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章節
中國人,不分政治傾向,不分職業與性別,都聯合在反日統一戰線之內。
中國人迫切需要抗日的武裝。同一年7月7日,尋淮洲和粟裕等人領導的紅七軍團,奉命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從江西瑞金出發北上。八天後,中國的紅色政權發表《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要把軍隊開上抗日前線。10月10日,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
在紛繁複雜、險惡重重的時局中,湖南人毛澤東精辟地認識到,抗日救亡運動已經進入高潮,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确立了這位遠見卓識者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同年10月1日,一篇著名的宣言由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發出,刊載在法國巴黎出版的《救國報》上。宣言號召一切不願當亡國奴的同胞,一切愛國的軍官和士兵,一切願意參加抗日救國事業的黨派和團體,一切關心祖國的華僑和國內一切被壓迫的少數民族聯合起來,共同進行抗日救國的鬥争。
同一個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共産黨和紅軍連續發表抗日宣言,反對蔣介石出賣中國。中共中央從12月17日起在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會議,根據新的形勢制定政策。27日,毛澤東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報告,題為《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系統闡明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和政策。
毛澤東和周恩來在瓦窯堡會議以後,忙于宣傳中共的政治主張,先後給蔡元培、許德珩、沈鈞儒、章乃器、陶行知、鄒韬奮和杜斌丞寫信,表示支持他們的愛國活動,提出今後工作的希望。毛澤東在寫給許德珩的信中說:“為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而奮鬥,為中華民主共和國而奮鬥,這是全國人民的旗幟,也就是我們與你們共同的旗幟”
中共中央北方局支持和領導學生的愛國運動。12月9日,北平學生長期被國民黨當局壓抑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六千多名學生湧上街頭,奔向新華門,向國民政府請願,反對賣國,反對內戰,要求抗日,要求民主。學生游行隊伍經過西單時,遭到軍警阻攔和野蠻鎮壓,一百多名學生受傷,三十多名學生被逮捕。
第二天,北平學聯做出反應,各校學生舉行總罷課,積極醞釀和準備更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學生的愛國運動持續到16日。國民政府原訂在這一天舉行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大會,中共北平黨組織在這一天發動更大規模的游行示威。清晨,北平的學生們從四面八方湧向天橋,舉行三萬多人的市民大會,通過了組織民衆、共同抗敵、誓死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等決議案。會後,幾萬人示威游行,當局再次調動軍警鎮壓,四百多名學生被大刀砍傷、刺傷或被棍棒打傷,三十多名學生被捕。
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大會,只好延期到12月18日舉行,而且“大會”開得又小又短,包括新聞記者在內,只有三十多人與會,從開會到散會,只有二十幾分鐘。
北平學生的行動影響了全國。在北平附近的天津,在江浙地區的上海、南京和杭州,在華中的武漢,在華南的廣州,在中原的開封,在太行山東西側的濟南和太原,都有愛國學生示威游行、請願和罷課。“一二·九”運動的消息傳到世界各地,海外僑胞立即向國內學生組織發出電函,贊揚他們的愛國精神,誓為他們的後盾。
