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

個地道長輩,再沒別人需要女兒敬着一二。

再加上徐肅剛剛弱冠之年就中了武舉探花,還是個相貌堂堂的大好青年。這麽個幼年坎坷的小可憐居然沒有長歪,也是極其難得。文宣帝暗自唏噓了一番。

可公主可是文宣帝最最疼惜的女兒,文宣帝給自己的掌上明珠挑驸馬,簡直比給自己挑臣子還嚴格——畢竟臣子沒挑好,多調♂教調♂教就好了;調♂教不好的,換掉就好了;胡亂蹦跶不聽話的,殺掉就好了。

可挑驸馬不能這麽胡來呀!文宣帝有點兒為難。偏偏女兒看了半個月的畫像才指了徐肅,沒準徐肅的長相合了女兒的眼?

而在後宮之中又有這麽一門職業,乃是宮裏選秀時專門給皇上相看秀女面相的老嬷嬷。這些老嬷嬷眼光老辣,只一眼就能斷定此人是否“面合相法”,看看該女子是否有貴相吉相,也就是看看秀女的面相是否旺夫,是否長壽。

所謂相由心生,秀女中額頭不圓潤的、顴骨高的、眉毛散亂的、眼尾上挑的……這些女子都是面相不好的,會阻敗帝王龍氣,自然就要像爛菜葉一樣被剔除掉。

于是文宣帝給公主挑驸馬的時候,也讓個老嬷嬷站在後面,看看這些備選驸馬的面相,算是給備選驸馬做個二次篩選。雖然男子和女子的面相不能一概而論,不過老嬷嬷見過的人多,看看面總是好的。

老嬷嬷盯着徐肅,一絲不茍地上下打量,一口咬定這徐肅嘴唇薄,定是涼薄之人;眉尾上揚且淺淺皺眉是為心氣極高,而目光中隐有一絲戾氣,很明顯不是個地道的君子長相。

文宣帝覺着說得有點玄乎,他很多年沒有選妃,委實不知道這嬷嬷的話是否說得準,也不知道挑妃嫔的标準放到男子身上是否還有效。畢竟他自己也見過許多人,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此人是否胸有大才可堪重用。

他看着,覺得這徐肅還是挺靠譜的。想了想,文宣帝私下裏跟皇後商量。

皇後這些時日挑驸馬都快挑花了眼,乍一看到這麽個五官端正儀表堂堂,家中後院幹幹淨淨,小妾姨娘通房丫鬟都沒有半個,還剛中了新科武舉探花的大好青年,果斷拍板定案——就是此人了!

什麽面相什麽選妃标準,都是胡扯!光憑個嘴唇憑個眉毛,就說人家不好了,這不是胡扯是什麽?

什麽父母雙亡有礙姻緣?沒有婆婆不是省得鬧心嘛。

皇後拍板同意了,一向聽媳婦話的居家好皇帝委婉地問了問徐肅,看到徐肅驚喜交加的誠懇表情,開開心心下旨賜婚了。

徐肅甚覺驚喜,徐家甚覺榮幸,皇帝皇後甚覺滿意。公主見了見徐肅真人,覺得還湊合,挺符合自己關于驸馬的想象的。

如此皆大歡喜,于是公主就出嫁了。

Advertisement

十裏紅妝天下祝福,羨煞了多少待字閨中的少女。

公主畢竟是公主,哪怕在這寸土寸金的京城,陛下都舍得賜下一座偌大的安國承熹公主府。

而驸馬這個身份自古就有點尴尬,公主就算是他的妻子,也比他身份貴重得多。公主有禦賜的公主府,驸馬是必須要全家陪着公主住進公主府的。

心氣極高的徐肅內心有點不樂意,他自小好強,帶着祖母和徐家一衆下人住在自己媳婦家裏,因着公主的身份被封了侯爵,每年年初由皇家按例發薪俸和祿米,徐肅頗有一種吃軟飯的無奈凄涼感。

