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2)
在迷離的記憶裏翻閱着他們的動人故事。挽着歲月的高度,将思緒抛擲到雲端,借光陰為筆,采風景為墨,古舊的牌坊記載着一部隽永綿長、深遠博大的徽州歷史。
目光穿透斜逸在風中的垂柳,跳躍的思緒在瞬間凝固。那些沉睡在夕陽下的古民宅,帶着朦胧的醉态,好似濃郁的水墨,缭繞在風煙中化也化不開。黑、白兩色是徽州民宅質樸的靈魂,那一片古民宅群落不施粉黛,黑得堅決,白得透徹。以樸素的大美,平和的姿态,掩映自然風采,融入生活百态,靜靜地擱置在清雅如畫的秀水靈山中。明、清兩朝,江南商品經濟繁榮昌盛,許多徽商富甲一方。他們衣錦還鄉,興建宅院,将徽州的民間文化與特色細致地攬入庭院。一道道馬頭牆有着難以逾越的使命,它們眺望遠方的蒼茫,固執地堅守已經老去的家園。推開厚重的木門,步入廳堂,彌漫在堂前的古舊氣息将外來者的心慢慢沉靜。一幅幅磚雕、石雕、木雕淺繪着花鳥蟲魚、人物故事,将不同朝代的文化歷史做一次風雲聚會。讓你驚奇小小的宅院竟然容納乾坤萬象,涵蓋古老民族深邃的全部。轉身離開的時候,一只落滿塵埃的老式花瓶,向你開啓另一段似有卻無的回憶。
一口長滿綠苔的古井,被年輪打磨得平滑如鏡,可以照見那溫潤如水的光陰。曾經背井離鄉的徽州人,多年以後,走過漫漫長亭,聽過風聲雨聲,依舊眷念故鄉的月明。都說人生似浮萍,看慣了流淌的風景,心境如清泉水一般從容淡定。待到歲月老去,人事無憑,誰還會憶起一滴水的恩情?
《題圖·徽州古井》
總是有些濕潤的情懷在心間萦之不去,如同那無法幹涸的泉水,在生命的過程裏悄然無息。徽州人聚井而居,只要有水井的地方就有炊煙人家,有喧嚣世态。那汩汩的清泉,流溢着澄澈的鄉情與甘甜的生活,一點一滴的滲進徽州人的血脈中。一口口古井在光陰底下緬懷着鑿井者造福百姓的功德,以樸素的方式诠釋一個民族生養大義的內涵。井邊的蒼苔也是人生的蒼苔,積澱得愈深厚愈見其風霜。至今在一些古井旁還保存着當年鑿井與用水的相關文字,石刻的內容在歲月風塵中已變得模糊,然而,透過時光斑駁的舊跡,卻依然聽得到過往市井沸騰的聲音,那些樸實的話語在井邊徘徊萦繞,伴随着每一個晨昏日落。千百年來,許多回歸故裏的徽商飲一盞血濃于水的生命之釀,感念水的恩情,水的真義。他們曾經抛擲過一大截故鄉的光陰,要在古井的水裏撿回。
拂過陽光濺落的塵埃,将思想作一次更加澄澈的沉澱。徽州的祠堂是宗族的聖殿,維系着徽州人難舍的鄉情與莊嚴的鄉規。那一座神聖的建築,封藏了徽州人的家族歷史,留存了先人的聖賢語錄。它也許已經蒼老無聲,可是過往每一個春蒸秋嘗的片段都值得後人百世效仿。仰望祠堂峭拔堅挺的檐角,有一種直沖雲霄的高曠力量,用沉默的方式丈量着徽州宗族文化的悠久與厚重。踏過那高高的木門檻,與迎面而來的威武門神碰撞,令人肅然起敬。那被年輪風蝕的門環,冥冥中仿佛扣住了誰的因果。立于靜穆的廳堂,看着今人與先人目光相視,聽着他們用心靈對話。那一刻,你會明白,古人與今人并沒有距離,無論時光走過多麽遠,都會留下印記,而徽州人就是循着這些印記保存着如今的民俗民風。他們用貼彩紙、紮燈具、疊羅漢、舞龍燈等樸實的方式來祭祀祖先,懷着一份對聖賢的尊崇,對家族的熱愛。就這樣送走了遠古的夕陽,迎來了今朝的月色。
是這般老到讓人揪心的戲臺,到底落滿了多少歲月的塵埃?也曾紅顏淡妝,略施粉黛,也曾天香國色,濃墨重彩。到如今,韶光不在,只留存這樣滄桑入骨的姿态。究竟是相思成災,還是夢裏情懷,那麽多悄然轉身的離開,你為何還要如此執著地等待?曾經戲裏的主角早已退出歷史舞臺,每一天都有過客的腳步在你樓下徘徊,每一個聲音都在問,是否有那麽一場戲叫《歸來》?
