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章節

些,但

一個纖長靓麗的身影自李堯身後慢慢走來,他手上扶着一件薄薄的披風,走到李堯跟前,纖細如雪白如蔥段的手将披風輕輕抓起,在空氣中抖了抖,最後輕柔地披在了李堯的肩頭。

“陛下,天氣寒涼,還是先回去吧。”

他的聲音很好聽,像是春日裏和煦的風,帶着一絲淡淡的甜味。

李堯不喜歡這樣的聲音,但也不讨厭。

他依舊定定地看着眼前只剩下枝丫的桃樹,悠悠問道,“你說,若是全天下人都知道孤喜歡男人,會如何?”

景華微微蹙眉,眼底閃過一絲異樣的神情,淡淡地,只一晃而過。

他道,“陛下是天子,無論喜歡什麽,旁人都無資格揣度評判。”

李堯輕輕一嗤,不予置否,随後他站起身,拂了拂衣袖,轉而看向他。

大概是兒時颠沛流離的緣故,景華而今雙十,卻依舊瘦瘦小小的,站在李堯面前,竟是足足比他矮了半個頭。

李堯淺淺俯身看着他,看了許久之後,問道:“景華,你當真願意做孤的皇夫?”

景華低下了頭,遠遠看上去很是羞澀。

“陛下是天子,無論喜歡什麽,想要什麽,無人不敢不願意。”

李堯伸出手指輕輕擡起他小巧精致的下巴,景華雖然長得沒有李堯好看,但很是精致白淨,特別是那雙眼角微微上揚的丹鳳眼,更是讓他那張白淨的臉,平添了一絲魅惑。

李堯微微勾唇,長得還不錯。

“下去吧,孤還想再坐會兒。”

Advertisement

景華後退半步,同他行了個禮,轉身便退下了。

李堯淡淡地看着景華離去的背影,也不知怎麽得,心裏突然空空的,像是哪個地方漏了一般。

一個黑影從他身後閃了出來,恭敬地立在他身邊。

李堯問:“查得如何?”

“進宮前,景官人在煙柳巷待過。”

“那是什麽地方?”

黑影頓了頓,近乎小心翼翼道,“那是一個男子尋歡作樂的地方。”

他說的委婉,但李堯還是明白了。

一個待過煙柳巷的男子,此等姿容,不是樂師便是男妓。

楊叔同為了迎合他的喜好還真是下足了功夫和苦心。

李堯淺淺一笑,沖他揮了揮手,“下去吧,今後關于景官人的事,不必再查了。”

黑影得令,一個閃身便消失了。

第二日是他登記以來的第二個大朝會日。

所謂大朝會日,那些平日裏可以不夠格來上朝的官員們都會在這一日來上朝,與皇帝彙報自己工作近況。

第一個大朝會日,正好是李堯登基地日子。

翌日一早,李堯早早得穿戴整齊坐在了龍椅上,堂下早就烏泱泱地站滿了人。

随着大監喊朝聲的結束,便有人從那一群烏泱泱裏走了出來,向李堯彙報着情況。

往日早朝的議事要麽是科舉之事,要麽是南面百姓安撫之事,再便是各個州府的治理以及邊防之事。

今日倒是多了三項,其中之一便是衆位官員的工作彙報,其二是李堯冊封皇夫大典的相關事宜,還有一事便是東海國的聯姻合談國書。

東海議和的國書,衆人都是頭一回聽說,所以這國書一到,整個朝堂幾乎都震驚了。

國書上說:東海國聽聞李堯要冊封皇夫,便從東海國內選了十個貌美郎君,以和親的名義送給李堯以充實後宮,以保兩國百年和平。

東海與唐國已經相互看不順眼數百年,時機一到他們便會向唐國發難,要不是他們特有的離不開水的體質,以他們的實力,只要稍稍發難,唐國便會被他們吞了,怎會如此殷勤地給唐國送什麽議和國書?

朝中大臣們也是面面相觑,也不知該如何評價此事。

李堯看向唐晉元。

唐晉元出列道,“陛下,經歷西北戎狄一戰,唐國國力尚需時日恢複,若貿然與東海交惡,後果堪憂,倒不如先按兵不動,看那東海王到底先作甚。”

“唐宰輔此言差矣。”有人站出來反對,“若東海人想借機行刺,又當如何?臣以為應當将東海人趕出唐國,拒絕往來才是上策!”