當然成婚前的《大興朝驸馬守則》他背得清楚,明白這事不由自己做主,也就歇了心思。

不過漸漸的,不滿意的地方越來越多。

比如:家裏所有年輕貌美身段好的丫鬟小厮都被宮人陸續地遣到了公主別院。恩,年輕貌美的丫鬟沒留着,細皮白淨身段好的小厮也被遣到了別院。

比如:公主陪嫁自帶禦廚,這些廚子還只給公主做飯,就連作為驸馬的他都沒有份例。

比如:公主不入徐家家譜,說到底還算是皇家的人。

比如:驸馬的薪俸用做了什麽必須全部記錄在案,管賬的人還多次旁敲側擊十分委婉地提醒他,讓他別留私房錢。

比如:公主府的所有嬷嬷丫鬟太監侍衛都一心向着公主,就連原來徐府的舊人都看公主哪哪兒都順眼。

再比如:天天有侍衛暗中監視徐肅的一舉一動,把他每天出門回家的時刻記得清清楚楚,路上去了哪兒做了什麽呆了多久,轉頭就跟公主打小報告。

別說踏進莺花巷怡香院的門了,就算在朋友的宴席上別人都是左擁右抱,他也只能一個人坐着喝悶酒。哪怕席上有歌姬舞女助興他多看了兩眼,次日都會收到妻弟——太子殿下親手書寫的告誡文。

就連想跟公主親熱都得事先跟公主請示,公主心情好才讓自己進屋,心情不好他連門都進不去。進了屋想要做些河蟹事還必須要卡好時間,半個時辰一到就有小太監或者老嬷嬷在門外大聲提醒:時辰到了。

作者有話要說: 請用三分鐘看完這段話,謝謝~~

別被開頭兩章迷惑,這不是篇打臉文,也沒有女主手撕渣男小三的情節。女主在對渣男小三的處理上會顯得很憋屈,什麽女主弄死小三一屍兩命啊,小三痛哭流涕求放過啊,渣男醒悟到自己做錯了事忏悔啊……通通沒有。女主會采取一種看上去消極的處理方式,做好心理準備的可以繼續往下看,在第19章會有她對渣男唯一的報複。

想看女主手撕渣男小三一路見神殺神走上人生巅峰的,抱歉這裏沒有。

為什麽不直接寫死渣男小三?好幾個原因。

沒把渣男寫死——是因為渣男是女主孩子的生父,女主不會去對孩子的生父和疼了孩子四年的太奶奶一個勁兒往死裏虐。這是假想了“現實中如果出現婚變該如何”後得出的結論,與古代皇家不可侵犯的權威相悖,實在抱歉。

沒把小三寫死——是因為在大綱設定中,小三的故事線還沒講完,她會被未來出現的很多配角狠狠打臉,最終徹底一無所有、生不如死。而讓女主直接弄死小三和她肚子裏的孩子,這會崩掉女主的人設,也不太符合作者原則。

作者本人信奉善惡到頭終有報,罪與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渣男小三的結局會很慘,在後文中會越來越慘,會聲敗名裂,會一無所有,會斷子絕孫……但所有的惡果都是他們咎由自取。女主不會直接對渣男小三下手虐到死,而是放任自流的心态。渣男和小三自己會把自己作死。

但女主會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很好,天天秀恩愛的同時冷眼看着曾經欺負了自己的人過得越來越慘。

提前劇透:女主性格很不讨喜。表面溫淑靜懿,是世家貴女的榜樣。實則膽子小,軟弱,認生,因幼年坎坷而自閉,瞻前顧後,心裏戲太重,什麽都憋在心裏不跟人說,遇事總是能避則避……現在內容寫得不多,所以她的缺點還沒怎麽體現。

