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上掉下個神仙師父

?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裏處,有一大壑,實為無底之谷,名歸墟。地下八方之水,天上銀河之水,莫不注入其中,而此處水卻無增無減。水面浮五座大山,一曰岱輿,二曰員峤,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員峤山周長延伸長達三萬裏,山頂平坦處亦九千裏,其上樓臺宮殿皆為珠玉造成,飛禽走獸皆純白。樹木所開之花皆芬芳,嗅之可百毒不侵;所結之果皆美味,食之可不老不死。①

楚見憐與任本善身在此山中,如入仙境一般,美麗、祥和、澄淨、空明。而任本善卻無心欣賞,直呼“月老誤我”,“月老誤我太甚”,害他未來得及向家中雙親傳信禀告行蹤。然他并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只好向東方三叩首,口中念念有詞:“孩兒不孝,孩兒不孝,待見憐之事善了,孩兒立即返家同爹娘請罪,望爹娘見諒,見諒。”

楚見憐道:“是見憐拖累公子。”

“非也,你我前世注定,今生有緣,你還魂之事與我息息相關。無論上天入地,我定陪你到底。”

二人說話間,一道身影自山頂飛來,矯健如鶴,落地卻是個虎頭虎腦的小道童。看上去小道童約七、八歲,頭戴逍遙巾,身披藍色得羅,像模像樣行道家拱手禮:“兩位道友請回,員峤山早已不招收修仙弟子。”

“小道長有禮,我二人此來不為修仙,實是有要事求見山蕪上仙。”

“山蕪上仙亦不再收徒。”

“我們亦不為拜師。”

“既不修仙也不拜師,那二位請下山去吧。”

“小道長!”任本善加重語氣,一字一句道,“我們有要事求見山蕪上仙,望行個方便。”

“小道長”眼觀鼻鼻觀心,不緊不慢道:“人事找官府,鬼事找冥府,你們能有何事非見山蕪上仙不可?”

任本善自報楚見憐與他自己的家門,拱手稱:“受月老指引,煩請小道長代為傳禀。”

“小道長”一聽,立馬變成另一副模樣,上前一把抱住任本善的袖子,喜笑顏開,活潑可愛:“原來是本善師兄與見憐師姐,師父說的沒錯,你們果然回來啦!”

變化來得如此之快,任本善與楚見憐面面相觑間被一路拽着飛上山頂,心裏有些發懵。

只見宮殿林立,數不勝數,瓊樓玉宇,令人眼花缭亂。

個頭不大的“小道長”帶任楚二人馬不停蹄沖入其中樸實無華的一座宮殿,扯起嗓子狂叫:“八師兄!八師兄!八師兄!八師兄!八師兄!八師兄!”

Advertisement

聲聲震耳,甚是賣力。

入得殿內,擡頭看高不見頂,望四周寬不見牆,空間無限,大氣莊嚴,目光所及之處擺滿幾凳,一幾配一凳,方方正正,整整齊齊,這分明是個講學習課的場所。但空蕩蕩并無一人。

正值狐疑,忽然自頭頂上方雲霧中傳下一個聲音:“師弟你頑皮,早不許你亂叫八師兄,你偏叫。給師父聽去只怕又徒增傷心。”

“小道長”仰着“虎頭虎腦”:“大師兄至七師兄均不在時,單叫你師兄倒也說得過去。今日卻行不通,今日之後,你都是八師兄,而不能是師兄!”

“今日有何不同?”

“小道長”掐腰:“八師兄你下來說話,有好事!”

“八師兄”卻不信:“你不闖禍便是好事。”

“小道長”跺腳:“你整日在上頭鼓搗那些仙書,大師兄知道嗎?”

“知不知道又何妨?大師兄在時最愛這些仙書,他不在時由我打理,等日後他回到員峤山,見這些仙書養得好好的,心裏自然高興。”

“小道長”扭臉看向任本善:“大師兄你高興嗎?”

任本善與楚見憐再次面面相觑間,又聽頭頂上“八師兄”開口:“師弟你愈發淘氣,大師兄不在,你問哪個?”

“你下來我就告訴你我問的是哪個。”

而此時身處“雲霧書閣”的“八師兄”已将二十萬一千五百一十二部仙書全部喂飽,并逐一愛撫談心,确保使用無礙,這才收拾起殘餘的日光精華,裝進随身攜帶的玉瓶中,單手捏個訣,緩緩降落在地面上。竟是個眉清目秀唇紅齒白的翩翩少年,與“小道長”相同打扮。

“小道長”得意洋洋看着那少年剛開口:“八師兄,你瞧誰回……”不料話說一半便見他的八師兄飛身投進任本善的懷中,隐約傳出哭聲。未語淚先流哇!“小道長”邁步到抱成一團的兩人跟前,語重心長:“早叫你下來你不聽,後悔了吧,早下來不就能早點見着大師兄的面。”

“本善師兄……”“八師兄”哽咽,“你終于回來了!”

任本善與楚見憐又一次面面相觑。

在任本善的懷裏,“八師兄”擡起一雙朦胧的淚眼,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沒錯,是真的活的,他的大師兄回來了。于是,将臉埋進大師兄的胸前再哭上一遭。直到一旁的“小道長”受不住,數落他:“八師兄,你真不害臊,這麽大人還哭鼻子。大師兄回來是好事,看被你哭得好像大師兄死了一樣!”

“呸——”“八師兄”啐“小道長”一口,不過倒收了哭聲,單手抹一把臉,另一只手仍舊抓緊任本善的手臂。

趁機任本善出聲發問:“可否告訴我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八師兄”道:“想必本善師兄與見憐師姐轉世時,各自飲下過一碗孟婆湯,對員峤山的記憶遺忘殆盡。無妨,且聽四界從頭道來。”

“小道長”搶話:“我來說我來說。我叫六行,他叫四界。在這員峤山上,他排行八,我排第九,本善師兄是大師兄,見憐師姐是大師姐。我們的師父是山蕪上仙,是員峤山的山主。”

山蕪上仙本為天界戰神,立功無數,但生性淡薄恬澹。後仙、人、魔和平共處,千年來相安無事,山蕪便請辭神位,天帝即賜其員峤山歸隐。百餘年間,山蕪在山上開壇講道,收徒共九人,俱成仙。首徒本善精道德,次徒擅術法,三、四、五、六、七徒各有所長。後陸續湧現同道中人登山求修仙之法,一心拜入員峤山門下,山蕪來者不拒,視之為俗世弟子,全部交由首徒本善教導。

“小道長”六行道:“這裏叫品德殿,正是本善師兄授課的地方。”

“八師兄”四界默念個咒,手上赫然多出一物。他呈給任本善看:“這部《道德真經》是本善師兄最愛講給師弟師妹們聽的。”他低頭叫《道德真經》向任本善問好,那書竟當真開口:“大師兄今日講哪篇?”打完招呼後開始嘩啦啦自行翻頁,卻全無一字,乃名副其實的無字天書。

而任本善與楚見憐第四次面面相觑,心裏懵勁兒持續,耳邊聽六行繼續回憶那過去的故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