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事關陛下尊嚴,因此衆人縱使在心間懷疑,面上卻都不敢說什麽,只能紛紛溜須拍馬道,“陛下一心為江山社稷,無暇顧及個人大事,實在令人欽佩。”之類的虛話。

左都禦史韓柏青是位直人,他看不下去衆人這幅虛僞嘴臉,不由得哼道,“你們可知,陛下此次急去江南所為何事?”

衆人皆都搖頭,又問他,“莫非韓大人知道不成?”

陛下此次乃秘密行動,等人都回來了才告訴他們自己是去了趟江南,他若自己不說,別人又如何得知他去幹了什麽?

卻聽神通廣大的都禦史韓大人道,“陛下此次千裏迢迢奔赴江南,卻只帶回了一名女子,你們以為,陛下果真不近女色?”

“什麽?”衆人大驚失色,“陛下從江南帶回一名女子?她她她是什麽人,現在又在何處?”

都禦史哼笑一聲,“今早随陛下一道入的宮,這陣子怕是已在後宮安置好了。”

衆人大驚失色,察覺自己實在是消息閉塞,同樣在朝為官,為什麽都禦史的消息就如此靈通呢?

同時他們也無比急切地想知道,這位被陛下千裏迢迢帶回的女子究竟是何方神聖?難道陛下一直不肯選秀納妃,正是因為她?

于是乎帶着這樣的疑問,衆人回去之後就開始紛紛打聽了起來。

而沒過多久,就查到了眉目,原來這女子不過是當初端王府裏的小廚娘。

哦對了,聽聞昔日叫陛下與當初那位廢帝曾一度在除夕年夜宴上對峙的,也是她。

啧,如此看來,這小廚娘也确實有些厲害,竟叫陛下一直念念不忘至今……

這個消息,着實叫那些打算把家族中适齡女子送往宮中的世家勳貴們有了危機感,他們思量再三,覺得後宮不能叫小廚娘一人占了,便又動起了腦筋。

——新帝年輕氣盛又倔強,一時為了情愛不肯顧全大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宮中不是沒有可以約束他的人。

他們不信,太皇太後及太上皇也能由着新帝獨寵一個卑賤出身的小廚娘。

哼,總有機會的。

~~

雖說在壽安宮吃了閉門羹,但姜穂兒毫不氣餒,一回到自己的關雎宮,便打發宮女太監去禦膳房要了材料來,她挽袖洗手,要親自給老太太做幾道點心。

不過自打上回離京,她就再也沒動手做過點心了,難免有些手生,是以反複試了幾回才找到手感,終于做出了同原先一樣精致的蜜三刀來。

除此之外,她還做了蓮花酥及桂花糯米糕,這都是從前在壽安宮時太皇太後常吃的,但願今次能用這幾樣美食敲開老太太的門。

這麽忙活一通,已是半天過去,眼看天将傍晚,怕老太太吃了晚飯沒胃口,她趕忙提着食盒出了門。

重又來到壽安宮外,守門的宮女入內通報後,仍是明書出來見她。

“老祖宗說今日身子乏了,等會兒便要睡,還是不見客了。”

同樣的話同她一天說了兩遍,明書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了。

但姜穂兒并不氣餒,笑着将食盒遞給明書道,“不打緊,我就是做了些點心給老祖宗送來,煩勞姑姑替我拿進去吧。”

“這個……”

明書有些猶豫,但隐約聞見了食盒裏傳出來的香氣,仿佛同從前一模一樣,終于忍不住接了過來。

感受到了食盒裏傳出的溫度,明書有些不可思議,“這是你才做好的?”

姜穂兒點頭,笑得有些不太好意思,“不瞞姑姑,我回了江南後就幾乎沒做過,今兒怕手生,做了好幾遍才成,就是不知還合不合老祖宗的口味,如若老祖宗有什麽不滿意,您一定如實告訴我,我回頭再改進。”

聽她如此說,明書都被感動了,嘆道,“你今早才随陛下入京,沒來得及歇息就做了這麽多好吃的來孝敬老祖宗,這份孝心可真是難得。”

姜穂兒不好意思道,“昔日若無老祖宗的庇護,我現如今怕是都不知道死過幾次了,老祖宗的恩典我一直記着呢,就是苦于沒機會報答,現如今不過做些吃的,如若老祖宗肯賞臉我就高興死了。”

明書原本就對她印象挺好,此時忙點頭,“那我去問一問,天冷,你先回吧,有什麽事我自會叫人去跟你說。”

姜穂兒趕忙應好,又連道了好幾聲謝,這才終于回了關雎宮。

如此折騰一番,等邁進自己的院門,天已經黑了。

小秋挺心疼她,一邊給她準備熱水洗手,一邊嘟囔道,“姑娘可真不容易,這一天都沒來得及好好歇歇,冷風裏來冷風裏去的,連個人影都沒見着……”

所幸殿中沒有旁人,姜穂兒瞪她一眼,道,“太皇太後何等尊貴,哪裏是是誰想見就能見的?再說她老人家确實是年紀大了,不願意見外人也是正常,天底下多少人想想孝敬她老人家呢,我算哪根蔥?你往後說話可得注意,這裏不是鄉下,隔牆有耳的地方,如若被有心之人聽見,沒準兒命就沒了。”

被她這麽一吓唬,小秋果然害了怕,趕忙點頭道是,“我知道了,往後再不敢亂說。”

“在宮中不可随便自稱我,”姜穂兒有提醒了一句,而後嘆了口氣道,“看來得請個嬷嬷教教你規矩才成。”

也得虧這小丫頭好,碰上她了,不然要是換個主子,還不得挨打掌嘴?

