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因着今兒是除夕,需得守歲到子時,所以帶着一雙弟妹放完煙花後,朱福給弟弟妹妹梳洗一番,就領着他們去小屋子裏面玩兒,将堂屋留給長輩們閑話家常。
郭氏雖然上了年紀,可因如今事事心順,身上的病痛早沒了。又因年輕的時候常常下地耕作,身子也算硬朗,如今又享到了兒孫福,瞧着家裏子孫一個比一個出息,老人家如今健步如飛,一頓能吃兩三碗。
衛三娘怕婆婆守夜累着,勸着說:“娘,媳婦跟弟妹陪着孩子們守着就行,您還是先去歇着吧,別熬壞了身子。”
郭氏滿不在乎地揮手道:“我自個兒的身子自個兒心裏有數,累不壞。如今你們的家業都蒸蒸日上,也存了些銀兩,又花錢給我請大夫看病,我身上哪裏還有什麽病痛啊,早就好了。”
餘氏笑答:“嫂子,你就別管娘了,娘如今身子好得很呢。”她跟衛三娘妯娌關系一直處得不錯,以前他們一家還在鄉下的時候,也沒有抱怨過老大一家,如今跟着進城享福了,自然更是感激老大家。
再也不用住在那漏風漏雨的茅草屋了,再也不必上山挖野菜吃了,再也不需要種那收不了多少糧食的莊稼地了……最主要的是,貴哥兒如今考學的事情有着落了,還住着寬敞明亮的大瓦房,餘氏如今真是做夢都在笑。
朱喜幫着朱福一道給弟弟妹妹洗了腳後,又燒了一大鍋開水,泡了壺茶水端到堂屋來,給幾位長輩奉茶。
餘氏自己沒有閨女,所以很是喜歡幾個侄女,見朱喜端了茶水來,她趕緊伸手接了過來。
“喜姐兒忙了一天了,也去歇着吧,咱們自己倒茶喝。”餘氏一邊笑說着,一邊就給婆母跟大伯大嫂還有自己夫君倒茶,最後也給自己倒了一杯,她端起精致的白色瓷杯,将冒着熱氣的茶水放到鼻尖處,嗅了一口說,“真香,這茶真香。”
朱貴笑道:“娘,這是碧螺春,好些錢一兩呢。”
餘氏咂嘴,輕輕抿了一口,只覺得口齒留香,但是也心疼,這東西雖然好,可咋的這麽貴呢。
郭氏年輕的時候跟着自己夫君過了段時日好日子,朱老爹以前農閑的時候有跟着商隊跑過,過年會帶着錢回家,順帶着也會給妻兒捎帶些奢侈品回來。朱家以前在村子裏算得上是家境好的人家,只是後來閨女走丢了,朱家花了不少錢托人幫忙尋找,家裏已經是空了不少,後來長子要娶城裏姑娘當媳婦,朱老爹便做主将一些家産房舍變賣。
他總想着,自己還算硬朗,将來總能賺更多的錢。
可惜天不遂人願,沒過多少日子,朱老爹跟着商隊出去跑貨,途中就遭遇了不測。後來跟他一起出去的人用驢車将他屍首運了回來,說是沿途感染了風寒,是病死的。
其實郭氏心裏清楚得很,他哪裏是因為感染風寒,他是思念閨女,終日心郁成疾而亡。
想到此處,郭氏伸手抹了把渾濁的老淚,又見今兒子孫都在,便開口道:“二十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桃花如今過得怎麽樣……當初她肯定是被拐子拐走了,也不知道當時被賣去哪戶人家當使喚丫頭,如今可有成親生子了。”
Advertisement
妹妹被拐,這是朱大一塊心病,當初是他帶着弟弟妹妹進城看燈的。結果只一個轉身的功夫,妹妹就不見了,她當時才四歲啊!
那些拐子拐了小孩,都是賣去牙行的,他當初也去周邊牙行都尋遍了,根本是一點線索都沒有。妹妹就跟憑空消失了一般,愣是沒有留下一點蛛絲馬跡。這麽些年來,朱大沒有一日好受過,縱使娶妻生子,夫妻和睦,父子同心,小家雖不多富裕,但也溫馨……
可每每只要想到妹妹,他就整夜整夜睡不着覺,總覺得妹妹還在某個角落裏等着他,等着他去救。
沉默半饷,朱大開口道:“娘,咱們繼續找,直到找到為止。”
朱二悶聲道:“哪裏那麽容易,以前沒有找得着,如今都二十年過去了,哪裏說找就能找得着的,無從下手啊。”
朱大堅持道:“我出遠門去找,從鄰縣開始,一家一家去問,總能找的着。”
衛三娘明白丈夫心裏的苦楚,伸手緊緊握住他的手,又對坐在上位的郭氏道:“娘也別急,總會有法子的,如今孩子們都大了,總會有機會尋着小妹的。”她垂眸想了想,又道,“等過了年,不但貴哥兒要參加縣裏的考學,祿哥兒也會先參加縣裏的武考。”
長子要武考的事情,衛三娘之前不大懂,也不大願意。兒子養這麽大了,她舍不得兒子離開自己,也擔心這武考考中将來會去邊關禦敵,刀劍無眼,她怎能不擔心兒子。
後來還是福姐兒幫着勸自己,說了好一通道理,她才想得通。
郭氏還是頭一遭聽聞長孫要武考的事情,當即愣了愣道:“怎麽回事?”
