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章

? 晌午剛過,就傳來皇上口谕,晚間在乾清宮擺宴款待蒙古貴客,命玉墨獻舞,傳令的太監退下,玉墨手中竹筆一斜,兩滴清淚落在紙上,漸漸暈染了墨跡。

胤禛自搬進養心殿,一年只來乾清宮三兩次,宮中陳設與康熙爺在世時無二。今晚,乾清宮張燈結彩,為的是迎接遠道而來的蒙古伊爾根覺羅家的佐鷹王爺。王爺與胤禛相交二十餘年,舊友相逢,分外開心。

一襲金黃吉服的熹貴妃端坐在胤禛西側下處,端莊貴氣,這一刻,她等了二十五年!從今往後,她就是大清的國母,縱然沒有皇後的封號,六宮之內都要看她的臉色!想到此,熹貴妃端起酒杯,側身盈盈笑道:“臣妾恭祝皇上萬壽無疆”。

貴妃開口,殿內衆人皆高呼“萬壽無疆”,胤禛将杯中佳釀一飲而盡。鼓樂起,一位蒙古翩翩少年上前進獻酒歌,少年身材魁梧,容貌與佐鷹王爺也有幾分相似,正是王爺獨子多爾濟,胤禛甚為喜愛,下旨賜一等侍衛,準自主婚姻。

恩賞過後,太監高聲道“水袖擊鼓”。人未上場,熹貴妃卻覺得身旁之人頓時僵住了身子,她仔細看着堂下,上殿的舞女怎是在鶴音堂的佟佳氏?

玉墨着石青色對襟戲服,眉間點一朵梅花,與唇色相同,可謂是眉目含情,一上場便引得衆人觀瞧。便見她身背長劍,疾步跑了一回圓場,立在中廳,手挽劍花,開口唱道:

“在宴前 雙手兒分開兩劍

好一似□□燕戲舞階前

既不是化龍行空中百變

又不是 白猿女道法相傳

既不是留仙裙回風而轉

又不是漢宮中人柳三變

多感他張三兄恩深不淺

這一別再相逢不知何年”

這一段劍舞與本朝初年,玉墨在雪地上那段《霸王別姬》有異曲同工之妙,卻無悲憤之情,當真是應景的好段子。博得滿堂彩。

音律漸止,佐鷹王爺挑頭拍手稱贊,一時間,喝彩不斷。熹貴妃卻分明看見胤禛攥緊拳頭,骨骼之聲響得格外清脆。佐鷹依蒙古習俗,端起杯子向玉墨敬酒,得知她名姓竟一副恍然大悟狀:“小王來時路過喀爾喀,和碩淑慎公主特意托小王問候姑娘。姑娘如此姿容,簡直是仙女下凡阿”。

Advertisement

“謝公主挂懷,”玉墨抓起小酒壇,将陳年美酒悉數飲下,“玉墨願再為王爺獻曲一首!”

“痛快!”草原上的人最是直來直往,想不到皇宮之中還有這等豪爽的女子,王爺打侍從手中拿過和碩淑慎公主備下的禮盒遞與玉墨,裏面是只上好的墨玉镯子,玉墨戴上,摘下發間青玉簪,“這是我額娘之物,雖算不得名貴,卻是唯一一件,睹物思人,就贈與公主”。

“還有什麽話,本王一起轉告公主的”。

“此生,不複見,公主莫要再回紫禁城!”不等佐鷹王爺再問,玉墨人已退下,衆人不曾聽到他們之間的對話,看王爺神色頗為異樣,果親王允禮正想去問,鑼鼓聲又起,玉墨走雲步上場。

她換了身素褶子,外套粉色對襟長褂,似是新婚嫁娘,水袖足有二尺二三,疾步上得堂來,開口卻是一句“一霎時頓覺得身軀寒冷”,那聲音猶如鬼魅一般,吸引衆人目光。再看玉墨,頭上斜簪一朵新摘的白芙蓉,除此之外只挽一支碧玉七寶玲珑簪,一陣柔和的風兒掠過臉頰,青絲随風飄舞,看神情,全無欣喜、反而一片哀恐,口中唱到:“沒來由一陣陣撲鼻血腥”。