《題圖·滄桑戲臺》
行走在狹窄的青石板路上,檐角流瀉下來的陽光,擦亮了朦胧的記憶。一座戲臺擱歇在缥缈的青煙下,寂寞地向路人訴說着它曾經華麗的故事。這是徽州的戲臺,生長在民間,流傳在民間,也璀璨在民間。
徽州人的戲臺是為了舉辦廟會時酬神、祭祀,以及一些特殊的節日與風俗而設的。戲臺的建築多半簡樸,木質的臺樓,木質的臺板,亦有一些簡單的彩繪,寄寓着徽州文化的素淡與從容。鑼鼓與二胡拉開了優雅傳情的序幕,臺上輕歌曼舞,臺下人海沸騰。那些藝人在出将入相的戲臺上粉墨登場,演繹着別人的悲歡離合。而臺下的看客凝神聚會,品嘗着別人的喜怒哀樂。誰也不是主角,只是為了一場戲曲的陪襯,做着傷感與愉悅的抒懷。誰又都是主角,在人生缤紛的戲臺上,舞出生活百味、冷暖世情。質樸而圓潤的徽劇帶着泥土與流水的芬芳,以它獨特的民間藝術與民俗風情,唱遍了江南的山水樓臺,也唱遍了徽州的街闾巷陌。人生的許多過程,就是在一場戲中開始,又在另一場戲中落幕的。
在悄然流逝的光陰裏,不知是誰打翻了硯臺的古墨,潑染了整個徽州大地,令錦繡山河浸潤在潮濕的水墨中。沿着河流追溯古徽州蒼郁的歷史以及那些鋪卷而來的徽州民風,在曠達的人生中獲得一種堅實與淡定的快樂。
6.烏鎮年華
仿佛有一段濕潤的青春,遺忘在江南的烏鎮。還有一些雲水過往,需要溫柔地想起。就這樣想起,想起在杏花煙雨的江南,想起在春風墨綠的水鄉。多年以前,有過一場悠緩的等待,多年以後,還在淡淡地追尋。只是一個無意的轉身,那位撐着油紙傘結着丁香心事的姑娘,走在輕靈的小巷,走在多夢的橋頭,走進一段似水年華的故事裏,不知是否還能不能出來。
乘一葉小舟順水流去,只是悠緩地尋覓,便有了這樣明媚的交集。在薄霧彌漫的時光中等待一場杏花煙雨,還來不及裝進水鄉的夢裏,青春的故事就這樣無聲無息。這樣一次清澈別離,留下的是煙花的痕跡,帶走的是一生的記憶。
《題圖·水鄉夢裏》
烏鎮一天的生活是從吱吱呀呀的搖橹聲中開始的,一根長長的竹篙撩撥着靜止的時光,清瑩的河水打濕了那些易感的情懷。還有泊在岸邊的船只,默默地守護着小鎮裏一些沉睡未醒的夢。它們凝視着那些古老房檐的黑白倒影,品味着沉落在水中的千年滄桑。河水無語,它和烏鎮一起靜靜地送走春秋,又匆匆地迎來春夏,從花開到花落,從緣起到緣滅。許多年後,一切都如同從前,只是所有流淌過的往事要注定成為回憶。那些被河水浸潤過的人生,帶着江南的娉婷,帶着水鄉的風韻,在迷離的歲月裏做一次千帆過盡的懷想。烏鎮依舊,小河依舊,待到春風入夢,明月入懷,誰還會在遠方彷徨?
