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入v告示
雖然還沒見過菇房栽培出來的香菇,但夏五斤已經見識過長在野外的槐莪,與菇房裏栽培出的平菇,兩者之間的巨大差別,他現在已經能想象出野外香菇,與菇房香菇間的差別了。
“秾妹啊,你說的挖坑點種,與我們給菌包接種是一回事嗎?還有,這養料不足,要怎麽辦?”
夏五斤兩個問題一出口,就想到他這是空手套白狼,趕忙描補道:“也不能讓秾妹你白費腦筋,我們依舊五五對半分,怎樣?”
姜秾轉頭看了夏五斤一眼,有些意外,“不必五五對半分,用段木栽種香菇,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法子。”
雖然,這法子也就是把長着香菇的朽木,給挪了個地方搬到一處堆放。
“在菇房栽培香菇,雖然産得多,品相也更佳,但耗費的時間與精力同樣更多。用段木栽種香菇,産量和品相都有所欠缺,但有一點好處,就是方便省事,這事兒能做。我與你合夥,你看可以……”
“可以可以!”這次還沒等姜秾問出口,夏五斤就趕緊答應了。
一張明朗正氣的少年臉龐上,兩只眼睛晶亮晶亮的!
“……”此刻面前這人活似一個見着暴利的小奸商,真是可惜了這一張明朗少年臉……
心中的可惜只是一閃而過,便也不留痕跡了。
姜秾按照自己的節奏繼續說:“你既然願意,那我就參與合夥罷。你現在的栽種方式,太過粗糙,我加入合夥之後,将會做三點改進:
一是改進段木堆放方式,二是在段木上按一定間距挖坑點種,三是配制……嗯、培養液進行噴灑,以解決養料不足的問題。培養液所起效用,與培養料的差不多。”
夏五斤與姜秾合夥栽培蘑菇以來,時間已經不算短了,她說的話,他已經立即就能聽明白了。“嗯嗯!是的是的!這三點确實需要改進。”
“到時候産量大概能翻倍。”因此姜秾提出了分成比例,“因為用段木栽種香菇,原就是你想出來的方法,我只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就不再五五對半分了,到時你六我四。”
段木栽種香菇,算是最原始的人工栽培香菇方法,姜秾自然是會的。
但是這方法,畢竟是夏五斤他先前就已經想出來了的,與用培養料栽培蘑菇有所不同。不過她的改進方法,絕對能值四成收益的,她不占他便宜,也不會吃虧。
Advertisement
當然,姜秾也可以撇開夏五斤,自己用段木栽種香菇,這樣就不用分出去六成了。但姜秾不想這樣做,依舊是與當初尋求夏五斤入夥時的考慮一樣,她不喜處理雜事。
而且與合作夥伴之間,要保持良好關系,不能用完就扔,平時有好處時還要想着些對方。不然現在及之後的合作,就不能很好地開展了。
這種想法雖然天真且樸素,但這也是姜秾在經商方面,為數不多的一點心得了。
夏五斤:“秾妹是個耿直人,既然你已經決定了,那我也就不多推辭了,我們就四六分吧。”
秾妹這人啊,真是個厚道人!
……
雖然菇房裏的香菇,還有大約一個月才能長成并采摘,但有平菇的養護、采摘和售賣經驗在前,又有姜秾的指點,香菇栽培也不會有問題的。
有兩家大人參與進來,并大多數活兒接過去,兩個小的就輕松了!姜秾只需在技術上把關,夏五斤則只要在去縣城售賣時跟着走一趟。
之後注意着些,在一批菌包不能繼續栽培之前,就提前調配好培養料、做好菌包,到時正常替換下廢棄菌包就行。等到熟能生巧後,可以顧得過來時,還想再多賺點銀錢的話,就多調配培養料、增加幾十上百個菌包,擴大栽培規模就是了。
目前為止,平菇與香菇的栽培事業,就算是步入正軌了!
就如先前周翠娘與夏嬸嘀咕了小半天的結果,按目前情況來估算,在栽培平菇和香菇這事上,姜夏兩家每家每月的大概進賬,約莫能有五六百文錢。
便是按照每月五百文錢即是半兩銀子來算,他們每家一年也有六兩銀子的進項!
要知道,姜家種八畝小麥,尋常沒旱沒澇的年景,一年的毛收成也才大約十五兩銀子而已。除去夏稅、秋稅、戶稅、代役銀和雜捐雜稅,剩下的純收成能值七兩銀子,就算是一個很好過的年景了。
而栽培平菇和香菇兩樣蘑菇的額外進項,就差不多能抵上姜家一年的純收成了。
兩家都已經決定,以後慢慢增加菌包,到時候進項自然就要增加,趕上姜家以前一年的純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換言之,姜家以後的年收入,将會是現在的兩倍!
算清了這筆賬,周翠娘高興得走路都腳下帶風,臉上經年日久的愁苦不見了蹤影,整天臉上帶笑,‘罵’丈夫兒女的次數也是明顯減少!
姜家夫妻兩身體棒勞力好、又勤快肯做,在溫寧村裏,姜家的家境算得是中上了。周翠娘尚且為每年多出來一倍的進項高興不已,更別說原本孤兒寡母生活艱難的夏家了。
每年六兩左右的進項,繳納賦稅後,也已經能讓夏家母子兩過活了。再不用像以往一樣,讓夏五斤一個半大孩子去操心生計,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
夏家孤兒寡母的沒個支柱,讓夏嬸不得不做一個溫和好相處的人,輕易不敢和旁人起是非。因此,她原本與姜家人的相處間,就表現得很親近,如今更是待姜家人親如一家人了!