此刻,寶座上的胤禛變了臉色,杯中熱茶滴落指尖,竟渾然不覺。

玉墨挽起水袖,在堂上跑起圓場,越跑越快,到了一處,卻猛地定住,有如看到屍橫遍野,幾個退步,高高躍起卻重重跌落在地,繼續唱到:

“那不是草間人饑烏坐等,

還留着一條兒青布衣巾;

見殘骸都裹着模糊血影,

最可嘆箭穿胸,刀斷臂,

臨到死還不知為着何因?”

水袖在玉墨手中,如燕過楊柳、鶴舞渚汀,一陣上下翻飛,好不精彩,她又行至另一邊,不知看到如何驚恐景象,雙手背與身後,呆住

“那不是破頭顱目還未瞑,

更有那死人髯還結堅冰!

寡□□孤人子誰來存問?

這骷骸幾萬千全不知名。

隔河流有無數鬼聲凄警,

聽啾啾和切切似訴說冤魂慘苦,

怨将軍,全不顧塗炭生靈。

耳邊廂又聽得刀槍響震”

啪一聲,胤禛不等唱完,竟拂袖而去,留下一地瓷片,熹貴妃驚呼,“萬歲爺,您的手”……

酒宴戛然而止。

允禮正想找玉墨,人已不見了蹤影,大殿上飄過一絲若有若無的梅香。果親王步出乾清宮,迎面撲來陣陣寒意,又到了冰天雪地之季,也不知怎的,四下不見玉墨身影,隐隐是一陣心神不寧。

五更天,皇帝照例起床讀書,早膳時,高無庸呈上臣子們的奏折,皇帝準備禦門聽政上要決定的大事。早膳畢,胤禛換上朝服,戴朝冠,身挂朝珠,準備出養心殿。忽高無庸進殿,胤禛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什麽事?”

“鶴音堂的宮女來報,代诏女官,不見了”。

“快……命人去找…要快…”沒來由一陣心悸,胤禛仍定了定神,今日是逢五的禦門聽政,不能缺。

乾清門,京城二品以上大員皆在此,共商國是。直隸總督李衛日前上奏,參戶部尚書兼步軍統領鄂爾泰之弟鄂爾奇“壞法營私,紊制擾民”,鄂爾泰反奏李衛誣陷,這二人都是雍王府舊人,如今又都是一品大員,今日上得朝來,可謂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兩人正準備大吵一架,再參一本,哪知萬歲爺坐在寶座之上,竟半晌不語,高無庸看了又看,才向下高聲朗聲道“有本啓奏,無事退朝”。堂下衆位朝臣也覺得情形有些詭異,惟獨禮微微擡頭,正對上高無庸焦急的目光,雖猜不透,心下卻知後宮必定出了事。

允禮出列,上奏:“昨日萬壽節天降瑞雪,實乃大清之福,臣弟奏請明年萬壽節大辦!”

“朕自登基,便發下禦旨,萬歲節停止朝賀筵宴,此事不得再議!”,胤禛頓了頓,見一班文武仍無人上奏,“朝堂重地,只論國是。爾等須以政務為重,若有人膽敢貪贓枉法,朕,決不輕饒!”

“退朝……”高無庸一聲喊,早朝就這麽結束了。莊親王允祿挨到允禮身旁,“出什麽事了?平日哪見得皇兄如此?”

“但願不要是代诏女官!”允禮拉過兄長,朝養心殿去。那李衛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一回身,正撞上死對頭鄂爾泰,“好你個潑猴,今日跟你沒完!”也不知誰先動手,兩個一品大員就在乾清門前打了起來,文武大臣紛紛上前勸架,看得伺候的侍衛太監皆瞠目結舌,紫禁城的一天熱鬧開場了……?

同類推薦