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節
【全本校對】《辛亥:搖晃的中國(出書版)》作者:張鳴
【內容簡介】:
如果有人看了此書,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這場革命符號化,從歷史書的雷池裏爬到了邊上,我就心滿意足了。
——張鳴
一場低烈度的革命,一個大變局的中國。
1911年,歲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槍響,将一個疲态盡露的老大帝國搖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裏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在中國,第一次出現了沒有君王的政治,在亞洲,第一次有了參衆兩院的民主共和國。
百年激蕩,回望辛亥。大革命,過場的都是大角色,一大堆左右了歷史的燦爛群星。都督的樣兒,黨人的棒兒,名士的案兒,俠客的範兒,八旗的槍兒,新軍的彈兒,幫會的堂兒,暗殺團的膽兒……生旦淨末醜,神仙老虎狗,發揮得好與孬,都在改變着歷史。其中惆悵低徊與一拍三嘆,直追三國與先秦。
本書化繁為簡,以老辣筆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國大班底,追蹤這場中國內部的革命,呈現革命的創世記與諸神譜,講述對我們有特殊價值的一種重要真相。尚武中國,叢林之争,槍杆與筆杆,暗殺與炸彈,造反與經濟,革命與保皇,立憲與新政,科舉與學堂,裏裏外外,再現原态。
真相,總在歷史最深處。
【編輯推薦】:
1、一盤很大的棋!2011年,辛亥百年沖擊波,海峽兩岸盛典迎接,要下一盤很大的棋。新年1月開始,超千萬人氣教授張鳴首發力作《辛亥:搖晃的中國》,聚焦大清王朝最後歲月、民國肇造第一篇章,領銜角色有袁世凱、馮國璋、黎元洪、張宗昌、譚延闿、汪精衛、張彪、吳祿貞、蔭昌、瑞澂、良弼、載穆、端方,等等,好似一部從晚清到民國的百年動作大片。研究這一類歷史人物,本書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認為,制造過量的英雄,結局是沒有英雄。
2、一部揭開百年真相的國史讀本!正如今天維基解密和阿桑奇的背後故事,真相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辛亥:搖晃的中國》潛心研讀原始資料和真實案例,開門見山解析武昌起義真相,為什麽能成功于一次偶然的事件,當初這個看似必敗的起義局面,何以居然使得中華帝制大停擺?追尋歷史的真相,永遠是這麽重要。人說右派文筆喜歡說真話,說經過思考的真話。細看辛亥革命全景圖,晚清民國大變局,歷史成敗關鍵也許只有1%,今天讀懂辛亥你會明白100%。
3、一段精彩不輸三國的歷史!百年中國,回望辛亥——農民:不許革命;學生:學堂不能碰;女人:戰争不讓女性走開;幫會:趕個革命的熱鬧;陝西:一省六都督的故事;山東:藝人活演“打登州”;浙江:咱們商人有力量;江西:假印章、破機槍和大都督;湖南:白條兒封官記……去臉譜化的歷史,檢讨國民複雜人性;講細節性的故事,重尋百年變局源頭。革命者、立憲派、保皇黨、投機客,虛虛實實,停停漲漲,教科書上呆板的人被這些瑣碎撐起來,就有血有肉,活了。
4、一本書讀懂尚武中國!清末時髦之一,就是提倡尚武精神,號召士人棄文從武。人們到了日本,尋找日本強大的原因,說是西 方乃至日本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有這尚武精神。《辛亥:搖晃的中國》獨家奉獻1911年日本繪制的武昌起義地圖,特別附錄理解晚清民國的二十個關鍵詞,首義、情勢、會黨、尚武、軍國、留日、八旗、殉節、商團、學堂、辮子、旗幟、暗殺、炸彈、報禁、新軍、國會、選舉、軍費、稅金,讀懂這些微博摘錄,要比說一句萬惡的舊社會管用得多。
真正的歷史是集體遺忘的解毒劑。還原真實,《辛亥:搖晃的中國》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從百年前的歷史,讀到我們的未來。