但與江俨重逢後,她整個人會變得一點點鮮活起來,會慢慢地學會依賴別人,會學會撒嬌……會學會很多。

所以本文不光是女主漫長的暗戀史,也是一個表面出衆實則自閉涼薄的公主被一點點捂熱的過程。

追根溯源,一個人的性格養成與環境和經歷都有很大影響。女主作為大興朝受寵的嫡公主,如何養成這樣的性格,會牽扯出皇家多年前的宮闱秘辛,這是一條縱穿全文的暗線,後文會慢慢寫到。

再次強調,這不是篇打臉文,關于女主性格太軟弱的問題只能說她幼時經歷和心态導致如此。

但說實話,女主并沒怎麽感到憋屈,情感機制弱化的人很多時候情緒十分淡漠,也就是外在表現上的涼薄慢熱。比如有些人面對渣男小三的時候,會恨不得撲上去撕了他;而從小因傷痛而早熟的人往往自控能力太強,根本不會因為感情基礎為零的陌生人太渣太魂淡、對自己不好而生氣憋屈。

與生人相處不會太用心,所以不在意,也就不難過。

而我想寫的,就是一個這樣原本不讨喜,但會因細水長流朝夕相處而一點點打開內心、一點點變得生動、變得有人情味的女主。

蠢作者第一次寫長篇,正在慢慢改掉玻璃心的路上,若觀點不同,求溫柔指出就好,作者菌能虛心接受一切關于文筆、文風、劇情、邏輯、情節等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零分負分批評。

關于“女主身為受寵嫡公主,這樣的性格不合理,不符合她的身份背景”類似的評論實在看得煩了,作者既然敢寫一個幼年深度自閉、成年涼薄寡淡的女主,就一定能在後文圓得回來。她的性格心态、行為和處事方式通通有跡可循。

至于不能讨你喜歡,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但是!一個勁兒說我女主水女主慫女主弱女主該被掐死的,甚至上升到讨論作者三觀的及人身攻擊的,我求你快滾麽麽噠(^_^)俺家親閨女就這性格,看得不爽,請随時右上角點叉叉叉!!!

目前文中的硬傷有兩個,一是關于渣男小三的贅述太多了;二是皇家對渣男的處罰太輕。第一個硬傷已經不能改,第二個漏洞确實是思慮不周了,但也會盡量在後文一點一點填補上。

作者擅長的是感情線細水長流的處理,徐家的紛争只是公主回宮和忠犬男主相見的跳板,又由于很少寫長篇,寫徐家這裏的時候脫了大綱,贅述太多實在抱歉。

如果有興趣看下去的姑娘也可以直接跳過徐家的事,去看看面冷內暖的男主和面溫內涼的女主,一個多年深情從不說、一個心事重重從不問,這樣本來十分不合适的一對CP如何走到最後?

1-7章看完後,直接跳至14章可以跳過徐家的內容,且基本不會影響劇情。影響了大家的閱讀體驗,實在萬分抱歉。

謝謝每一個能看到這裏的姑娘!!愛你們!

更愛每一個手動點叉、理智棄文、不互相傷害的筒子們!!!愛死你們啦!!!

☆、往事(中)

出門艱難,交友艱難,就連房事也艱難……活了二十年的徐肅第一次覺得,當個驸馬是這麽窩囊的事。和他曾經以為的“娶了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少奮鬥二十年”的風光一點都不一樣。

而他的公主妻子——容婉玗自然對這種小事一無所覺。府中的下人廚子該怎麽做事自有各位管事嬷嬷管束,她身為公主哪裏需要親自管事;至于驸馬每次出門做了什麽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她又不是閑得有病,在意那些做什麽。

