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相親
和梁成第一次見面,是魏冉回國後的這半年裏第二十次相親。雖然剛開始屢戰屢敗的時候她也有些沮喪,但是一直非常自律且要強的她為了能将相親大業繼續下去,以最快的速度調整了心态和作戰方案。相親從吃晚飯改成了吃午飯甚至就只是喝個咖啡,不再浪費時間在一個人可能根本不合适的人身上。這樣即使每周都要去相親,也不會覺得負擔太重。高效率向來是魏冉追求的行事風格,被她貫徹到了相親上。
心态上的調整比較艱難。就跟一個胖子突然決定減肥一樣,魏冉堅信,想一口氣甩掉所有肥肉是不可能的,一下子就找到結婚對象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她決定先把相親變成一種習慣,在心裏把這件事正常化。魏冉告訴自己,堅持,堅持就是勝利。雖然正常邏輯肯定是找到對象才是勝利,但是魏冉知道,對她這種憑實力單身十年突然“從良”的女人來講,改變觀念和習慣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即使找到了對象也沒法過下去。Baby step。習慣和心态調整好了,相親時的狀态也變好了。
跟梁成見面是在八月的某個周六上午十一點,魏冉挑了一個親子餐廳。一般見面地點都是男方挑,因為國內相親男方還是習慣性的付錢。剛開始魏冉非常抗拒,因為總感覺自己跟每周提供一次陪吃服務一樣。對于在美國學習生活了十年的魏冉來說,AA制代表着兩不相欠代表着獨立平等自由甚至代表着女性話語權……既然默認要男人付錢,魏冉就主動讓出選擇權,這樣至少付錢的人可以挑自己喜歡的地點。并且即使相親對象根本不适合自己,魏冉也盡量找話題讓相親過程和諧友好,且做好了如果對方哪怕表現出一絲絲的不情願也立刻道歉付錢走人的準備。
開始相親後,魏冉很快發現太多男性都是因為不擅交際才選擇了相親這條路。估計相親的女性多少也是類似情況,只是魏冉性取向決定了她的分析樣本僅限于之前見過的這十九個男性。魏冉其實是很善交際的,所以很多時候相親就像是魏冉的單口相聲。久而久之,魏冉也就不覺得吃白食有什麽好愧疚的了。畢竟如果相親的時間換成業內咨詢,魏冉可以賺的錢得是一頓飯的十幾倍。
選擇這家親子餐廳是因為上個月魏冉剛好來過。閨蜜樂樂的老公出差了,她只好帶着兒子小寶跟魏冉見面。這家親子餐廳剛好離魏冉家不遠,那天小寶在兒童區玩的不亦樂乎,魏冉和樂樂吐槽最近的相親經歷、樂樂跟魏冉吐槽自己老公的惡行近三小時,酣暢淋漓。魏冉發現親子餐廳不但價格公道而且環境溫馨,比那些音樂鬧騰的酒吧和環境暧昧的咖啡廳更适合好好聊個天。相親這事容易走向兩個極端,太功利或者太色情,魏冉都不喜歡。當梁成在微信上說讓魏冉挑地方的時候,魏冉就想到了這家親子餐廳。
至少這次不會遇到上來就建議上床試婚的男人了吧,魏冉心想。希望不遠處的小朋友能夠喚醒饑渴相親男的良知。當然了,最好這次不要碰到饑渴相親男……魏冉默默祈禱。三十二歲的魏冉并不是白蓮花,單身十年也不意味着禁欲十年。只是魏冉有精神潔癖,解決性需求就應該去約炮去一夜情或者去找個情人包個情婦,不該來相親。魏冉最讨厭個人關系處理上界限不明。
介紹魏冉和梁成認識的是一個叫小珍的職業紅娘。魏冉喜歡小珍的處事風格,每次溝通都非常順暢加高效率。魏冉自己收入可觀,且自己有房有車所以并不要求對方收入太高,但是她要求對方信用評分高。其實這在美國精英人群的交往原則中幾乎是默認準則了,信用評分低的人不但貸款會有問題,也說明這個人的規劃能力差且不夠自律。魏冉堅信這比收入水平重要多了。小珍的标準資料庫裏本來是沒有信用評分這項的,但是她二話不說就把這項加上了。魏冉特別感激她的效率和執行力。而且魏冉可以感覺到小珍給自己“發來的”相親對象越來越接近她的交友标準,為此暗自佩服也難免對相親這件事少了很多排斥。盡管如此,周末還在美國出差的魏冉打開小珍的郵件看到梁成的資料的時候,她還是愣了一下。