法國大革命研究權威阿克頓認為,歷史一門追求真相的學問,除非人們講出真相,否則,這個世界不可能變好。《辛亥:搖晃的中國》談晚清民國大變局,也希望理清歷史真相。“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從這裏,讀懂百年中國。
Advertisement
【作者簡介】:
張鳴,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長于北大荒。出生趕上鳴放,故曰:鳴。
年幼時最大的理想是做圖書管理員,好每天有書看。及長,幻想當作家,變成文學青年。一輩子養過豬,做過獸醫,大學學的是農業機械,最後誤打誤撞,成了大學教歷史的老師,衆人眼中的學者。
一生碰壁無數,頭撞南牆不回頭,不是牆破,就是我亡。由幼及長,從黑板報算起,寫過的文字無數,黑板報都擦了,小說都燒了,所謂的學術文字和随筆評論,留下來的比較多,有些變成鉛字,好像有十幾本了,均遺憾多多。平時寫點時評。年過五十,沒有長進,再活五十年也許能好些。
著有《直截了當的獨白》《歷史的壞脾氣》《歷史的底稿》《北洋裂變》等作品。其中《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獲得2010南方閱讀盛典最受讀者關注年度圖書(非文學類),并列入中國國家圖書館給高級幹部的重點推薦書目。
小引 大變局裏的那些人
蔭 昌 辛亥革命能夠成功,大清王朝倒臺,從滿人方面考慮,在軍事上,有兩個人當是禍首,一個是瑞澂,一個是蔭昌。
瑞 澂 标準的八旗纨绔。做票友,鬥蟋蟀,抽大煙,養寵物,無一不精。他是鴉片戰争中被視為賣國賊的琦善之孫,将軍恭镗之子。
良 弼 清末滿人沒有人才,尤其沒有軍事人才,只是一個大概的說法,要說一個沒有,倒也不是。
端 方 清亡之際,名氣最大的犧牲者。一個異族統治的朝代覆亡,犧牲掉的,往往是這個民族極優秀的人,端方算一個,良弼也算一個。
載 穆 這個一直不怎麽得志的清朝宗室,雖然回天乏術,但對朝廷守土有責的規矩,老幾輩子傳下來的觀念,還真的在意,不走不降,就只好死了。
袁世凱 當年的北洋軍,人說是在袁世凱練兵之時,就被刻意灌輸了效忠他個人的思想,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朝。但是,歷史學家其實找不到這方面的證據。袁世凱練兵,并沒有多少精神教育,所謂的精神講話,是在民國之後的事了。
馮國璋 北洋三傑,龍、虎、狗,馮國璋被稱為狗,的确有點狗性。人很聰明,至少是會考試。北洋軍人中,馮國璋是在軍中考上文秀才的,稀罕得跟白烏鴉一樣,得到過李鴻章的贊賞。
黎元洪 比較老實,為人謹慎。做軍官從不克扣軍饷,帶兵也比較寬厚。胸無大志,規規矩矩,在瑞澂小老婆眼裏,是個老實巴交、從來不多說一句話的憨大頭。
薩鎮冰 屬于跟嚴複、劉步蟾、鄧世昌等人一同留學英國的福州船政學堂精英,經甲午戰火,碩果僅存。在當年那批精英中,他是比較差的一個,貪玩學習不好,成績不佳,但卻不是糊塗蟲。
張 彪 晚清到民國,從戈什哈發跡的人,一個是吳佩孚,一個就是張彪。張彪從一般侍衛變成貼身侍衛,然後升堂入室,成了張之洞須臾不可離開的左右手,屬于可以不經通報、直接進入寝房的貼心人。張之洞走到哪兒,他跟到哪兒。安全由他負責,事務由他打理,錢財也由他一手掌管。
吳祿貞 在當時,是個公認的人才,得到過張之洞、趙爾巽甚至慶親王奕劻的賞識。士官同學,滿人親貴中唯一知兵的良弼,與之交情甚深。正因為如此,吳才得以步步高升。
孫 文 由于孫中山的個人魅力,總之,他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這在革命黨的歷史上,是常見的。
黃 興 在革命黨中是個不大在乎名利的人,為了大局,他此前已經可以接受黎元洪的任命。在黃興的提議下,代表們再一次投票,把黃興和黎元洪的位置掉了過來。而黎元洪也表現出風度,表示自己不到南京就職,委托副元帥黃興全權組織政府。
孫 武 一個拉大旗的人,明明是另起爐竈,建立共進會,卻還要借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