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小麥枯葉病被治好後, 老天又降下一場透雨,這場雨就近按時間計算的話, 可以算是‘谷雨’時的雨。
谷雨時節, 雨貴如油。谷雨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 谷雨過後氣溫回升加快、蒸發強烈, 尤其北部西北內陸容易發生幹旱, 這時的雨水可說珍貴如油。
不過因為之前已經下過不少場雨, 溫寧村村民都希望老天爺暫時別下雨了!
看地裏濕透得能踩出水來的樣子,十天半月不下雨,外加天晴太陽照着,也不成問題。
谷雨過後, 氣溫回升加快, 光照開始增多。抽長的麥苗繼續加快生長, 很快就長成麥子植株,然後抽穗揚花, 接着灌漿飽滿,最後長成收割。
這次病害挺過來後, 村民們又開始對小麥豐收懷有期望了!畢竟人心裏不存點期望,那活得還有什麽意思。
谷雨前, 好種棉。谷雨後,好種豆。
溫寧村的田地都是幾年前開荒出來, 種糧食都嫌不夠,更加沒有田地去種棉或種麻了。
不過,今年種豆這事兒, 因為今年麥田無事,姜雙五和周翠娘就沒有再‘忘記’了。
為了能有更好的收成,姜秾繼去年将小麥種子拌得綠紫綠紫的之後,又将黃豆種和豌豆種,給拌得紅豔豔了。
這樣親手給豆種拌種,既能預防病蟲害,又能讓豆種沾染上神農之力,一舉兩得。
有去年的小麥拌種劑在先,這次周翠娘并無不放心,只是有些奇怪:“怎麽這次是紅色的了?”
“你去年不是說綠紫色看着不祥?”姜秾善解人意道,“我當時說給你換色,你不肯,這次就給配成大紅色了,喻示紅紅火火。”
周翠娘聽了這話,真是又氣又笑的,“都說了,不關什麽色兒的事!”
“我知道。但你确實不喜綠紫色,我就換成了喜慶紅火的大紅色。”姜秾當然知道,不是顏色的問題。
可她既覺得綠紫色不祥,給換成大紅色也就是了。
Advertisement
“如果你喜歡靛藍色,今年秋天的麥種,我就給你染成靛藍。”不過是換個顏色的事情而已。
“……随你喜歡吧。”周翠娘懶得再多說。小孩子的性子,怎就這麽倔呢?!
今年雨水真算得上豐沛,自開年後就時不時降下一場透雨,潮濕得麥子都遭了病害。
谷雨過後,麥子開始加快抽長,并又随之進入抽穗期,以及灌漿期,這時候正是對水分、氣溫和光照要求最高的時候,今夏麥子收成好壞,就看這兩哆嗦了。
便是在立夏與小滿之間的時候,天又再降下一場透雨!
這場雨下的幹脆利落,一天一夜過後就停住了。既給麥子抽穗及灌漿提供了水分,也沒延長成為陰雨天,沒讓麥子少了光照。
這一場雨,才真是‘貴如油’的一場好雨。
一場雨之後,小麥繼續抽穗揚花,并随之開始灌漿。
水分、氣溫和光照,這些重要的自然影響因素,都正恰如其分——當然這時候能追一次肥還會更好。
于是,一天一天眼看着就灌漿飽滿了!
“今年麥子的收成,基本上穩了!嗯,與姜家自然不能比,只是和我們去年的相比,要好上很多。”這是村裏大多數農人的心聲。
不怪他們那麽想,實在是姜家的麥子……眼看是好得太不像話了!
姜家那五畝施了底肥的麥田裏,麥穗灌漿飽滿後,看着着實喜人!
旁人家的麥穗,穗長小指指長,穗寬小指指寬。而姜家麥田裏的麥穗呢?
那穗長能有人中指
一般長,穗寬能有人拇指一般寬!姜家的兩個穗,得有旁人家的三個穗重且還不止!
有那實在心裏太羨慕的村民,路過姜家的麥田都會停下腳,蹲田埂上面看上好一陣兒。
又撥過麥穗來,攏在手裏看來看去的,真恨不得鑽進去看看,為何姜家這麥子能長得這樣好!
一天姜雙五在麥田裏拔草,直起身來稍作歇息時,就看見不遠處的田埂上,蹲着兩個人,正在翻看自家麥子的穗子……
這讓他感到有些不自在。尤其是那兩人看見他後,立即言語熱情地向他取經,問他為何能将麥子種得這麽好。這他哪知道?