唐晉元道,“前幾個月東海國正備受海盜侵襲,東海在這個時節給唐國送來國書,除了求和,怕是還有旁的什麽所求,劉大人,咱們倒不如趁機把握機會。”

唐晉元身後有人站了出來:“劉大人,東海人猖狂了數百年,如今見我唐國強大便妄想依附,我唐國為何不能順水推舟,趁此将其收入囊中?”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戰局,朝堂上就此又吵了起來。

大概過了半刻鐘,眼看着大家吵得口幹舌燥的,李堯清了清嗓子,朝一旁低着頭的楊叔同問道,“先生怎麽看?”

話音剛落,朝堂上瞬間安靜了下來,衆人都往楊叔同的方向看去,卻見他此刻正眼觀鼻鼻觀心安靜地立在那裏,仿佛這一切都與他沒有任何關系。

好半晌,他才反應過來一般,微微擡起頭,一臉茫然地看向衆人。

随後他清了清嗓子,道,“陛下,據臣所知,東海人大多陰險狡詐居心叵測存心不良,而今突然給唐國獻上求和書,也不知其中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

“楊宰輔說得在理!”

話音剛落,朝堂上半數以上的朝臣便附和了起來,完全沒了方才争吵時的氣勢與亂哄哄。

李堯暗自咬了咬牙,面不改色地點了點頭,“既然先生都這般說了,那孤便将這國書退回去。”

楊叔同頓了頓道,“臣倒是覺着,唐宰輔說的有幾分道理。”

又想附和的衆人又微微一愣,楊叔同與唐晉元自同時待在朝堂上時,便一直都相互掐架,沒想到竟有一日兩人的想法與意見是一致的。

還真是大開了眼界。

李堯也因此猶豫了一會兒。

但很快,他便收下了國書,并給東海國去了一封回信。

退朝之後,李堯徑自去了李民的宮中,今日绾绾過來陪讀,這會兒課業還沒散。

果不其然,才不過半晌,唐晉元便也走了過來。

李堯将他招進內室,剛坐下便怒道,“他是什麽意思?”

唐晉元神色凝重,“陛下,此事恐怕要從長計議了。”

--------------------

第 42 章

唐晉元說的,正是李堯自登基之後便一直在計劃的事——将楊叔同黨拉下馬。

他說的沒錯,就今日的局勢來看,這件事必須要從長計議了。

今日之事朝堂上明顯分兩派,一派主攻一派主守,唐晉元主的是守派,只是除卻那幾個與唐晉元有些交情的官員,大部分都站在了吏部劉大人那邊。

比例将近九成。

那位劉大人正是楊叔同的親信。

原本李堯是想借着冊封皇夫的事宜好好殺殺楊黨的銳氣,但眼下恐怕是不行了。

李堯将氣咽了下去,問道,“東海國書是怎麽回事?”

唐晉元搖了搖頭,禮部都是楊黨的人,所以關于國書他也是今日頭一回聽聞。

李堯暗自嘆了口氣,再問,“唐卿怎麽看?”

“東海水師比之青州水師不相上下,卻被那海盜打得割了城池,想來他們确有幾分求助之意。”

李堯隐約也有此想法,但一想起自己曾親眼見過東海人離開海水上過岸,他的心突然就揪了揪。

若這一切都是幌子,唐國剛剛經歷大戰,百姓們怕是真的承受不得再次的戰亂了。

方才楊叔同在朝堂上又不曾反對,這更是讓他內心的懷疑加重了幾分。

楊叔同這般辛辛苦苦扶他坐上帝位,不過就是因為他乖巧聽話罷了。

從前的他興許是乖巧聽話的,但今時不同往日。

自登基之日,他便向衆人宣告自己是個斷袖,直接斷了他辛辛苦苦幫他積攢起來的聲譽。

他想,大概是從那時開始,楊叔同便起了廢了自己的心思吧。

一個不聽話的帝王,在權臣面前也不過是個垃圾而已。

兩人又在這小小的內室裏聊了一會兒,等到放唐晉元出宮時,天色已經很晚了。

李堯在李民這兒用過晚膳之後才回自己的宮中,今晚的夜色很美,狡黠的月光溫柔地照在了他的身上,讓他看上去愈發地如神明般清澈。

這畫面美得叫随行的大監與宮婢幾乎看得雙眼發直。

李堯獨自擡頭看向蒼穹上的繁星點點,心裏卻想着那個叫他牽腸挂肚之人。

勇哥,若換做是你,你又會如何對付楊叔同呢?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便到了冊封皇夫的日子,東海國使團也将将在京城驿館裏住了下來。

傳聞東海人離不開海水,很少上岸,所以大多數京城人都沒見過東海人是什麽樣子,只聽聞有些東海人在耳後長了腮,與魚一樣,能在水裏呼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