不過公主府的人都是按規矩辦事的,公主又沒指令他們怎麽做事,于是該怎麽做還怎麽做——驸馬照舊被管得像個奴隸,防得像個漢奸。

久而久之,徐肅的火氣越來越盛,內心的不甘也越來越大。

“驸馬對婚後生活似有不滿”這種秘事被暗衛傳到文宣帝耳中,文宣帝捏斷了一根毛筆,又叫來徐肅,表面溫和實則不滿地批評了一通。

此後徐肅再不滿再不甘也只能憋着,不敢有半絲情緒表露在臉上。遇到狐朋狗友的時候還得打腫臉充胖子說說“公主待自己怎麽怎麽溫柔體貼”,在外人面前勉強維持着自己的夫綱。殊不知私下裏自己憋屈得尿都黃了。

容婉玗跟徐肅婚後的生活并不幸福,甚至比民間的夫妻相處得還要糟。

就這麽熬了兩個月,熬到了薊州戰起的時候,徐肅覺得時機到了,自己不能再這麽窩囊下去了。于是上奏文宣帝主動請纓,想要擔下主将的重任。

——自然被文宣帝駁回了。

文宣帝覺得徐肅資歷尚淺,雖說中了武舉的探花,不過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

徐肅在宮門外跪了整整兩日,文宣帝實在看得心煩。看他一心想要立功,也明白他內心的想法,斟酌了下,覺得驸馬好強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打了勝仗收了心思,才能好好過日子。最後給了徐肅一個北征副将的官。

此戰發生在薊州。薊州是中原民族東北角的門戶,臨近突厥,高句麗和靺鞨,自前朝起就是多事之地,其歸屬反複更疊,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不過自打大興朝先代以來,幾任皇帝大力加強對邊關的治理,長期加強軍士訓練,完善城防工事。薊州上百年沒有發生戰亂,安定了上百年。薊州百姓終于不再需要整日提心吊膽東躲西藏。安居樂業,民風淳樸,也算是個好地方。

富貴和平久了,邊防力量又稍有松懈,軍事嗅覺很是靈敏的敵人很快趁虛而入。如今打到這薊州城下的,就是高句麗民族。

京城的将士到了邊關,薊州正打得火熱。徐肅畢竟是年少英才,本就武藝高強,他當驸馬這兩月內心又憋着一股邪火沒得發洩,于是次次打仗都一馬當前沖在最前面,一柄長刀舞得水潑不進。

驸馬骁勇善戰的名聲傳開,再加上主将有心親近,徐肅短短兩月就成了主将軍手下的一員大将,把其他幾位副将都比了下去。

不過好景不長,在一次激烈的混戰中,大興軍隊腹背受敵。主将被暗中的探子刺死,一下子軍心大亂,徐肅也被敵軍擊落墜馬,等徐家親衛沖開敵人趕上前去的時候,只剩下了一具被馬踏得血肉模糊的殘破屍身。

驸馬戰死沙場了?!

消息到了京城,不光朝廷震驚,徐家悲痛,連聽過承熹公主好名聲的平民百姓都為承熹公主掬了一把同情淚——你說徐家都破落了,好不容易有個出息的徐驸馬尚了公主,偏偏福薄就這麽去了。哎喲公主年紀輕輕就沒了丈夫,這可怎麽是好喲?!

驸馬遺體送回京城的時候,屍身已經發了腐,揭開棺材勉強認了認,護送棺材回來的徐家親衛兵頭子在一旁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講自己怎麽失職怎麽沒有護住少爺。若不是有旁人攔着,差點當場抹了脖子。

徐老夫人哀痛欲絕。她的兒子兒媳都已經去世多年,如今就連唯一的孫兒也死在了戰場上,她徐氏一門算是絕了戶,卧病在床成天痛哭,恨不得跟着徐肅一塊去了。

至于容婉玗,面上雖沒有傷心欲絕的模樣,卻足足三日沒跟人說過一句話。

所有人都怕她是強作堅強。文宣帝破格追谥了驸馬為武穆侯,容婉玗的親弟弟太子殿下都快要住在了公主府,天天來府上逗姐姐開心,生怕她想不開。就連皇後都微服出宮,在公主府陪了她好幾天。

