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節
內的便衣隊開始動手。但是,炮彈被士兵卸去了引信,都沒有爆炸,便衣隊被軍警包圍在東交民巷,無法行動。
天快亮了,城外的叛軍不敢拖延,退回黃村。叛變的鐵甲車中隊長段春澤見大勢已去,領着三百多人逃往香河縣。縣長趙鐘璞已經接到王樹常的命令,設計抓捕了段春澤等三名叛軍頭目,烏合之衆立即四散。三名叛軍頭目被押解到北平,經審訊後槍決。同時落網的日本顧問和幾名浪人,被日本領事館引渡回天津。在天津坐鎮指揮的白堅武等人,則在日軍保護之下,從塘沽乘輪船逃往東北。
豐臺事件剛過,香河又有漢奸叛亂。
香河縣政府在8月13日頒發布告,要增加土地附稅。布告貼出,民怨沸騰。當了漢奸的大地主武宜亭和安厚齋,乘機鼓動抗稅。
日本駐天津的特務機關,巴不得武宜亭帶頭鬧事。他們認為,香河縣地處北平和天津之間,又與“非武裝區”相連,在這裏策動“自治”,對日軍大為有利。
10月上旬,日本特務在北平對武宜亭和安厚齋面授機宜。這兩個人回到香河,派人到各村串聯煽動。20日早晨,約兩千多名被鼓動起來的民衆聚集到縣城門口,武宜亭到場指揮。兩名日本浪人帶領部分脅從者,撞開城門,湧入城內,縣裏的警察鳴槍彈壓,将城門關閉,民衆大部分散去。
第二天,河北省主席商震調了一個保安中隊到香河。日本使館借口有日本人參加鬧事,也從北平派出二十多名憲兵,開赴香河,蓄意擴大事态。下午,日本憲兵的汽車穿城而過,武宜亭等人的暴亂隊伍,随之蜂擁而進,占領縣政府機關,接管縣城四門的警戒。武宜亭很快拼湊了一個“縣自治會”主持縣政。
國民政府命令商震“妥為處置”。商震派劉耀東到香河任代縣長,武宜亭設了個鴻門宴。酒宴上,日本“代表”西村向劉耀東索取省政府的委任狀來看,接到手裏看也不看,就将委任狀撕毀。劉耀東抗議,武宜亭的人一擁而上,打得他大呼救命。劉耀東的三名随從拔槍登樓,武宜亭一夥同時開槍,随從一死兩傷,後來有一名在醫院死去。劉耀東被扣押監禁。随後,武宜亭率領手下挖掘戰壕,準備憑武力頑抗。
幾個月後,日本陸軍部對國際輿論有所顧忌,認為事态擴大對日本好處不大,日軍才放棄對武宜亭的支持。武宜亭這夥叛逆作鳥獸散,他本人逃進天津日本租界。中國的保安隊開入香河城內,維持治安。一場由日本特務機關導演的“自治”鬧劇,就此草草收常039國民黨的妥協(3)
土肥原是一計未成,又生一計。他想拉攏宋哲元,沒有得手,便向冀東伸出黑手。冀東包括唐山、秦皇島等重要城市和二十二個縣城。土肥原企圖利用漢奸殷汝耕在這裏樹立一個“自治”典範,打開一個缺口,實現分離華北的目的。他的如意算盤是:如果這次成功,“說不定宋哲元也會屈服”。
殷汝耕是國民政府的灤榆區行政督察專員,手裏掌握着冀東的大權。11月23日,他和土肥原在天津密謀一番,當晚就召集停戰區各保安隊總隊長打招呼。第二天,他返回通縣,連夜發表“自治宣言”,第三天便在通縣宣布建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殷汝耕的步子邁得這麽快,連土肥原的助手專田盛壽都說“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國民政府為了防止事态擴展,通緝殷汝耕,撤銷灤榆和薊密兩個區的督察專員公署。但是,冀東處在“非武裝區”,殷汝耕有日軍庇護,南京政府對他鞭長莫及。殷汝耕有恃無恐,又将僞自治委員會改稱“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務長官”。他的副手池宗墨,在第二年訪問僞滿洲國,吹捧僞滿是“王道樂土”。僞滿官員又回訪冀東,互相安撫。日本的這個傀儡政府,成了日本分離華北的得力工具。
日本推行“華北自治”,畢竟觸動了國民黨政權的根本利益。蔣介石開始用較為強硬的态度同日方談判,不允許宋哲元等地方将領和日本交涉。宋哲元盡管不喜歡蔣介石,也不甘心做日本的傀儡。但他迫于日方的壓力,還幻想着借日本人的力量來保住他在華北的地位,并沒有斷然拒絕日本的拉攏。
