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十五回:峰林奇景遇高人,豪氣直言救朝風(1)
話說楊銘和韓靈辭別魯仁,行了多日,到了老君山。那老君山位于洛陽栾川,本名景室山,據傳太上老君李耳曾在此歸隐修煉,因而唐朝太宗時改其名為“老君山”。但見此山雲霧缭繞,清奇秀麗,真是個是個藏龍飛鳳之地。這裏是道教聖地,山上有始建于北魏時期的太清觀,還有老君廟、靈官殿等,是道教信徒的拜谒聖地,長年香火旺盛。不單如此,老君山方圓幾百裏內風景秀麗,山頂雲海鎖霧,山腰幽林珍木,山谷玉蘭飄香,老君山還有峰林千座,形态各異,雄偉壯觀。
楊銘按照魯仁吩咐,每三日服一粒“強生丸”,果然精神大增,四肢有力,胸腑疼痛大減。兩人按照魯仁所指示的,就在這石峰之中尋,這些石峰如刀劈斧削而成,犬牙交錯,石峰上生長着蒼松翠柏,奇花異草,真是披紅挂綠,置身于其中,一步一景,步移景換,人稱“十裏畫屏”。兩人再這裏尋半個月過去了,一無所獲,倒是此處的風景讓他們流連忘返,觀景忘憂,而楊銘也生性樂觀,并且特也不願韓靈為他多受苦,因此兩人便真如來此地游玩一般。這日來到一處,風景奇特,有松有柏,有花有草,有梅蘭竹菊,有清泉溪流。楊銘看這些樹木成行成列,顯然是人種的,道:“想必那清風道長就在這附近了。”兩人走前去,發現山下有個山洞,洞口寬敞,洞外一大片空地。楊銘道:“我們走進去看看吧。”韓靈道:“好。”走進山洞,只見裏面寬敞明亮,原來洞頂有個開口,陽光可以透過稀疏的枝葉射進來。韓靈道:“這個山洞真是奇特呀。”楊銘忽道:“看,裏面似乎又有幾個洞。”韓靈一看,道“真的耶,這也太怪了。”兩人走進其中一個洞,原來是間石室,裏面居然有石床石桌石椅,楊銘道:“這裏一定有人居住。”韓靈道:“說不定就是那個清風道長呢。”兩個人走出來,忽然又發現石壁上又許多深淺不一的掌印,深的達三四寸,淺的也有一寸,楊銘不禁暗暗驚奇道:“住這裏的人一點武功極高,居然可以在如此堅硬的石壁上打出手掌印來,看來真的是他住的地方了。”就在這時,忽然一個聲音道:“什麽人在這裏?”楊銘和韓靈都吓了一跳,回頭一看,只見洞口站着一個人。
只見那人身披道袍,手拄拐杖,鶴發童顏,長髯飄飄,仙風道骨,大有超凡脫塵之感,楊銘見那人如此打扮,心道他必定就是魯仁所說的清風道長無疑了,于是走前去作揖道:“請問,足下可是清風道長?”那人滿臉驚異,道:“你們是何人?怎麽知道我?”楊銘和韓靈聽他如此說,又驚又喜,楊銘道:“在下河北楊銘,我們尋道長好久了。”清風奇道:“你們怎麽知道我在這裏?找我有什麽事?”楊銘道:“是‘勝華佗’魯仁魯先生告訴我的,在下來此請道長施妙手,救我一命。”說完從懷中拿出一封信呈給清風,道:“這是魯先生給道長的信,魯先生說道長看後就知道了。”清風接過信卻沒有拆開來看,心中暗怪魯仁:“我在此隐居二十多年,從來不跟外人交往,你卻做好人,輕易把我的隐居之地告訴別人。江湖上人心險惡,豈知他們是好是壞。”他從頭到腳打量了楊銘一遍,只見他滿臉病容,神情疲憊,确實是生了重病,清風問韓靈道:“這位姑娘是?”韓靈道:“道長你好,我叫韓靈,我是陪他來找你的。”清風哦了一聲,忽然喝道:“看仗!”橫仗掃過來,楊銘和韓靈都吃了一驚,接連被絆倒,韓靈急扶起楊銘,對清風道:“喂,你幹什麽?楊公子胸口受了傷,要是跌到的話可就壞了。”楊銘卻道:“韓姑娘,別怪道長,他在試我們有沒有說謊呢。”清風這一杖自然是在試他們,若是有武功之人都能躲開。清風道:“你們沒騙我,一看你的臉色就知道你身受不輕的內傷。”楊銘道:“在下豈敢欺騙道長。”清風這才去掉信封上的火漆,看了一遍,魯仁在心中說了楊銘的傷勢和他受傷的原因,也順帶說了一下楊銘的身世。