所有人都小心自覺地避開了所有跟“徐”“肅”“去”“逝”等等有關的字眼,把她當個紙糊的人,生怕她一不小心就破了碎了,更是照顧地無微不至。

容婉玗感動于所有人的心意。不過說句實話,她心裏感慨唏噓居多,若說難過委實不多。

徐肅對于她來說,充其量算是個和自己關系不親密的普通朋友。成親兩個月的時間,她與徐肅總共見過十四面,每次說不過五句話。她一向慢熱,便是強逼着自己與陌生人盡量自然的相處,一時半會兒卻也沒辦法撤下心防。

兩個月的時間尚不足以産生深厚的夫妻情分。更何況徐肅是這樣一個不用心的驸馬,成親兩月來待她也沒有半點體貼,就連在床事上徐肅都冷淡得像是敷衍。

他為了躲開自己,為了纾解心裏的憋屈,每天早出晚歸,寧願整日在校場尋人比武也不願回她的公主府。薊州之戰之時,徐肅甚至在宮門外長跪不起,自請出征。

明裏說是驸馬心有大抱負,可往深裏想,驸馬此舉分明是在當着全京城人的面給她難堪。

他們本應是最親密不過的夫妻,成親兩月來卻比得上陌生人。

容婉玗确确實實只為了徐肅的死難過了幾天。她的難過,還全是因為呆在府裏連着聽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度亡道場,觸景生情地感慨一下生命無常,還有守寡不易。

那時候的容婉玗對驸馬戰死的感受,還不如咿咿呀呀聽了四十九天的度亡祭曲深刻。

徐肅的五七才剛過,府裏白慘慘的靈棚還沒拆。徐家偏旁幾脈就日日上門,每家都帶着個十來歲的孩子,要徐老夫人挑挑看哪家的孩子好,過繼到公主名下,當成驸馬與公主的繼子,也讓繼子給老夫人盡孝道。

那醜惡的嘴臉徐老夫人看着都嫌惡心,可她畢竟還得顧忌着這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徐家人,她一個外姓媳婦做了家主快二十年,早有人眼紅得厲害。

這樣的話落到公主耳中,兩位嬷嬷直接把來人攆出了府。

從偏房收養個繼子?當成公主的兒子?那些孩子個個都已經十來歲,早已懂了事,跟親生父母十幾年的情分外人哪能比得過?若是公主真的挑了一個收養為繼子,等将來那孩子長大還不知會生出多大的事端!

什麽東西?驸馬才剛沒了就腆着臉上門,貪圖徐家家財也就罷了,居然還敢算計到公主頭上?就算公主一輩子沒有子嗣,也是要從皇家宗室裏頭過繼。你們家的兒子誰知道是個什麽德行,想沾上皇親也不怕折了壽?

傷心過度的徐老夫人覺得徐家福薄,不光連着幾代單傳,英年早逝的還越來越多。哀痛之餘,徐老夫人最大的愧疚就是對不住剛剛過門兩月就遭逢此大不幸的公主,她不想讓福薄的徐家拖累了公主,要容婉玗主動和離再嫁。

徐老夫人雖然年邁,但她看得聽明白。畢竟以容婉玗嫡公主的尊貴身份,沒有普通女子和離再嫁的諸多顧忌。驸馬都戰死了,若是徐家再拖着公主,怕是會跟皇家生了怨。

倒不如徐家主動提和離的事,還能再皇家面前落個好,旁人也不會說公主改嫁不地道。公主跟徐家和離後再選驸馬,還可以有諸多選擇。而留在徐家,注定只能成為公主的拖累。

徐老夫人強忍傷痛,跟公主談了幾次。容婉玗卻沒這個心思,和離再嫁多麻煩,她嫁一個驸馬就折騰了足足大半年,再挑一個沒準更心累。

她心中盤算着,自己現在也沒想再嫁人,還不如占着這個徐府新寡的名頭,回宮再去纏母後幾年。反正頂着這麽個寡婦的名頭,也沒人會娶她,省了諸多麻煩。

不過就當容婉玗收拾妥了徐府事宜,打算回宮的那時候,突有一日覺得頭暈惡心,召來公主府配備的女醫一看,女醫當場診出了滑脈。

滑脈??代表着懷孕。

算算時候,正好是四個月前,驸馬快要離京的那幾日懷上的。

懷孕的這四個月容婉玗并沒有過孕吐的反應,偶爾覺得身子疲累也以為是睡不好的緣故。徐家諸事煩亂,又整日聽着度亡道場哪有功夫看太醫?

