夏小子最近運道旺,是好事呢,老頭兒我可得抓緊機會,沾一沾夏小子你的好運道!不知夏小子可否給老頭兒我,一個沾你好運道的機會呢?”
夏五斤這些年混跡縣城,見過不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他也學到了些。
“袁老板願意沾小子我這點微末的一時好運,我是再樂意不過的!畢竟誰沾誰好運,還不知道呢!”
袁老板被夏五斤尚顯稚嫩的圓滑逗笑,不過小小年紀就有這般表現,已經是不錯了。“哈哈哈!那夏小子,以後你再采了這樣的鮮蘑,可都得賣到我袁屋雜貨來啊,我們互相沾沾好運。”
夏五斤自然答應,“一定一定!我賣了這麽的山珍野貨,一直覺得就袁屋雜貨最厚道,又與袁老板您最熟,小子以後定然還是要把貨賣到袁老板這裏來的。”
袁屋雜貨,給價不是最高的,但卻是最穩定的。別家雜貨鋪會有淡旺季之分,據此大幅提價或壓價,袁屋雜貨卻總是将收購價格,保持在穩定的中上游,且從不拒收,有多少收多少,并不怕壓貨。這說明袁屋雜貨的資財之雄厚。
而且據說它背景也很深厚,背後的靠山是袁家,那個昭朝首富袁家。傳言不知真假,但夏五斤确實沒聽說過縣衙那幫子人,去找袁屋雜貨的麻煩。
他們栽培蘑菇成功,現在的平菇,以及之後的香菇,采收時間和數量都會趨于穩定,找一個給價穩定、穩定收買的雜貨鋪,非常重要。他可不想走街串巷去叫賣,那太費時間和精力了,不劃算得很。
都不是無所事事的閑人,賣了蘑菇、付完錢,袁老板沒再與夏五斤多唠嗑,只簡單話別後,就轉身忙事情了。周翠娘和夏五斤也出了門,去做早先說好的事情。
賣平菇得的六百文錢,由周翠娘仔細收着,一路小心翼翼,生怕沒揣牢丢了,或被偷了或被搶了。
兩人之後去做的事情,是昨兒傍晚就已經商議好了的。從今天賣得的錢裏拿出一百文來,首先支付上次賒欠的石灰的欠款,然後再買一兩袋石灰回去,緊接着增加調配培養料時要用。
周翠娘爽快地給了錢,并且順便就把新買的石灰扛了回去,沒讓夏五斤去雇個力夫。
傍晚時回到村裏,姜家與夏家湊到一起,各家歡歡喜喜地分到二百五十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