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節
望秋辭
作者:清殊
文案正常版:
此文講的是一個小姑娘,被幼時的執念驅使着做了一些事,最後破執的故事。
然而我更想說的是,一個出身低微的女孩子,由奴到人的心理成長。
身在賤籍的女孩子,想要步入宮牆之內的世界,唯有做醫女一途。學醫、考核、入宮,是一條千辛萬苦,卻也平平無奇的路。謝紅葉沒有多少野心,入得宮城,只想着,要是能證明那個人的清白就好了。
而他不期而至的情愫,是她唯一的始料未及。
文案文藝版:
一期一會,一眼一生。
蒲柳之姿,望秋而零,卻偏是向秋而生。
這篇不打算怎麽拽文,偶發矯情,盡量正常。
開坑目的是練習克制地敘事,所以先怎麽克制怎麽來,等完結修文會修到正常,修完再把狀态改成已完成。
略白,不會多長。
除了開篇已挂掉的角色以及兩個開篇就快挂了的配角,到結局章為止,沒有角色領便當。
然而作為一個習慣把所有主要人物最終結果都交代清楚的人,我會在番外用XX年,XX挂,終年XX歲交待主角結局。
“靈感來源于影視作品”練手文系列。
Advertisement
這篇文的腦洞來自《琅琊榜》中的祁王人設,雖然那個由此靈感産生的人物最終完全不像祁王。
——————————————————————————————————————————————————
下次更新一次填完坑。終于忙完了 然而前面寫了啥我也忘得差不多了 整理下然後填完一起發。
內容标簽:勵志人生 因緣邂逅 恩怨情仇 宮廷侯爵
搜索關鍵字:主角:謝紅葉,慕容楷 ┃ 配角:慕容林,薛妙鹂,陸介茗,顏杏林 ┃ 其它:醫女
一、醫女
寶歷七年春,醫女謝紅葉第一次踏入宮城。
那是個雨天,雨水順着屋檐淌下來,再于青磚的花紋間潺湲而過,最終在道路兩旁的溝渠彙集,向禦溝的出口湧去。因雨勢滂沱,那禦溝中的水流,看起來竟有幾分湍急,仿佛雨水也有靈性,迫不及待地想要逃離這天下最危機四伏的所在。
謝紅葉勉力撐着傘,挽着小小的包袱,與同批入宮的諸位醫女一起,走在遮天蔽日的雨幕裏。未到住所,鞋襪裙擺就都濕透了。
她的眉眼還未完全長開,頭發绾作雙鬟,怎麽看都還帶些青澀。标識醫女身份的灰綠色襦裙,穿在她身上頗為寬大,她不得不把腰身裹得極緊,故而整個人看起來仿佛一只細腰葫蘆。然而她的神色偏又認真至極,于是竟駕馭住了那唐突的穿戴,并不顯得滑稽。
醫女不比秀女,不講門第,也不講相貌,只挑醫術——畢竟醫女們的職位本不是為取悅帝王所設,故而入選的醫女多有出身賤籍者,年紀也基本在三四十歲上下。
謝紅葉那年十六歲,這年紀,在宮女當中相當于人老珠黃前最後的青春,一兩年內再無建樹就注定要永遠為奴為婢,但她已是大燕開國百年以來,年紀最小的醫女。
宮中人多,主子多,下人更多。每日罰了跪、挨了打的便不知有多少個,有個頭疼腦熱的就更難以計數。主子們的身體,自有諸位醫官伺候,而下人們也能尋到相應的醫者。
宮女們的醫者,便是謝紅葉這般的低等醫女。
那是個有些卑賤的職位,整日被人呼來喝去,辛苦得很。有道是“宰相門房七品官”,朝中如此,宮中也是如此。但凡有頭有臉的主子,手下的宮女仿佛也尊貴些,她們在主子面前做小伏低,在旁人面前同樣趾高氣揚,醫女稍有侍候不周之處,就難免要遭一頓責罵。
若換了旁的醫女,氣急了就頂嘴争吵,這樣的事情多,管她們的醫官亦知道那些宮女們的蠻橫,更知道三等宮女所能面對的,不過是群主子眼裏蝼蟻一般的雜役,就睜一眼閉一眼,最多輕飄飄地說兩句話,鮮少責罰衆醫女,時日久了,醫女們便不會輕易做小伏低。
然而謝紅葉年紀小,面皮自是比那些三四十歲的醫女薄上許多,她出身低微,自小受慣了嫌棄唾罵,卻從無回嘴的餘地,因而想要還口都沒話講。在別處讨不得好的宮女們,漸漸發現了她這只軟柿子,哪有不捏的道理。于是謝紅葉在她們的欺侮中愈發困窘,漸漸變成了個悶葫蘆。年長的嬷嬷們因此可憐她,與她差不多年紀的宮女們因此欺負她,謝紅葉感激那些嬷嬷,但沒報複過任何人——生來卑賤,哪能怪人家嫌棄呢。