朱祿就坐在下面,聞言回祖母的話說:“孫兒不想一輩子這麽碌碌無為,孫兒想考取功名。”他薄唇緊抿,眼前出現趙鐵花秀美的容顏來,越發下定了決心道,“孫兒念書不成,玉樓說可以參加武考,所以孫兒想去試一試。”
“習武是好事,能夠強身健體,可那戰場卻是刀劍無眼啊。”郭氏道,“你是我朱家長孫,又到了年歲,該成家綿延子嗣才是。”
朱祿道:“奶奶放心,孫兒定會成家的,不過,孫兒如今一事無成,又有哪家的好姑娘會願意嫁給孫兒呢?”他原本憨厚老實,就算在親人面前,也是不善言談的,可如今能夠說得這般振振有詞,還是因為心裏想着心儀的姑娘,他深深呼出一口氣來,繼續說道,“都說好男兒當報效朝廷,為百姓謀福祉,連一個女子都知道要為民除害,孫兒堂堂七尺男兒,應該要比女子做得好才是。”
朱貴望了堂兄一眼,聰明如他,心中自是一番了然,遂起身道:“祖母大人,堂兄說得對,好男兒當志在四方。何況,這武考其實跟科舉一樣,中了名次都是可以位列朝堂的。往後咱們家一文一武,豈不是美事一樁?”
郭氏倒不是迂腐之人,一味想要絆着子孫留在身邊孝敬,他們若是有前途,又能關耀門楣,她作為長輩的定然開心。可畢竟不是像貴哥兒那般做文官啊,那當小兵哪裏能那麽容易,戰場上的小兵,都是那些大将軍們封官加爵的墊腳石!
“你們出息,這是好事,可畢竟這戰場……”郭氏嘆息一聲,又搖了搖頭,“舍不得啊……”
小屋子隔音不好,外面堂屋長輩們說話,朱福聽得一清二楚。
暖姐兒在屋子裏玩陀螺,玩了一會兒仰頭問道:“二姐姐,娘說哥哥要武考,這是真的嗎?”
朱福摸摸妹妹圓圓的小腦袋,輕輕點頭說:“哥哥出息,咱們為他開心才是。”
暖姐兒什麽都不懂,輕輕應了一聲,又玩起陀螺來。
壽哥兒坐在床上,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被子,眼巴巴望着小姐姐在玩。
“弟弟怕冷,等明天才能玩。”暖姐兒見壽哥兒望着自己,她則收起陀螺,趴在床邊玩着壽哥兒小手說,“二姐姐說你要乖乖躺在床上,等明天太陽出來了,小姐姐教你玩好不好?”又摸他腦門前那塊桃形的黑發,笑嘻嘻說,“弟弟要乖的。”
壽哥兒打了個哈欠,水洗過般清澈的黑眸望着暖姐兒,旋即輕輕點頭。
暖姐兒脫了小鞋,爬上床去,又解了外面的襖子,然後抱着弟弟躺下說:“壽哥兒,咱們還不能睡覺的,小姐姐陪你玩會兒,嗯……給你說故事可好?二姐姐每天晚上都說故事給我聽。”
“說故事……”壽哥兒輕輕笑了起來,白淨的小臉透着玉般的光澤,小手輕輕拉着暖姐兒的手,“孫猴子的故事,打妖怪……”
朱福見弟弟妹妹玩得開心,就走了出去,站在堂屋中道:“奶奶,如今太平盛世,哪裏有那麽多仗要打。再說了,哥哥這是去參加考試,不是去參軍,朝廷開設武考,目的就是招攬天下習武之才,使平民百姓不僅僅只有參軍才能謀取功名……我聽沈大哥說,朝廷有金吾衛,有禦林軍,有千牛衛,這些都是保護皇帝保護皇宮保護皇城的,輕易不打仗。”
郭氏聞言有些動搖起來:“真的不會去打仗?”