梁成是軍人。
魏冉的老爹是警察,爺爺和大伯都是軍人後來轉業的。所以魏冉對軍人并不陌生。說來可笑,當年高考完報志願的時候,魏冉親爹因為她分高逼着她報軍校,她不報,還因此跟一向寵溺自己的老爹吵了有生以來最大的一架。魏冉她爹覺得這麽高的分意味着可以上最好的軍校,畢業後能在部隊做文職就意味着魏冉肯定可以輕松嫁出去且國家管一輩子,他就不用操心了。而魏冉說唯一可以考慮的軍校是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并且要學阿拉伯語或者俄語這種将來可以機會做情報工作的語種,她爹就氣瘋了。他想讓她安穩過一生,她卻想轟轟烈烈拼盡全力無悔過一生。他覺得自己養了她十八年應該有發言權,她覺得如果連報志願這種小事都不能自己決定那一肚子書就是白讀了。三觀不符且倆人都無比倔強,歇斯底裏吵了三天後全家都精疲力盡。那年魏冉十八歲,她爹最終對她妥協了,從此天高任鳥飛。今年魏冉三十二,出國十年後魏冉決定回國其實是她對她爹的妥協。相親也是。如今相親對象居然是軍人,魏冉苦笑。What goes aroundes around.
梁成三十六歲。
魏冉搞不清部隊的級別,看工資是不怎麽高。信用評分特別高。畢竟是軍人,看來很自律。魏冉看着他的資料嘴角不自覺上揚。她骨子裏還是喜歡自律的男人,軍人應該身材管理也不錯。魏冉偷笑。梁成跟魏冉一樣是北方人,本科畢業後調動了幾次才來了這個南方城市紮根。照片似乎是在朋友的婚禮上,和其他幾個伴郎站在一起。備注裏說因為沒有近期的單人照。看來不喜歡拍照啊,魏冉心想,好事,至少說明不自戀吧。一米八,魏冉皺眉,這身高差能合适麽。魏冉只有一米六。她喜歡高個的男生,但是她也不喜歡被嫌棄個兒矮。算了,反正自己的身高資料裏有,嫌我矮最好就別見我!魏冉迅速給小珍回了個郵件,“可以。”就倆字。接下來就看那邊的反應了。
魏冉的公司是美國公司,她博士畢業後一直在這家矽谷的公司做研究方面的工作,國內沒有相應的職位,為了回國魏冉降職降薪,好歹留在了同一家公司所以轉換還算自然。只是要頻繁的出差。回複完小珍魏冉就繼續忙工作了,把這事忘了。偶爾間歇休息的時候魏冉突然想,這萬一結婚了就是軍婚,除非對方家暴,否則對方不願意的情況下自己想離婚都離不成啊。向往自由且堅決捍衛女性獨立自主平等地位的魏冉對軍婚的這個特點還是有點抵觸的。除非這個人特別值得信任,魏冉堅信自己不會輕易出讓決定權的。算了,見了再說吧。走一步看一步。
魏冉回國的飛機是周三,剛到機場她就收到了小珍推送的微信名片。心裏一緊。看來梁成對她的資料也滿意啊。嘴角不自覺上揚。魏冉一邊在免稅店給閨蜜樂樂挑着各種護膚品,一邊加了梁成為好友。小珍一般會先把資料發給女方,女方同意後小珍才會把女方資料發給男方,男方同意後小珍會給女方推送微信或者電話號碼。魏冉特別喜歡這個流程,因為保護女方利益且避免很多尴尬。雖然魏冉不願意承認,相親的時候女性還是有弱勢。尤其是她這個年紀,唉。
叮~魏冉剛連上飛機上的WiFi,微信就響了。梁成通過了好友申請。梁成沒有什麽朋友圈,偶爾轉發個體育新聞。微信名字就叫LC。頭像是一個穿迷彩服拿着槍的背影,背景看不出是個土坡還是沙漠,特意虛化了。Cool,魏冉撇嘴。
LC:你好,我是梁成
嗯,沒有表情包,正确使用标點符號,加分,魏冉心想。魏冉的微信名是她的英文名。因為注冊微信的時候是她已經到美國了,就用了英文名再沒改過,希望解放軍同志不會反感。
Malorie:你好,我是魏冉。我出差剛結束,在回國的飛機上,周四晚到,你什麽時候方便見面呢?