清風看着楊銘道:“原來你是河北大俠楊承英之子,難怪相貌挺像他的。”楊銘道:“家父正是楊承英,道長與家父相識?”清風道:“曾有一面之緣。”又道:“好,先讓我看看你的傷勢。”楊銘褪去衣服,清風看後,道:“這一掌确實厲害,一般人都沒有這種威力,要不是你吃了魯仁的‘強生丸’,恐怕沒有力氣站在這裏和我說話了。”然後道:“既然是魯仁要你來的,我也不能推辭,你父親又是我敬佩的人,好,我先替你療傷先吧。”楊銘道:“真的 ?”他只道要求他療傷會很難,沒想到他卻答應得很快,清風看他表情道:“你在想我怎麽會這麽快答應是不是?”楊銘點了點頭,清風道:“相由心生,我一看你們就知道不是壞人,所以才答應。”
清風又道:“你受這傷有一段時間,武功盡失,全身經脈閉塞,我先幫你打通,如此才能藥到疾處。”說罷伸指在楊銘各處大穴道輕點,清風又在楊銘各經脈處推拿,幫他推血過宮,王楊銘覺得所點之處發燙酸麻,渾身發熱,似乎能感到血液在身上快速流動。清風回身走進一個石室取出一個小包,打開小包,裏面是一團黑乎乎的東西,這東西的味道極其古怪,誰都說不出是什麽味,它又膻又腥,卻又帶着一股藥物特有的芳香味,韓靈捂着鼻子道:“這是什麽啊?”清風說道:“這是我自制的‘黑珠平傷膏’,用虎骨、蛇皮、壁虎、鹿角、紅花、丁香等制成,可以治療內外傷。”說完後刮下一些塗在楊銘後背,用幹淨的布包好,楊銘只覺所敷之處發燙,如潑熱油,知道這是藥力透過皮膚抵達患處的結果。清風又拿出一個小瓶,從瓶內倒出一粒中指般粗的丹藥,道:“這是我煉的‘回春丹’,有滋養髒腑,強筋健骨的功效,可以平複受傷的內髒。”楊銘服下了,清風道:“這幾天你好好休息補養,盡量少動,先看效果如何,過幾天再繼續治療。”楊銘道:“多謝道長。”清風指着那邊的幾個石室道:“你們可以先住在那裏。”
這幾天都是韓靈照顧楊銘,洞裏本來就有許多清風留着的幹糧,清風又每天打些野味,摘些野果回來,韓靈雖然是官家小姐,但是很會做飯,吃住都無憂。清風每天都會幫楊銘推拿數次,每次幾刻鐘,五天後,清風問楊銘道:“你現在試着運力,看感覺怎麽樣?”楊銘依言運力,道:“雖然胸腑仍會疼痛,但已經比以前輕多了。”清風道:“好,那你再試試運丹田之氣于後背的肺俞、心俞、腎俞等諸穴,看看感覺如何?”楊銘又運氣,只覺一股細流自丹田而出,當這股氣流道傷處時,陣陣酸痛兼麻酥,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他自從受傷之後,內力全失,現在竟然有一點點內力了,是以能夠運氣,便如實相告。清風撫須笑道:“好極,看來我的藥還是有用的,現在才是真正的治療了。”楊銘道:“現在才是?”清風道:“當然,前幾日給你服下‘回春丹’和外敷‘黑珠平傷膏’是初步平複你受傷的髒腑,讓你有一點的內力,但是要真正治愈,除了要長期如此內服外敷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楊銘道:“請問我該如何做?”清風笑道:“這簡單,我有一種內功心法,叫‘混元玄功’,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道理來修煉的。”楊銘道:“混元玄功?”清風道:“沒錯,五行有金、木、水、火、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這便是五行相生。 人體五髒,心、肝、脾、肺、腎,也如五行般相生相克。腎之精以養肝,肝藏血以濟心,心之熱以溫脾,脾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清肅下行以助腎水。