而她顯懷又晚,這四個月肚子只顯一點來。經驗老道的如嬷嬷和紀嬷嬷年紀大了,不需要貼身伺候公主,自然看不出來;而貼身伺候的大丫鬟紅素等人經驗少,根本沒往那方面想。

就這樣,懷孕四個月了突然覺得頭暈惡心,這才被女醫診出來。

公主懷孕的消息傳進宮裏,正在謀劃着要不要給女兒挑第二個驸馬的皇上有點憋屈,之前生怕女兒想不開的皇後有點糾結,快要晉級做舅父的太子有點開心,剛打算悠閑幾年再考慮改嫁的公主有點無奈。

唯有徐老夫人歡天喜地,整個人都從孫兒慘死的悲劇中重新活了過來。

先前徐老夫人還真心誠意地勸公主早早和離再嫁,聽到公主懷孕後再沒提過這話。畢竟她的兒子兒媳,也就是徐肅的父母都去了很多年。徐家只剩下徐肅這麽一根獨苗,如今還戰死沙場了。

也就是說,容婉玗肚子中懷着的,是徐家主房最後的僅存的香火。

這樣的情形下,徐老夫人怎麽敢再勸公主和離?和離後她徐家唯一的香火怎麽辦?難道要跟着下一任驸馬姓嗎?

如果這時候公主真的生了半分打胎或是和離的念頭,徐老夫人都決定要苦苦哀求、為了徐家最後的香火抗拒到底的。

容婉玗也想了許多:自打她跟徐肅成親後,徐老夫人待她一直不錯。容婉玗也不是沒心沒肺的人,如今徐家的情形太凄涼,哪怕是個陌生人聽了都要唏噓幾句。她再怎麽說,如今還算是徐家的媳婦,不能失了良心。為徐家傳承一脈香火,姑且算是自己報了這段夫妻的緣分。

更何況,聽到自己變成母親的感覺很是奇妙,她壓根沒打算打掉肚子中的孩子再去改嫁。

畢竟有沒有驸馬并不太重要,而這世上如果多一個與自己血脈相通的人,想想都覺得是件幸福的事。

五個月後,容婉玗生下了一個六斤重的小包子,取名徐皓。對着這麽個新鮮出爐的外孫,文宣帝高興得合不攏嘴,當即賜封了世子,封號“端彥”。

徐家更是歡天喜地地熱鬧了一個月,就連驸馬戰死的哀痛都薄了兩分。徐老夫人好幾次喜極而泣:她之前本來都想好了,無論孫媳肚子裏懷着的這個孩子是男孩還是丫頭,都是上天對徐家的恩惠,不敢有半分不滿。

萬幸老天眷顧,她們徐家總算後繼有人,徐老夫人在普華山上一連還了七天七夜的“子童願”。

守寡的生活很是無聊,不過有這麽個和自己血脈相親的小包子,容婉玗感覺一點都不難熬。看着他學會翻身,學會爬行,像個小鴨子一樣踉踉跄跄地學走路,會說的第一個詞就是“娘親”,學會自己吃飯穿衣,敢一個人睡覺,學會體貼娘親……

