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章節

竟不曾意外?”

李堯嗯了一聲,“好人才不長命。”

丁任椋嗤笑道,“沒想到你還挺有趣的。”

又好半晌,李堯問道:“你冒險進宮,不僅僅只是想來看看我吧?”

丁任椋嘴角微揚,他的長相雖比不上李堯,也不知怎麽的,在禦花園裏這一片花的襯托之下,竟顯得格外的白淨。

他頓了頓,眼底浮現出一絲殺意:“我若說我是來殺人的,你肯嗎?”

李堯道:“那要看你想殺的是誰。”

“楊叔同。”

李堯感到有些意外,他其實早就猜到丁任椋可能與楊叔同相識,甚至關系密切,只是不知他為何要殺他。

“為何?”

丁任椋聳聳肩,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想殺就殺咯。”

李堯正色道,“楊叔同是朝廷命官,亦是孤的股肱之臣,你若是敢動他一根汗毛,孤會引天下之軍,殺了你。”

丁任椋微微挑眉,如今李堯的氣勢當真與從前的那個小子有些不同了,但那股子傻氣卻還在。

丁任椋道:“你那個……就是那個護衛,他身上的蠱蟲,你猜是誰放的?”

“你。”李堯道。

丁任椋不予置否,“對,是我,但又不是我。”

Advertisement

李堯有些心驚,頭一次知道,原來那日削弱駱勇的不是毒,而是蠱!

蠱是一種能控制人心的毒!

“相信陛下定是聽過來自西蜀國的蠱蟲吧,蠱蟲若是要聽話,須得主人親自喂養一兩年,又在宿主體內潛伏一兩年,如此非三五年不成的東西,又豈是我那小奴一下子便能給他種下的?”

丁任椋道,“那日給你那護衛吃的解藥,也不過只是暫且緩解他的痛楚罷了。”

他頓了頓,“陛下聰慧,大可猜一猜,到底有誰有機會做這些事,到底又是誰會做這些事?”

李堯的心髒似是被什麽重物砸了一般,當丁任椋說起蠱毒的時候,他便已經心裏有數了。

楊叔同曾去過西蜀國。

李堯突然笑了,他本就長得好看,甫一展顏,更像是開了一朵盛世的花,啥時間将禦花園裏的其他花兒比了下去。

丁任椋心尖一顫。

李堯道,“你與他鬧翻了吧。”

丁任椋是生意人,怎麽可能會做那些明顯就虧本的買賣。

看來他那時的直覺是對的。

李堯繼續自己的分析,“自你被趕出丁家,是他在暗中幫你籌謀規劃,在寧陽紮根等候時機,也是他說服你引我入局,更是他許你條件,說服你将一切讓于我,并假死出局,沒成想他是真的想要殺了你。”

丁任椋也不否認,只冷笑了一聲,別過臉不看他。

“你如今大難不死,自是要尋他讨說法的,這一點孤倒是理解,只不過,”他頓了頓,“若是你想要為自己正名,孤幫你便是,或許你想要這個位置,孤亦可以贈予你,反正這些東西本就該屬于你。”

丁任椋忽然嗤笑道,“我的?憑什麽?”

李堯微微一頓,直覺告訴他,丁任椋似是另有隐情。

“憑你我是兄弟。”

丁任椋笑着搖了搖頭,“我看你是真的被他蠱惑了,他說什麽你都信?他若說你是他兒子,我想你怕是也會将信将疑吧,畢竟你的生母是他贈給乾王的,同年,乾王将那些舞姬送進了宮,亦是同年,先帝将你生母留在了宮中。你說這期間有多少是巧合,又有多少是有人故意為之呢?”

--------------------

第 40 章

李堯暗暗咬牙,他其實也想到了這種可能,若非如此,楊叔同又為何會對他這般?

他完全有能力有時機自己登基稱帝。

丁任椋聳聳肩,“陛下,人心叵測,小心被人蒙蔽。”

他站起身準備離去,突然想起什麽,又頓了頓。

“自西北沒了統帥,局勢漸漸開始不穩,陛下,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日,你怕是會很忙了。”

說着,他揚長而去。

丁任椋說的沒錯,第二日,李堯便接到了兩份千裏加急的戰報,第一份來自東海,東海國皇帝與那位異瞳将軍修訂了盟約,将東海西域的城池贈給了那群海盜,接下來他們恐怕要休養生息一段時日。

另一份則是來自西北。

西北戎狄一直對唐國虎視眈眈,從前有李昊在邊境守着,如今李昊已死,西北雖有新的将領守關,但防守比之從前不知薄弱了多少。

就在幾日前,戎狄便悄悄入了關,一連奪下唐國西北部的三座城池。

要不是遇上他們王的生辰日,他們怕是要将西北部的七座城池一并奪走。

七日後,李堯收到了一封來自戎狄的求和國書,國書上寫着,戎狄王聽聞唐王是個斷袖,他願意以這三座城池作為條件,招唐王做戎狄王的王夫,位同王後。

這分明就是挑釁!

