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每個孩子眼裏都有英雄1
其兒于1984年出生在湖南望城的一戶農家。那時還沒有計劃生育,不過,她出生時,媽媽已為老實忠厚的父親添了四個女兒,也沒見着人們所傳說的那“帶把兒的”降臨人世。于是,又過兩年,媽媽一鼓作氣産下第五個,這一下爸爸媽媽真的喜笑顏開了!父親很寶貝地給他取了名字“進”,鄉親們都很親熱地喊他“進哥兒”。
“哈,這下有了,是個帶把兒的!”這是鄉親們的原話,其兒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本家叔奶奶坐在門檻上,以這句話開腔,說起那時候的事。次數多了,牙牙學語的幾個姐妹會在背後學舌,學得津津有味的。姐姐們一學舌,其兒就會“咯咯咯咯”地傻笑不停,有好多次晚飯時候一邊吃着飯就這麽傻笑,笑着笑着就睡着了,口裏還流着涎水……總是這樣子傻笑,姐姐們曾一度懷疑這幺妹該不會有什麽缺陷吧?
其兒一傻笑,機警聰明的三妹就去扯媽媽的衣襟叫她看,口裏還念叨着:“媽媽快看,快看,其兒是傻子,其兒是傻子呢。”媽媽不耐煩,就拿手上的筷子敲三妹,一不小心卻打在其兒頭上,讓她“哇”地哭起來,于是屋子裏頓時熱鬧起來。媽媽一手抱着這個,又要去哄那個,真是手忙腳亂……
這些大概就是童年的記憶始端吧,很多年後,其兒還會常常想起。想起這些,其兒就會沮喪地覺得這些姐妹間的磕磕碰碰,還有做父母的艱辛,其實都是烙在心靈上的傷,是前世欠下的債。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一定是多麽地天真無邪,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後來經歷的每一次悲歡離合,每一次體驗到酸甜苦辣的滋味,就像是在白紙上塗上一筆,就這樣一筆一筆地塗下來,那顆天真無邪的心靈終究是要不複開始時的模樣的。
也許我們本就是來受傷的,也就是來還債的吧?所以我們要心甘情願,要無怨無悔,只是到最後,終歸還是要帶着一顆面目全非的心靈離開這個世界。
那時候,二姐會說:“其兒小小年紀就性格怪怪的,古怪得很,古怪得很呢。”而三妹聽了這話一定會搶白:“都怪媽媽,都怪媽媽生了這麽多的孩子……”而其兒也相信着,只有進哥兒這個“帶把兒的”才能讓爸爸媽媽和鄉親們如此欣喜,而自己總是可有可無的。
那時候,其兒喜歡一個人蹲在大門口,看着遠方的天空發呆。發呆的時候其實是在生悶氣。可是誰會注意到呢,誰注意到了又會感覺到呢,這麽個小屁孩也會有心事嗎?誰也不會感同身受到其兒的自卑!于是終于有一天,其兒鼓起勇氣來跟媽媽說親熱話。
“媽媽,媽媽,你說人為什麽會做夢哦?我做夢好害怕的!”說着其兒便倚在了媽媽背上,伸手去摸她的頭發和衣服。
“人當然會有做夢的時候啦,就是大人也一樣。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別把手放在胸脯上就好了。”媽媽在太陽下一邊洗着衣服一邊這樣說。
“好,我知道了。”其兒應聲過後便不再多說,在媽媽身邊嗅着,有些郁郁寡歡,卻很乖很乖。
媽媽說,其兒其實是個多麽機靈又乖巧的孩子呢,誰也不會比她更曉得讨人喜歡了。聽了這話,其兒似乎是感動的,漸漸地,似乎也就忘記了之前那似有若無的心事。
媽媽說:“三妹這孩子是怎麽了?心眼這麽小,總這麽陰記陰記的。”媽媽只是為三妹不幫她照顧弟妹而感到氣餒,可是其兒聽着這話卻似乎蠻受用的,于是,其兒今天又向媽媽問了個奇怪的問題:“媽媽,什麽叫‘陰記陰記的’?”媽媽沒搭理她,忙自己的去了,于是其兒又木讷地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陰記陰記的?”其兒其實知道是什麽意思,“就是很記仇很記仇,對吧?”其兒想,何謂“記仇”呢?這個似乎也是知道的。因為這些正是前幾天三妹和她一起玩耍時教給她的。
三妹說,她和叔叔家堂姐珍兒吵架了,誰也不搭理誰。其兒聽了就呵呵傻笑,笑着要去找正坐在自家門口的珍兒玩耍。
三妹說:“你這傻子,我們不是自家人嗎?你怎麽不知道記仇呢?我都和她吵架了!”
後來又說:“傻子當然是不知道記仇的,來,你看我的!”說着她就牽着其兒的手從珍兒家門前揚長而過。過去了之後,她還繼續跟其兒咬着耳朵:“看到了吧?對待‘親家’就應該這樣,就算是從她家門前經過也不要搭理!”
于是,其兒憨憨的,也總算見識到了,誰也不搭理誰?這世界上是有這麽一種奇妙的感情關系,還有着一個貼切的名號叫做“親家”。
——這麽看來,媽媽說三妹很“陰記”,大概還真是有據可循的嘛。不過,不管怎樣,三妹都是其兒最好的玩伴。只要有三妹在,其兒的世界就缤紛了很多。聽說孩子的世界裏總有一個英雄,大概三妹就是其兒世界裏的英雄。
夏日裏的中午時分,最是炎熱。大人們一會忙碌在曬谷場上,一會坐在陰涼的地方正喘着粗氣。孩子們卻舍不得這難得的閑暇時光,紛紛逃出了大人們的視線範圍。你看,在屋後池塘邊的柳樹下就悉悉索索聚集了一群,三妹和其兒也在其中。
“啊!真是一個知了的世界!”三妹入學堂也有一兩年了吧?這不,總算說了一句自以為文绉绉的句子。
“哈,我還說是我們的世界呢!”和她同年級的雲兒正拿着捕蟬的器具做屏住呼吸狀,同時與三妹這樣說笑着。
還有一個比她們小一年級的芳兒也不甘示弱,她故作小大人狀,抛出了一個話題來與之攀交情。“哎,你們知道嗎?我為什麽不喜歡和三妹玩?”于是在場的其他女孩兒異口同聲給了她答案:“因為她身後總拖着個拖油瓶!哈哈哈!”
正在這時,二姐來了,沖着三妹喊道:“叫你呢?沒聽到嗎?要出工了!”三妹就撅着嘴跟她走了,走之前還不忘惡狠狠地瞪上其兒一眼。然後,其他女孩也陸陸續續走了。
其兒最後離開那地方回到屋前來的時候,大人們都出工去了田裏。只有鄰居家一向體弱的李嬸還在曬谷場上忙着。其兒便去了她家,她家芳兒有很多好玩的玩物,現在她也跟着大人出工去了,正好讓其兒去看個究竟。
來到田邊的三妹一直氣呼呼的,她說:“其兒怎麽不要出工呢?”爸爸見她久久沒有下田,只好耐着性子給予她說教:“哎,你這孩子怎麽這麽不懂事呢?當真要和你妹妹比嗎?”爸爸的話語似乎有種溫柔的魔力,三妹一聽就會變得乖巧,媽媽對這個深信不疑。于是三妹在爸爸的引導下下田開始插秧,媽媽也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