Advertisement
穿行在素淡又含蓄的風景裏,在詩意中感受時間的恍惚,而溫暖的陽光印證了生命的真實。逢源雙橋在現實與夢境中無言地停留,帶着現代的氣息,又含有傳統的韻致,使烏鎮處繁華卻不輕浮,落紅塵而不世故。古橋是有記憶的,它記得曾經有着怎樣清澈的相逢,又有着怎樣美麗的錯過。它收存了許多年輕的惆悵,也珍藏過許多青春的夢想。它靜靜地擱置在流水之上,等待着有緣人乘風而來,再抖落一地的故事。這裏留下了文和英的腳印,留下了千萬個路人的腳印,他們手牽着手站在橋頭,憑欄靜賞小鎮之景,只覺過往的年華虛度,停留只是一瞬,回首卻是一生。
這是一個被歲月風蝕的老人,平和地看着每一個來過與離去的過客。他們折幾束陽光裝進人生的行囊,裁幾縷煙雨寫入往事的詩箋,他們平靜地來過,又平靜地走了,記住了這個叫烏鎮的江南巷陌,記住這兒曾經有過一段似水年華。
《題圖·烏鎮巷陌》
有古舊的氣息從枯朽的門板上,從斑駁的牆粉中,從青石的縫隙裏透出來,牽引着無數路人純粹的向往。仿佛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跌進某段熟悉的情景裏,又讓你久久不能出來。帶着閑散的心情走來,無關歷史厚重,不問滄桑墨跡,只是追憶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懷。無論是蒼老的酒坊還是明亮的染坊,都可以激發你無限的想象。在薄薄的陽光下,溫一壺杏花酒,享受一段詩酒年華的閑逸。看那些晾曬在高高竹竿上的藍印花布在風中輕舞飛揚,隽永的春天在時光中彌漫,而青春仿佛從來不曾離開。沉陷在這些陳年的古物與懷舊的情感中,再也沒有什麽世俗的力量可以将你侵擾,因為烏鎮趁你迷蒙的時候,已悄然潛入你的心底,從此情思深種,刻骨銘心。
悠長的小巷在煙霧中如泣如訴,那身着藍印花布的女孩可是茅盾筆下的林家女兒,她從潮濕的書扉中款款走來,從老舊的林家鋪子走來,走進茅盾故居,走進深深庭院。廳堂裏茅盾先生握筆沉思,那凝視遠方的目光,有一種吐納河山的清醒與曠達。他在文字中生動,在烏鎮裏停留,在風起雲湧的年代裏栽種進步的思想,燃燒精神的火焰。恍然間有梅花的幽香自庭院飄來,迷離中往事依稀重現,今天宛若昨天。許多的現實比夢想更為遙遠,就像許多的喧嚣比寧靜更為孤獨。站在光陰底下,看梅花開在寂寞的枝頭,那冰潔的芳瓣,卻比任何一種花朵更高曠出世,更冷傲清絕。
午後的陽光有一種慵懶困意的美麗,惺忪着夢呓的雙眼,就這樣醺然在古舊的茶館。煮一壺杭白菊,将心事熬成經久淡雅的芬芳。倚着窗臺,聽那繁弦幽管,叮叮咚咚撥響了江南靈動的曲調。江南的評彈在烏鎮這個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水鄉璀璨登場,吳侬軟語,妙趣橫生,那些熟知的故事在藝人委婉的傳唱聲中更加耐人尋味。絲竹之聲激越時如萬馬奔騰,坦蕩時若明月清風;飄逸時如玉泉流瀉,沉靜時若秋水長天。此刻,就在這古樸的烏鎮,在這懷舊的茶館,品一壺清茶,聽一曲評彈,将流光抛散,做一個晏然自處的閑人。都說人淡如菊,而世事也淡如菊嗎?當這些生動的記憶在彈指的人生中消散時,誰還會記得過往裏的一小段溫潤時光呢?