“我也沒獨特訣竅,就是那樣、那樣種着啊,它自然就長成這樣了。不!今年長得好,定然是因為施了底肥的緣故。”
姜雙五磕磕巴巴地回答完,末了還肯定地點點頭:“嗯,就是這樣。”
“村裏還有幾家也同樣施了底肥,雖比我們這些沒給施底肥家的麥子長得好,可也遠不及你們家的啊?”
“對啊,這怎麽說?”
姜雙五一臉懵然,“我也不知啊,真不知道。”
“你又說不出來竅門,我們還都是同村鄉裏鄉親的,那等你家麥子收上來之後,要換給我一百斤麥子做麥種!
我也不占你家便宜,一斤三兩換一斤,幹不幹?”想占便宜也不敢啊,姜家還有個厲害婆娘呢!
“對對對!也給我換八十斤麥種,我們可是說好了啊,你可不能反悔!以後就是有其他人家想換,也要講先來後到不能少了我家啊!”
姜家這麥子着實太好了,怕是好多人家都打算來換回去,今年秋天好做種呢。
可全村有二十幾戶人家呢,萬一不夠分呢,那晚上一步可就沒有了!這可是關系到明年麥子收成的大事,可得盡早說定!
姜雙五正過意不去呢,聽鄉親要和自家換麥種,立即高興答應了:“好好,我記住了,一定給換麥種。”
第二天,姜雙五又答應了三家來換麥種。結果回到家時,正好聽見周翠娘在答應其他人家換麥種,這才覺出問題來。
姜雙五問得有些忐忑,“翠娘啊,我已經答應了六家,到時收割了與他們換麥種,嗯,要換出去五百斤麥子……”
周翠娘眼睛一瞪!“你怎麽沒與我說呢?!我都答應八家了,到時得換出去八百斤麥子啊!加起來不就有一千三百斤了?
還有幾家素來處的好的,都是想着關系親近不必提前說,到時直接過來換麥種就是了,那我們也是要給預留着的啊!”
像是楊家、沈家和葛家,這三家是肯定要給預留着的。就算三百斤吧,這就是一千六百斤了,自家還要留兩百來斤麥種吧?
“這怕是要不夠啊!你說你怎麽不和我說呢?”周翠娘一時急得直拍腿。
“昨天答應了兩家,今天答應了三家,昨晚忘和你說了,今天還沒來得及……”姜雙五是實話實說,可話音卻越來越低。
周翠娘無法了:“你說現在怎麽辦才好?你都已經答應人家,也不能反悔啊。交好的幾家的份兒,也不能不預留啊。
難不成要自家不留麥種,反而去用從別家換回來的次等麥子做種?”
姜雙五局促站着,顯然一樣沒有辦法。
此時姜秾在一旁聲音飄忽道:“足夠了。麥子灌漿已畢,産量幾乎已經落定,施了底肥的畝收估計五百斤,沒施底肥的畝收大約四百斤。自家留種後,即使村裏所有人家都來換種,也足夠了。”
不怪姜秾聲音飄忽,是她自己都覺不可思議。
她所在二十二世紀
的小麥畝産量參考意義不大,那就按沈甜所在時代的小麥畝産量來看:小麥正常畝産五百至九百斤。
而古代封建中後期,小麥畝産在兩百至四百斤。所以,今年她家小麥的畝産,已經接近二十一世紀初的小麥畝産了。
姜家逃荒到溫寧村的第二年,小麥畝收只有一百斤出頭。後來逐年變好,可也是在兩百多至三百多斤之間徘徊。
雖然是明顯感覺今年麥子的收成,大概會是這些年以來最多最好的,但也一直沒敢想會有四百斤、五百斤啊!
直想着今年麥子收成,會比以往幾年都好,至于究竟會好多少,竟然也沒敢想,反正到時收割回來後就知道了。
今天遇到好多人家提前預定換麥種,卻可能不夠的事情,這才來估算今年麥子的收成。
現在女兒這樣一說,姜雙五和周翠娘再大膽的一估算,竟覺得或許真能收上來……三千多斤麥子!天呀,還是三千六七百斤!
……
沒過多久,麥子就長成開始收割了。姜雙五和周翠娘夫妻兩花了半個月,才算是将麥子收進屋裏了。最後也證明了,當初的估算确實無誤。
在全村豐收的關頭,朝廷下達的賦役改革政令,也終于傳達至縣鄉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