所以,蔣介石還得做宋哲元的工作。12月4日早晨,何應欽在北平與宋哲元舉行會談,讨論解決華北時局的辦法,宋哲元表示願意聽何應欽的。但是日軍馬上警告他:不要背離日方走得太遠。宋哲元在第三天早晨突然宣布到西山“休息”,留下秦德純和蕭振瀛與何應欽周旋。當天,十五架日本飛機在北平上空低空盤旋,撒下殷汝耕要求宋哲元響應“自治”的公開信。
情況到了這個地步,何應欽和秦德純、蕭振瀛商定,決定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由宋哲元任委員長兼綏靖主任。12月6日,蕭振瀛跑到天津,向土肥原和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多田駿通報這個方案,征得了日本的同意。同一天,美國國務卿赫爾發表文告,表明“美國對于華北自治運動不能熟視無睹”。
國民政府沒有顧忌美國的态度,第二天再次對日本妥協,批準設立冀察政務委員會。這是一個在名義上主權還屬于中國的半自治地方政府。它的委員們,相當一部分是親日分子和漢奸。它下設經濟、外交、交通等“特種委員會”,由親日分子把持,并有日本人當顧問。它在行政上與南京政府保持半獨立關系,在經濟上截留所有關稅、鹽稅、統稅和鐵路收入,還滿足日本對華北各種資源的需求。
Advertisement
日本大特務盛島角芳在內蒙古加緊活動,1934年夏天向要求“高度自治”的德王許諾:日本将送給他兩千支步槍。幾個月後,土肥原也出馬來拉攏德王,密切了日本和他的關系。
德王得到僞滿察東警備司令李守信和關東軍特務植田的幫助,1935年1月從內蒙東部招兵買馬,建立了一個團的武裝,德王的心腹寶貴廷任團長,暫時在李守信那裏秘密訓練。關東軍派出特務機關,在蘇尼特右旗設立電臺。從此,德王與日本的勾結,有了正式的固定的渠道。
不久,關東軍派人通知德王:“我們日本已經幫助滿人建立了滿洲國,現在還要幫助你們建立蒙古國,今後日、滿、蒙可以合作。”關東軍給德王贈送了一架飛機。日本“滿鐵”總裁也給德王送來電影和照相器材。8月,板垣征四郎一行飛往內蒙,與德王密謀建立“蒙古國”。12月,德王應關東軍邀請,到達長春,與司令官南次郎等人會談,商定先在內蒙西部搞一個“獨立”局面,然後再建立獨立的“蒙古國”。關東軍送給德王五十萬元日幣和五千支步槍。德王從長春返回蘇尼特右旗,确定成立“蒙古軍總司令部”。
同一個月,李守信的僞滿軍在日軍支持下,侵占察哈爾東部八個縣,控制了八個旗,德王随即在察東成立“察哈爾盟公署”。1936年2月12日,德王在自己的王府舉行了“蒙古軍總司令部”成立典禮,關東軍參謀長西尾壽造乘專機到會祝賀。5月12日,德王任總裁的僞蒙古軍政府在化德成立,懸挂藍地紅黃白條旗。德王正式投靠了日本,當了傀儡和蒙奸。
日本用刺刀在中國扶植起三個傀儡政權,溥儀、殷汝耕和德王被日本主子拴在一起,充當日本侵華的走卒。
040萬衆一心
“我們萬衆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國難當頭,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可以把日本滅亡中國的侵略意圖,看得明明白白。在這種時候,中國當局者和一些西方政治家,還不能充分認識日本的野心,他們的洞察力,也許還不如中國一個普通的百姓,這種現象,實在是令人費解。中國民衆空前高漲的抗日救亡的熱情,得不到國民政府的支持,暫時也沒有獲得西方國家的理解。
中國的紅色政黨和紅色政權,在時局維艱的歲月裏,和廣大民衆一樣,處在十分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但是,中國共産黨沖破險阻,高舉民族解放的旗幟,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成全國共同抗戰,進行着長期不懈和艱巨複雜的鬥争。193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占領華北并吞中國告全國民衆書》,號召一切真正願意反對帝國主義的不甘做亡國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