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這時的農村都燒柴火,但家家戶戶人口衆多,還養家畜家禽,每年收的稻草稭稈等完全不夠用。金溝這邊的山林不多,幾處小樹林也被各家各戶刨得幹幹淨淨,連落葉都少見堆積。

蘭芝家裏更沒有什麽柴火可以燒,僅有的那些也因為最近做豆腐燒光了。還好沙堯鎮那邊有煤炭賣,蘭芝每隔幾天就讓劉大鵬幫自己帶些蜂窩煤回來,有了蜂窩煤,就不用燒柴火,也省了幾個小家夥的活。

不過得知要上學的三個小家夥興致并不高,蘭芝就好奇道:“怎麽聽說上學個個都垂頭喪氣的?”

楊武雄皺眉道:“霞霞姐他們都說學校的老師特別兇,寫不起字要打人,我們什麽都不會,豈不是天天都要挨打?”

蘭芝被他這話逗樂了,忍不住摸摸他的頭頂,“老師不會那麽兇,你好好聽話,認真學習,不懂的可以回來問我,也可以問你們老師。我會督查你們的作業,你們也不會天天挨打。”

聽說這個時代信奉嚴師出高徒,體罰學生是學校常有的事,蘭芝打算親自接送兩天,看看學校的教學情況。不過這方圓十裏也就這麽一個學校,她也沒得選。

“哦,你真的會幫我們做作業?”楊武雄喜出望外。

蘭芝搖搖頭,好笑道:“不是幫你們做,是督導你們完成,免得你們被老師教訓。”

“那你會做嗎?”小英眨眨眼問。

“媽媽肯定會做,她那麽厲害,一定什麽都會。”楊武雄現在簡直成了蘭芝的粉絲,在他眼裏蘭芝絕對稱得上無能不能的超人。

蘭芝抿着唇笑起來,“嗯,我什麽都會,所以你們不用擔心。”

“那你教我們可以嗎?”小梅一臉期待地問道。

蘭芝伸出一根手指頭擺了擺,“在家裏我可以教你們,但你們也不可能一輩子都在我的庇護下。你們現在正是上學的年紀,該去校園多結交一些朋友,學校的學習氛圍是家裏給不了你們的,那才是你們該成長的地方。”

小梅太內向,再加上她的特殊經歷,讓她看上去比別的孩子沉郁。蘭芝希望她能多去接觸她這個年齡段的小孩,變開朗些,慢慢走出過去的陰影。

傍晚,蘭芝剛将蜂窩煤引燃,劉二娘就過來了,“三姐,這蜂窩煤怎麽樣?”

“還成,比燒柴方便,就是生火麻煩了點。”

Advertisement

“今晚我們要做什麽新鮮小吃呀?”劉二娘又問。白天點豆腐的時候,蘭芝就跟她打了招呼,讓她今天晚上過來幫她打下手。

蘭芝笑道:“一會兒你就知道了,你來得正好,先幫我将這些蘿蔔全部切成絲,小梅洗的小蔥一會兒切成蔥花。”

蘭芝這些日子請劉二娘做豆腐,發現劉二娘确實是個非常能幹的姑娘,做事十分利索,刀功也特別好。蘭芝前世很少切菜,幾十年後的科技發達,廚房用具也進化得特別方便,切片切絲攪拌成泥的工具都能買到,可惜這個時代全靠雙手。

蘭芝把鋁鍋放在火爐上,燒了些幹淨熱水起來,一會兒洗手也方便。等劉二娘的蘿蔔絲切好,她才換上鐵鍋,加入幾大勺豬油,又倒了些劉大鵬幫她從城裏買回來的菜油。

蘭芝只用了一半的蘿蔔,切出來也有很大一盆。她舀了幾勺鹽先将蘿蔔腌制,去掉蘿蔔絲中的水分,使蘿蔔絲變軟。

腌制完後,蘭芝将雞蛋打入蘿蔔絲中。這些雞蛋是她去二房那邊買的,二房沒住在金溝,而是獨立在對面的柴山上,那裏地方寬,山裏蟲子也多,十分适合養雞。

接着,她又加入蔥花、鹽、面粉和胡椒粉,一起攪拌均勻。

這時油鍋已經熱得差不多了,蘭芝舀了一瓢熱水把手洗淨,将攪拌均勻的胡蘿蔔絲捏成一只只大小均勻的團子,放入油鍋中。

沒過一會兒,油鍋裏的胡蘿蔔絲就變成了金黃色,蔥花、雞蛋和胡蘿蔔絲組合在一起,發生了奇妙的融合,生出一股截然不同的新鮮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爐竈旁邊,幾雙綠油油的眼睛盯着油鍋,恨不能趕緊撈一塊起來一飽口福。

蘭芝看他們一個個嘴饞的樣子,不由輕笑,用漏勺将鍋中的油炸胡蘿蔔丸子舀出來,放入旁邊早已備好的筲箕中。

“好了,去吃吧,小心燙。”蘭芝道。

三個小豆丁和劉二娘哪裏顧得上燙不燙,争先恐後地拿來嘗。

“二姐實在是太能幹了,你怎麽就想到把蘿蔔絲做成丸子炸來吃?”劉二娘贊不絕口。

小英也說:“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蘿蔔。”