如果是一出戲的開幕,那麽等待也會成為優雅的美麗;如果是一出戲的散場,那麽離別也會成為經久的回憶。只是一段人生的萍聚,不需要刻骨去珍惜。來的時候,你還是你,當所有的路人都轉身離去,那走進戲中的你,不知道還能不能走出自己編織的夢裏?
《題圖·一出戲》
煙霧中長長的小巷,被懷舊的時光浸染;木門裏寂寂的故事,被泛黃的歲月塵封。許多的人從身邊擦肩而過,彼此間,今生今世也不會記得有過這樣美麗的相逢。曾經相逢在江南的古鎮,曾經有過腳印的疊合,甚至有過目光的交集。待到年華老去,回憶從前輕描淡寫的過往,誰也不曾知道誰,因為彼此都是過客,是江南的過客,是烏鎮的過客。這樣的相遇就像是一場皮影戲,在華麗與虛幻中開始與結束。坐在寂寞的廊道裏,等待着一場皮影戲開幕,又在柔和的燈光下,看一段皮影戲裏絕美的故事。
女子:野花迎風飄擺,好像是在傾訴衷腸。綠草輕輕抖動,無盡的纏綿依戀。初綠的柳枝,墜入悠悠碧水,攪亂了芳心柔情蕩漾。為什麽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遠行的丈夫,卻年年不見音信。
男子:離家去國,整整三年,為了夢想中金碧輝煌的長安。都市裏充滿了神奇的歷險,滿足一個男兒宏偉的心願。現在終于衣錦還鄉,又遇上這故裏的春天,看這一江春水,看這滿溪桃花,看這如黛青山,什麽都沒有改變,也不知新婚一夜就離別的妻子,是否依舊紅顏。來的是誰家的女子,生得是春光滿面,美麗非凡。這位姑娘,請你停下美麗的腳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麽樣的錯。
女子:這位将軍,明明是你的馬蹄踢翻了我的竹籃,你看這寬闊的大道直上藍天,你卻非讓這可惡的馬兒濺了我滿身泥點,怎麽反道怪罪起是我的錯誤呢?
男子:你的錯誤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讓我的手不聽使喚,蓬松的烏發漲滿了我的眼簾,看不見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豔的面頰讓我胯下的這匹馬兒傾倒,竟忘記了他的主人是多麽威嚴。
一段令人心旌搖曳的對話,讓烏鎮的陽光也随之閃爍着脈脈溫情。在姹紫嫣紅的春光裏邂逅如花美眷,又喟嘆什麽似水流年。那挽着竹籃的姑娘是林家鋪子裏的林家女兒,還是似水年華裏的默默,抑或是烏鎮裏的哪個農家女子?她們攜着單純的快樂,捧着綠色的芬芳,在古道的柳浪下行走。她們是烏鎮的風景,等待着入夢的人,而烏鎮又是過客的風景,裝飾着別人的夢。在詩意散淡的日子裏,彼此留下無名的因果,只是記得曾經回眸的相逢,還有轉身的別離。
黃昏的烏鎮,就像一位平淡的老人,收藏一切可以收藏的故事,又遺忘一切想要遺忘的人。行走在紅塵陌上,時光夢裏,回首人生歷程中的雲煙舊事,青梅過往,一切有如古玉般的溫潤與清靈。而烏鎮也是一塊浸染了春花秋月的老玉,供來來往往的人用心靈去珍惜。帶着清澈的夢醒來,帶着未醒的夢離開。只是尋常的日子,只是平淡的記憶,在閃閃搖搖的光陰裏流去。若幹年後,再以落花的方式懷念江南幾許明媚春光,追憶烏鎮一段似水年華。
7.風情麗江