那四年的時光,是一段幸福又安寧的日子。

久而久之,容婉玗覺得,有沒有驸馬,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而徐肅在五年前離家,在那之後的四個月就去世了,只在容婉玗的生命中占了太小太小的一部分。像一道不甚明亮的螢火,沒等在她眼裏留下印跡,就匆匆黯淡了下去。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奉上~~~萌萌噠小包子出生,也算是推動男女主感情發展的重要線索。

☆、往事(下)

這五年來,高句麗民族和靺鞨鐵騎聯手攻下薊州後,沿着西北方向一路深入,又先後攻下涿州、定州,與大興将士在陉州附近僵持不下。

這五年來,邊疆戰場上死了一個骁勇善戰的徐驸馬,卻多了一個沒什麽戰功的徐千夫,手下僅有千人兵,自稱是前薊州太守方青廷的養子。

千夫長的官位太小,自然沒有引起任何注意。也沒有任何人覺得這兩者有半分關聯。

直到今年的秋天,朝中收到了陉州快馬加鞭的邊關捷報,陉州之戰按戰功列出了功績表。排在末位的正是徐肅,他的詳細資料才被拿到了文宣帝的書案上。

也就是到了這時候,容婉玗和徐府衆人才知道——這個在邊關戰事大轉折的陉州之戰上立了末等功的徐千夫,就是他們所有人都以為的五年前就已經戰死沙場的驸馬徐肅。

原來五年前薊州之戰,徐肅被敵軍擊落下馬的時候,并沒有被亂馬踩死。他雖然受了重傷,但卻被薊州原守城軍所救,衣不解帶照顧他的正是方筠瑤——當時已殉城的薊州太守的女兒。

此戰失利,大興傷亡慘重。

徐家親信找到的屍體已經被亂馬踩得快要沒了形狀,這屍體躺在徐肅落馬的位置,跟徐肅的身形又差不多,胸甲內又有品質上乘的護心鏡,一柄紅纓槍就落在屍體旁,自然被認錯了。

徐家的親衛兵送着自家少爺的“遺體”回京城的時候,徐肅還重傷未醒,根本不知道造成了多大的誤解。

等他醒了後,薊州就已經失守了。敵軍一路北下,徐肅只能帶着無家可歸的方筠瑤一路躲藏,一路颠沛。

他們一路上碰到的都是些背井離鄉的難民,這些難民自發組成了一夥逃難的大潮。徐肅和方筠瑤自然只能跟着走。

從小衣食無憂的徐肅和方筠瑤哪能受得了這苦?跟着一群粗野的土包子一塊走就已經很心累了,還要餐風露宿,窮得都快要吃土了。

二人相濡以沫,漸漸生了情意。

到了那時還沒有被戰火波及的涿州時,總算見到守城軍了。徐肅差點兩眼淚汪汪,他自小習武,看到威風凜凜的涿州守城軍就跟見了親人一樣。

可守城軍士一點也不覺得親近——乍一出現個說自己是驸馬,還想見涿州太守的瘋子,人人都嘲笑他腦子被驢踢了。

可徐肅又沒有證明自己是驸馬的信物,這麽久颠沛流離,誰知道那麽小個信物丢哪兒了?

那麽問題來了,徐肅怎麽能證明自己是驸馬呢?

徐肅呆住了——認識他的薊州主将死了,徐家的親衛兵送着他的“遺體”回京了,驸馬的印信丢了,見過驸馬的薊州軍士都知道承熹驸馬戰死沙場了。而涿州的人消息閉塞,根本不知道京城半年前出來個新驸馬,土生土長的守城軍自然不認識這新晉的驸馬大人。

他們頂多感慨兩句:這個想當驸馬還想見太守大人的瘋子長得還挺俊啊!

一個晴天霹靂當頭劈中了徐肅,來的路上他以為見了将士就柳暗花明了,萬萬沒想到還有這麽一種情形——根!本!沒!人!相!信!他!是!驸!馬!

徐肅曾經以為在京城當驸馬的時候就已經夠憋屈了,這個時候簡直都想跑回京城抱着容婉玗的大腿失聲痛哭了。

什麽男人的尊嚴,在三餐不濟的時候有個卵用?