入宮之後的前幾個月,謝紅葉整日不是在職房,就是去給各宮生病的宮女治療,再不然便在忙着煎藥或研習醫術。
宮中太醫,醫術較之民間郎中,是高出不少的。謝紅葉學醫的師父名叫顏杏林,從前也是太醫院裏的人。她原是顏杏林府上的管家娘子在門口拾得的棄嬰,管家娘子信佛,認定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道理,就抱了她回來,給她一條生路。
但那也僅僅是一條生路而已。她自小過的是家生奴才的日子,四五歲上就跟着人曬藥材。因她有兩分慧根,漸漸地識了藥材,也學會了寫那些藥材的名字,六七歲上已背下了半本《千金方》。顏杏林大約也有些意外,就把她丢給自己的三弟子照管。紅葉十歲那年,顏杏林正式收了她做弟子,這些年走南闖北下來,謝紅葉見過無數病患,所以醫術的根基頗為紮實,又因她肯下工夫鑽研,時常能找到問題向太醫們請教,遂愈發精進。
她的好學上進和她的沉默一起漸漸出名,太醫或是高階醫女們,在去為嫔妃診病的時候,偶爾會帶上她從旁協助。主子們出手往往闊綽,謝紅葉因而時常能得到些賞賜。她并非悭吝之人,更覺得主子們的賞賜自己一人消受不起,所以常用賞錢買些蜜餞果脯一類的東西,與衆人分食。日子長了,衆醫女不由都對這個女兒般的小姑娘多些好感。
秋冬之際,皇後杜萦病重。消息傳到太醫院,讓人唏噓不已。
杜皇後的父親是吏部左侍郎杜玄,外祖是前朝的工部尚書,父族母族均是本朝顯赫世家。她是個絕色人物,才學亦出衆,入得宮中,令三千佳麗盡失顏色。
她和當今聖上之間的種種,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年少夫妻,恩愛甚篤。身為帝王,雨露均沾是一種必要,但皇帝的情意屬于皇後,盡人皆知。
杜皇後的病是由去歲誕育三公主而起。她自泰和二十二年生下皇長子後就一直體弱,三公主偏又是難産。縱然百般調養,皇後的身子仍是一日不如一日。今年入秋後,她就一直纏綿病榻,此時已有了些下世的征兆。
自杜皇後生病以來,皇帝每日不論多忙,都必定抽時間去永安宮探望。太醫們是不會透出确切消息的,但從脈案和藥方當中,醫女們總能推斷出結論——皇後的病情已是無力回天。
杜皇後寬仁而明慧,七年來後宮諸事井井有條,皆得益于她。又因永安宮中的宮女,是在醫女面前最懂得禮數的,衆醫女不論是否見過杜皇後,都對她存着敬重和愛戴,故而說起此事,每每要感慨天妒紅顏。
和杜皇後同時病重的,還有先帝時候的庶人李氏。
這位李氏,說來也是經歷了沉浮的人物。
李氏先前是李德妃。她出身頗低,父親不過一個七品的縣令,還在她入宮後不久就撒手人寰。德妃一位,雖是四妃中的末位,若非聖眷深厚,也萬萬輪不到她。她生下了皇次子,也就是後來的颍王慕容林。颍王聰明伶俐,當年極受先帝寵愛,還未加冠的時候就封了王,這對母子在後宮之中,真是可以連皇後和太子都不放在眼裏的。
奈何後來先帝病重,颍王鬼迷心竅,為争奪帝位,竟做出暗殺太子這等天理難容的事情,雖說太子蒙天佑保住了性命,但京中一時滿城風雨,不必多提。事敗之後,颍王被打入天牢,最終由一杯毒酒了結了性命。
兒子做下大孽,做母親的被株連,先帝念着舊情,不願賜死自己寵愛多年的女人,李氏遂被貶為庶人。先帝殡天後,幸得那位遇刺的太子——也就是當今聖上仁德,才将她和其他太妃們一起,奉養在西宮之中。
依着規矩,每回有主子病重,太醫院都會給主子選幾個貼身侍候的醫女。對醫女而言,因能避開宮女們的冷眼、免去宮城和太醫院之間無休止的奔波,這樣的差事是就是最為難得的。
現下杜皇後身邊需要人,李氏身邊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