我不知道,千百次在夢裏相遇的麗江,如今清晰地見着她的容顏,算是一種初來還是一種重逢。淡雅的山水,濃郁的風俗,還有以前不曾見過的美麗,在生命裏逐漸鮮活。行走在小橋與流水裝幀的街巷,你會覺得,麗江的塵埃都是風情的。無論你懷着怎樣平庸的心境,亦會被空氣中彌漫的風情感染,千年民俗醞釀出的芬芳可以将你漂洗得風情萬種。在我背上行囊,獨自放逐在麗江的時候,就知道,一路上會有那麽多的風情,與我偎依。
有人說麗江的時光是柔軟的,她可以讓生硬的世俗走向婉轉輕盈。有人說麗江的故事是風情的,她可以讓平淡的生活過得明媚鮮妍;甚至有人說麗江的山水可以療傷,她能夠熨平過往斑駁的痕跡,讓你的心清澈透明。麗江的确是天然獨特的,她處在遙遠的雲貴高原,以茶馬古道的滄桑為底蘊,又以玉龍雪山的皎潔為背景,樸實卻有韻味,風情而不妖嬈。歲月之于這裏,只不過是一種如同流水的過程,絲毫不會改變她的模樣。千百年前遺落在這裏的美麗,千百年後還能找到。徜徉在麗江自然天成的風景間,任何一個不經意的瞬間,都會讓你跌進遙遠的記憶裏,在經年的往事和懷舊的情感中沉浸。這就是麗江,以神奇的風采和別樣的韻味烙刻在每個人的心中,讓丢失昨天的人找到今天,又讓擁有今天的人向往明天。
這是納西今生的風景,記載着麗江前世的秘密。在這裏,小橋是流水的過去,流水又成了小橋的追憶。在這裏,時光從瓦檐下悄然流去,相遇又成了擦肩而過的別離。多年以後,無須将往事尋覓,只憑着這份古舊的氣息,就可以淡淡地回味,昨天的你。
《題圖·小橋流水》
古城像一個不曾被開啓的故事,用同一種色調與風格靜靜地封存在麗江。層層疊疊的青瓦上積澱着不同朝代的塵土,凝重裏帶着純粹,純粹中又含有原始。這裏不曾被莫名的心事闖入,亦不曾被無理的情感糾纏,只是在簡樸的風景裏保持一份天然的率性、固執的灑脫。對于麗江,我同所有的人一樣,帶着陌生的熟悉走進,去尋找浮華歲月裏的沉靜安然,去追求紛繁俗世的陽春白雪。在麗江樸實閑逸的日子裏,連悵惘都是明淨的,你可以穿過時光的蒼茫找回真實的自己。這裏會讓你忘記那些疲倦的過往,也不再擔憂日子會悄然地溜走,因為麗江是平靜永恒的,縱然再過十年,你依然可以擁有她的純粹與風華。
風景只為懂得的人而生,可四方街的風景卻為每一個平凡的過客而生。無論你是否真的懂得,抑或是一無所知,都不重要,它會以同樣的風情侵入你的眼睛,給你日光的溫暖。五彩石鋪就的石板路盡管被歲月磨去了光澤,但是無論晴天還是雨季,都會帶給路人的都是一種生命的淡定與清涼。沿街的小商品鋪子,擺放着納西民族的各種風物,無論是木刻還是紮染,駝鈴或是銀飾,都會給你帶來別樣的驚喜。每一件物品都牽扯着某種難言的情結,縱然你要漸行漸遠,卻也有過溫柔的相逢,相逢在彩雲之南,相逢在古城麗江。且裁一片納西風景存入年輕的記憶,或摘幾朵麗江的雲彩裝進過客的行囊,多年以後,你會反複地想起這兒有過人生最美的瞬間。這個瞬間會将你鎖在時光的鏡中,看得到時光之外的一切,卻再也走不出來了。
是誰給小巷的人生鍍上了日落的色彩?這被歲月擦亮的石板路又收存了多少過客的徘徊?當麗江的時光将你掃入塵埃,又還有哪一扇木門會将你等待?倘若今朝的相逢是為了明日的離開,不知道,那走進巷中的人,還能不能走出來?