微信那頭的梁成看到信息一愣,覺得這個女人好直接啊,上來就要見面啊。一般不都是先聊點什麽麽。算了,自己也直接一點吧,總不能人家開門見山了自己還婆婆媽媽地試探。
LC:我這周有三天假,周五到周日都可以,你呢?
M:我估計需要一天倒時差,周六中午好麽?你想在哪裏見?
LC:好的,地點你定吧
魏冉給他發了親子餐廳的地址,然後附上了自己的電話號碼
M:找不打就打給我吧,我有時候會忘記看微信。周六見:)
梁成回了一個好的,鎖屏。魏冉沒有給他開通朋友圈權限,他什麽也看不見,看來這個女人還挺謹慎的。不過知道保護自己隐私也是好事。反正周六就要見真人了,梁成也不着急。他只是有些意外魏冉會同意跟自己相親。
看照片魏冉瘦瘦小小的,皮膚不算白,但是眼睛很大笑起來很好看。不是小女生的甜美但是也并不是職業假笑。就是很有親和力。相親資料裏的照片應該是她同事拍的,看着背景像是一個科技公司的展臺。她穿着白襯衣,灰色正裝套裝,高跟鞋,偏瘦的身材,胸前挂着名牌,Malorie,看來外企都是用英文名吧。看着很幹練。
過去跟梁成相親的對象職業大多是老師、護士、服務員、酒店前臺、普通白領等等。也不是沒有過收入比梁成高的,但越是這種結束的越快。這個社會對男人還是看錢勝過看臉吧。梁成知道自己長得還算不錯,個又高,從初中開始就不缺女生倒追,直到大學畢業在部隊上還總有地方上的小姑娘表達愛慕之情。只是等他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才意識到,規則變了,自己又缺乏主動追求女生的經驗,于是理所應當的變成了大齡單身男青年。尤其是六年前調來了這個南方城市後,所在部隊離大城市近了,自己的級別也提了工資也高了,對象卻找不到了。
小珍只收集工資級別而不是工資數,具體級別他也搞不懂,只知道魏冉的工資是小珍那個級別體系裏的8級,自己是3級。這五級裏究竟差了多少錢他也搞不清,為了自己的自尊心不被打擊的太狠,梁成也有點不想搞清楚。因為部隊假期有限,職業性質又特殊,梁成的相親大業已經斷斷續續龜速進行了五六年,沒有任何進展。剛開始有點不上心,後來有點氣餒,再後來就有點自我放棄了。中間也有認真奔着結婚談過一個女朋友,最後還是沒成。雖然軍婚保護軍人的利益,但是在女人願意跟你領證之前,決定權完全在女人手裏。也有幾個表示願意嫁他的,但似乎都是抱着視死如歸反正找不到愛情嫁一個過日子吧的心态,梁成沒法接受這種婚姻。魏冉的出現好像是一個意外,他剛開始都以為小珍發錯資料了,反複确認了才知道對方已經看過他的資料且同意見面了。
那就見吧。梁成想。別有期待,他提醒自己,這樣就不容易失望。然後又自嘲的想,自己這個條件,見個海歸女博士+外企高級白領,太不符合自己相親這幾年總結出來的規律了。既然沒法預測會發生什麽,就既來之則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