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依她
見寧溫冉久不說話,俞氏有些心急,宮裏有人偷偷來傳過話了。說是秀妍和清玉候合庚帖的事有了眉目,清玉侯适逢昭陽丁亥,乃是火命,命中缺水。而她的女兒柔兆辛酉,五行屬水,正與清玉侯相補。
其他幾位适齡的貴女,不是金命就是木命,只有她的女兒一人最為合适。
又有欽天監的星官進言,盈沖太虛,北方必有貴人!而寧府的宅子恰巧在皇都北面。
秀妍的身份比不得其他幾位貴女尊華,但種種吉兆相應,德莊太後對秀妍最為滿意,私下曾贊過寧家嫡長女是個有福之人。
而今只差那登天的一步,她的女兒就将成為公爵夫人,立二品命婦之位。
俞氏挑起眼梢,冷冷打量着面前恭敬垂臉的寧知晚。
原本她還想給這丫頭留分活路,好歹也有這多年的“母女情分”。
但事關到她的妍兒,就萬不能出出一點差錯。
俞氏戴着碧玺戒指的手,彈了彈茶沫,細眉間的冷淡近乎霜意。
倏忽,俞氏變了張臉笑盈盈道:“晚姐兒年到十五也該嫁人了,你也不必害怕。入國公府的禮節不多,找全福夫人開了臉,換身新衣、頭面,坐上轎子便能進國公府的門了。”
是啊,便是如此簡單,不能換上大紅嫁衣,不能從正門而入,就連死也不能記在宋家的宗譜上。
落水零花的一生,飄飄轉轉,生時無人所念,死後更無人牽挂。
寧知晚輕輕勾起唇角一笑,眼底盡是冷寂,那個冬夜一直藏在她的眼底,永不能忘卻。
俞氏眼睛微斜,數着手指道:“下個月初八是個好日子,夫君你說是不是?”
寧溫冉臉色晦暗不明,江南科考一案将寧家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他也想将兩個女兒都嫁入國公府,也能多份保障。
可是……寧溫冉側身端了杯茶,這麽久以來清玉候卻也沒點表示,教人猜不準他的态度。自己好歹也是三品命官,女兒無辜失貞,難道要他眼巴巴上門,逼着清玉候收下他的女兒?
老臉挂不住且不論,往後朝中的人,皇城百姓又該怎麽議論寧家!
寧溫冉将明銳的目光停在了自己女兒身上,若是女兒堅持要嫁,他們順水推舟,這般說出去也能好聽些。
“知晚你考慮了這麽久,到底考慮得如何了?”寧溫冉搖着茶蓋,沉聲詢問。
被問到的人怎會聽不出他的弦外之意?
寧知晚一展裙裾,從從容容地跪了下去,“女兒愧對父親、母親,女兒平白惹上污名,也壞了整個寧府的名聲。”
“清玉候風姿無雙,又是名門之後,女兒身份低微,豈敢……豈敢生出不該的念頭?”
說到最後一句話時,已是哽咽!
寧溫冉心中略有煩躁,隐隐又覺得想不通。
清玉候天人之姿,名動整個殷城,就連尚書府性情古怪,喜舞刀弄槍的陳家小姐,也将庚帖送進了皇宮,為何他的三女兒不止不動心,好像還将清玉侯當成了洪水猛獸。
但他轉念一想,清玉候初來皇城,對寧知晚又有救命之恩,若說怨恨,只怕是因清玉侯害得她名聲全無,被人恥笑。
寧溫冉壓着眉頭,冷道:“你站起來說話!爹爹若願幫你登門說親,你還是不肯嫁嗎?”
寧知晚沒有任何遲疑,“不嫁!女兒寧嫁販夫走卒,也絕不會嫁清玉候!”
“反了!”寧溫冉大掌重拍在案幾上,一聲沉悶重響在樓廳中回蕩。
寧知晚挺直地站着,沒有絲毫畏懼瑟縮之意。
俞氏柔聲輕語勸道:“俗話雖說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但知晚實在對清玉候無意,強湊在一起,也只是一對怨偶。為今之計,不如先将知晚送去城外莊子靜養一段時日,等避過這段風頭,再将她接回尋一門好親事。”
寧知晚心下發冷,俞氏這樣為她說話絕非好意!
離開寧家容易,想再回來難于登天!不過是不打眼的庶女,有誰會真正放在心上?
一場病,一場災輕而易舉就能讓她死在莊子內,能否有命回來也是難說!
寧知晚啞然回道:“女兒不必父親、母親費心,城外有座靜心庵,女兒去那落發出家,也能全了阖府名聲。”
活在外人眼皮下面,日子清苦一些,也好過不明不白地被俞氏處置掉。
俞氏大感意外,卻也道:“你是寧家骨肉,又喚了我作母親這麽多年,我怎舍得讓你出家?這樣傳出去,外人還以為我們容不下你。孩子你若嫌莊子內日子苦悶難熬,我将貼身的方嬷嬷派去你身邊伺候,這樣我也能放心些。”
寧知晚不着痕跡捏緊手指,方嬷嬷陪着同去,她還能有命活嗎?
“佛度化衆生,何嘗不是解脫呢?女兒常伴青燈前,也能為你們和幾個姐姐祈福。”寧知晚以袖掩面,心如死灰一般。
寧溫冉怒不可遏地揮手,将茶具掀翻在地,“這就是我養出的‘好’女兒,不為家族考慮,一心想要出家做姑子,也不嫌丢醜!我寧溫冉聰明一世,怎生出你這個糊塗沒用的女兒?”
不為家族做犧牲,不肯成為寧秀妍的陪襯,就要被扣上這樣的罵名!
人活一世,當為自己而活!
以袖掩面的寧知晚笑着,唇邊的弧度越來越深,也越來越冷。
“夫君,你消消氣……”俞氏捏着絲絹為寧溫冉擦拭茶漬,與寧秀妍如出一轍的端良淑秀的臉上露出無奈頭疼之色,“晚姐兒你先回去吧!這件事我會和你的父親仔細商議,不能由着你胡來!”
“還商量什麽?”寧溫冉滿臉愠怒氣恨,“就依她的,等秀妍的婚事定下,就将她送去尼姑庵剃發出家。我就當沒有生過這個孽種!”
“這個孽種……将她鎖入偏院,別讓她的晦氣,沖撞了妍兒的好事!”
前院正鬧得不可開交,寧府把門的小厮一溜煙出現在了門口。
“老爺、夫人門外來了位貴人,儀仗正停在門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