民族解放先鋒隊在北平師範大學舉行了成立大會。到當年暑假,北平民先隊員發展到一千二百多人。後來,全國各地有三十多個城市建立了民先隊。在巴黎、東京和緬甸等地,也有了民先隊組織。
上海成立了以愛國知識分子和共産黨員為骨幹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主要領導人有宋慶齡、何香凝、馬相伯、沈鈞儒、沙千裏等。救國會發表宣言,制定了《抗日救國初步政治綱領》。蔣介石容不得這樣的組織,當局在11月23日逮捕了救國聯合會領袖沈鈞儒、章乃器、鄒韬奮、李公樸、沙千裏、史良和王造時,史稱“七君子事件”,震動全國。各界人士紛紛抗議政府,營救運動聲勢浩大。宋慶齡、何香凝和胡愈之等十六人發起“愛國入獄運動”。他們說,如果愛國有罪,他們願與七君子同受處罰;如果愛國無罪,他們則與七君子同享自由。宋慶齡等人前往蘇州,請求入獄。國民政府迫于全國輿論,在“七七”事變後釋放了七君子。
文化界也致力于推動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魯迅在《答文化新聞社問》中,揭露了日本侵華的真面目。中共領導下的“左聯”,抗議日本侵略,呼籲國際社會支援,號召全民族奮起抗日。魯迅、郭沫若、茅盾和巴金等二十一位文藝界新舊各派領導人,共同簽署一份宣言,明确提出:“在文學上,我們不強求其相同,但在抗日救國上,我們應團結一致以求行動之更有力。”
文化界實踐了他們的宣言。一些小說家寫出脍炙人口的抗日作品,陽翰笙寫《義勇軍》,肖紅寫《生死撤,蕭軍寫《八月的鄉村》,艾蕪寫《咆哮了的許家屯》。劇作家田漢寫《亂鐘》,詩人蒲風寫《我迎着風狂和雨暴》,陳鯉庭和崔嵬寫活報劇《放下你的鞭子》,夏衍寫報告文學《包身工》。音樂家聶耳創作《大路歌》,歌詞作家孫慎寫《救亡進行曲》,麥新寫《大刀進行曲》。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傳遍中華大地,以強烈的感染力,激勵中華民族起來抗争: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都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衆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前進!
041白山黑水除敵寇(1)
“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Advertisement
溥儀當上了僞滿洲國的“皇帝”,日子過得并不風光,一言一行都必須聽命于日本關東軍司令官。關東軍規定了他與日本天皇的關系,“宛如月亮憑借着太陽的光芒而散發光輝”。然而在中國人眼裏,溥儀甚至失去了生命的光澤,只是一具木偶而已。
關東軍是僞滿洲國的太上皇,實行法西斯統治。他們在東北建立憲兵隊,東條英機曾任憲兵司令官。日本間諜網遍及全東北。他們讓僞滿政權建立龐大的軍警憲特暴力機構,在各地設立秘密據點和秘密監獄,專門刺探抗日情報,偵破抗日地下組織和進步力量的活動。
關東軍不斷以“治安肅正”為名,進行殘酷的軍事“讨伐”,實施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同時建立“集團部落”,強迫分散居住的農民聚居在指定的大村落,切斷民衆和抗日武裝的聯系,斷絕抗日武裝的物質支援。僞滿各級成立清鄉委員會,實行戶口調查制度,一家犯法,九家連坐。鐵路兩側沿線五百米以內不準種植高粱、玉米等高稈作物,以利于鎮壓抗日武裝。
“集團部落”中央設有日僞軍警派出所和村公所,監視民衆的一言一行,限制人身自由,到處抓人、打人、殺人,随意闖入民宅,強奸和輪奸婦女。“集團部落”生存條件太差,大批民衆病死、凍死、餓死。整個東北,“集團部落”殘害着五百萬民衆。
僞滿政府公布了五十多種“罪行”,說一句“我是中國人”就是“政治犯”,吃一口大米也成了“經濟犯”。日僞還搞“大檢舉”,成千上萬的愛國志士和無辜民衆被軍警憲特逮捕和殺害。
日軍還在中國東北建立細菌戰研究所。1935年到1936年間,日軍根據裕仁天皇的密令,在東北建立了兩支細菌部隊,即“第七三一部隊”和“第一○○部隊”。他們用動物和活人做實驗,每月能培制出三百公斤鼠疫菌和幾千只專門用作傳播細菌的跳蚤。他們制造的細菌武器,先後在東北、浙江和湖南等地使用。
用活人進行細菌實驗是關東軍司令官批準的。這些活人,有中國的愛國志士和無辜民衆,有蘇聯人、蒙古人和朝鮮人。他們被稱為“原木”,意思是可以任意宰割。活人實驗名目繁多,手段殘忍。如果他們在實驗後還活着,就會一直被折磨到死。第七三一部隊細菌作戰部長川島清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