收到國書後,李堯立刻尋了十二賢去內賢閣議事。

在外人看來,這十二賢是唐國的宰輔,個個位高權重說一不二,但在李堯看來,他們一個個都奸詐地像只老狐貍,甫一知道此事,都吓得低下了頭,不敢亂說話。

好在唐晉元開口道,“陛下,戎狄欺人太甚,我唐國國力還算尚可,朝中亦是有許多能與之一戰的将軍,咱們不能放任其如此猖狂!”

話音剛落,有幾人正要開口附和,卻聽楊叔同道,“唐大人此言差矣。”

他道,“唐國內亂才平,若再起戰事,百姓苦不堪言,此事該從長計議。”

唐晉元冷哼一聲,“楊大人的意思是,要讓陛下從了戎狄王,給那戎狄王做王夫?如此與獻國有何異?”

楊叔同道,“唐大人誤會了,老夫并非此意,只是這個時節,西北草原正處于枯竭時期,戎狄王并無多少軍糧儲備,若當真要戰,他們怕也力不從心。”

“楊大人何意?”

“老夫的意思是,唐國國力尚且昌盛,但內亂亦是叫百姓們吃了不少苦頭,戎狄此番不過是想向唐國要些好處,唐國泱泱大國,些許好處還是能許的。”他誠懇道,“眼下穩住大局才是首要。”

話音剛落,內賢閣內十二人面面相觑,那幾個主戰的也默默地閉上了嘴不再發聲。

李堯暗暗咬牙,盡量使自己保持平和,“諸位怎麽看?”

唐晉元道,“臣以為,正因為戎狄沒多少軍糧儲備,此戰唐國出征必勝!”

好半晌,跟在唐晉元身後的幾人似乎找回了自己的聲音,跟着附和了幾句。

有人帶頭,自然便有人跟随,才不過半刻鐘,這十二人便明确地分為了兩派,六人主戰,六人主和。

毫無疑問,最終的結果亦是要身為皇帝的李堯做決定。

良久之後,李堯看了一圈,帶着一絲玩味地壞笑道:“那戎狄王長得如何?”

有大臣道,“聽聞那戎狄王身高八尺,濃眉大眼,闊鼻厚唇,身形如山,力大如牛,皮膚黝黑還……”

“還什麽?”

那大臣吞了口口水,道:“還常年不洗澡。”

戎狄是個以糙漢為榮的國家,他們認為,不洗澡更顯得男人味與男子氣概。

李堯唇角冷冷勾了勾,招來大監,道:“給戎狄王也去一封國書,就說,孤只做王不做後,若戎狄王當真是看上了孤,就給孤他看看到底有多少誠意。”

有好幾個大臣吓得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有人甚至連連出聲:“陛下不可,此法恐會激怒戎狄王!”

李堯微微挑眉,看向楊叔同,“先生以為如何?”

楊叔同微微抿唇,“陛下此舉,甚好。”

此言一出,衆人皆是一驚,楊叔同方才還主張求和,如今為何突然改變了主意?

李堯勾了勾唇:“聽聞再過幾個月便是先生的生辰,孤命人給先生備了份禮,慶賀先生大壽。”

說完他便叫散了衆人。

是夜,李堯獨自一人走在空蕩的後宮長街上,夜色微明,空蕩的長街顯得格外得冷清。

他很習慣這種冷清。

也只有在這冷清的狀态下,他才能靜下心來思考接下來的路。

毫無疑問,他的确不想做這個帝王,當初他想做這個帝王,其一是因為楊叔同,将近九成的緣由是因為駱勇。

只有他當上這個皇帝,才能好好護住他。

可是,就差這臨門一腳,他竟失蹤了。

駱勇不在身邊,當不當這個皇帝,他确實沒有多大的興趣。

所以他想将這個位置讓給李民。

只是如今唐國蕭條,他怕李民小小年紀撐不住,這才打起精神,想着先幫他打理幾年。

關于戰戎狄與否一事,唐國剛平息內亂不久,好些州川郡縣的百姓又遭遇了天災,實在無再奮力一戰的可能。

然他依舊必須秉持出戰,不僅僅是因為戎狄王的一封挑戰信,更是因為他要做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