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主謀露面

? 李澄秋接到一封信,出門辦了點事,不過一晚不在昆侖鎮,再回來時,竟聽說案子已經破了。

“……賊人膽大包天,夜入巡檢司盜寶被抓個正着,那小賊扛不住,很快就招了,巡檢司押着人去起贓物和兇器,竟然就捉到了主謀!”徐二娘見了她就跟在她後頭咭咭格格說個不住,“還有啊,那個自首的陳太子果然是假的!”

李澄秋腳步一頓,轉頭确認:“假的?誰說他是假的?”

“那真兇啊!你道真兇是誰?”徐二娘故作神秘,“他與陳太子可關系匪淺。”

李澄秋笑道:“總不會是宇文公主。”

徐二娘掃興的拍了她一把:“自然不是啦!是陳太子當年讀書時的伴讀同窗,陳朝中書侍郎之子,叫羅丞。不過這個人名不見經傳,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李澄秋問道:“他是主謀?那他盜竊鳳冠、殺了李如峰,為的是什麽?”

“那誰知道呀!巡檢司又不外洩!大夥只看見抓了人而已。”

李澄秋想着一會兒得去巡檢司看看,便打算先回房換衣服,徐二娘卻還拉着她不放:“你到底去哪了?一夜不歸。老劉也是的,好些天不回來,我心裏七上八下的。”

“他還沒有消息?”李澄秋眉頭微蹙,“對了,那個自稱是陳太子的人呢?巡檢司怎麽處置的?”

徐二娘回道:“不知道呀,沒消息。哎,你別走啊,林公子來找了你兩回了,你去一趟茶樓吧!”

李澄秋掙開她的手,徑自往房裏去,“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她匆匆進房換了一身衣裳,整理好儀容,便出門往巡檢司去,到巡檢司門口時,只見守衛森嚴,光衛士就圍了兩層。且一見她走過來,立刻有人上前盤問。

李澄秋說了想求見總捕頭,衛士傳報進去,不一會兒梁伯元就跑出來迎她,帶着她一路進去,到王珪平常見她的屋子裏,卻并沒見到王珪。

“總捕頭還在審訊,李掌櫃稍坐等等吧。”梁伯元一邊說,還一邊叫人送了盞茶來。

李澄秋道謝後問道:“聽說真兇捉到了,還是陳朝大臣之子。”

Advertisement

梁伯元如今也知道了李澄秋與總捕頭關系匪淺,看屋內也沒有旁人,便低聲回道:“是的。他自己說他父親是陳朝中書侍郎,國滅時殉國而死,他自己忍辱偷生,是為了找到陳太子圖謀複國。”

“圖謀複國跟偷盜鳳冠有什麽關系?”

“他說是想借這件大案掀起風浪,好引出陳太子來。這八年他們陳國遺民一直在到處找尋陳太子,卻一無所獲,所以只能出此下策。”

這倒算是一個說法,只是:“他要做大案引陳太子,為何偏偏跑到雲南來?莫非他們得到消息,知道陳太子就在雲南?”

梁伯元還未答話,就有人在門邊說:“正是如此。”

李澄秋二人聽見聲音,忙一同站起,看着王珪走進來,梁伯元行了個禮就告退出去,留下空間讓他們說話。

王珪滿臉倦意,示意李澄秋坐下,他自己也坐下倒了一杯茶喝,然後把整件事從頭到尾講給了李澄秋聽。

原來前日他們抓到孫和等人,孫和什麽都不肯說,他身上傷勢又不輕,不好動刑,王珪就只能把重點放到另外三個小賊身上。

當晚孟橋生等人就押着趙文和秦立分別去搜查了他們落腳的貨倉和秦立指認的贓物埋藏地點。

“兇器确實是一柄西域彎刀,就跟一箱贓物放在一起,倒像是故意這樣放着,好叫我們一起找到似的。”王珪蹙眉輕嘆,“那個自稱是幕後主使的羅丞就在贓物埋藏所在的一棵樹後躲着,‘不小心’被橋生他們發現了蹤跡,他不會武,自是束手就擒。”

李澄秋聽得表情奇異,禁不住問道:“這樣容易?”