“那是!媽媽最聰明!做得比肉還好吃。”楊武雄這個實力媽吹任何時候都不忘吹蘭芝的彩虹屁。

蘭芝笑着搖搖頭,并不是她聰明,而是她來自更先進的幾十年後,那是一個處處都不缺乏美食的美好年代。

不過雖說蘿蔔幾乎零成本,但雞蛋和油的成本卻不低,而且這道菜非常費油,普通的人家肯定舍不得這麽做來吃。

蘭芝将盆中剩下的胡蘿蔔絲全部炸成丸子,撈出後晾在筲箕中;又将草紙裁切成四四方方的塊狀,把丸子包裝成袋,用幹谷草芯捆成一袋袋。這樣一袋袋賣,不用過秤,省了算錢的步驟,方便何太婆這樣的老人,省得她算不清被人坑了。

第二天正是趕集的日子,何太婆一大早就來找蘭芝。看着黃金色的蘿蔔丸子,何太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品嘗之後更是笑得合不攏嘴,直把蘭芝誇成一朵花。

“何太婆,你也不用賣太貴,一包賣一毛錢就好,也不要和人讨價還價,能賣多少是多少。”蘭芝叮囑道,這些蘿蔔丸子成本并不低,賣便宜了今後更沒賺頭。

何太婆連連點頭,她還從來沒吃過這麽好吃的丸子,劉蘭芝比她聰明,她聽着照做就對了。何太婆背着背簍,揣着蘭芝送給她的一大包蘿蔔丸子,既舍不得吃又忍不住想吃,最後還是沒憋住,吃了小半袋,剩下的一大半收好了。

她有些忐忑,街上沒有人賣過這種東西,她也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一毛錢一小包,實在是太貴了,但劉蘭芝千叮囑萬吩咐不能降價賣,她也不好私自做主,賣虧了回去對不住人家。

她背簍裏足足有五十袋,如果全部賣出去,那就是五塊錢。

半天賺五塊錢啊,她想都不敢想,就算只賣掉一半她都很知足了。而且這五十包背起來也不重,哪像她背蘿蔔那樣費力。

何太婆選了場口靠近糧站的地方把背簍放下,将樣品放在上頭,劉蘭芝給她說要讓客人先嘗後買。

剛給供銷社送了東西的李師傅路過糧站門口,看見何太婆賣的東西,不禁好奇問道:“太婆,你這賣的是什麽?”

“我這是小酥丸,老師傅,你嘗嘗看,不好吃不要錢。”何太婆終于盼來第一個客人,忙堆滿笑臉說道。

李師傅看她一個佝偻着背的老太婆穿得破破爛爛,臉上還帶着讨好期待的笑,生了些恻隐之心,就當真拿了一顆丸子品嘗。沒想那丸子到了嘴裏,竟然意外好吃,像肉味卻又不是肉味,香鮮可口。

“你這怎麽賣呀?”老師傅問。

“一毛錢一包。”何太婆說。

李師傅是個貨車司機,專門給鄉下這些供銷社送貨,這年頭司機包裏有的是錢,就豪爽道:“那你給我來十袋。”

何太婆沒想到竟然這麽順利,第一個顧客就直接開口買十袋,她笑得合不攏嘴,趕緊給這位老師傅提了十袋。

有人見李師傅一下買十袋,都不禁好奇何太婆賣的到底是什麽。聽說可以免費品嘗,手上有點錢的都過來嘗了個鮮,結果沒一會兒,何太婆背簍裏的五十袋炸胡蘿蔔丸子就全都賣完了。

何太婆恍若夢中,她完全沒有想到竟然真的這麽好賣,自己在這麽短的時間就賺了整整五塊。

她趕緊揣好錢,高高興興地回去找劉蘭芝,把賣的錢全都交給劉蘭芝。蘭芝按照事先說的,和何太婆一人分一半,何太婆哪敢分一半,她那些蘿蔔就算全部賣掉,也不過幾毛錢。而劉蘭芝能把蘿蔔做成這種味道,肯定也花了不少成本費和加工費。

最後蘭芝收了三塊,剩下兩塊給何太婆。

“劉三娘,你真是聰明又手巧,嘗過的都誇你做的很好吃,還問我是什麽做的,我一個都沒告訴。”何太婆興致高昂地跟蘭芝談起今天上街賣蘿蔔丸子的細節,末了又問:“你今後還要不要做?我又幫你賣,你随便給我點跑路費就成。”

蘭芝笑道:“好呀,下次趕集我又幫你做,上次的蘿蔔還剩一大半呢。”

何太婆:“我家裏也還有些,一會兒我給你背過來。早知道蘿蔔也可以這麽值錢,我就不用來曬成蘿蔔幹了。”

蘭芝看她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笑着寬慰道:“沒事,你可以讓那些有蘿蔔的過來賣給我,我收購後做成蘿蔔丸子,你不就又有蘿蔔丸子賣了?”

何太婆有些心動又有些擔心,怕旁人知道後也來幫着劉蘭芝賣,那就和她沒什麽關系了,但她自己的蘿蔔又沒剩多少。這門生意她還希望一直做下去,最後何太婆想了一法,去生産隊的其他人家收蘿蔔,一分錢一斤買來背到蘭芝這邊。

何太婆現在不僅自己賣,也動員他兒子去走新店子、上房等集市,這樣幾乎都能賣幾十袋。

何二爺可沒何太婆那麽低調,沒出幾天,半個生産隊都知道何太婆收蘿蔔是給劉蘭芝加工,做成小吃拿去各個集市賣,而且利潤非常可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