五髒與五行對應,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而人體全身,四肢筋骨,皮膚頭發都與五髒相關,按照這個道理行氣修習,便能全身有力,精力充肺,百疾不侵,舉動自如,如脫胎換骨般,對治療髒腑疾病損傷頗有療效,勝過各種草藥,再重的內傷都不怕。”楊銘聽後大喜道:“原來如此,道長所見果然非同一般。”清風便把練“混元玄功”如何運氣吐納的方法告訴楊銘,楊銘試着運氣一周,只覺五髒清明,神清氣爽,病容大減。不禁高興的道:“果然是好功夫。”清風道:“以後每隔五天你就服一粒‘回春丹’,每一個月就換一次‘黑珠平傷膏’,堅持每日修習此功,精心調理,不出半年,便可痊愈。”楊銘道:“多謝道長救命之恩,在下感激不盡。”
于是楊銘每日修習“混元玄功”,韓靈則做好吃的給楊銘和清風,老君山上野味不少,韓靈很會做菜,雖然食材只有幾種,卻能做出多種多樣的菜來,清風對韓靈的手藝贊不絕口。這山上又有各種名貴草藥,山上高的地方有人參,低的地方有靈芝,韓靈經常采來炖湯給楊銘補養。不覺過了三個月,楊銘的傷已經好得差不多了,這時已是初秋,一天清風把楊銘叫出來道:“楊少俠,你養了這麽久的傷,恢複得怎麽樣了?”楊銘道:“承蒙道長妙手,現在已經基本好了,武功也基本恢複了。”清風道:“短短三個月就能恢複道這種程度,那也挺不錯了,說明你的內功很有基礎。來,試幾招給我看看,讓我看看你的武功如何。”楊銘笑道:“恐怕要讓道長說笑了。”當下折了根樹枝,随意使出幾招,清風看後道:“看你所使的,像是刀法。”楊銘道:“這本是家父的刀法,只是家父從未教過在下武功,這幾招都是從家父留下來的刀譜中學到的。”清風道:“這樣啊,素問楊承英刀法無雙,你剛才那幾招甚是巧妙。”楊銘問道:“道長,為何我自從練了‘混元玄功’之後,內力大增了呢?”清風笑道:“那當然,你平時在練的‘混元玄功’,它可不單單能療傷,其實更是一門純正的內功。修習的人不但可以身強體壯,百疾不侵,還有滋養髒腑,化瘀療傷的作用,凡人體百病,只有靠自身的抵抗力和恢複力,才能真正根治,藥物只能取到在關鍵時刻的輔助作用,所以我才讓你修習它。”楊銘道:“原來是這樣。”清風又道:“習武之人,修煉內功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內功足夠強,才能舉動自如,身心合一,摘葉飛花,都能傷人,也不用去拘泥什麽招式了。”楊銘恍然大悟,這幾年來,他的武功雖然頗有長進,但總覺得缺了點什麽,現在才明白是自己內力不足,深深嘆服道:“多謝道長指教,在下受益無窮。”清風又道:“但是對于內功不夠之人,就必須要學習武功招式,要領會其中的奧妙之處,我看你剛才那幾下就挺不錯的。”楊銘道:“家父的刀法叫‘劈風刀法’,據他說是他年輕時以為高人傳授給他的,這刀法威力巨大,只可惜晚輩愚鈍,未能理解透徹,只會幾招。”
清風怔了一下,道:“劈風刀法?”接着又哦了一聲道:“原來是‘風神三刀賀炎亮’傳給他的。”楊銘道:“‘風神三刀賀炎亮’?道長您認識這位高人?”清風道:“當然認識,當年還跟他交過手呢,他早年性烈如火,但是為人正直,擅長刀法。後來聽說他晚年時性格有所內斂。他自創了三套刀法,分別叫‘和風刀法’、‘狂風刀法’和‘劈風刀法’,因此才得‘風神三刀’這個稱號的。聽說後來他把這些刀法分別傳給三個與他有緣的後生,這三套刀法自然是一套比一套厲害,想不到,他傳給你父親最厲害的刀法。”楊銘道:“原來是這樣啊,那他那和風刀法和狂風刀法又穿給誰了呢?”清風道:“他的和風刀法傳給了一個叫俞和泰的人,此人在江湖上名氣不大,但卻官運亨通,聽說後來當了個員外郎。至于狂風刀法,則傳給了金月教的蔣應生,此人是金月教的大風堂堂主。”