不過話說回來,姜穂兒從前當下人的時候覺得不容易,這會兒才發現,原來當主子也不是容易的,一個倒黴就很容易被自己手下人給連累。

試想一下,如果剛才小秋的話被太皇太後給知道了,不定該怎麽想她呢,啧。

與此同時的壽安宮內。

老太太年紀雖大,但耳聰目明鼻子也尖,明書還沒把食盒提進正殿,她老人家就已經聞到了那股隐隐約約蜜糖的香氣,不由得開口問道,“是什麽東西?”

明書笑吟吟的提着食盒進來,行過禮後道,“是穂兒給您做的點心,頭前她來時,聽說您胃口不好,回去就忙活起來了,好容易給您做好,這不就立刻送來了。”

太皇太後微有些意外,“她是來送點心的?”

明書點頭,“可不是嗎,怕打擾您休息,這不交給奴婢手裏後就回去了,穂兒手藝好,奴婢聞着就覺得香,老祖宗您晚膳沒胃口,不如嘗嘗這個?”

太皇太後卻顯得興致寥寥,“擱着吧。”

明書一頓,只好應了聲是,将食盒放下了。

姜穂兒這丫頭雖不錯,但到底曾引發老祖宗兩個孫子之間的對峙,所以老太太心裏多多少少還有些心結。

明書不太好勸,只好先做罷。

卻說姜穂兒在宮裏等了一夜,一直沒能等到明書派人來給她遞信,便明白了太皇太後八成是沒嘗她的點心。

雖然有些失望,但她并不氣餒,第二日便又早早起來,給老太太熬雞粥煎雜菜餅,這也是從前老太太最喜歡吃的早餐。

待做好,天剛剛亮,她顧不上自己吃飯,趕忙披上鬥篷出門,給老太太送了過去。

然這次太皇太後也依然不肯露面,仍是明書過來與她說話。

“昨兒太皇太後沒有胃口,點心沒有嘗……”

明書有些抱歉。

姜穂兒卻看不出什麽情緒,只笑道,“多謝姑姑替我操心,這是我今早新做的雞粥與雜菜餅,您趁熱拿進去吧,這天氣冷,等會兒怕是要涼了。”

明書被她感動,便又接了過去,她便也不逗留,原回去了。

而雞粥可比昨日的點心濃郁多了,明書才進了抱廈,那香味便只撲進了殿中。

正坐在鏡前叫宮女梳頭的老太太聞見了,免不得問了一句,“什麽東西?”

明書笑着答,“穂兒剛給您送來的早膳,是您從前最愛吃的雞肉粥與雜菜餅呢,也不知道她放了什麽作料,怎麽聞着都比禦膳房做的香呢?老祖宗,您快趁熱嘗一嘗吧。”

老太太今次終于有了些動容,“她又來送飯了?”

明書點頭,“可不是嗎,這一大早的,也不知她幾時起來忙活的。”

老太太沒說話,只從鏡裏瞧着那食盒冒出的熱氣,明書便大着膽子把粥端出,與雜菜餅一起放在了桌上。

沒過多久,姜穂兒等到了明書派來給她送信的小宮女。

“老祖宗今日嘗了姑娘做的粥,并未說什麽,但胃口比平常好了許多,一氣兒吃了大半碗,雜菜餅也吃了兩個呢,姑姑說,姑娘明日若有空,不妨再做些。”

姜穂兒點頭道好,心裏終于踏實了下來,看來太皇太後這是肯接受她了?

于是第二日,她又早起忙活,做了雜糧糯米卷與雞絲小馄饨端着去了壽安宮,而這次,終于沒白跑,等老太太吃完了東西,終于把她叫到殿中,見了她一面。

她小心認真的給老太太磕頭行禮,乖順的如同當初還是小廚娘時一樣,太皇太後看在眼中,輕嘆一聲道,“丫頭,這一別幾年,沒想到咱們還有再見面的一天,你這兩年去了哪裏都幹什麽了?”

姜穂兒明白,天底下沒有能瞞過老太太的事,此時便也不敢摻假,一五一十的将自己這些年的動向給交代了清楚。

“奴婢離開端王府後與阿娘在京城呆了一段時間,後又返回蘇州老家,直至此次進京,奴婢也不敢奢望能再見老祖宗的面,今日見老祖宗鳳體康泰,奴婢便也安心了。”

老太太假裝嚴肅,“那在老家待得好好地,怎麽又進京來了?聽聞當初離開端王府也是你自己要求的,既然一心謀求自由,何苦又回來這宮中?”

【這丫頭是個小滑頭,有了危險第一時間就開溜,倘若往後再遇上什麽事,沒準能把那個臭小子也扔了,今日老身我可得好好敲打敲打,防微杜漸。】

姜穂兒,“……”

要把咋說姜還是老的辣,這老太太咋這麽精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