《題圖·小巷人生》
穿行在迷離交錯的石巷,你不必猜測哪條路徑會有更絕美的風景,因為任何一處都收藏着麗江遺韻。只要輕輕走進,便會碰觸一段驚心。而納西古樂就是落入人間的仙樂,它落在古城的夢裏,撥動了路人最易感的那根心弦。納西文化以它古樸的風韻鑲嵌在麗江的瓦檐、麗江的窗戶、麗江的每一處巷陌與橋頭。那些素樸純然、風韻獨特的壁畫和東巴文字,裝點着納西人或豪放、或婉約、或中庸的天然性情,也鋪展着納西民族豐富多彩、儀态萬千的文化藝術。那些看似簡約尋常實則繁複含蓄的象形文字,會令你對納西風情滋生無限的遐想。每一個字符都需要心靈的沉澱,再随着它們袅娜娉婷的姿态一起蹁跹起舞,回歸到曾經古老的時光,召喚歷史深處濃郁的情結。每一種意象都诠釋着不同的生命真意,倘若你無法深刻理解,就把它們當成是麗江的風景,而你就是那位遠方來看風景的人。轉身間的離開,你留下幾許難舍的情愫,帶走一段無言的記憶。
夢似駝鈴驚明月,心如紅葉染青山。在那條向晚的古巷,隐約聽得到叮咚的馬鈴聲,遠遠近近地傳來,驚醒了我對茶馬古道千絲萬縷的向往。那是一條凝聚了茶馬文明的古道,成群的馬幫奔波在雪域高原,用剛毅果敢的精神探尋一條生存之路與人生之路。他們曾經無數次在麗江這座古城駐足,帶來遙遠的塵埃,又留下征程的烙印。站在古巷的路口,望着遠方恍惚的青煙,那光潔的石板不知被多少腳印打磨得這般溫潤。這就像是一條輪回巷,穿過去,可以找到前世,而走出來,又可以尋回今生。麗江的前世今生被許多人不知疲倦地追尋着,他們帶着各自悲歡的故事來到這裏,安然地抛擲過往,只存下這一段沉靜的光陰。無論将來是停留還是遠離,都已經不重要,只為這曾經的擁有。
這是風情的麗江,這樣的風情,讓你沒來得及滋生夢境的想象,就已經流露出過客的憂傷。那被月光晾曬的瓦當,寫滿古老的惆悵,被故事開啓的木窗,訴說追憶的迷惘。這裏的光陰很清涼,只是低眉的瞬間,年華已經老去來時的模樣。
《題圖·風情麗江》
歲月的蒼苔依舊墨綠如初,今晚的麗江可還有夢。那婉轉輕快的葫蘆絲重複地吹奏着一曲月光下的鳳尾竹,連同夜色裏柔和的燈光,一起糾纏你的思緒,迷醉你的意念,蠱惑你的情感。縱然還有難以擱下的心事,看着一灣清泠的溪水你便安靜下來了。一盞盞荷花燈在水中漂浮着精致的年華,星星點點地訴說着當年的一段古城舊事。古舊的小橋,古舊的流水,古舊的茶坊,連酒吧都是古舊的,這麽多的古舊串起了一道夜晚的風景,在不同的人心中編織相同的夢。就是這些看似樸素老舊的時光剪影,卻帶給尋夢者曼妙無盡的風情。我不知道前生是否來過,為何這一切會如此熟悉,熟悉得像遇見一位久違的故人,無須言說便已懂得。懂得她昨天的故事、懂得她今日的容顏,亦懂得她明天的回憶。
一定還有什麽風景是我不曾抵達,不然,怎麽還有那麽多留人的目光令我心痛,那麽多會心的微笑令我感動。在麗江,我不是那個初來的人,也不是那最後的一個。多年以前,有許多的人跋山涉水地将她尋找;多年以後,有更多的人一往情深地将她珍藏。我有想過用人生作注,從此相忘江湖,老在麗江。可紅塵百媚千紅,終究無法舍棄,就這樣選擇離去,在陽光灑落的粉塵中離去。依稀記得,麗江是拿一杯山茶花的清露為我淡淡送離。可是,待到年華老去,我又該拿什麽來回憶昨天的你。那片納西風景,那朵麗江白雲,抑或是其他,抑或什麽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