楊銘道:“金月教?就是江湖上人們稱的‘魔教’?”清風道:“其實金月教并非如江湖中人所說的那樣,魔教中人也并非真的殺人嗜血,其實金月教的人都是好漢,其中也是因為種種原因才被江湖中人稱為魔教的,金月教的教主叫施盛陽,是條血性漢子,當年我曾與他有一段交情。”楊銘道:“我看江湖中人會這麽叫也是有原因的。”清風道:“難道你遇到過他們?”楊銘道:“豈止見過,我還跟他們交手過。”清風道:“哦?說來聽聽。”楊銘便說了一下他在飛鵬山莊救任晖的事,也把昔日王錦被傷的事情說了。清風聽後,有點吃驚,道:“你說那人用的是青釭劍?”楊銘道:“是的,那人自己說的,那把劍真的很鋒利。”清風小道:“不可能啊,施盛陽不是這種人,怎麽可能會跟遼人打交道?”楊銘問道:“什麽?”清風道:“你不知,那把青釭劍是金月教的教主施盛陽所用的寶劍,他有時候做事确實太過偏激,但是絕對不會和遼人在一起的。”随後又道:“我想這是有人在假冒金月教的人吧?跟何況二十多年前金月教舉教遠走西域,從此就再也沒有踏足中原了。”楊銘小道:“看來,江湖中人所說的話也不能盡聽啊。”清風道:“是啊,人心險惡,有時候親眼所見的都不是真的,更何況是耳聞的。”楊銘聽後點點頭,自語道:“這倒是不假,有些人确實是外表正派,內心卻是充滿邪惡。”
清風道:“賀炎亮已逝,好久沒有見過他的刀法了。”楊銘眼睛一亮,道:“道長,晚輩自學了幾招劈風刀法的招式,我可以使給你看看。”清風捋須笑道:“你理解不透這套刀法,是想讓我指點你吧?”楊銘笑道:“看來瞞不過道長呀。”清風笑道:“好,你就把那套刀法說與我聽,也不要去演給我看了。”楊銘從懷中拿出那本《劈風刀法》遞給清風,道:“道長,你看。”當下清風看了一遍,啧啧稱贊,道:“賀炎亮的刀法果然非同一般,人稱‘風神三刀’,果然名不虛傳。”楊銘便說了一下自己的不解之處,清風給他一一指點,楊銘悟性甚高,一點變通。完後清風道:“你若是練成了這套刀法,以後也能稱雄于江湖了。”楊銘道:“晚輩碌碌之才,無此雄心。”清風又道:“你的傷雖然基本痊愈了,但還是要精心調養,完全痊愈之前切不可運猛力,免得又生內傷,再癢個把月,應該就完全痊愈了。”楊銘道:“是。”
于是有過了一陣子,這日楊銘和韓靈正在洞裏閑聊,忽然聽到洞外的清風高興的道:“老和尚,老頭子,你們兩個來啦,這麽多年未見,你們一點也沒變呀!”接着一個蒼老的聲音大笑道:“老道士,你也不服老嘛。”又一個聲音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接着傳來三人的大笑聲,楊銘和韓靈聽得莫名其妙,走出洞去,只見有一個和尚和一個老者與清風站在一起,那個老者手上拿着一個布帶纏着的東西,一看就知道是一把長刀,只是不知道到底什麽樣。他們三人年紀相仿,也差不多高,連長髯都一般長,楊銘問道:“道長,這兩位是......”清風道:“這兩位是我的至交好友,這位是無念大師,是少林寺的得道高僧。這位叫關維,曾是湖北關刀派的掌門人。”關維見了楊銘與韓靈兩人道:“咦,老道士,你什麽時候收了兩個徒弟啦?”清風笑道:“不是,他們是受了傷前來請我醫治的。”關維奇道:“他們怎麽會知道你在這裏?”清風道:“是勝華佗魯仁告訴他們的。”無念道:“善哉善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看來這兩位施主跟你是有緣人,才會在此處。”清風笑道:“是呀,自從他們來後,我也增添了許多歡樂,少了許多寂寥。”三人邊走邊說多年交情,楊銘和韓靈跟在後面,一直來的山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