王珪嘆道:“是啊,容易的我都覺着是上了什麽人的當。那個羅丞對一切罪行供認不諱,說之所以會派孫和等人铤而走險,是因為陳太子遲遲不曾出現,又怕夜長夢多,那兩件寶物被我送走,便遣了孫和來盜。”

“那蕭若呢?還有那日接應蕭若的人呢?”

“他承認了陷害蕭若,還揭露了蕭若的身份。原來這位蕭姑娘與陳太子也是關系匪淺,她的母親正是陳太子之母淩皇後的親妹妹,她跟陳太子是嫡親表兄妹。”

這一點讓李澄秋頗為驚訝,她細想了一回蕭若的語氣神情,對陳太子自是推崇景仰,卻并沒發現有表兄妹之間的親昵。

“他陷害蕭若,也一樣是為了引出陳太子,畢竟若陳太子真在雲南,得知親表妹卷入這樁案子,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坐視不理的。後來劉壯士喬裝救走蕭若,他以為是陳太子現身,便派人接應,可見了劉壯士便大失所望,只派人先送走了蕭若,又将劉壯士草草打發。”

李澄秋道:“可是老劉至今都沒有回客棧,不會是他們怕老劉識破什麽,下了毒手吧?”

王珪聽了這話有點心虛,但現在畢竟不是揭露劉石宏的時候,便遮掩道:“劉壯士的身手怎會那麽容易就着了旁人的道?可能他是查到什麽端倪,自己去追查了吧。畢竟我們起獲的贓物,不過僅有李如峰丢失寶物的二成而已。”

“不是全部麽?剩下那些東西哪裏去了?這些日子凡是離開昆侖鎮的客商,所攜帶貨物都是經過盤查的,也并沒有發現有人将贓物運走啊!”

王珪點頭道:“我剛剛就在跟羅丞查問此事,他說東西早已運走,此時已經到了姚府入了吐蕃了。他們積蓄財力,仍是打着東山再起的主意,聽他的意思,陳國想要複辟的遺民不少,他并不是領頭人物。”

李澄秋從頭梳理案情,“這樣說來,他在雲南圖謀至少有□□個月,在查知鳳冠就在黎王府、并且老王爺打算把鳳冠給新王妃後,就安排花匠隐姓埋名進了黎王府,并故意在老王爺新婚之夜盜走鳳冠,引得市井嘩然一片、盡人皆知。而李如峰的身份,顯然他們也早已查知,借着鳳冠被盜案沸沸揚揚之時,下手殺了李如峰,并取走李如峰當初從陳國帶走的寶物。”

“正是如此。羅丞供認,他們遣了鄭七潛入李家,打探到李如峰書房裏暗藏地道,在案發當晚,便在衆人飲食中下了迷藥,鄭七接應他們入內,将李如峰單提到書房,關好門窗,威逼李如峰說出了藏寶之處和地道入口,孫和動手用彎刀割了李如峰喉嚨,羅丞蘸血在桌上寫下了‘佞臣當誅’四個字,然後他們便帶着寶物從地道離去了。”

這口供本與趙文所言有些出入,王珪安排人再次訊問,趙文才承認他其實進過那間屋子,只是後來從地道去了出口那間民宅望風,并沒看到殺人經過。他一開始不肯承認,也不過是為了減輕罪責而已。

李澄秋聽完又問:“他們既然行動如此周密從容,為何當時沒有逼問玉玺下落?”

“因為當時李如峰死活不肯承認他盜走了玉玺,他們用盡法子也沒逼問出來,又怕事情洩露,只能先殺了李如峰,反正鄭七還在李家,可以伺機而動。”

“那羅丞的筆跡,可與桌上字跡吻合?”

王珪道:“我已請了人鑒定,如今還沒有準信。”

“那麽,那位自首的‘陳太子’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