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十年思念

風帶着思念吹進了記憶裏,馥香手裏拿着護身玉佩坐在床上出神……

是誰說:“我把我的護身玉佩送給你,以後不管你在哪?它都能保護你……”又是誰說:“我帶你回家,等長大了我就娶你,這樣就沒有人會傷害你了”

就為這句“我娶你”,她等了十年,等着那個許諾的雲哥哥來娶她。可是,或許是他找不到她,十年來,他們未曾見過一面。所以她一直在等,也一直在找,可是,不管是否找得到,她都不會放棄。就像我們常說的:年少時的約定,是多麽彌足珍貴。

早上聽父親說:“敵方将領方禀雲是個年輕又勇猛的将士,此人武功不高,卻有膽有識,若是在我手裏定是個可造之材,只可惜在他父親方越之手,竟是個有勇無謀之徒。”此話引發她哥哥昊誠的強烈不滿,昊誠說:“如今我的武功還不到父親的一半,若是那方禀雲只怕也不過如此吧!”父親只是笑笑,說:“我剛剛說那個方禀雲是個可造之材,他的資質怕是要比你好得多。”昊誠更加不滿,連連怪父親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倒是母親看着他們父子互相埋怨一邊搖頭一邊笑,轉頭看到馥香若有所思的樣子,叫了她幾聲才反應過來,問她怎麽了,她卻總是搖頭,不一會兒卻又陷入了沉思。

對馥香來說,軍事她不懂,武功熟高熟低她也不感興趣,之所以聽得入了神則是因為那個敵方少将的名字:方禀雲。這不就是她魂牽夢萦的雲哥哥嗎?可是,他卻是敵方少将。

她正想着如何能夠再見他,轉頭正看見母親走進了帳篷。母親走到她的身旁坐下,撫着她的頭問:“怎麽了從剛剛到現在一直心不在焉,想什麽呢?”她想開口,卻不知怎麽說,低頭又盯着手裏的玉佩。母親突然想到了什麽,伸手握住她手裏的玉佩:“你日思夜想的雲哥哥,不會是叫方禀雲吧!”馥香突然眼睛一亮:“母親,你怎麽知道……”母親抱過她的頭,将她的頭靠在自己懷裏,擔憂而又寵愛地說:“看來我沒猜錯,你這傻孩子,怎麽不肯說,告訴我,我一定會幫你的。”馥香擔憂地說:“可他是我們的敵軍,爹會同意嗎?”母親看着她,信心滿滿地告訴她:“別急,總會有辦法的……”

馥香知道母親的話對父親最管用,心一下子安穩了。母親雖是個漢人,可是自從她踏入土邦國這塊地方之後,她的心思就一直在這裏。

當年陸荊花與父親陸願為逃避追殺逃到土邦國界,但父親陸願仍舊還是沒有躲過追殺,當匪徒的大刀刺進陸願心口,父親最後一句話就是叫她“快走”,後來她跑了很遠的路,只覺得筋疲力盡,而追殺她的人就在身後,當她倒在地上時,她以為自己一定會死。但就在這時候,羽奴思救了她,并将她留在土邦國。他們相遇時,羽奴思将近三十歲,而陸荊花還未滿二十,當時,羽奴思的妻子剛剛去世,只留下個八歲的兒子阿黑麻。于是陸荊花主動要求替他照顧阿黑麻,就這樣一天天下來,羽奴思對陸荊花漸生情愫,身邊的人就鼓動他娶陸荊花,而陸荊花也沒有反對。不知道陸荊花當時态度究竟是怎樣的,但是她為他照顧兒子,并且為他生下昊誠與馥香,二十年來,她一直是他的賢內助,幫助他處理瑣碎的事務。如今的他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或許,這就是緣分吧!

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戰場上,明朝大軍與土邦國軍正打地激烈,刀槍無眼,剛剛還長在自己脖子上的腦袋冷不丁就與那地面來了個親密接觸,兩軍死傷人數劇增。

遠處方禀雲與羽奴思正在進行刀槍交鋒,只見羽奴思大刀正要砍過方禀雲的腦袋,方禀雲立即躲過,羽奴思的大刀撲了個空。回過頭來方禀雲的長槍正直直刺向他的胸膛,羽奴思一個旋身,背靠着馬尾,躲過對方,後又一個躍身,将馬撤後,将大刀揮向一旁,誇了句:“好小子,看來是我低估你了,功夫不錯嘛!”方禀雲面不改色,擡起手說了句:“承讓……”仍舊揮起長槍刺向羽奴思,羽奴思再次躲過……

這一戰打了很久,卻沒有要停止的感覺,可是戰場早已屍橫遍野,羽奴思看了看地上鮮紅的血跡,再看看身邊僅剩的兵力,只得忙喊撤退。看着土邦國大軍撤退,方禀雲剛想去追,被父親方越攔了下來。方越說:“別追了,土邦國軍傷亡慘重,我們不也一樣,追上他們頂多來個魚死網破,并不能輕易降服他們。既然如此,又何必犧牲我軍将士的生命與他們一搏。”方禀雲這才反應過來,是自己太心急了,忙向父親認錯道:“是,禀雲太心急了。”方越掉轉馬頭,說:“這場戰不容易打,先回去想想怎麽打贏這場戰吧!”

兩軍撤退,傷亡的士兵随地掩埋,或者說是任風沙掩埋。誰都知道打戰必定會有傷亡,可是兩方大軍卻是誰也不肯讓誰,羽奴思是為自己的占領地界而戰;明軍是為國家安穩、百姓安樂而戰。既然各有各的立場,也就意味着這場戰争不可避免。倘若有種方式可以讓雙方都滿意,既可以無傷亡,又可以對得起民族、國家,那該有多好。馥香與母親正絞盡腦汁在想着這種方法:既然是兩軍相争,沒有人肯退一步,但是倘若兩軍交好,這個地方既是我的,也是你的,那麽也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戰争與傷亡了。要使兩國交好,就只能采用議和的方法……

“議和,不行,絕對不行。”馥香匆匆忙忙趕來告訴父親自己的計策,卻遭到父親的強烈拒絕。母親陸荊花在旁邊細心勸說道:“其實我覺得馥香說的有道理,你今天不是才說看到将士傷亡慘重于心不忍,想要盡快解決這場戰争嗎?依我看,這是最快也是最保守的辦法。”羽奴思自然知道議和的好處,可是這麽做也就意味着認輸,他羽奴思征戰三十多年,這麽輕易投降絕對不是他的做事風格。再說就算他們同意求和,對方也不一定同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