朱福笑着走到郭氏身邊,抱着她手臂道:“輕易不打仗!如今國泰民安,正是太平盛世,就算将來四周蠻夷敢侵犯我中原國土,那也有戍守邊疆的忠臣良将呢,根本輪不到哥哥這樣的平頭小百姓爬上去的人上戰場。哥哥倒是想去,人家還不幹呢,人家肯定想,哼,哪裏冒出來的臭小子,敢搶老子飯碗,活膩了!”
朱福學着以前電視劇上看到的那些粗人,模仿着語氣,倒是将一家人逗得樂起來,那沉重的氣氛也一掃而光。
“那就好。”郭氏這才算松了口氣,不再阻止朱祿考前程,但既然說不到孫子,就将話題扯到長孫女身上來,“喜姐兒過完年十七了,多大的姑娘了。”
二更:
見婆婆說起這件事情,衛三娘心裏捏了把冷汗,就怕婆婆随便給喜姐兒指戶人家去。
朱喜倒是淡然,笑着起身說:“奶奶,您不願孫女多陪您些日子?以前十多年都沒有好好盡孝道,如今好不易住得近了,孫女當然是要多在奶奶身邊呆些日子的,才不願意輕易嫁人。”
那牛大賴砸福記、又差點毀了朱喜清白的事情,家裏人一直瞞着老太太,就怕老人家受不得這樣的打擊。
餘氏靈活,趕緊勸着說:“娘,喜姐兒過完年不過才虛歲十七,哪裏就到了愁嫁的年紀了?我嫂子不也是二十歲上才嫁給我大哥的,您瞧,如今這日子過得多好啊。要我說,喜姐兒這麽好的姑娘,就得多留留,咱們擦亮了眼睛慢慢找。”
郭氏見孫女不但模樣俊俏,而且十分懂事守禮,她還真是不舍得随便将她給嫁了去。
又想着,将來過兩年等祿哥兒跟貴哥兒考取了功名,喜姐兒說親也更有資本。
老人家心裏舒坦了,又坐了會兒子,就由朱二跟餘氏扶着去河對面了。
朱福轉身想進屋瞧瞧弟弟妹妹們,卻被朱喜一把抓住手腕,悄悄湊到她耳邊去:“剛剛你去哪裏了?我出門尋你都未瞧見人影。”
朱福臉一紅,旋而低了頭道:“就陪着他們在外面放煙花啊,姐姐去尋我了?許是外面天黑,我躲在牆角處,你沒有瞧見我。”
朱喜鳳眼微眯,左右瞧瞧見爹娘沒在,便勾住妹妹脖子道:“你少騙我了,我去沈大娘家找玉珠,可巧沈大哥也沒在。你玩消失,他也玩消失,玉珠又不知道沈大哥去處,你說我會怎麽想啊?”
朱福見瞞不住,只能跟長姐和盤托出,悶聲道:“其實我找他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的,這件事情事關重大,只能找他。”
朱喜見妹妹一臉嚴肅,不像是故意說謊的樣子,便拉着她去一邊道:“有什麽事情,還得瞞着我?”
朱福想着,這件事情沈大哥已經攬在了身上,有了靠山心裏也踏實很多,此番跟姐姐說也無妨,便将事情原委都說了出來,聽得朱喜瞪圓眼睛,嘴巴也張得大大的,好半饷,才回過神來。
“福姐兒,你……你膽子實在太大了。”朱喜一把抱住妹妹,驚呼道,“要是叫他知道了,非要了你的小命不可,虧得你沉得住氣,竟然過了這麽久才說出來。不過也好,虧得是跟沈大哥說了,沈大哥在金陵書院念過書,定然認識不少人,既然他叫咱們別管,那咱們就當做不知道。”
朱福點頭說:“往後咱們跟那邊斷了來往才好呢,省得往後牽牽扯扯的。”
朱喜捏着妹妹臉蛋說:“娘這次是真生氣了,看樣子,娘是恨那巫婆入骨,往後再也不會認那巫婆當娘了。”又拍了拍妹妹肩膀說,“其實娘也命苦,有那樣的娘,小時候還不知吃了多少苦呢,咱們得體諒她。”
朱福道:“我也心疼娘,那群賊婆,真不是人。等下次再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教訓她們!可惜姑奶奶有事業要忙,沒有功夫跟她們多做糾纏,倒是便宜了她們!”