一籌莫展之際,方筠瑤提醒他:回不了軍隊,你還可以寫信呀!給公主寫封信,讓她派兵來救驸馬你不就行了?

徐肅大喜過望,立馬寄了一封家書,信裏簡直字字泣血。徐肅本來不想寫那麽凄慘,畢竟太丢臉了。不過他又怕自己寫得太平淡,公主就意識不到事情的嚴肅性,那可就壞了。

這麽一封純屬紀實,一點誇張手法都沒用的、寫盡了徐肅這三個月來各種苦逼憋屈黑歷史的書信就這樣被寄了出去,由涿州民用驿站接收。

——畢竟軍用驿站都是傳送重要戰報的,而他現在又不是驸馬了,寫的信只能走民用驿站。

然而,這封書信石沉大海。

徐肅不甘心,前後又寄了兩封,還是杳無音信。

他心神不寧,看起來似乎對遠在京城的公主很是想念的樣子。方筠瑤看到他這樣,自然不開心了。她懷着惡意揣測道:會不會是公主不想讓你回去?

徐肅頓時如醍醐灌頂,他回憶起離京前,公主每每見到自己,都是一副冷冷淡淡的樣子,似乎對自己這個驸馬有很多不滿。

如今兩年都過去了,京城或許物是人非,那公主還希望自己回去嗎?

成婚兩月沒留下半點美妙回憶。難不成自己離京兩年,公主還會突然記起自己的好?

她會不會早就和離,有了新的驸馬?

會不會養了許多面首?

會不會,根本不想自己這個驸馬回去?

會不會更希望自己死在外面?于是遲遲不派援兵?

不然好好的家書,他還連發了三封,怎麽就全都石沉大海了呢?

天知道容婉玗有多冤枉,雖然她對驸馬沒什麽期待,但也沒有惡毒到詛咒他死在戰場的地步。畢竟徐肅沒有證明自己是驸馬的印信,家書只能走民用驿站。而民用驿站在這戰亂的時候很不靠譜,邊關的一封家書要送到京城安國承熹公主府,誰知道中間要過多少條坎?

就算這前後三封家書沒因戰亂破損,沒因混亂丢失,沒被敵軍截獲,沒被延誤時機,就算被及時送達了京城的公主府,也可能因為“來歷不明”被門房的老大爺拒之門外。

誰知道這中間哪一環出了差錯,容婉玗是真的沒收到這幾封寫滿了徐肅如何如何悲催求救的家書。

假徐肅的屍體已找到,真徐肅的家書又沒收到,容婉玗也沒有強大到真愛感動天地,與遠在涿州的徐肅心有靈犀。她是真的相信,驸馬已經戰死沙場了。

這麽一來,除了習武什麽都沒學過的徐肅只能再參了軍,當了涿州本地城防軍。方筠瑤作為前薊州太守方青廷的庶女,跟涿州太守說了幾件跟她爹有關的舊事,涿州太守姑且相信了他們跟方青廷的關系。

涿州太守看方筠瑤跟自己的女兒年紀差不多,知道她的父親方青廷大人在薊州城破後就殉了城,又有些同情她六親無靠,孤苦伶仃。徐肅厚着臉皮走了後門,頂着“前薊州太守養子”的名頭,領到了一個百夫長的差事,手下總共一百個兵。

雖然他武藝高強,可畢竟面臨着手下總共一百個兵的窘境。而軍中人才濟濟,沒有驸馬的光環,僅有一身武藝的莽夫怎麽可能輕易地脫穎而出?

徐肅在戰場上打拼了兩年,還是處在百夫長的尴尬位置上。

一路坎坷艱辛,他的疑心病也越來越重,越想越覺得一定是公主不想讓自己這個驸馬回去,收到了家書也對他的生死不聞不問。

他一邊暗恨最毒婦人心,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