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周宣王四十六年,姬宮湦的父親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自繼位後,周幽王貪婪腐敗,不問正事,任用虢石父為卿士,掌管朝政。虢石父為人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貪圖財利,引起天下平民不滿,虢石父出兵鎮壓。
周幽王八年,幽王下令廢嫡立庶,廢黜王後和太子,立寵妃褒姒為後,立褒姒之子姬伯服為太子。申後被囚,太子姬宜臼出逃王宮。申後之父申候聯合西夷犬戎攻打鎬京,于骊山下殺死周幽王。幽王死後,申候聯立各諸侯擁立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自此拉開東周序幕。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骊山一戰後,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脫離周王室控制。中原大國紛紛稱候,戰火連綿。
當世最有名的祭司蔔算子曾準确的預言到天下的走勢,勸阻幽王無果後從此閉口不言,歸隐山林,與明月清風為伍。平王于雪地赤足三日而不見,各國諸侯花重金聘請亦不出。
此後兩次開口,卻都只為衛國風行子一人。
風行子出生衛國都城朝歌,自小愛醫,非徒有虛名之輩,而是真才實學。只需望一眼就能準确說出症結所在。經常為平民,甚至是奴隸醫治。年紀輕輕已是小有名氣的平民醫師。聽聞武公有疾,鄭國遍地名醫,為求得醫術上的突破到達鄭國。
恰逢鄭武公公然招醫,“何人治好孤便應他一事,必不反悔。”鄭宮中的禦醫并非俗物,多年也沒能治好鄭武公。這病人不是旁人,是鼎鼎有名的武公,稍有差池,禍及魚池。但為搏富貴舍命也是值得的,只要治好鄭候就富貴無邊,更甚者一朝成名天下知,鄭國新舊就如一塊磁鐵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名醫,引得各國名醫紛紛來鄭。
最終,引人大跌眼睛,治好鄭武公的名不見經傳的風行子。他為中原第一霸主鄭武公治好多年沉疴的消息傳遍整個中原大地,一醫成名,聲名響徹各國,人人豔羨。
人人都在猜測風行子會要什麽賞賜。一時間賭坊生意爆棚,紛紛以此為賭注。有說黃金玉器的,又說封卿拜官的,只有一耄耋老者壓風行子必會以此勸阻武公伐虞。
這個牛馬不相及的答案受到了冷落和嘲諷。此人也不以為意,只是每日飲酒,身邊伴着一個言語不多的年輕男子。
風行子成為鄭候的座上之賓,後武公問賞,風行子直言“便以不伐虞作為診金罷。”
武公沉默不言,風行子直面武公,“此亦是君候對天下之諾也。”武公無法,已對天下開口,只得信守諾言,傳下旨意,放棄伐虞。
武公允後問道為何做此要求。風行子微微一赧,“草民來鄭途中救治一虞國小兒。他說若能活下來,此生之願是侍奉雙親,攜妻子漫步山野。”
時人皆稱奇,遍尋老者,不得。此事傳入武公耳內,武公撫掌大笑,“定是那蔔算子所言。”經查明,那老者正是周王室最後一代祭司蔔算子,年輕男子為其弟子。蔔算子以一言勝天下,這次賭局蔔算子大獲全勝。衆人莫不心服口服。
離鄭時,風行子曾對武公言,“君殺戮過重,于身體無益。望君上修身養性,以仁德治國。”
“君未免管的過寬,不要以為你救過孤,就可恣意妄為。”武公當場命人扔出,傳為笑談。
Advertisement
十五歲的風行子在一夕之間地位天淵之別,又回到過去。世人或嘲諷,或惋惜。風行子來時兩袖清風,去時兩袖清風。只背着醫書繼續游走各國。如此行為也惹得天下平民信服。
風行子剛出鄭地就見虞國君王赤足披發,帶領衆多公子以謝風行子救虞國百姓不為鄭國屠戮之禍。
誰也沒想到五年之後,虞國會攻打薛國。薛國國君在城樓之上大罵虞國國君不仁,風行子無眼救中山狼之輩。薛國城中因饑餓屍橫遍野多有餓殍,國君不忍,下令開倉放糧,把軍糧發放給百姓。後守軍無糧而食,終至城破。薛國的公主嫁給了許國國君,許國君候派兵來救。只是薛國最終沒有等來許國的援兵,無人看守的城城牆不攻自破。這時援軍已經不過在二十裏之外了。
薛國君王自覺無顏愧對祖先,自刎于宮中。王後為後宮妃嫔免受侮辱,下令殉葬,自己也服毒自盡。虞國軍隊搗毀了薛國宗祠,歷代薛國國君屍骨被抛屍荒野。薛國公子被殺,公主被送往虞國王宮,充作官妓。許國王後薛姬聽聞,當夜自盡。
鄭武公得知,緊急派遣二十萬大軍攻打虞國,為薛國雪恥。許國國君見此,為保全顏面,也下令撤回的五萬大軍重返薛國,與薛國的虞軍一決死戰。
鄭軍威武,裝備精良,勢如破竹,不過五日就拿下虞國。虞國國滅,成了鄭地。許國也奪回薛城,迎回薛國國君的侄子離石成為薛國新一代國君。
薛國城中慘狀傳回中原,人人聽得毛骨悚然。傳聞城中易子而食,血淋淋的人肉甚至被賣到了百金。終究是蠻夷之國,離中原甚遠,不久就被人們淡忘了。
但是風行子成了所有人眼中的禍害,若是當日不是風行子婦人之仁阻止鄭國伐虞,就不會有今日之狀。“風行子是虞國細作,蔔算子已經提醒了世人,當日就應該殺了風行子。”更有甚者出千兩黃金買風行子項上人頭。
卻不知被推到風口浪尖的風行子正在薛城裏。他以一己之力護得薛國剩下的百姓免遭屠城。又帶着薛國百姓一起收斂了薛國歷代國君的遺骸。因為過渡殺伐,還有糧食水源問題,薛國城內染上瘟疫,他帶着城中醫師成功控制了瘟疫,救了薛國附近一整片百姓,包括在城內斂財的五萬許軍。
沒有人知道他見此心中是何感想,因為至此以後兩年都沒有人見到他。
這期間,蔔算子在臨終前曾有一言經由貼身弟子付梓意口中流出,“今心懷天下者,唯衛國風行子。”這是極高的評價了。
世人對蔔算子的話還是頗為忌憚,加之時間推移事情逐步淡化。只聽聞他收了一個女弟子。
七年之後,風行子前往楚地,偶遇強盜,被鄭武公所救,後又被武公奉為上賓。到楚地又遇到頑疾,為救治楚地百姓,親身犯險,這些年風行子風餐露宿身體消耗巨大,精疲力竭而死,逝世之時二十又八,只有女弟子在身邊侍奉,甚是凄涼。最後女弟子硬是憑一人之力帶風行子靈柩回衛。
鄭武公得知,畢朝三日。封風行子為上陽大夫。沒有人知道風行子和鄭武公偶遇那年發生了什麽,但風行子醫術高明,一生救死扶傷懸壺濟世為百姓而死是真。
女弟子拒絕封賞,“家師一世無求,所求唯天下蒼生二字。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後前往衛地祭拜的人絡繹不絕。風行子在短短十年間也收了不少弟子,各地弟子也趕回祭拜。
女弟子的醫術得風行子真傳,她為王候貴人診治,也為平民診治,一視同仁,毫無區別。
人們對這個總是一身素衣,披着長發的女子很是尊敬,醫女子榛的名號傳唱開來。
那一年,她和風行子成名之時一般,也是十五歲。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次發文,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