“女孩子家家的,不能這麽說話。”朱喜牽着妹妹手一道進屋去,旋即又笑說,“不過,你罵得好。”
子時已過,家家戶戶落了燈,小縣城仿佛也沉睡了去。
沈玉樓陪着母親跟妹妹守完歲後,回了自個兒屋子,想起朱福跟他說的話來,也沒了睡意,只坐在窗前的書桌邊,鋪紙研墨。
提筆就要書寫,又頓住,細細思忖一番,便臨時決定寫信給謝逸。
江淮青大人跟院長乃是同鄉,江大人上任路過金陵的時候,兩人有過一面之緣,江大人也曾開口贊許過他。
不過,金陵書院人才輩出,又已經兩年多過去了,江大人未必就還記得他。就算記得,如他這般微末小人物,江大人未必會相信他的話。
謝逸的堂兄謝通也是在朝為官,若是寫信給謝逸,謝逸定然會将此事告知其兄長,謝通自然會知道如何處理。
這般一想,沈玉樓便提筆而書,信中詳略得當,卻是将事情說得清楚。
沒有确定,只是說自己的猜測而已,望謝大人能夠得到重視。
書信寄到定京,落到謝逸手中的時候,已經是數日之後。謝逸捏着沈玉樓寄過去的信件,反複看了幾遍,最後幾乎是跳着去找謝通的。
剛剛跑出自己院落,便迎面撞到了璟國公府二公子謝邈身上,謝逸趕緊将信塞進袖子裏。
“二哥,這是要去哪裏?這般急匆匆的。”謝逸雖然跟謝邈是同父的親兄弟,但他顯然是跟堂兄謝通更為親近一些,因此,沈玉樓信中說的那件大事,他斷然只會找謝通商量。
謝通跟謝邈年歲相當,如今都已在朝為官,兩人私下自有一番計較。
謝邈見是自己兄弟,素日陰沉的臉上才露出笑容來,靜靜站在一邊負手道:“去給母親請安,三弟這是往哪兒去?”
“我跟崔家兄弟約好一道出城賽馬,無奈睡過了頭,這不,匆匆穿了衣裳就要去。”謝逸随口扯了個謊,總之就是不想讓謝邈知道浙江一帶有人販賣私鹽之事。
謝邈上下打量謝逸一番,見他的确衣襟都是歪的,便輕笑道:“三弟倒真是有情趣,眼瞧着沒多少時日就要會試了,你還有心思去跟人賽馬。好了,你放心吧,這件事情我不會跟母親說的。”
“如此就多謝二哥了。”謝逸裝模作樣朝謝邈匆匆作揖,然後腳下抹油,一溜煙就跑了。
謝邈伸手撣了撣衣裳,這才又跨步往謝二夫人院子去。
謝通正在院子裏頭耍劍晨練,他穿着一身玄色勁裝,頭發以玄色綢帶高高束起,腰間系着條赤紅的汗巾子,長劍一出,掃得一樹梅花紛紛而落,像是下了一場梅花雨似的。
“大哥的劍法真是越來越精進了,難怪連祖父都誇你。”謝逸大步跨進院子來,望着那灑落一地的梅花,啧啧道,“倒是可惜了,這麽好的梅花,就這樣落了下來。”
謝通收起長劍,接過一邊下人遞送過了的濕熱巾子,擦了額頭的汗道:“改日為兄跟你比試比試,看看你的劍法是否長進了。”
“改日的事情改日再說吧,我今天來,可是有件大事要跟大哥說的。”說完他給站在一邊候着的婢女使了個眼色,那婢女接過謝通擦完臉的巾子後,默默垂首退了下去。
謝逸這才從袖子中掏出那封信件來,遞給謝通道:“大哥還記得我的那位同窗沈玉樓?這封信是今天早上收到的,大哥你瞧瞧。”
狐疑地望了謝逸一眼,謝通接過信件來,迅速掃了幾眼,方緩緩擡起頭來。
“商戶私自開采鹽礦,這可是違法的,沈兄寫信給我,怕是想将這件事情告訴你的。”謝逸踱來踱去道,“那個什麽張發財,我聽阿福說過,好像跟朱家沾親帶故,這事情又是阿福發現的,阿福不會遇到什麽不測吧?”
謝通将信件收了起來,面上沒有過多的表情,只叮囑道:“此事你先無需聲張,待我進宮告知皇上,到時候再做定奪吧。”
謝逸點頭應允,回去之後,又提筆修書一份寄往松陽縣。
沈玉樓收到謝逸回信的時候,已經是他寄出信的十日之後,見信中謝逸言明已将此事告知謝通,并且謝通會言明皇上,他稍稍松了口氣。
外面太陽很好,他放下書本來,想着這個時候阿福應該在福記忙着,便想去福記尋她。
才将走至福記門口,便見福記外面停下一輛馬車,從那馬車裏走出兩個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