夏嬸每每看見姜秾,都格外熱情,溫聲笑語地說話,三句話裏必有一句是誇獎的話,甜得摻了蜜似的……
夏嬸如此熱情,讓姜秾有些別扭,不過後來夏嬸一直都這樣,她見慣不怪,竟然也習慣了。
……
讓兩家大人沒有想到的是,就是不慢慢地增加菌包,只維持現有規模,栽培蘑菇的額外進項,也将會抵得上姜家一年的純收成。
只因姜秾和夏五斤倆,把用段木栽種香菇的事情,說給了兩家大人知道。
夏五斤栽種香菇的事情,夏嬸自然是知道的,但改進方法使香菇增産,她還不知道。
用腐朽樹段栽種香菇,只需挖坑點種,中途看情況噴灑一次培養液,就不用再去管它們了。
直接扔在樹林子裏,讓它們自個兒長菇就是了,省時省力又省事!
“這跟白得,也沒兩樣了吧?!在菇房裏栽培蘑菇,還得有個人時常照看養護着,可如今這放在露天野林裏,竟然就可以有收成?!”周翠娘驚得一雙眼睜圓。
莊稼人嘛,就算做其他營生的收成,能抵得上種莊稼的,也依舊不會扔下田地不管,一心撲到那門營生上去。還是會把主要精力,放在田地裏。
尤其是像溫寧村的村民,經歷過大逃荒的,把糧食看得格外重要,同等價值的糧食和銀錢擺在面前(甚至銀錢還稍多些),毫無疑問,他們都會選擇糧食!
夏家母子兩是沒得辦法,無力種田,這才一顆心撲在栽培蘑菇上面。
這也是為何兩家人,沒有立即大肆增加菌包的原因。
姜家夫妻兩堅定不移地遵循的原則是,不耽擱農活。菌包增加的上限,是在此原則上,能夠照看得過來的數量。
如今,有了段木栽種香菇這省時省力又省事的大好事,兩家人都高興慘了!
周翠娘:“孩他爹!麥子已經種下去了,最近也沒甚緊要活兒,後面的五六天,你就去樹林子裏砍樹,再給弄成一段一段的。
風吹日曬放個半年一年的,等到枯朽了,就能夠挖坑點種、栽種香菇了!到那時,都不需費什麽事,每年就能采摘他個千八百斤的香菇! ”
姜夏兩家,就姜雙五一個壯勞力,也只有他有那力氣與耐力,連着去砍五六天樹了。“嗯嗯,好的,我明兒就到村長家去,借一把斧子後去砍樹。”
栽種香菇的段木,不是所有品種的樹木都能用的,姜秾給姜雙五指出了合适的幾種樹木,樹木粗細也做了規定。
不是進了一片樹林子,就揚起斧子‘欻欻’一路砍過去,得挑選了合适的才能砍,因此遠遠不至于會危害到森林生态。
之後的五天時間裏,在周翠娘的幫助下,姜雙五砍了碗口粗的柞木、桦木和椴木,合計不到三十棵。
近三十棵碗口粗的樹,截成樹段之後,有一百來段,堆放到夏五斤原先找的那處凹地裏,等開始朽爛了,就去接種香菇。可能兩年多或三年之後,就能有收成了。
到那時,一年大概能采收兩三百斤的鮮蘑,約莫可以賣得十至十五兩銀子。兩家四六分成,姜家一年能分得四五兩銀子。
周翠娘:“只要一想到兩三年後,每年就能再多出來四五兩銀子的進項,哪怕那銀子還沒親眼看見,沒拿到手裏,我也覺得開心!”
“是呢!”夏嬸笑意滿滿地附和。
到時姜家每年或許能多出來四五兩銀子,而他們家分的是六成,每年就能多出來六七兩銀子。到時銀錢就能有富餘了,那時五斤也差不多要說親了,剛好能用來給他娶媳婦。
周翠娘盤算着,日子竟是陡然就好過了!
眼前近處的,現在每月都能有約莫半兩銀子的進項。夏秋兩稅只能交糧便不說,但戶稅、代役銀以及之後沒有定數的雜捐雜稅,有這進項銀子,應該是夠了的,不必還去賣糧籌錢。
日後遠處的,段木栽培的香菇,将在兩三年後,每年為家裏增添四五兩銀子。
大吃大喝穿金戴銀,還遠遠不能,但餓肚子的日子肯定會少很多,若是精打細算地過,或許每頓都能吃飽飯了!
一次準備晚飯時,姜秾照常幫忙架柴燒火,不經意間擡起頭時,就看見站在竈後掩在蒸汽升騰間的周翠娘,竟然像是紅了眼在流淚?
姜秾有些不确定,周翠娘這樣幹練潑辣的人,會站着默默流淚?很難想象。記憶中倒是有她和人起了是非,吵架時唱念做打着流眼淚的場景。
于是姜秾盯着周翠娘看,就盯得久了些,讓對方給察覺了。
“看甚麽看!我眼睛被熱氣燙到了,又熏又燙的,你以為好受了?做飯也不是什麽容易事,你以後也要好好學的!”周翠娘極快地抹了一把眼睛,聲音響亮地對姜秾說教道。
姜秾心想,她果然是眼花看錯了。“哦。”
換了是善于察言觀色的夏五斤,或是其他哪個稍微知曉世情的,就能看出周翠娘的欲蓋彌彰,以及何謂此地無銀三百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